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書】《虛雲和尚開示錄全編》

2021-02-08 趙州茶館

內容簡介


       虛公老和尚,乃近代宗門大德,住世百有二十年,因機說法,廣攝有情。觀其一生行履:獨處則禪悅為食,同修則領眾坐香,示語句不離宗,棒喝全提正令可知矣。

       老人生平舉揚向上一著,不涉玄妙,類皆平易示人,直欲使人當下知歸;若能依而行之,決可到家穩坐,與諸佛把手共行。

       本書名為《虛雲和尚開示錄全編》,乃是因為它匯集了四個方面的資料,為目前虛雲和尚開示方面所收集的資料最全面的一個本子。這四方面的資料是:

       一是1953年岑學呂居士原編《虛雲和尚法匯》中的開始部分。

       二是1953年岑學呂居士原編《虛雲和尚年譜》中的相關內容。

       三是淨慧法師在1962年編輯而成的《虛雲和尚法匯續編》。

       四是從2008年出版的《民國佛教期刊文獻集成》、《稀見民國佛教文獻彙編(報紙)》等大型資料。

       這本書能夠幫助讀者更集中地了解作為中國近現代禪門泰鬥虛雲老和尚的思想及其精神風貌並從中獲得人生智慧。

精彩文摘


 參禪的先決條件


        參禪的目的,在明心見性;就是要去掉自心的汙染,實見自性的面目。汙染就是妄想執著,自性就是如來智慧德相。如來智慧德相,為諸佛眾生所同具,無二無別,若離了妄想執著,就證得自己的如來智慧德相,就是佛,否則就是眾生。只為你我從無量劫來,迷淪生死,染汙久了,不能當下頓脫妄想,實見本性,所以要參禪。因此參禪的先決條件,就是除妄想。妄想如何除法,釋迎牟尼佛說的很多,最簡單的莫如『歇即菩提』一個『歇』字。禪宗由達摩祖師傳來東土,到六祖後禪風廣播,震爍古今,但達摩祖師和六祖開示學人最要緊的話,莫若『屏息諸緣,一念不生』。屏息諸緣,就是萬緣放下,所以『萬緣放下,一念不生』這兩句話,實在是參禪的先決條件。這兩句話如果不做到,參禪不但是說沒有成功,就是入門都不可能。蓋萬緣纏繞,念念生滅,你還談得上參禪嗎?

  「萬緣放下,一念不生」,是參禪的先決條件,我們既然知道了,那末,如何才能做到呢?上焉者一念永歇,直至無生,頓證菩提,毫無絡索。其次則以理除事,了知自性,本來清淨,煩惱菩提,生死涅槃,皆是假名,原不與我自性相干。事事物物,皆是夢幻泡影,我此四大色身,與山河大地,在自性中,如海中的浮漚一樣,隨起隨滅,無礙本體。不應隨一切幻事的生住異滅而起欣厭取捨,通身放下,如死人一樣,自然根塵識心消落,貪嗔痴愛泯滅,所有這身子的痛癢、苦樂、饑寒、飽暖、榮辱、生死、禍福、吉兇、毀譽、得喪、安危險夷,一概置之度外,這樣才算放下。一放下,一切放下,永永放下,叫作萬緣放下。萬緣放下了,妄想自消,分別不起,執著遠離,至此一念不生,自性光明,全體顯露。至是參禪的條件具備了,再用功真參實究,明心見性才有分。

  日來常有禪人來問話,夫法本無法,一落言詮,即非實義。了此一心,本來是佛,直下無事,各各現成,說修說證,都是魔話。達摩東來,『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明明白白指示,大地一切眾生都是佛,直下認得此清淨自性,隨順無染,二六時中,行住坐臥,心都無異,就是現成的佛,不須用心用力,更不要有作有為,不勞纖毫言說思惟。所以說成佛是最容易的事,最自在的事,而且操之在我,不假外求。大地一切眾生,如果不甘長劫輪轉於四生六道,永沈苦海,而願成佛,常樂我淨,諦信佛祖誡言,放下一切、善惡都莫思量,個個可以立地成佛。諸佛菩薩及歷代祖師,發願度盡一切眾生,不是無憑無據,空發大願,空講大話的。

  上來所說,法爾如此,且經佛祖反覆闡明,叮嚀囑咐,真語實語,並無絲毫虛誑。無奈大地一切眾生,從無量劫來,迷淪生死苦海,頭出頭沒,輪轉不已,迷惑顛倒,背覺合塵。猶如精金投入糞坑,不惟不得受用,而且染汙不堪。佛以大慈悲,不得已說出八萬四千法門:俾各色各樣根器不同的眾生,用來對治貪嗔痴愛等八萬四千習氣毛病。猶如金染上各種汙垢,乃教你用鏟、用刷、用水、用布等來洗刷琢抹一樣。所以佛說的法,門門都是妙法,都可以了生死,成佛道,只有當機不當機的問題,不必強分法門的高下,流傳中國最普通的法門為宗、教、律、淨、密,這五種法門,隨各人的根性和興趣,任行一門都可以,總在一門深入,歷久不變,就可以成就。

  宗門主參禪,參禪在「明心見性」,就是要參透自己的本來面目,所謂「明悟自心,徹見本性」。這個法門,自佛拈花起,至達摩祖師傳來東土以後,下手工夫屢有變遷。在唐宋以前的禪德,多是由一言半句,就悟道了,師徒間的傳授,不過以心印心,並沒有什麼實法。平日參問酬答,也不過隨方解縛,因病與藥而已。宋代以後,人們的根器陋劣了,講了做不到,譬如說「放下一切」、「善惡莫思」,但總是放不下,不是思善,就是思惡,到了這個時候,祖師們不得已,採取以毒攻毒的辦法,教學人參公案。初是看話頭,甚至於要咬定一個死話頭,教你咬得緊緊,剎那不要放鬆,如老鼠啃棺材相似,咬定一處,不通不止,目的在以一念抵制萬念。這實在是不得已的辦法,如惡毒在身,非開刀療冶,難以生效。古人的公案多得很,後來專講看話頭,有的「看拖死屍的是誰」,有的「看父母未生之前,如何是我本來面目」,晚近諸方多用「看念佛是準」這一話頭。其實都是一樣,都很平常,並無奇特。如果你要說看念經的是誰,看持咒的是誰,看拜佛的是誰,看吃飯的是誰,看穿衣的是誰,看走路的是誰,看睡覺的是誰,都是一個樣子,誰字下的答案,就是心。話從心起,心是話之頭;念從心起,心是念之頭;萬法皆從心生,心是萬法之頭。其實話頭,即是念頭,念之前頭就是心。直言之,一念未生以前就是話頭。由此你我知道,看話頭就是觀心,父母未生以前的本來面目就是心,看父母未生以前的本來面目,就是觀心。性即是心,「反聞聞自性」,即是反觀觀自心,「圓照清淨覺相」,清淨覺相即是心。照即觀也,心即是佛,念佛即是觀佛,觀佛即是觀心。所以說"看話頭」,或者是說"看念佛是誰」,就是觀心,即是觀照自心清淨覺體,即是觀照自性佛。心即性,即覺,即佛,無有形相方所,了不可得,清淨本然,周遍法界,不出不入,無往無來,就是本來現成的清淨法身佛。行人都攝六根,從一念始生之處看去,照顧此一話頭,看到離念的清淨自心,再綿綿密密,恬恬淡淡,寂而照之,直下五蘊皆空,身心俱寂,了無一事。從此晝夜六時,行住坐臥,如如不動,日久功深,見性成佛,苦厄度盡。昔高峰祖師云:"學者能看個話頭,如投一片瓦塊在萬丈深潭,直下落底,若七日不得開悟,當截取老僧頭去。" 同參們,這是過來人的話,是真語實語,不是騙人的誑語啊。

  然而為什麼現代的人看話頭的多,而悟道的人沒有幾個呢?這是由於現代的人,根器不及古人,亦由學者對參禪看話頭的理路,多是沒有摸清、有的人東參西訪,南奔北走,結果鬧到老,對一個話頭還沒有弄明白,不知什麼是話頭,如何才算看話頭,一生總是執著言句名相,在話尾上用心。『看念佛是誰』呀,『照顧話頭』呀,看來看去,參來參去,與話頭東西背馳,哪裡會悟此本然的無為大道呢?如何到得這一切不受的王位上去呢?金屑放在眼裡,眼只有瞎,那裡會放大光明呀!可憐啊可憐啊,好好的兒女,離家學道,志願非凡,結果空勞一場,殊可悲憫!古人云:『寧可千年不悟,不可一日錯路』。修行悟道,易亦難,難亦易,如開電燈一樣,會則彈指之間,大放光明,萬年之黑暗頓除;不會則機壞燈毀,煩惱轉增。有些參禪看話頭的人,著魔發狂,吐血罹病,無明火大,人我見深,不是很顯著的例子嗎?所以用功的人又要善於調和身心,務須心平氣和,無掛無礙,無人無我,行住坐臥,妙合玄機。參禪這一法,本來無可分別,但做起功夫來,初參有初參的難易,老參有老參的難易。初參的難處在什麼地方呢?身心不純熟,門路找不清,功夫用不上,不是心中著急,即是打盹度日,結果成為『頭年初參,二年老參,三年不參』。易的地方是什麼呢?只要具足一個信心,長永心和無心。所謂信心者,第一信我此心、本來是佛,與十方三世諸佛無異;第二信釋迎牟尼佛說的法,法法都可以了生死,成佛道。所謂長永心者,就是選定一法,終生行之,乃至來生又來生,都如此行持,參禪的總是如此參去,念佛的總是如此念去,持咒的總是如此持去,學教的總是從聞思修行去。任修何種法門,總要以戒為本。果能如是做去,將來沒有不成的。溈山老人說:(若有人能行此法),『生生若能不退,佛階決定可期』。又永嘉老人說:『若將妄語誑眾生,永墮拔舌塵沙劫』。所謂無心者,就是放下一切,如死人一般,終日隨眾起倒,不再起一點分別執著,成為一個無心道人。初發心人具足了這三心,若是參禪看話頭,就看『念佛是誰』,你自己默念幾聲『阿彌陀佛』,看這念佛的是誰?這一念從何處起的?當知這一念不是從我口中起的,也不是從我肉身起的。若是從我身或口起的,我若死了,我的身口猶在,何以不能念了呢?當知這一念是從我心起的,即從心念起處,一覷覷定,驀直看去,如貓捕鼠,全副精神集中於此,沒有二念。但要緩急適度,不可操之太急,發生病障。行住坐臥,都是如此,日久功深,瓜熟蒂落,因緣時至,觸著碰著,忽然大悟。此時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直至無疑之地,如十字街頭見親爺,得大安樂。

  老參的難易如何呢?所謂老參,是指親近過善知識,用功多年,經過一番鍛鍊,身心純熟,理路清楚,自在用功,不感辛苦。老參上座的難處,就是在此自在明白當中停住了,中止化城,不到寶所。能靜不能動,不能得真實受用,甚至觸境生情,取捨如故,欣厭宛然,粗細妄想,依然牢固。所用功夫,如冷水泡石頭,不起作用。久之也就疲懈下去,終於不能得果起用。老參上座,知道這個困難,立即提起本參話頭,抖擻精神,於百尺竿頭,再行邁進,直到高高峰頂立,深深海底行,撒手縱橫去,與佛祖覿體相見,困難安在?不亦易乎。

  話頭即是一心。你我此一念心,不在中間內外,亦在中間內外,如虛空的不動而遍一切處。所以話頭不要向上提,也不要向下壓;提上則引起掉舉,壓下則落於昏沉,違本心性,皆非中道。大家怕妄想,以降伏妄想為極難。我告訴諸位,不要怕妄想,亦不要費力去降伏他,你只要認得妄想,不執著他,不隨逐他,也不要排遣他,只不相續,則妄想自離。所謂『妄起即覺,覺即離妄』。若能利用妄想做功夫,看此妄想從何處起。妄想無性,當體立空,即復我本無的心性,自性清淨法身佛,即此現前。究實言之,真妄一體,生佛不二,生死涅槃,菩提煩惱,都是本心本性,不必分別,不必欣厭,不必取捨,此心清淨,本來是佛,不需一法,哪裡有許多囉嗦——參!

目錄

每周一書之書單:

【每周一書】《虛雲和尚方便開示》

【每周一書】《禪宗入門》

【每周一書】《禪心三無》

【每周一書】《生活禪鑰》

本書為請購書籍,48元。歡迎各位朋友前來吃茶閱讀。茶館為會員提供快遞到付服務,敬請垂詢趙州茶館服務小號158 1121 6678

相關焦點

  • 農曆七月二十九日 近代高僧虛雲禪師誕辰紀念日
    虛雲老和尚(圖片來源:資料圖片)2014年8月24日,農曆七月二十九日,虛雲禪師誕辰紀念日。虛雲禪師(1840~1959),近代高僧,傳法曹洞,兼嗣臨濟,中興雲門,匡扶法眼,延續溈仰,是以一身系五宗法脈的禪宗大德。據《虛雲老和尚年譜》記載,禪師原籍湖南湘鄉,清道光二十年七月二十九日生於福建泉州。十九歲時於褔建鼓山湧泉寺,「禮常開老人為披剃」。次年,「予依鼓山妙蓮和尚,圓受具戒,名古巖,又名演徹,字德清」。
  • 鄭志明:虛雲長老的佛學思想及佛教實踐
    在中國內地出版有《道教生死學》、《佛教生死學》、《殯葬文化學新論》、《中國神話與信仰》、《道教的生命關懷與意義治療》等書,為四川大學宗教研究所、廈門大學宗教研究所、華僑大學宗教研究所等客座教授。編者按:2010年9月9日,首屆中華佛教宗風論壇在香港隆重開幕。輔仁大學宗教學系教授鄭志明在論壇發表題為《虛雲長老的佛學思想及佛教實踐》的演講。
  • 虛雲和尚:剛出生母親就去世,19歲出家,120歲圓寂後化為舍利子
    一、虛雲和尚在中國有一位叫作虛雲的和尚,福建泉州人,俗名叫作蕭古巖,家境富裕。虛雲和尚潛心禮佛,研習經文,雲遊參訪過中國許多的地方,除了中國之外,虛雲和尚還去過國外,在多處禮佛。虛雲和尚自然也是如此,從他見到佛教的那一科,心中便再也沒有放下過,即便是不顧家人的反對,最終他也得償所願了。
  • 虛雲禪師:佛法世法無二無別 六根清淨處處是道
    編者按:虛雲禪師(1840~1959),傳法曹洞,兼嗣臨濟,中興雲門,匡扶法眼,延續溈仰,是以一身系五宗法脈的禪宗大德。虛雲禪師一生極具傳奇色彩,經歷無數磨難,自云:「閱五帝四朝,不覺滄桑幾度;歷盡九磨十難,了知世事無常!」虛雲禪師晚年在雲居山,依然不忘弘法,隨時開示修行法門。
  • 九華山仁德法師與虛雲老和尚的法緣
    仁德師回答說:「是從終南山來,只為想親近虛老和尚,還望法師多給予慈悲方便。」知客師說:「你可有什麼證件?」仁德師才想起在終南山時,朗照法師臨行前寫給虛雲老和尚的信函,於是連忙從行囊中取出,雙手恭恭敬敬地遞了過去。
  • 當虛雲大師被人用勃郎寧手槍指著太陽穴時……
    這時候的雲南新軍統領李根源,是曾在德國陸軍留學的返國的少壯派將領,一向都厭惡神佛迷信,自從升任為全滇新軍統領之後,老早就想破除迷信。剛好有兩個不守清規的和尚嫖妓爭風打架,給新軍抓到,增加了李根源的惡感。他以雞足山僧人數萬之眾,藉口有武裝抗拒,就親自率領新軍騎兵,帶了新式來復槍與馬克泌機關槍,開往雞足山。這數千兵將,一路拆炸佛寺,逮捕和尚。
  • 真相,虛雲長老,一位120歲高僧真實年齡的佐證和闢謠
    堅持苦行長達百餘年,歷坐15個道場,重興6大祖庭,以一身兼承禪門5宗,法嗣信徒達數百萬眾的高僧,唯有禪宗泰鬥之譽的虛雲。」這段文字摘自百度的百科。   補充下其他背景「在虛雲長老十七歲的時,父為娶二房妻子,虛雲長老,於二妻同房而不同床,斷淫慾。。一田氏。一譚氏。   田氏,虛雲和尚兩房妻子之一。
  • 緬懷一代高僧的禪心悲行--虛雲長老
    虛雲長老一生建樹數之不盡,重建南華,中興雲門.,並為佛教界培養了大量的弘法高僧。宣化上人、本煥長老、佛源長老、淨慧長老、一誠長老、傳印長老等,每一個人都成為了後來佛教界的中流砥柱。其中,一誠長老和傳印長老先後擔任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虛雲長老自幼喜讀佛經,15歲時隨叔父到南嶽進香,遍遊諸剎,漸萌出家的念頭。
  • 虛雲和尚自述年譜20
    開示後。各照座位坐定。雲公再進禪堂。在靜中又復一一警策畢。坐下說開示一番。開靜茶點畢。各各站立。雲公著海青入堂。平坐佛前。以竹篦打一○相雲。   才結   七。又解七。解結忙忙了何日。一念亡緣諸境息。摩訶般若波羅蜜。心境寂。體用歸。本自圓明無晝夜。那分南北與東西。萬象隨緣觀自在。鳥啼花笑月臨溪。即今解七一句作麼生道。鍾板吼時缽盂跳。諦觀般若波羅蜜︱︱解。
  • 雲門寺——廣東省最值得一逛的寺廟 南華有六祖 雲門有虛雲
    看到一個和尚帶著一個孩子走下來,立刻拍了下來,覺得大和尚功夫一定不弱。  第二年還是9月份,再一次來到雲門寺,見到更震撼的景象。上百名小和尚從佛學院裡走出來,去吃飯。沒有一個人說話,一大隊人幾乎沒有任何聲音的出現,從我們面前走過,再消失不見。  後來在網上查到,雲門寺的佛學院竟然是正規大學,還和人民大學有合作。
  • 朝暮課誦:虛雲老和尚 多誦讀《普門品》和《地藏經》
    虛雲和尚在北京廣濟寺浴佛(1952年,虛雲和尚113歲)(圖片來源:慧海佛教資源庫提供)一是身邊的善知識太少,二是佛教的經典太多,難於抉擇。佛經之多,可以用「汗牛充棟」來形容,如何從中選取一些代表性的經典供自己終身修學,以較少的精力獲得較大的受用,少走彎路,這是我們每個學佛的人必須考慮的問題。關於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虛雲老和尚的修行經歷和開示中,找到答案或者啟示。這答案或啟示,對於充斥著種種邪知邪見的末法時代之修行者來說,可以說是一盞很好的指路明燈。
  • 虛雲禪師:佛法衰敗是因為傳戒不如法僧人沒擔當
    編者按:虛雲禪師(1840~1959),傳法曹洞,兼嗣臨濟,中興雲門,匡扶法眼,延續溈仰,是以一身系五宗法脈的禪宗大德。虛雲禪師一生極具傳奇色彩,經歷無數磨難,自云:「閱五帝四朝,不覺滄桑幾度;歷盡九磨十難,了知世事無常!」
  • 馮馮居士與虛雲大師的因緣
    通九國語言,著有《禪定天眼通的實驗》、《天眼、法眼、慧眼的追蹤》、《太空科學核子物理學與佛理的印證》、《空虛的雲》等書,在臺灣、香港、北美等地影響很大,他既是一個佛學修行者,也是一位有與生俱來的超感神通的修行者。馮馮居士與虛雲大師、宣化上人法師等大德高僧都有很深的因緣,其中與虛雲大師爺孫之輩的一面之緣,直到《空虛的雲》發表,虛雲大師生前託付奇蹟般實現,令人唏噓。
  • 虛雲老和尚的特異功能:可看到人前世
    虛雲老和尚見過十幾個前生做和尚的這修行人哪,要有一番苦心,今生不成,來生也要繼續!虛雲老和尚見過十幾個前生做和尚的,虛雲和尚在雲南之前,曾國藩做過雲南王,曾國藩信佛,在雲南拜了個師父,這師父天天看《華嚴經》,功夫用的很好,外號草鞋老公,他不穿其它鞋子,就穿草鞋。
  • 虛雲大師鼓山獅子巖6年苦行是怎麼過的?
    鳥巢築頂,竹筍穿膝,日食一麻一麥,到達了修行的瓶頸期。而後,他離開苦行林,往山下尼連禪河洗了個澡,路上接受了牧牛女供養的一碗牛乳粥,然後就在不遠處的一棵菩提樹下證道成佛了。相傳昔大唐三藏法師玄奘,欲赴天竺求佛法前,他先苦修梵文,後訓練日行百裡之體魄,由於旅途中要穿越沙漠防止無糧無水,又練習絕食辟穀之法,從一天練到十天水米未進,忍人所不能忍,而後乃西行取經。
  • 120歲去世之後,被火化的虛雲大師,竟然燒出了七彩舍利子!
    他當時已經四十多歲了,但還沒有一兒一女。於是他就和他的妻子經常去寺廟燒香拜佛。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的妻子終於懷孕了。但好事不成雙,他的妻子在生下兒子後就離世了。這個孩子就是之後揚名一世的虛雲大師。他從小好像就與佛有緣,在飲食上從來都不吃肉菜,只吃素菜。在他13歲去祭拜母親的時候,看到了佛像和經書等物,就莫名的喜歡,從那時開始,虛雲就瘋狂的迷上佛教。
  • 120歲圓寂之後,竟燒出晶瑩剔透的七彩舍利子,虛雲大師傳奇一生
    清朝末期,雲南新軍統領李根源認為出家的和尚不勞動不生產,便一路拆毀寺廟逮捕和尚。正在祝聖寺講經的虛雲,寺裡和尚匆匆跑進來請他快快躲避,問清了緣由之後,虛雲微微一笑,便要下山去阻止李根源。虛雲來到悉檀寺,李根源正在這裡坐鎮指揮毀寺抓人。
  • 虛雲大師臨終囑咐弟子只有一個字——「戒」。戒什麼呢?
    虛雲和尚說:「人生若夢,有如演戲。」自信自身本來是佛故,一切煩惱,一切相,一切障,皆是顛倒妄想。因此修行者,切不可執著,應當放下。所謂萬法皆空,一無所得。為什麼說一切世間有為法是如幻無實呢?就如同演戲,臺上鼓樂演奏時,戲人則扮演男女老少種種角色,演出喜、怒、哀、樂、悲、歡、離、合等各種情節。
  • 虛雲大師115歲時,和白鬍子老頭聊天,為啥說這一輩子並不自在?
    老傑談《百年虛雲》第10期:虛雲大師115歲時,和白鬍子老頭聊天,為啥說這一輩子並不自在?虛雲大師114歲時,正在廬山修養。一天,來了一隊僧人,拜求虛雲大師去往江西,主持修復雲居山真如寺。《百年虛雲》劇照:虛雲大師原來,日本人侵犯江西時,看到雲居山山勢險峻,容易躲藏遊擊隊,一把火把真如寺燒了個精光,至今仍是一片廢墟。
  • 1955年傳印法師在虛雲禪師座下受具足戒
    2010年2月3日,傳印大和尚被選舉為中國佛教協會新任會長,這位耄耋之年的老和尚一時間為今日佛教界眾目所矚,一位克勤者,承虛雲老和尚門下助恩師復建雲居道場,一方學問僧,蒙趙樸老信任開啟中國佛學教育的慧門,耄耋之年接掌中國佛教,是因緣際會還是畢生累積。有個會長叫傳印主持人:傳印長老,好像聽您口音是東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