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一知名書店結業前夜:讀者用詩和音樂告別

2020-12-22 澎湃新聞

5月31日凌晨四點,廣州天河北路幾無行人,周邊林立的商場和寫字樓一片靜寂,只有中信廣場地下停車場的入口處旁傳來輕柔的吉他聲。從前一天深夜到第二天黎明,廣州第一家24小時書店1200bookshop的中信后街店舉辦了一場告別派對,由愛書客們在「全場圖書5.9折起」的招貼之間讀詩、演奏、分享自己的故事。一天之後,書店將正式結業,這個「城市浮島」般的文化空間也將消失。近日,該書店再次發出通知,其另一門店將停業裝修,於7月1日重新營業。

今年四月,1200bookshop突然通過公眾號宣布,決定將這間2016年8月開設的分店於5月31日關閉,將圖書及文創產品低價出清,以期在持續虧損的情況下快速折現,為其他店鋪「供血」。消息一出,許多讀者表示愕然。就在今年3月中旬,南都記者採訪實體書店的復甦進程時,1200bookshop創辦人劉二囍還頗為沉定地在各個店面進行內部修繕,相信他們有能力挺過特殊時期,至少不會有關店之虞。

但疫情在全球範圍的蔓延,讓本就利潤微薄的實體書店業再次面臨回暖之難。至4月下旬,1200bookshop為了回籠現金,已經開始低於圖書進價清倉;與此同時,畢業於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的劉二囍打出了「重操舊業」的廣告,兼職承接室內設計商單。但是最終,這個廣州的知名書店品牌仍無法免於「斷臂求生」。好在,從業者們仍舊心懷希望。他們計劃今年底在荔灣重開一間新店,讓「化作春泥」的中信店在另一種意義上重生。

告別派對現場:

讀者聯合樂手「freestyle」

這是屬於一個公共文化空間的「最後的夜晚」。臨近子夜,讀者們帶著花束、相機,背著書包、樂器,陸續匯集而來。1200bookshop的中信后街店開在高層寫字樓的負一層,來客沿著停車場入口左側的通道一直走,穿過玻璃門,能陡然看見書店的暖光。在許多訪客心中,它是一處尤其具象的居心之地。

300多人報名參與它的告別派對,但限於條件,最終這場活動只能接待幾十人,他們都與這家書店有著難以割捨的情感連結。有的家裡人開書店,自己也是常客,盼望書店的生命力能夠薪火相繼;有人和另一半在書店訂婚,因此希望以愛的名義鄭重告別;有人感念曾在深夜得到它的庇護——中信后街店曾是一間24小時書店,為讀者或背包客免費提供住宿;也有人回味在這個公共空間裡聽過的名家分享、深夜故事會和室內樂演出——書店開業4年,有不少嘉賓在分享區的背板籤下了自己的名字。

讀者留言。

而這一次,換讀者和聽眾們登上舞臺。書店的工作人員告訴南都記者,這次的節目都是自發自薦,也沒有經過彩排。素不相識的吉他手和貝斯手各自帶來樂器,現場合奏《光輝歲月》,隨朋友來的25歲女孩鼓起勇氣唱了一首王菲,結果贏得滿場掌聲。整整一個小時的音樂演出,幾乎都是即興,更像是朋友聚會。接著是讀詩環節。有人帶來了徐志摩的《再別康橋》,也有的用英文念奧登、濟慈……最後一位上臺的朗讀者改編了德裡克·沃爾科特的《夏天的布利克街》,她同樣是臨時起意登臺,還臨場請了剛剛表演過的小提琴手和貝斯手「freestyle」配樂,三個人在側臺簡單磨合了幾遍就上臺,沒想到她用四川話讀詩,帶起了又一個氣氛高潮。

原女士與樂手的freestyle。

「我平時的生活很穩定,也很枯燥的,難得有這樣的機會。」下了舞臺,這位原女士對南都記者說,她是80後,也是一位十幾歲孩子的母親。這間書店曾經是她和老朋友們在廣州的「據點」,如今她們工作和家庭都更加忙,已經很少在書店聚會,但還是為它的結業感到可惜。最近,她和朋友特意故地重遊了一次,5月30日下午,又帶著自己的孩子來感受。為了出席這間書店舉辦的最後一次公開活動,她給書店打了兩次電話,深夜12點打車趕來了現場。念完那一首詩,她覺得很滿足。

原女士說:「希望其他幾家書店都會開得很好,因為大家需要這一方空間。」

書店人仍樂觀:

線下活動正逐漸恢復

5月31日凌晨兩點,告別派對進行至下半場,臺上臺下似乎都變得有點感傷。樂隊奏起了《啊!朋友再見》《那些花兒》,有讀者用手掌打著節奏,思緒飄遠。

店長楊華一直守在收銀臺前,隨時接待買單的讀者——有人特意買走了店裡已拆封的試讀本,有人加購了印有書店名的提袋。楊華對南都記者說,自己在中信后街店工作了1年半,其中擔任店長1年,「作為店長,你就要負責管理、銷售,對接物業、核算庫存……就好像這家店是你的。」店內的幾乎每一個角落,都凝結著店長和店員們的心力。

然而,由於各方面原因,中信店的盈利能力並不算強,疫情暴發以來也不得不延遲復業、縮短營業時間。然而,4月30日晚宣布書店即將結業、全場打折清倉之後,這家店迎來了史上生意最好的時期。楊華說,5月份他們的單日銷售額曾達到7萬元,相當於之前的整個月。儘管5.9折對於明碼標價的圖書商品已經沒有利潤可言,但活動的反響和銷售情況仍令他們感到欣慰。中信店關閉後,店員可以自主選擇,想留下來的就會調到其他店或者非店員崗位。

在老闆劉二囍看來,此時讓中信店「化作春泥」養活其他店,並不是一件很悲情的事,相反他更希望把閉店倒計時活動辦成「嘉年華」,給讀者留下美好的回憶。如今看來,他認為中信店的最後一個月「在參與度上、情感上、氛圍上,各方面都挺好的」,就此謝幕,已經沒有什麼遺憾。

對於1200bookshop和更多的實體書店來說,更重要的是向前走。靠清倉回籠的書款仍然不能徹底解除危機,再過一兩個月,出版社的帳期到了,還要支付進貨的書款。劉二囍告訴南都記者,目前除了他自己兼職承接室內設計項目,1200bookshop也在開發新的「增長點」,即有創意設計含量的周邊文創產品,放在網店售賣。「但這一塊是個長線。一個產品從設計到推出就要1個月吧?我們還要多出一些產品,或者成系列,才能夠把網店的銷量跑起來。」發展這部分業務的目的,是提升實體書店的抗風險能力。

至於線下實體空間,依舊是書店的立身之本,和它在數字時代存在的意義。最近,1200bookshop在體育東路上的總店準備重新恢復夜間營業、為徹夜不歸的書客提供包容之所,另一方面,一位書店活動部的員工也告訴南都記者,在國務院發布關於採取預約等方式開放影劇院等娛樂休閒場所的指導意見之後,1200bookshop正在恢復一些小規模的線下活動。5月28日晚,珠江新城店率先恢復舉辦了一期線下讀書會,由領讀員帶領十多位預先報名、佩戴口罩進店的書友細讀麥克尤恩的名作。

「都是邊走邊觀望了。」劉二囍說,「現在是感覺到困難,但是它不會動搖你的信心。等渡過了這個難關,我們希望年底將早就在規劃中的荔灣湖新店開起來,是青旅+書店的模式。」

南方都市報(nddaily)原創報導

採寫:南都記者 侯婧婧

攝影:南都記者 侯婧婧 林耀華

相關焦點

  • 臺灣誠品敦南店即將關張,全球首家24小時書店5月告別讀者
    誠品敦南店是誠品書店創立的起點,亦是全球首家24小時營運書店,因城市更新不得已告別讀者。據悉,誠品敦南店即將於5月31日閉幕。閉店前,誠品在5月推出「31天異想倒數」,邀請讀者一起與敦南店說再見。1995年10月誠品敦南店舉辦「喜新念舊、移館別戀」活動,搬至現址,開啟誠品第一個夜未眠;自1999年開始24小時營業,不熄燈陪伴讀者已逾18 萬個小時;開設「誠品講堂」,延請各領域專家授課分享。誠品敦南店因其豐富的閱讀創意,多次被國際媒體評為」全球最酷書店」、「亞洲最佳書店」。無數讀者和遊客在這裡留下了閱讀記憶。「我希望這座書房在讀者心裡永遠不要關閉。」
  • 誠品書店首家分號5月閉店,全球首家24小時書店告別讀者
    誠品敦南店是誠品書店創立的起點,亦是全球首家24小時營運書店,因城市更新不得已告別讀者。據悉,誠品敦南店即將於5月31日閉幕,閉店前,誠品在5月推出「31天異想倒數」,邀請讀者一起與敦南店說再見。與此同時,誠品也於近期向讀者宣告,全新的24小時書店誠品信義店將與敦南店無縫接軌,即將於5月29日開始試運營,3層書店有逾17萬種書籍選品,是敦南店的1.8倍,書店面積更是敦南店的2.5倍;同時,豐富的閱讀空間將為讀者提供更多閱讀體驗。辭舊:「31天異想倒數」告別誠品敦南店1989 年吳清友先生創辦誠品,致力推廣閱讀。
  • 常青藤爸爸走進廣州、深圳,與嶺南孩子共賞詩中四季花開
    廣州扶光書店是一家精品概念書店,涵蓋了書店、咖啡廳、美學生活館三合一的獨特文化元素。深圳覔書店更是憑藉其「以文學、社科、少兒為主要類別、經管藝術生活為輔助類別、外版圖書和專題圖書等為特色類別」的選書策略,滿足了城市家庭每個成員的閱讀需求。兩家書店有著廣泛的兒童讀者群眾,與備受家長與孩子喜歡的常青藤爸爸聯合簡直相得益彰。
  • 疫中書店:「這個時候選擇結業,也不算太丟臉吧」
    烏託邦書店在海鹽縣城綺園風景區的商業街上,很多人過年回老家,會來逛一逛。但這個春節,景區關閉,書店關了一個月,「一分錢也沒有賺到」。2020年2月25日,小童在書店的微信公眾號上發布了結業公告。他在公告裡說,「曾經無數次想像過結業的樣子,唯獨沒有想到這一種。或許老天爺對我還算眷顧,給了我這樣一個『契機』,在這個時候選擇結業,也不算太丟臉吧。」
  • 臺北首家誠品書店關門 數萬讀者湧入道別
    在臺灣,陪伴臺北居民31年的首家24小時書店——誠品書店敦南店,隨著租約到期,於5月31號正式結束營業。當天,業者舉辦活動,以講座、舞蹈,以及樂團表演等18個小時不間斷活動道別,並在晚間進行結束營業倒計時。上萬名民眾從凌晨開始湧入,除了外籍遊客,不同世代的臺灣民眾紛紛來跟回憶告別。
  • 2019上海書展分會場|讀者書店:和你有故事的書店
    如果要用一句話來描繪讀者書店,書店君會告訴你:這是一本可以走進的《讀者》,一間和你有故事的書店。 》元素,將讀者品牌形象氛圍化、具象化、場景化,這裡既是一間書店,也是一本可以走進去的立體的《讀者》雜誌,還是一處讀者印象的體驗館,讓身處其中的你感受到獨特的讀者氣質。
  • 廣州1200書店能睡覺嗎?廣州1200書店怎麼收費?
    一家上線小豬短租平臺的實體書店。信息時報記者 李杉 攝廣州1200書店能睡覺嗎?廣州1200書店怎麼收費?  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小豬短租宣布推出「城市之光」住宿計劃2.0,全國16城17家書店將全新上線。
  • 「實體書店」讀者被款待,知識被尊重——一家好書店與咖啡廳無關
    然而漸漸地,關於書店的這些變化,傳來不同的聲音,「一家新書店,如果沒有重金聘請知名設計師設計,沒有打造出讓人驚喜的美感,簡直都不好意思開業」,「書店一改傳統書店的模樣,裝修越來越豪華,設計越來越前衛……書店裡少了正常的寧靜閱讀,一片美景喧囂之下,丟失了書香」……這些批評,事出有因。
  • 許知遠做淘寶主播 6家書店直播發聲:守護精神棲息地
    單向空間創始人許知遠作為當班主播,連線獨立音樂人葉蓓以及南京先鋒書店創始人錢小華、杭州曉風書屋創始人朱鈺芳、重慶精典書店創始人楊一、廣州1200bookshop創始人劉二囍、海鹽烏託邦書店創始人童興家,大家共同為書店發聲。許知遠毫不掩飾自己對主播一角的「難以適應」,每每連線一位書店同行,他幾乎都要問一句:「你也是第一次做這玩意吧?」
  • 老書蟲書店:無盡的告別,無盡的相遇
    數百位觀眾將老書蟲書店(註:下稱老書蟲)的三個區域擠得水洩不通。室溫幾近30度,熱氣蒸騰,天花板上四架風扇緩緩轉動。店員請勉強塞在最後一排座位後面的觀眾逐個傳話:請打開房間那頭的空調,20度。過了幾秒又傳來新口信:調成19度。2019年11月9日晚間註定不同尋常。在「幽默小區脫口秀」的大號標識下方,主持人周託尼提著手持攝像機上臺,拍攝演員和觀眾。
  • 北京「老書蟲」宣布關門,曾被評為全球最美書店
    「老書蟲」公眾號推送消息:「我們懷著沉重的心情宣布,在南三裡屯路4號院經歷了14個美好年頭的北京老書蟲被迫結業……」閱讀數很快突破10w+。「老書蟲」的粉絲們得知消息,非常震驚,第二天紛紛趕來,認領心儀的書籍,與書店告別留念。
  • 今年南國書香節走出館外落腳實體書店 讀者欣喜
    8月21日,2020南國書香節暨羊城書展如約與讀者見面。本屆南國書香節採用「線上線下結合、全省各級聯動、分散同期辦展」的形式,以書店為依託,在全省範圍內設立150個分會場,讓讀者在家門口就能「聞書香」。
  • 書店"過冬"各顯神通:元龍音樂書店全國無分號
    專業書店——獨此一處  1993年,緣於自己當年求學時「一書難求」的經歷以及為母校師生、音樂愛好者、音樂團體等提供優秀音樂資料的初衷,湯元龍與妻子在上海音樂學院旁開設了元龍音樂書店。多年來,他憑藉自己的專業特長和精準的判斷力,尋遍各個音樂專業出版社,搜羅精品,找尋真品,為讀者提供優品,推薦上品。
  • 5萬人告別誠品書店,國內獨立書店真的要落幕了?21年的誠品書局
    5萬人告別誠品書店,國內獨立書店真的要落幕了?21年的誠品書局宣告閉店,這些獨立書店仍在與世界對抗2020年5月31日,一代精神象徵、臺北文化地標——誠品書店敦南店在開業21年後正式閉店,當晚,超過5萬名讀者來到現場,告別這個陪伴了他們21年青春的記憶。
  • 細數廣州商場高顏值書店
    在讀者分類上,這家書店頗有心思地把讀者群體從「觀看或沉思」與「在路上或者不在路上」分為了圖像觀看者、智識分子、生活家與路上觀察者,把書籍按人群傾向進行劃分,方便於讀者尋找偏向自己喜好的書籍。通過打造閱讀、文創、咖啡一站式的閱讀購物體驗,書店在大眾悅讀之上還增加私享書房的空間,未來還將集結廣州各種講座和展覽,不斷刷新閱讀之外的文化體驗,來滿足各類人群的進店和購書需求。  此外,扶光書店還在推進線上線下會員體系聯動的運營。
  • 騰訊音樂娛樂x誠品書店蘇州用音樂和書籍撫慰每一個靈魂
    單獨不孤獨、練習一個人」,和一家「只對一個人開放的音樂書店」;而線下的部分則通過聯名主題書展,和兩場活動,共同打造線上線下聯動的音樂生活體驗閉環。首先,從8月10日起,為期二十多天的「單獨,不孤獨」聯名主題書展在誠品書店蘇州正式上線,同時「單獨不孤單,練習一個人」聯名主題歌單也隨之登陸騰訊音樂娛樂集團旗下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三大平臺,「只對一個人開放的音樂書店」也在線上推出;隨後,8月13日,「以音樂、以書籍,練習一個人」的好妹妹主題分享會用線下沙龍的形式與粉絲暢聊如何「練習一個人」;8月17日,「一個人吃飯,也是嚮往的生活」主題料理活動也將伴隨美食博主管家
  • 2017亞洲書店論壇:後書店時代,讀者如何與閱讀相遇?
    如果擴大到亞洲範圍,這個趨勢其實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便有了預示,1983年日本第一家蔦屋書店在大阪誕生,當時便以書店、出租DVD和CD起家,到了2011年,由原研哉、池貝知子等日本知名設計師參與設計的東京代官山分店,植入了影音館、攝影館、餐廳、綠化設計等區域,一經面世便引起轟動,入選「世界最美的20家書店」。
  • 廣州知名老牌酒樓門店結業,第一波閉店潮要來了嗎……
    變身「生鮮超市」,出售各種海鮮、雞鴨鵝和新鮮蔬菜。 然而面對鋪租、人工和年前預存的食材......如流水般的各種支出費用,損失已經無可挽回。 這也是疫情以來,廣州首家結業的大型餐飲門店。
  • 《鄰家詩話》走出廣州「寶藏男孩」方頌評:「用音樂傳承傳統文化...
    方頌評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 張素芹) 不久前收官的首檔「詩歌庭院雅集」綜藝《鄰家詩話》第一季獲觀眾好評。「好像回到了古代文學的課堂上,好想再讀一遍那些詩詞。」觀眾如此表示。擔任節目音樂總監的年輕唱作人方頌評——這位在廣州出生長大的「寶藏男孩」,也越來越被關注。日前從北京回廣州接受記者採訪時,方頌評表示,「用音樂傳承傳統文化,我會一直努力。」《鄰家詩話》一共12期節目,每一期都以一首詩詞為切入點,以雅集的方式,多元化呈現中國的琴、文、歌、畫、詩、舞、茶。
  • 書店復工1001種開源節流自救案例(第一輯64種,歡迎書店接龍案例)
    鹿森書店品牌運營負責人楊志民透露,在這場線上活動中,福州方言、地方史研究專家榕城用福州話介紹疫情防護,講述福州傳統習俗中的「送瘟神」,還誦讀了毛澤東的詩詞《七律·送瘟神》。儘管活動宣傳期只有一天,但參加人數達到200多人。一個半小時的活動結束後,還有讀者在群裡用福州話聊了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