5月31日凌晨四點,廣州天河北路幾無行人,周邊林立的商場和寫字樓一片靜寂,只有中信廣場地下停車場的入口處旁傳來輕柔的吉他聲。從前一天深夜到第二天黎明,廣州第一家24小時書店1200bookshop的中信后街店舉辦了一場告別派對,由愛書客們在「全場圖書5.9折起」的招貼之間讀詩、演奏、分享自己的故事。一天之後,書店將正式結業,這個「城市浮島」般的文化空間也將消失。近日,該書店再次發出通知,其另一門店將停業裝修,於7月1日重新營業。
今年四月,1200bookshop突然通過公眾號宣布,決定將這間2016年8月開設的分店於5月31日關閉,將圖書及文創產品低價出清,以期在持續虧損的情況下快速折現,為其他店鋪「供血」。消息一出,許多讀者表示愕然。就在今年3月中旬,南都記者採訪實體書店的復甦進程時,1200bookshop創辦人劉二囍還頗為沉定地在各個店面進行內部修繕,相信他們有能力挺過特殊時期,至少不會有關店之虞。
但疫情在全球範圍的蔓延,讓本就利潤微薄的實體書店業再次面臨回暖之難。至4月下旬,1200bookshop為了回籠現金,已經開始低於圖書進價清倉;與此同時,畢業於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的劉二囍打出了「重操舊業」的廣告,兼職承接室內設計商單。但是最終,這個廣州的知名書店品牌仍無法免於「斷臂求生」。好在,從業者們仍舊心懷希望。他們計劃今年底在荔灣重開一間新店,讓「化作春泥」的中信店在另一種意義上重生。
告別派對現場:
讀者聯合樂手「freestyle」
這是屬於一個公共文化空間的「最後的夜晚」。臨近子夜,讀者們帶著花束、相機,背著書包、樂器,陸續匯集而來。1200bookshop的中信后街店開在高層寫字樓的負一層,來客沿著停車場入口左側的通道一直走,穿過玻璃門,能陡然看見書店的暖光。在許多訪客心中,它是一處尤其具象的居心之地。
300多人報名參與它的告別派對,但限於條件,最終這場活動只能接待幾十人,他們都與這家書店有著難以割捨的情感連結。有的家裡人開書店,自己也是常客,盼望書店的生命力能夠薪火相繼;有人和另一半在書店訂婚,因此希望以愛的名義鄭重告別;有人感念曾在深夜得到它的庇護——中信后街店曾是一間24小時書店,為讀者或背包客免費提供住宿;也有人回味在這個公共空間裡聽過的名家分享、深夜故事會和室內樂演出——書店開業4年,有不少嘉賓在分享區的背板籤下了自己的名字。
讀者留言。
而這一次,換讀者和聽眾們登上舞臺。書店的工作人員告訴南都記者,這次的節目都是自發自薦,也沒有經過彩排。素不相識的吉他手和貝斯手各自帶來樂器,現場合奏《光輝歲月》,隨朋友來的25歲女孩鼓起勇氣唱了一首王菲,結果贏得滿場掌聲。整整一個小時的音樂演出,幾乎都是即興,更像是朋友聚會。接著是讀詩環節。有人帶來了徐志摩的《再別康橋》,也有的用英文念奧登、濟慈……最後一位上臺的朗讀者改編了德裡克·沃爾科特的《夏天的布利克街》,她同樣是臨時起意登臺,還臨場請了剛剛表演過的小提琴手和貝斯手「freestyle」配樂,三個人在側臺簡單磨合了幾遍就上臺,沒想到她用四川話讀詩,帶起了又一個氣氛高潮。
原女士與樂手的freestyle。
「我平時的生活很穩定,也很枯燥的,難得有這樣的機會。」下了舞臺,這位原女士對南都記者說,她是80後,也是一位十幾歲孩子的母親。這間書店曾經是她和老朋友們在廣州的「據點」,如今她們工作和家庭都更加忙,已經很少在書店聚會,但還是為它的結業感到可惜。最近,她和朋友特意故地重遊了一次,5月30日下午,又帶著自己的孩子來感受。為了出席這間書店舉辦的最後一次公開活動,她給書店打了兩次電話,深夜12點打車趕來了現場。念完那一首詩,她覺得很滿足。
原女士說:「希望其他幾家書店都會開得很好,因為大家需要這一方空間。」
書店人仍樂觀:
線下活動正逐漸恢復
5月31日凌晨兩點,告別派對進行至下半場,臺上臺下似乎都變得有點感傷。樂隊奏起了《啊!朋友再見》《那些花兒》,有讀者用手掌打著節奏,思緒飄遠。
店長楊華一直守在收銀臺前,隨時接待買單的讀者——有人特意買走了店裡已拆封的試讀本,有人加購了印有書店名的提袋。楊華對南都記者說,自己在中信后街店工作了1年半,其中擔任店長1年,「作為店長,你就要負責管理、銷售,對接物業、核算庫存……就好像這家店是你的。」店內的幾乎每一個角落,都凝結著店長和店員們的心力。
然而,由於各方面原因,中信店的盈利能力並不算強,疫情暴發以來也不得不延遲復業、縮短營業時間。然而,4月30日晚宣布書店即將結業、全場打折清倉之後,這家店迎來了史上生意最好的時期。楊華說,5月份他們的單日銷售額曾達到7萬元,相當於之前的整個月。儘管5.9折對於明碼標價的圖書商品已經沒有利潤可言,但活動的反響和銷售情況仍令他們感到欣慰。中信店關閉後,店員可以自主選擇,想留下來的就會調到其他店或者非店員崗位。
在老闆劉二囍看來,此時讓中信店「化作春泥」養活其他店,並不是一件很悲情的事,相反他更希望把閉店倒計時活動辦成「嘉年華」,給讀者留下美好的回憶。如今看來,他認為中信店的最後一個月「在參與度上、情感上、氛圍上,各方面都挺好的」,就此謝幕,已經沒有什麼遺憾。
對於1200bookshop和更多的實體書店來說,更重要的是向前走。靠清倉回籠的書款仍然不能徹底解除危機,再過一兩個月,出版社的帳期到了,還要支付進貨的書款。劉二囍告訴南都記者,目前除了他自己兼職承接室內設計項目,1200bookshop也在開發新的「增長點」,即有創意設計含量的周邊文創產品,放在網店售賣。「但這一塊是個長線。一個產品從設計到推出就要1個月吧?我們還要多出一些產品,或者成系列,才能夠把網店的銷量跑起來。」發展這部分業務的目的,是提升實體書店的抗風險能力。
至於線下實體空間,依舊是書店的立身之本,和它在數字時代存在的意義。最近,1200bookshop在體育東路上的總店準備重新恢復夜間營業、為徹夜不歸的書客提供包容之所,另一方面,一位書店活動部的員工也告訴南都記者,在國務院發布關於採取預約等方式開放影劇院等娛樂休閒場所的指導意見之後,1200bookshop正在恢復一些小規模的線下活動。5月28日晚,珠江新城店率先恢復舉辦了一期線下讀書會,由領讀員帶領十多位預先報名、佩戴口罩進店的書友細讀麥克尤恩的名作。
「都是邊走邊觀望了。」劉二囍說,「現在是感覺到困難,但是它不會動搖你的信心。等渡過了這個難關,我們希望年底將早就在規劃中的荔灣湖新店開起來,是青旅+書店的模式。」
南方都市報(nddaily)原創報導
採寫:南都記者 侯婧婧
攝影:南都記者 侯婧婧 林耀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