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雲禪師:參禪念佛禮拜誦經 一切細行都是修心

2020-12-16 手機鳳凰網

編者按:虛雲禪師(1840~1959),傳法曹洞,兼嗣臨濟,中興雲門,匡扶法眼,延續溈仰,是以一身系五宗法脈的禪宗大德。虛雲禪師一生極具傳奇色彩,經歷無數磨難,自云:「閱五帝四朝,不覺滄桑幾度;歷盡九磨十難,了知世事無常!」虛雲禪師晚年在雲居山,依然不忘弘法,隨時開示修行法門。今天這篇開示,是虛雲禪師一九五五年四月三日所說。

四聖不受輪迴,六凡流轉生死。(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金剛經》上須菩提問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說:「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所謂降者,就是禁止的意思,使心不走作就是降伏其心。所說發菩提心,這個心是人人本具、個個不無的,一大藏教人只說此心。

世尊夜睹明星,豁然大悟,成等正覺時,嘆曰:「奇哉!一切眾生具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可見人人本來是佛、都有德相,而我們現在還是眾生者,只是有妄想執著罷了,所以《金剛經》叫我們要如是降伏其心。

佛所說法,只要人識得此心。《楞嚴經》說:「汝等當知,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生死相續,皆不知常住真心性淨明體,用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輪轉。」達摩西來,只是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當下瞭然無事。法海禪師參六祖,問曰:「即心即佛,願垂指諭。」祖曰:「前念不生即心,後念不滅即佛。成一切相即心,離一切相即佛。」智通禪師看《楞伽經》約千餘遍,不會三身四智,禮六祖求解其義,祖曰:「三身者,清淨法身,汝之性也;圓滿報身,汝之智也;千百億化身,汝之行也。若離本性,別說三身,即名有身無智;若悟三身無有自性,即名四智菩提。」馬祖曰:「即心即佛。」

三世諸佛,歷代祖師,都說此心;我們修行,也修此心;眾生造業,也由此心。此心不明,所以要修要造,造佛造眾生,一切唯心造,四聖六凡十法界,不出一心。四聖是佛、菩薩、緣覺、聲聞,六凡是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這十法界中,佛以下九界都叫眾生,四聖不受輪迴,六凡流轉生死,無論是佛是眾生,皆心所造。若人識得心,大地無寸土,哪裡來個十法界呢!

十法界皆從一念生:一乘任運,萬德莊嚴,是諸佛法界;圓修六度,總攝萬行,是菩薩法界;見局因緣,證偏空理,是緣覺法界;功成四諦,歸小涅槃,是聲聞法界;廣修戒善,作有漏因,是天道法界;愛染不息,雜諸善緣,是人道法界;純執勝心,常懷嗔鬥,是修羅法界;愛見為根,慳貪為業,是畜生法界;欲貪不息,痴想橫生,是餓鬼法界;五逆十惡,謗法破戒,是地獄法界。

既然十法界不離一心,則一切修法都是修心。參禪、念佛、誦經、禮拜,早晚殿堂,一切細行都是修心。此心放不下,打無明,好吃懶做等等,就向下墮;除習氣,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就向上升。自性本來是佛,不要妄求,只把貪嗔痴習氣除掉,自見本性情淨、隨緣自在,猶如麥子一樣,把它磨成粉之後就千變萬化,可以做醬、做面、做包、做餃、做麻花、做油條,種種式式由你造作。若知是麥,就不被包、餃、油條等現象所轉,餑餑、饅頭,二名一實,不要到北方認不得饅頭,到南方認不得餑餑。說來說去,還是把習氣掃清,就能降伏其心。行住坐臥,動靜閒忙,不生心動念,就是降伏其心。認得心是麥麵,一切處無非面麥,就離道不遠了。

相關焦點

  • 從虛雲禪師的苦修,看學誠法師事件中,修行人該有什麼頓悟
    我們來看看近代佛學大師虛雲禪師的苦修經歷,從中領悟修行的真諦。虛雲禪師十九歲那年私下出家,二十歲依福州鼓山湧泉寺妙蓮老和尚受具足戒。虛雲的父親聽說他出了家,師父著急,派人四下尋找,虛雲不敢露面,隱山後巖洞中,念經學佛,雖然荒山野嶺,隨時都可能有虎豹豺狼,然而他卻一點都不畏懼。虛雲的父親見兒子佛心專注,勸說無用,也就放棄了。
  • 農曆七月二十九日 近代高僧虛雲禪師誕辰紀念日
    虛雲禪師(1840~1959),近代高僧,傳法曹洞,兼嗣臨濟,中興雲門,匡扶法眼,延續溈仰,是以一身系五宗法脈的禪宗大德。據《虛雲老和尚年譜》記載,禪師原籍湖南湘鄉,清道光二十年七月二十九日生於福建泉州。十九歲時於褔建鼓山湧泉寺,「禮常開老人為披剃」。次年,「予依鼓山妙蓮和尚,圓受具戒,名古巖,又名演徹,字德清」。
  • 鄭志明:虛雲長老的佛學思想及佛教實踐
    3.虛雲雖為禪師,常習天台、淨宗、華嚴、律宗等經典,推崇《楞嚴經》、《法華經》等。4.接續鼓山妙蓮法脈,臨濟宗43代,曹洞宗47代,重續溈仰、法眼、雲門三宗,溈仰、法眼宗8代,雲門12代,命其門人分別承續五宗。
  • 讀經誦經和念佛有什麼關係,淨空法師開示
    讀經誦經和念佛有什麼關係,淨空法師開示誦經就是背誦,看著經文叫讀,不看經文叫誦。念得很熟了,可以背下來了。誦經,要怎麼誦?經裡頭沒有意思,不要求解義,這個怎麼講、那個怎麼講,那都是你的妄想,經沒有意思,一直就念下去,念一千遍、念二千遍、念三千遍,規定一天念多少遍,一生都不間斷。
  • 【每周一書】《虛雲和尚開示錄全編》
    觀其一生行履:獨處則禪悅為食,同修則領眾坐香,示語句不離宗,棒喝全提正令可知矣。       老人生平舉揚向上一著,不涉玄妙,類皆平易示人,直欲使人當下知歸;若能依而行之,決可到家穩坐,與諸佛把手共行。       本書名為《虛雲和尚開示錄全編》,乃是因為它匯集了四個方面的資料,為目前虛雲和尚開示方面所收集的資料最全面的一個本子。
  • 另一位西天取經的高僧法顯禪師,慈悲感化猛獸
    另一位「西天取經「的高僧:東晉的法顯禪師,跟唐玄奘一樣,是歷經千難萬險,西行求法的高僧之一。法顯禪師俗姓龔。他有三個哥哥,但都先後夭折,他父親很害怕,就在他三歲時送他剃度出家了。剃度後,繼續住在家裡,並沒有留在寺院。
  • 虛雲禪師:佛法衰敗是因為傳戒不如法僧人沒擔當
    編者按:虛雲禪師(1840~1959),傳法曹洞,兼嗣臨濟,中興雲門,匡扶法眼,延續溈仰,是以一身系五宗法脈的禪宗大德。虛雲禪師一生極具傳奇色彩,經歷無數磨難,自云:「閱五帝四朝,不覺滄桑幾度;歷盡九磨十難,了知世事無常!」
  • 虛雲禪師:佛法世法無二無別 六根清淨處處是道
    編者按:虛雲禪師(1840~1959),傳法曹洞,兼嗣臨濟,中興雲門,匡扶法眼,延續溈仰,是以一身系五宗法脈的禪宗大德。虛雲禪師一生極具傳奇色彩,經歷無數磨難,自云:「閱五帝四朝,不覺滄桑幾度;歷盡九磨十難,了知世事無常!」虛雲禪師晚年在雲居山,依然不忘弘法,隨時開示修行法門。
  • 虛雲老和尚: 識得平常心,一切處都是道
    我們說古人的空話,說平常心,人人都有,但怎能見得他是道呢?只要識得平常心,則一切處都是道,不識這平常心,就顛顛倒倒了,何故呢?我們不能迴光返照,向外馳求,背覺合塵,朝朝暮暮,隨境遷流,背道而馳,摸不著自己的臉孔,怎樣叫平常心呢?平常就是長遠,一年到頭,一生到死,常常如此,就是平常。譬如世人,招待熟客,只用平常茶飯,沒有擺布安排。這樣的招待,可以長遠,就是平常。
  • 淨土法門:此是選佛場,念佛及第歸
    如此眾多的法門英傑都是從全國各地、天南海北相聚在馬祖會下的,這就是「十方來聚會」。對於淨土法門來說,十方世界的諸佛都會在他們自己的世界裡讚嘆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都會勸本國眾生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所以十方世界都有眾生稱念阿彌陀佛,也就是都聚會在這句六字名號中了,其他世界的眾生念佛,極樂世界七寶池中就會有一朵此眾生的蓮花,所以十方念佛眾生的蓮花也已經都聚會在極樂七寶池中了,而我們將來也必定會在淨土中相聚會。這是淨土法門的「十方來聚會」。
  • 念佛與參禪,只是針對人群不同,本質還是一樣的,都是徹悟本來
    念佛可往生西方,參禪能明心見性,一般以為這兩種法門互相牴牾、渺不相涉,參禪對上根人,念佛對下根人。實際上,念佛到要緊處也可徹悟本來、打破桶底,與參禪異曲同工。端正身心念佛,以一佛號統攝六根,收視返聽,用功得力,會逐次出現種種心相。
  • 大安法師:誦經念佛時,身體發熱是怎麼回事?
    請問法師:我在誦經時,身體發熱是怎麼回事?大安法師答:這是一個好現象,是由於我們誦經念佛的時候,心很清淨,而引發的一種正常的身體生理反應。這是什麼原理呢?我們的身體是由眾多的細胞構成的,那麼這些細胞都有正負極,當它們的正負極在互相接觸的時候就激活了能量。但在很多情況下,由於我們不正常的念頭,使細胞的功能處在抑制狀態。現在我們通過誦經,由於恭敬心上來了,懇切心上來了,心比較寧靜。透過誦經和念佛的功德,就把我們的細胞激活了,激活了之後就能夠發熱,乃至於心清淨到極點,它們都能夠放光。誦經念佛時候放的光是金黃色的。
  • 禪師教你在禪修靜坐時如何調息念「阿彌陀佛」聖號
    因此我們修心的人,每每苦於無從下手,以致流而忘返,痛苦浩然。而禪修靜坐中淨土宗的念佛法門,是收攝萬念,最易下手,且最為穩妥的一種方法。這一法門以深信、切願來執持一句彌陀聖號為綱要,不但下手簡易易學,隨時隨地提起就可以修行,便於任何人的學習,而且即淺即深,能圓攝一切法門。
  • 緬懷一代高僧的禪心悲行--虛雲長老
    虛雲長老一生建樹數之不盡,重建南華,中興雲門.,並為佛教界培養了大量的弘法高僧。宣化上人、本煥長老、佛源長老、淨慧長老、一誠長老、傳印長老等,每一個人都成為了後來佛教界的中流砥柱。其中,一誠長老和傳印長老先後擔任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虛雲長老自幼喜讀佛經,15歲時隨叔父到南嶽進香,遍遊諸剎,漸萌出家的念頭。
  • 老實念佛,不要三心二意!這樣念佛更容易有感應
    這是清代徹悟禪師提出來的。徹悟禪師早年參禪,大徹大悟後,改修淨土,致力專弘淨土法門。在方便門中,最容易、最簡單、最直接、最快速、最圓頓的,就是念佛求生淨土的法門。藕益大師在《阿彌陀經要解》裡說:「華嚴奧藏,法華秘髓,一切諸佛之心要,菩薩萬行之指南,皆不出於此矣!欲廣嘆述,窮劫莫盡,智者自當知之。」
  • 1955年傳印法師在虛雲禪師座下受具足戒
    兩年中,在往返不下10次的通信中,傳印法師驚喜地聽說,就在1953年的盛夏,佛教界耆宿虛雲老和尚從廬山大林寺來到雲居山,禮拜這個自唐代以來便香菸鼎盛,而如今卻瓦礫滿目,遍地荒草的道場。回信還說,老和尚悲傷萬分,已發願來此中興祖庭,如今隨行僧眾遠超預期,讓他大可不必來此了。主持人:但是你聽說虛雲長老去了,你反而更加想要去了。
  • 真相,虛雲長老,一位120歲高僧真實年齡的佐證和闢謠
    看到了網絡上現在流傳的,或者說中國近代曾經流傳的一段爭論,虛雲法師到底有沒有120歲。這個問題爭論已久,確實,在一般人看來120歲的世壽有點不可思議。   一、先介紹下虛雲長老:   「虛雲禪師,1840年出生,籍湖南湘鄉人,生於泉州,俗姓蕭,名古巖,字德清,六十歲後改字幻遊,號虛雲,乃近代「一身而系五宗法脈」之禪宗大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