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衛視《文化大觀園》節目2010年3月27日播出《有個會長叫傳印》以下為文字實錄:
2010年3月北京法源寺。
2010年2月3日,傳印大和尚被選舉為中國佛教協會新任會長,這位耄耋之年的老和尚一時間為今日佛教界眾目所矚,一位克勤者,承虛雲老和尚門下助恩師復建雲居道場,一方學問僧,蒙趙樸老信任開啟中國佛學教育的慧門,耄耋之年接掌中國佛教,是因緣際會還是畢生累積。
有個會長叫傳印
主持人:傳印長老,好像聽您口音是東北人。
傳印法師:不錯。
主持人:是吧?
傳印法師:我是大連,出生地遼寧莊河。
主持人:莊河,莊河我去過,在黃海邊上。
傳印法師:黃海邊上。
主持人:是個海邊的一個縣。
傳印法師:對,我們講話口音比較土一些。
解說1:1927年,東北動蕩的時局依舊不能給那裡的百姓安全感。元月的最後一天,黃海邊上的一戶呂姓人家誕生了一名男嬰,舉家歡喜。這是一個與佛結緣的家庭,小男孩於是在媽媽和姐姐的念佛聲中日漸長大,並且逐步與佛親近。20歲那年,他依因緣皈依莊河縣青堆子鎮普化寺崇仁法師,開始研習佛法,直至27歲,前往雲居山。
主持人:雲居山,您從東北大老遠的,您怎麼會跑到江西去呢?
傳印法師:哦,1952年左右,中國佛教協會成立了,新中國,有一個刊物叫做《現代佛學》,主編是巨贊法師。
主持人:巨贊法師。
傳印法師:對,《現代佛學》的刊物上,我看到了有一篇文章,文章的標題是《開墾雲居山芻議》,他提出來要把雲居山,江西永修縣雲居山道場已經荒廢了,要開墾這個地方。那麼他文章末後有通訊地址,並且說全國有志於來,不怕辛苦,來出力,來開墾雲居山真如寺道場的,特別是青年的佛教徒,可以自動報名,我們可以吸收你到雲居山來參加我們這個開墾雲居山。我看到這篇文章以後,我馬上就向雲居山那裡就通信了。通信了不久果然得到回信。
兩年中,在往返不下10次的通信中,傳印法師驚喜地聽說,就在1953年的盛夏,佛教界耆宿虛雲老和尚從廬山大林寺來到雲居山,禮拜這個自唐代以來便香菸鼎盛,而如今卻瓦礫滿目,遍地荒草的道場。回信還說,老和尚悲傷萬分,已發願來此中興祖庭,如今隨行僧眾遠超預期,讓他大可不必來此了。
主持人:但是你聽說虛雲長老去了,你反而更加想要去了。
傳印法師:正是這樣,我看了這信以後,我不僅不是要不去,而且我馬上就要去。
主持人:從速去對吧?
傳印法師:從速去,並且正趕上秋天。秋天,我同我的親戚,就是種莊稼,我們合作,正好大豆收下來了,秋天,這大豆,賣了大豆。
主持日:有了盤纏了。
傳印法師:有了盤纏,不僅有了盤纏,還有了一筆我的勞動的報酬,大概有60多塊錢吧,當時那個錢,還是挺能買點東西的,那麼這60多塊錢,就先用郵政寄到雲居山。他那個信上說,隨著老和尚來的人多了,買米、買油、買菜都困難,非常辛苦,經濟也很困難,說了這些話。
主持人:您就把您的一年的勞動所得,這60多塊錢就給寄到雲居山去了。
傳印法師:寄去了,我說我馬上去,並且我信上說,我說我去了雲居山以後,我只能幫忙雲居山多勞動、多貢獻,我不會使雲居山為我增加點負擔,我有這個表態。
主持人:您帶去的不僅僅是一張口,您帶去的是您的一雙手。
傳印法師:我要全付身心貢獻給雲居山的,已經有這個決心了。這是我出家的照片,雲居山受戒,1955年。
第一腳踏上雲居山,傳印法師就被祖庭的自然靈秀深深地吸引了,他也在那裡第一次見到了未來的師父――虛雲老和尚。此時的虛雲,已年逾百歲。
主持人:平實。
傳印法師:非常誠懇,非常寬容,也還非常地認真、嚴厲。這個,今年紀念虛雲老和尚圓寂50周年,他弄了這麼一個冊子。這個冊子收集了很多過去老照片,至於這個照片怎麼收集來的這個渠道我都不知道但是很珍貴了。這是虛雲老和尚在世的時候的原樣,這就是原來的茅蓬,虛雲老和尚住在這間房子裡頭。
嚴厲的老和尚帶領僧眾翻土開荒,農禪並重。弟子們也親手給師父搭起了茅蓬。僧眾日益增多,雲居道場也日見模樣。1955年冬天,傳印法師在虛雲禪師座下受具足戒,在戒場中他是沙彌頭。
1956年,中國佛教界的僧眾們再一次體會到了巨大的法喜,這一年,中國佛學院成立,企盼法脈綿長的僧人們有了研習佛法的專業院校。許多青年學僧紛紛被推薦前往佛學院進修深造。虛雲老和尚原來的侍者也被推薦入學。此時的傳印也因此有了一份特殊的機緣。
那麼他被推薦,就是虛雲老和尚原來的侍者,那麼他虛雲身邊沒有人了,常住上開會,說我比較合適,就1956年春天開始就派我到虛雲老和尚茅棚去,給他擔任侍者。一直到他1959年秋天,陰曆是九月十三圓寂為止,我沒離開雲居山,也沒離開他那個茅棚身邊。
成為虛雲老和尚的侍者,是禪修之人修來的功德。那幾年,傳印跟隨老和尚共同歷經的艱難和困苦在未來的日子裡都化作禪意,滋養著他的佛心和佛性。1959年入秋,雲居山祖庭農禪並重,真如禪寺的恢復已經基本完成。可120歲的虛雲老和尚卻自言「世緣已盡」,遂於茅蓬圓寂。
傳印法師:虛雲老和尚圓寂以後,我已經下了決心,要再進一步從行單,就是從這些方面在雲居山上,守護好雲居山道場,所以我當飯頭那個時候。
主持人:飯頭?
傳印法師:飯頭就是行單,就是廚房煮飯,飯頭。我向老師父請教,他們教我一百多人乃至二百人大鍋的飯,有個鍋臺,要上的比這個臺子還高,站上去才能夠到那鍋,要拿像鐵鍬一樣的鏟子,煮那種飯,要煮到蓬鬆的,不會糊鍋,也不會黏,就是那飯特別好,要學會這個技術。
主持人:我見過這種鍋,在五臺山我就見過,我人到鍋裡頭去的話,那個鍋有這麼深,對不對,然後站在那個鍋臺上頭,要用那個大鏟子鏟。所以說少林寺武功最高強的就是這個飯頭,他這個是功夫,是吧,這個是功夫?
傳印法師:燒火的也挺有功夫。
主持人:燒火的也有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