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獄之歌——囚歌的亞文化

2020-12-23 燒酒話電影

「手裡捧著窩窩頭,菜裡沒有一滴油……」,當你看到這裡已經禁不住唱出來時,你已經無法掩飾自己是《武林外傳》的忠粉(劃到,這不是我今天要分享的內容)。這句歌詞其實是很多90後跟囚歌最近的距離。

當你提到1987年和1988年時,很多搖滾迷可能會有印象,1987年,崔健在ADO樂隊的幫助下,發表了他的第一張專輯:《新長徵路上的搖滾》,這張專輯中有一度傳唱的《一無所有》;1987年,黑豹樂隊在北京成立,1988年唐朝樂隊崛起。在「西北風」與「搖滾」的夾縫之間,誕生了一種另類的音樂風格——囚歌。

崔健
黑豹樂隊

囚歌是什麼?

當你在百度裡面搜索囚歌時,只能在著名詩歌的詞條的縫隙中找到隻言片語,1987年,長影影像公司陷入困境,專輯製作人陳福利找到因「流氓罪」入獄釋放的演員遲志強錄製了囚歌系列的第一張專輯《悔恨的淚》,但因為遲志強五音不全,因而找到了當時會唱歌的翟惠明作為替唱。

遲志強
《悔恨的淚》專輯

這張專輯是真正意義上的囚歌專輯,專輯中的歌曲以勞改犯的生活,以及內心的掙扎於悔恨為主題,滿足了當時人們對於監獄生活的獵奇心理。例如我們熟悉的《鐵窗淚》中唱到:「鐵門啊鐵床鐵鎖鏈

手扶著鐵窗我望外面

外邊的生活是多麼美好啊

何日重返我的家園……」

歌中飽含了歌者對於外面美好世界的嚮往,並對自己的犯罪行為十分悔恨。

另一首筆者感觸較大的是《實在不應該》,歌詞以愛人的口吻控訴鋃鐺入獄的歌者。歌詞以白描的手法展現了入獄的原因:

「你實在太不該,忘了我的愛

跟著隔壁王老三去呀去學壞

……

你實在不應該,賭錢又玩牌

輸了就把刀子拔呀拔出來

……」

根據歌詞我們可以看出賭博與交友不慎會破壞家庭的美好與社會的安寧,「一人參賭,全家遭殃,眾人參賭,難奔小康」,這首歌對於現代社會也具有深刻的教育意義。

儘管是假唱,這張專輯還是在全國引起了極大的風潮,據專輯製作人陳福利後期採訪中我們可以知道:因為這張專輯,長影影像公司賺了700多萬。購買這張專輯的大多數人為東北、華北地區的司機以及個體戶。歌曲也因為長途汽車上的音響開始傳遍全國。

歌曲產生的背景:

除卻上文中提到的,囚歌的大肆流行的原因是因為滿足了人們對於監獄生活的獵奇心理這一方面以外,改革開放的巨大變革也促成了這一文化現象的出現,面對社會的快速發展與經濟的迅速騰飛,很多成長的年輕人無法適應巨大的時代變化,逐漸淪為邊緣人,並逐漸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據資料顯示,1988年青年人佔全部犯罪人數的比例在75.7%。

人滿為患的廣州火車站

1985年深圳影業集團拍攝了新時期第一部普法題材電影,講述了三個少年犯在獄中改過自新的故事,電影採用紀實手法拍攝,並且啟用在押少年犯飾演主角。這部電影在當時引起了極大的轟動,同時也為「囚歌」的流行進行了鋪墊。

當時的《人民日報》也發表了一些短評,在寫到「囚歌」的產生背景時是這樣說的:「強勁的西北風之盛行導致了聽覺審美的心理逆反……」文中的「西北風」是指在1987年到1989年兩年期間出現的帶有西北民歌風格的流行音樂,例如我們聽到的《黃土高坡》和《我熱戀的故鄉》等等。這種歌曲的風格粗獷,與之前流行的鄧麗君式的婉轉纏綿形成鮮明的對比。而「囚歌」相對於「西北風」來說,更多的是對自身感情的歌唱,「是一種帶有濃重浪漫氣息的底層情緒。」

「囚歌」的出現畢竟是現象級的,在囚歌最流行的1988年,翟惠明一共出版了16張專輯,這些專輯大多是以遲志強的名義出版的,直到2008年,事件親歷者周亞平發表文章《二十年前「囚歌流行始末」》,翟耀民才走到臺前來,而這時的他已經回到東北老家,娶妻生子。

相關焦點

  • 【一家之言】校園「亞文化」現象當引起重視
    校園「亞文化」雖然已是老問題,但它像牛皮癬一樣貼在校園的邊邊角角上,成了不同時代學生揮之不去的一種獨特的文化印記。在幾乎所有學校的教室、寢室、餐廳和廁所裡,甚至連床頭、課桌、護攔上,都能看到學生們的「得意」之作。諸如「該罵人時就罵人,痛痛快快罵一頓」。
  • 為新時代監獄人民警察而歌
    這首為應徵「司法行政十大原創金曲獻祖國」徵集評選而創作的新時代監獄人民警察之歌鏗鏘有力、氣勢雄渾、內涵深刻,雖只有短短12行114個字,卻字字珠璣。歌曲以其鮮明的時代特色,厚重的深遠寓意,深情的告白敘說,優美的動感旋律,豐富了人民警察頌歌曲目,是一首充滿時代正能量的不可多得的優秀歌曲。從思想角度而言,《如雪無聲》塑造了一個「大我」——不負人民的監獄人民警察群體形象。
  • 青年亞文化的大學表情
    這些亞文化行為在張揚自由、個性的同時,也引發了一些爭議與思考。在與主流文化激烈碰撞中,青年亞文化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是拒斥還是臣服?是我行我素還是彼此尊重?這一切又該如何看待和引導?帶著這些問題,本期,我們走進揚州大學、武漢工程科技學院等高校,聚焦青年亞文化,梳理這一文化現象的存在方式及其背後的青年心理坐標、價值取向,探討其在大學的存在之道。
  • 《家有兒女》是我的亞文化啟蒙
    原創 說唱幫幫主 X博士編輯:Nevarlulu15年前,《家有兒女》在北京電視臺正式開播,這部關於少兒題材的情景輕喜劇上映之初便飽受觀眾歡迎,成為了一家人消磨時光的首選。
  • 高校抖肩舞火熱背後是亞文化的表達
    ——本文系紅網第五屆全國大學生「評論之星」選拔賽參賽作品現在最火的舞蹈是什麼?廣場舞?海草舞?不,時下高校學生最火爆的是抖肩舞。這首叫做《COINCIDANCE》的歌,以其魔性的旋律配上表演者滑稽的舞蹈動作,成為高校學生爭相翻拍的題材。最初,各大高校的翻拍,只停留在娛樂的階段。為了吸引流量,演員做出各種搞笑的動作和誇張的表情。之後的情況卻出現了一些轉變:視頻中出現拔電動車充電樁、丟外賣等等情節,不同學校的版本有不同的問題,但反映的都是大學生身邊的問題。
  • 據說,真正喜歡這首歌的人,都在監獄裡!
    世界是黑暗,人世少不了紛爭,即便在這蠅飛蟻聚的場所,這樣一首美好的友誼之歌,給了世界一份光明。這組畫面配合著背景歌曲,生動勾勒出高牆之內的生存場景,已然成為經典鏡頭。這首歌叫做《友誼之光》,同時也是電影主題曲,由「肥媽」瑪麗亞演唱,她也憑藉這首盪氣迴腸的翻唱作品,成就了一段香港樂壇的傳奇。
  • 「囚歌」原是李代桃僵 《鐵窗淚》騙我們20年
    就這樣,以遲志強的名義流傳的「囚歌」風靡一時。近日,製作人周亞平爆料,這首20年前唱遍全國的《愁啊愁》,還有《鐵窗淚》等系列「囚歌」,竟然不是遲志強唱的,演唱者其實是長春歌手翟惠民,這簡直是20年來中國歌壇最大的假唱事件,全國歌迷竟然被集體欺騙了20年。  周亞平透露,遲志強本人的確不是一個好歌手,為了讓這張專輯從裡到外都能讓人滿意,真正暢銷,只好李代桃僵換人來唱。
  • 據說遲志強《鐵窗淚》不是本人唱的,這首歌到底是誰唱的為啥沒紅
    至於原演唱者沒有紅的原因:還是因為遲志強被稱為「囚歌之王」,而《鐵窗淚》的名字就讓聽眾有先入為主的印象。而且,當時為了讓唱片銷量更好,在宣傳上也是以遲志強為主,自然原唱者就被有所忽略了。說到這就要重點提一下遲志強到底是誰?
  • 中國最小革命烈士,從記事起就在監獄,至死都未見過外面世界
    -《囚歌》選自葉挺的《囚歌》,前兩句是監獄的真實寫照;後兩句是監獄外的種種誘惑,多少人經不起誘惑的考驗,選擇了爬出「狗洞」。恰恰相反,有多少人在他們的一生中度過的美好時光中,會死而復生。在上世紀初,中國經歷了各軍閥之間的鬥爭,也經歷了日本侵略者的進攻,甚至是內戰。那動蕩不安的年代,正是中國共產黨的前輩們無私奉獻,造就了今天的我們平靜幸福的生活。
  • 人們為什麼需要神曲亞文化?
    本期全媒派(qq_qmp)帶你圍觀神曲亞文化的傳播基因,一窺其魔性魅力背後的秘密。9月25日,社交網站9GAG在其 Facebook上對這首歌進行二次傳播,自此,PPAP以燎原之勢蔓延網絡世界。如今,9GAG Facebook上該條推送的瀏覽量已超過6700萬次。除了轉發和評論,社交網絡上也迅速掀起了一陣模仿狂潮。在網友們的演繹中,以日本雙胞胎姐妹的模仿視頻最受歡迎。
  • 青年亞文化
    作者:南京師範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廣播電視系主任、副教授 鄒舉  愛國歌曲快閃活動合理借鑑了快閃亞文化「情境創設」的理念和充滿活力的形式,並通過有效的策劃和組織為其注入了深沉的內容和情感,提升了審美品格,展現了亞文化參與構建主流話語的無限可能。
  • 南京紅色日曆丨老虎橋監獄,見證南京的紅色「囚歌」
    當年事件的報導絕食鬥爭老虎橋江蘇第一監獄,見證了這一輪又一輪的鬥爭。在這所監獄,有一個特殊的群體,即「女政治犯」,就是在憲兵司令部受到「軍事審判」被判刑後送來羈押的。1932年下半年起,被陸續關進來的「政治犯」越來越多,獄方單獨闢出一個約二十多平方米的大號監房關押她們。
  • 明星監獄生活:謝霆鋒被戳肛門
    相關圖片高曉松蹲監獄啥也沒耽誤。當時高曉松完成自己執導的《大武生》,還沒來得及宣傳就進去了,進去後還為《大武生》寫了歌,看《中國達人秀》直播還參與熱評,當時網友很困惑,鐵窗內生活竟如此豐富?齊秦打架鬥毆2012年,在錄製某節目時,齊秦主動談到自己的牢獄之災。少年時代的齊秦非常叛逆,年少輕狂,參加了很多不好的組織,經常打架,常常去警察局報導,16歲那年,齊秦年輕氣盛參與鬥毆事件,被送上法庭。最後齊秦被關進了「感化院」,也就是少管所,在裡邊待了三年。
  • 亞文化背景下的「驚雷」
    「驚雷」的背景「驚雷」是一個典型的亞文化中的草根文化(喊麥、社會搖、殺馬特、廣場舞等),隨著抖音、快手等APP滲透了我們的生活之中。《驚雷》才得以在網絡上爆火,是典型的喊麥歌曲,走的非常接地氣的土嗨風。
  • 「亞文化」,從來都不是一個危險的詞
    這篇文章寫在2017年年初,那個時候「亞文化」在時尚界的地位還很新鮮,依然有些邊緣。不像今天,「亞文化」在時尚界也已經成為了「主流文化」。但「亞文化」在我們今天的社會裡,多少還被視為某種潛在的「危險」。因為其中的包羅萬象,也因為其中躁動不安的年輕的心。所以標題的初衷,還是希望能夠打破一些誤會,達成更多的和解,雖然這本身並不是「亞文化」所必須的。
  • 中國當代青年亞文化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1950年,英國社會學家大衛·雷斯曼首次提出大眾和亞文化的差別:大眾是「消極地接受了商業所給予的風格和價值」的群體,而亞文化則具有探索精神,「積極地尋求一種小眾的風格」。在長達半個世紀裡,亞文化的這一特徵保持著極為穩定的狀態,且越來越成為被不斷鞏固的「常識」,並被普遍接受。  然而,以移動網際網路為表徵的媒介迭代浪潮,帶動了各個領域多維度、多層次的文化經驗的發展和更新。
  • 明星不為人知的監獄生活:謝霆鋒被戳肛門
    高曉松蹲監獄啥也沒耽誤。當時高曉松完成自己執導的《大武生》,還沒來得及宣傳就進去了,進去後還為《大武生》寫了歌,看《中國達人秀》直播還參與熱評,當時網友很困惑,鐵窗內生活竟如此豐富?沒進去的不知道,裡面可以看電視的,至於評論可能是高曉松藉手機發的。
  • 「暴漫」篡改《囚歌》4個字賠10萬 是怎麼算的?
    該視頻內容將葉挺烈士《囚歌》中「為人進出的門緊鎖著,為狗爬出的洞敞開著,一個聲音高叫著,爬出來吧,給你自由!」篡改為「為人進出的門緊鎖著!為狗爬出的洞敞開著!一個聲音高叫著!爬出來吧!無痛人流!」。
  • 服飾亞文化「00後」怎麼看?
    這些在部分年輕人圈子裡流行的另類穿著屬於小眾文化,也被稱之為服飾亞文化。面對服飾亞文化,「00後」怎麼看待?他們是大方接受,包容、理解還是反對?日前,本期「老阿姨」帶著十足的好奇,走近「00後」學生,看看他們是怎麼說的吧。
  • 葉挺的悲劇人生:被猜忌與扣押,寫《囚歌》以明志,卻遭遇空難
    1941年,皖南事變發生,被蔣介石扣押後,寫出了著名的《囚歌》。1946年4月,葉挺獲救出獄後被中國共產黨重新接納為黨員,與夫人李秀文以及秦邦憲、鄧發、王若飛等同志在返回延安途中,不幸遭遇空難。享年50歲。1896年,葉挺出生於廣東惠陽,從小家境貧寒,兩個小妹妹被賣給別人做了童養媳,他痛下決心要改變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