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包蝴蝶
海拔3000米的甘南迭部縣扎尕那,被譽為人間最後的秘境。
2017年7月和2018年8月,先後兩次到過這裡。
那時還沒在313省道附近的江迭公路修景區大門,遊客不多。
從若爾蓋沿313省道行至距離迭部縣城約2公裡的地方,一條向左的路名為「江迭公路」,全長198公裡,迭部至扎尕那一段只有30多公裡。這是最近幾年才修建的公路。修路之前,進出扎尕那都要徒步翻越崇山峻岭。
江迭公路還有一個名稱叫「洛克之路」。近100年前,美籍奧地利植物學家、探險者約瑟夫·洛克從北向南走了約200公裡,探險到了扎尕那,給了極高的評價,說他這輩子沒見過如此綺麗的景色。如果《創世紀》的作者看見這裡的美景,也許會把亞當和夏娃的誕生地放在這裡。洛克說,如果不把地方的美景拍攝下來,自己會有負罪感。
洛克把冷杉雲杉樹帶到各國移種,然後他的近50幅攝影作品在1928年美國《國家地理》雜誌上刊登,這些照片為後來英國作家詹姆斯·希爾頓的小說《消失的地平線》提供了難得的素材。當然寫作素材也包括1928年洛克從麗江出發,途經香格裡拉、木裡、瀘沽湖等地穿越稻城亞丁獲得的圖片資料。
世人嚮往香巴拉,又有幾人識洛克。
洛克眼裡視為人間樂園的扎尕那,可以從三個方面去欣賞其美。第一美,地勢很美。從迭部進入扎尕那,有兩處地形非常像兩扇石門。進入石門之後,就出現一片被石山圍著的高山草甸,看起就像一座易守難攻的天然石城。扎尕那,藏語意思為「石匣子」,這個名稱,形象地概括了扎尕那的地勢特徵。第二美,天色變幻急速,形成扎尕那自己的小氣候。第三美,民風民俗極美。因為扎尕那地勢險要,長期與外界隔絕,很少遭受戰爭,所以這裡的居民一直保留非常傳統的藏族生活方式。
即使90年前洛克就把扎尕那向世間展示,2018年8月我第二次去扎尕那,除了仙女湖有10元清潔費,整個景區沒有門票。扎尕那似乎有自己的鐘擺,比山外變得慢,走得也慢。民宿店家的老闆,給我們做好了當地特色的晚飯,我們吃飯時,他陪坐旁邊,與我們閒談。他說:以前劃區域時,如果把扎尕那分給若爾蓋歸四川管,扎尕那說不定與九寨溝一樣,早就出名,早就發展起來了。我作為川人在自豪的同時,也為他們此種想法感到惋惜。
扎尕那村有四個自然村寨,也還有一個藏傳佛教寺院拉桑寺,四個村寨,依次順著山勢,由低到高有序地排列,四個村莊都是坐北朝南,靠著山建立,遠遠望去,層層的梯田,散布在村落間。緊鄰村莊的正北方,有一座山,名叫光蓋山,其上沒有植物,是純粹灰白色的巖石,而且泛著光,故得名光蓋山。
光蓋山的斜對面有一山地公園,其上有一面積很小的高山湖泊,面積小得來被遊客戲稱為「客廳」,說與他家客廳面積差不多大。
仙女湖對望俯瞰扎尕那,石林、峭峰、森林、田園、村寨、寺廟,雲霧繚繞,陽光穿過雲霧縫隙投到村莊,形成攝影人眼中視為珍寶的區域光,實是美妙。
突然,空中雷聲乍起,遊人驚慌失措,擠躲到空間有限的亭子內,擔心下不了山,擔心遭雷擊。
十多分鐘後雨停了,陽光鑽出雲層,景色比下雨前更明澈。
在達日村觀景臺,早晨觀扎尕那全貌,守候雲端霞光萬丈的日出盛景;傍晚賞日落反射光,巖石頂端被照耀,顏色紅中帶亮,好一幅日照金山的圖畫。
夜裡驅車在地勢最高的代巴村山道穿行,鳥瞰山下村莊,燈火像是織成了一張網,沿著山勢披放,在樹林中時隱時現,煞是好看。
那一日因為到得晚,才被民宿店家領路在黑夜裡穿行曲折而崎嶇的山道,要不,我怎麼能看到無人提及的奇妙夜景?
一從扎尕那經過,便有伊甸在心中。
人間秘境扎尕那,你不要走得太匆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