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傳印法師在虛雲禪師座下受具足戒

2020-12-13 鳳凰衛視

鳳凰衛視《文化大觀園》節目2010年3月27日播出《有個會長叫傳印》以下為文字實錄:

2010年3月北京法源寺。

2010年2月3日,傳印大和尚被選舉為中國佛教協會新任會長,這位耄耋之年的老和尚一時間為今日佛教界眾目所矚,一位克勤者,承虛雲老和尚門下助恩師復建雲居道場,一方學問僧,蒙趙樸老信任開啟中國佛學教育的慧門,耄耋之年接掌中國佛教,是因緣際會還是畢生累積。

有個會長叫傳印

主持人:傳印長老,好像聽您口音是東北人。

傳印法師:不錯。

主持人:是吧?

傳印法師:我是大連,出生地遼寧莊河。

主持人:莊河,莊河我去過,在黃海邊上。

傳印法師:黃海邊上。

主持人:是個海邊的一個縣。

傳印法師:對,我們講話口音比較土一些。

解說1:1927年,東北動蕩的時局依舊不能給那裡的百姓安全感。元月的最後一天,黃海邊上的一戶呂姓人家誕生了一名男嬰,舉家歡喜。這是一個與佛結緣的家庭,小男孩於是在媽媽和姐姐的念佛聲中日漸長大,並且逐步與佛親近。20歲那年,他依因緣皈依莊河縣青堆子鎮普化寺崇仁法師,開始研習佛法,直至27歲,前往雲居山。

主持人:雲居山,您從東北大老遠的,您怎麼會跑到江西去呢?

傳印法師:哦,1952年左右,中國佛教協會成立了,新中國,有一個刊物叫做《現代佛學》,主編是巨贊法師。   

主持人:巨贊法師。

傳印法師:對,《現代佛學》的刊物上,我看到了有一篇文章,文章的標題是《開墾雲居山芻議》,他提出來要把雲居山,江西永修縣雲居山道場已經荒廢了,要開墾這個地方。那麼他文章末後有通訊地址,並且說全國有志於來,不怕辛苦,來出力,來開墾雲居山真如寺道場的,特別是青年的佛教徒,可以自動報名,我們可以吸收你到雲居山來參加我們這個開墾雲居山。我看到這篇文章以後,我馬上就向雲居山那裡就通信了。通信了不久果然得到回信。

兩年中,在往返不下10次的通信中,傳印法師驚喜地聽說,就在1953年的盛夏,佛教界耆宿虛雲老和尚從廬山大林寺來到雲居山,禮拜這個自唐代以來便香菸鼎盛,而如今卻瓦礫滿目,遍地荒草的道場。回信還說,老和尚悲傷萬分,已發願來此中興祖庭,如今隨行僧眾遠超預期,讓他大可不必來此了。

主持人:但是你聽說虛雲長老去了,你反而更加想要去了。

傳印法師:正是這樣,我看了這信以後,我不僅不是要不去,而且我馬上就要去。

主持人:從速去對吧?

傳印法師:從速去,並且正趕上秋天。秋天,我同我的親戚,就是種莊稼,我們合作,正好大豆收下來了,秋天,這大豆,賣了大豆。

主持日:有了盤纏了。

傳印法師:有了盤纏,不僅有了盤纏,還有了一筆我的勞動的報酬,大概有60多塊錢吧,當時那個錢,還是挺能買點東西的,那麼這60多塊錢,就先用郵政寄到雲居山。他那個信上說,隨著老和尚來的人多了,買米、買油、買菜都困難,非常辛苦,經濟也很困難,說了這些話。

主持人:您就把您的一年的勞動所得,這60多塊錢就給寄到雲居山去了。

傳印法師:寄去了,我說我馬上去,並且我信上說,我說我去了雲居山以後,我只能幫忙雲居山多勞動、多貢獻,我不會使雲居山為我增加點負擔,我有這個表態。

主持人:您帶去的不僅僅是一張口,您帶去的是您的一雙手。

傳印法師:我要全付身心貢獻給雲居山的,已經有這個決心了。這是我出家的照片,雲居山受戒,1955年。

第一腳踏上雲居山,傳印法師就被祖庭的自然靈秀深深地吸引了,他也在那裡第一次見到了未來的師父――虛雲老和尚。此時的虛雲,已年逾百歲。

主持人:平實。

傳印法師:非常誠懇,非常寬容,也還非常地認真、嚴厲。這個,今年紀念虛雲老和尚圓寂50周年,他弄了這麼一個冊子。這個冊子收集了很多過去老照片,至於這個照片怎麼收集來的這個渠道我都不知道但是很珍貴了。這是虛雲老和尚在世的時候的原樣,這就是原來的茅蓬,虛雲老和尚住在這間房子裡頭。

嚴厲的老和尚帶領僧眾翻土開荒,農禪並重。弟子們也親手給師父搭起了茅蓬。僧眾日益增多,雲居道場也日見模樣。1955年冬天,傳印法師在虛雲禪師座下受具足戒,在戒場中他是沙彌頭。

1956年,中國佛教界的僧眾們再一次體會到了巨大的法喜,這一年,中國佛學院成立,企盼法脈綿長的僧人們有了研習佛法的專業院校。許多青年學僧紛紛被推薦前往佛學院進修深造。虛雲老和尚原來的侍者也被推薦入學。此時的傳印也因此有了一份特殊的機緣。

那麼他被推薦,就是虛雲老和尚原來的侍者,那麼他虛雲身邊沒有人了,常住上開會,說我比較合適,就1956年春天開始就派我到虛雲老和尚茅棚去,給他擔任侍者。一直到他1959年秋天,陰曆是九月十三圓寂為止,我沒離開雲居山,也沒離開他那個茅棚身邊。

成為虛雲老和尚的侍者,是禪修之人修來的功德。那幾年,傳印跟隨老和尚共同歷經的艱難和困苦在未來的日子裡都化作禪意,滋養著他的佛心和佛性。1959年入秋,雲居山祖庭農禪並重,真如禪寺的恢復已經基本完成。可120歲的虛雲老和尚卻自言「世緣已盡」,遂於茅蓬圓寂。

傳印法師:虛雲老和尚圓寂以後,我已經下了決心,要再進一步從行單,就是從這些方面在雲居山上,守護好雲居山道場,所以我當飯頭那個時候。

主持人:飯頭?

傳印法師:飯頭就是行單,就是廚房煮飯,飯頭。我向老師父請教,他們教我一百多人乃至二百人大鍋的飯,有個鍋臺,要上的比這個臺子還高,站上去才能夠到那鍋,要拿像鐵鍬一樣的鏟子,煮那種飯,要煮到蓬鬆的,不會糊鍋,也不會黏,就是那飯特別好,要學會這個技術。

主持人:我見過這種鍋,在五臺山我就見過,我人到鍋裡頭去的話,那個鍋有這麼深,對不對,然後站在那個鍋臺上頭,要用那個大鏟子鏟。所以說少林寺武功最高強的就是這個飯頭,他這個是功夫,是吧,這個是功夫?

傳印法師:燒火的也挺有功夫。

主持人:燒火的也有功夫。

相關焦點

  • 從虛雲禪師的苦修,看學誠法師事件中,修行人該有什麼頓悟
    從虛雲禪師的苦修,看學誠法師事件中,修行人該有什麼頓悟 | 文 三隻眼讀史在學誠法師的事件中,我們已經看到,佛教商業化擾亂了正常的佛教活動秩序,損害了佛教形象和合法權益,敗壞了社會風氣。我們來看看近代佛學大師虛雲禪師的苦修經歷,從中領悟修行的真諦。虛雲禪師十九歲那年私下出家,二十歲依福州鼓山湧泉寺妙蓮老和尚受具足戒。虛雲的父親聽說他出了家,師父著急,派人四下尋找,虛雲不敢露面,隱山後巖洞中,念經學佛,雖然荒山野嶺,隨時都可能有虎豹豺狼,然而他卻一點都不畏懼。虛雲的父親見兒子佛心專注,勸說無用,也就放棄了。
  • 虛雲禪師:佛法衰敗是因為傳戒不如法僧人沒擔當
    編者按:虛雲禪師(1840~1959),傳法曹洞,兼嗣臨濟,中興雲門,匡扶法眼,延續溈仰,是以一身系五宗法脈的禪宗大德。虛雲禪師一生極具傳奇色彩,經歷無數磨難,自云:「閱五帝四朝,不覺滄桑幾度;歷盡九磨十難,了知世事無常!」
  • 什麼是禪師、律師、法師?
    在佛教中,對出家人的稱呼很多,大家可能很難分辨清楚,今天末學就和大家分享一下禪師、律師、法師的意思和區別。在佛教經典中,出家人一般分為經師、律師、論師、法師、禪師這五種。這都是以專長命名的對出家人的尊稱:善於讀誦經文的叫經師;善於修持戒律的叫律師;精通論藏或者善於論釋佛教經義的叫論師;善於講經說法的叫法師;善於修禪的叫禪師。佛教傳到我國後,因為沒有特別突出的經師和論師,所以就只有律師、法師、禪師流傳下來。禪師,原意指的是修禪的比丘。《三德指歸》卷一中說:「虛心靜慮曰禪師。」
  • 農曆七月二十九日 近代高僧虛雲禪師誕辰紀念日
    虛雲老和尚(圖片來源:資料圖片)2014年8月24日,農曆七月二十九日,虛雲禪師誕辰紀念日。虛雲禪師(1840~1959),近代高僧,傳法曹洞,兼嗣臨濟,中興雲門,匡扶法眼,延續溈仰,是以一身系五宗法脈的禪宗大德。據《虛雲老和尚年譜》記載,禪師原籍湖南湘鄉,清道光二十年七月二十九日生於福建泉州。十九歲時於褔建鼓山湧泉寺,「禮常開老人為披剃」。次年,「予依鼓山妙蓮和尚,圓受具戒,名古巖,又名演徹,字德清」。
  • 緬懷一代高僧的禪心悲行--虛雲長老
    1858年(鹹豐八年),偕同從弟富國禮鼓山湧泉寺常開老人披剃出家,次年隨鼓山妙蓮和尚受具足戒。虛公長老乃近代「一身而系五宗法脈」之禪宗大德。1953年被大眾推為中國佛教協會首任名譽會長。同年,應請復興江西雲居山真如寺。1959年農曆九月十二示寂在雲居山,世壽120歲,戒臘101。
  • 120歲虛雲法師奇怪遺囑裡,藏著他對生死的態度!
    父親怕兒子再有出家的想法,便為他娶了兩個老婆,不過虛雲法師一心向佛,雖然和名義上的兩位老婆保持關係,卻始終是居內而無染。到他19歲的時候實現了自己的理想,投到了常開老人家坐下出了家,這次卻是瞞著家人的,他也沒有打算讓家人知道他的位置和情況。至20歲正式受具足戒(佛教中比丘,比丘尼受持的戒律),這也算標誌著虛雲法師正式成為出家人。
  • 九華山仁德法師與虛雲老和尚的法緣
    1948年於南京古林寺受具足戒,後在江蘇觀音寺、伴孤庵、壽寧寺、高旻寺,陝西終南山茅蓬,江西雲居山真如寺等地參學,曾隨來果、虛雲兩位老和尚習禪;1957年9月到九華山參拜地藏菩薩,是年冬駐錫九華後山華嚴禪寺,過著農禪並重的生活;1958年住持九華山後山九子寺;1962年,當選為九華山佛教協會副秘書長,並先後任青陽縣政協一屆委員、二屆委員、常委;1965年任九華山佛教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文革期間,組織僧尼成立九華生產大隊
  • 鄭志明:虛雲長老的佛學思想及佛教實踐
    編者按:2010年9月9日,首屆中華佛教宗風論壇在香港隆重開幕。輔仁大學宗教學系教授鄭志明在論壇發表題為《虛雲長老的佛學思想及佛教實踐》的演講。以下為演講摘要:一、復興禪宗與蓮開五葉的虛雲長老(1840-1959)1.1958出家,法名德清,長年行腳天涯,1900改號虛雲。
  • 真相,虛雲長老,一位120歲高僧真實年齡的佐證和闢謠
    看到了網絡上現在流傳的,或者說中國近代曾經流傳的一段爭論,虛雲法師到底有沒有120歲。這個問題爭論已久,確實,在一般人看來120歲的世壽有點不可思議。   一、先介紹下虛雲長老:   「虛雲禪師,1840年出生,籍湖南湘鄉人,生於泉州,俗姓蕭,名古巖,字德清,六十歲後改字幻遊,號虛雲,乃近代「一身而系五宗法脈」之禪宗大德。
  • 虛雲禪師:佛法世法無二無別 六根清淨處處是道
    編者按:虛雲禪師(1840~1959),傳法曹洞,兼嗣臨濟,中興雲門,匡扶法眼,延續溈仰,是以一身系五宗法脈的禪宗大德。虛雲禪師一生極具傳奇色彩,經歷無數磨難,自云:「閱五帝四朝,不覺滄桑幾度;歷盡九磨十難,了知世事無常!」虛雲禪師晚年在雲居山,依然不忘弘法,隨時開示修行法門。
  • 普陀山普濟禪寺盛大舉行道慈法師方丈升座法會
    道慈法師升座普濟禪寺方丈說法中國佛教協會會長傳印長老親自為道慈法師送座中國佛教協會會長傳印長老親自為道慈法師送座,並「敬祝道場興隆,海眾安和,道慈大和尚法體安康,大轉法輪。」道慈法師表示「依教奉行,領眾燻修,愛國愛教,盡心盡責。」升座儀式完成後,道慈法師在大圓通殿主持首次上供法會,出席法會的近400位貴賓隨喜參加,共同寄寓良好的祝願。
  • 虛雲禪師:參禪念佛禮拜誦經 一切細行都是修心
    編者按:虛雲禪師(1840~1959),傳法曹洞,兼嗣臨濟,中興雲門,匡扶法眼,延續溈仰,是以一身系五宗法脈的禪宗大德。虛雲禪師一生極具傳奇色彩,經歷無數磨難,自云:「閱五帝四朝,不覺滄桑幾度;歷盡九磨十難,了知世事無常!」虛雲禪師晚年在雲居山,依然不忘弘法,隨時開示修行法門。
  • 這位法師練成了真正的金剛不壞之身,虛雲老法師的高足彌光法師
    如上偈頌,清晰地表達出彌光法師樸實真切的禪門受用。1951年40歲,廣東雲門寺因受人誣報而遭受徹查,待風波剛平,即有弟子祈求傳戒,虛雲老和尚乃擬定農曆六月初八至六月十九傳授三壇大戒,受戒的僅有十二人,男眾十人,女眾兩人(其中一名陀光尼師,是彌光禪師的俗妹)。
  • 農曆八月初十 宋代臨濟宗高僧大慧宗杲禪師圓寂紀念日
    大慧宗杲禪師(圖片來源:慧海佛教資源庫)  2014年9月3日,農曆八月十日,是宋代高僧大慧宗杲禪師圓寂紀念日。 十七歲出家於東山慧雲寺之慧齊法師門下,翌年受具足戒。先後參訪洞山微、湛堂文準、圓悟克勤等名師,宣和年間與圓悟克勤禪師住開封,大悟之後,乃嗣圓悟禪師之法,圓悟禪師並以《臨濟正宗記》付囑之。其後不久,圓悟禪師令師分座說法,由是叢林歸重,名振京師。 靖康元年(1126),承相奏賜紫衣,得「佛日大師」之賜號。
  • 近代「四大高僧」之一印光法師,行善無數,普度眾生
    虛雲禪師、太虛大師、弘一法師和印光法師是被後人公認的近代四大高僧,而弘一法師更是拜印光法師為師父,印光法師可謂是近代高僧中的代表。他的一生行善無數,品德高尚,弘法講經,為我國的佛教事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被後世尊為蓮宗第十三祖,不僅傳承了佛教,還傳承了傳統文化。
  • 大安法師:念佛就具足了六度
    所以我們讀很多經典,接觸了很多法師,跟我們講了種種的法,搞得我們眼花繚亂啊。我修這個念佛法門,聽說密宗很好啊,聽說禪宗很好啊,聽說那個很好啊,心裏面就有點這山望到那山高。它們那麼殊勝,我就這麼念佛,把那個殊勝的東西都給弄掉了,他心裡好像有吃虧的感覺啊,所以他心裡就搖擺,就想去嘗試一下。原來我們在大陸也有人說,我們念佛不能清淨,不能一心就是業障深重了,那怎麼辦?
  • 虛雲大師臨終囑咐弟子只有一個字——「戒」。戒什麼呢?
    弘一法師書法,以戒為師佛法與世間一切善法等無差別。佛法就是人人本分之法,總要步步立穩腳跟 遠離妄想執著,便是無上菩提,古德所謂「平常心是道」。如孔子之道,不外「中庸」。虛雲和尚說:「人生若夢,有如演戲。」自信自身本來是佛故,一切煩惱,一切相,一切障,皆是顛倒妄想。因此修行者,切不可執著,應當放下。所謂萬法皆空,一無所得。為什麼說一切世間有為法是如幻無實呢?就如同演戲,臺上鼓樂演奏時,戲人則扮演男女老少種種角色,演出喜、怒、哀、樂、悲、歡、離、合等各種情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