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寒冰:序《活學活用博弈論》(詹姆斯 D. 米勒著)

2021-03-05 時寒冰

用博弈論的方法觀察和分析世界

——序詹姆斯 D. 米勒《活學活用博弈論》

      時寒冰

 

如果說,當今世上有一種工具或方法論,能讓人在投資、職場,甚至制定合同合約時,對人性和社會共性有更深的了解,從而做出最優化的選擇。那毫無疑問,就是博弈論了。

博弈論(Game Theory)又被稱為對策論,它既是現代數學的新分支,也是運籌學一個重要部分,這幾年更成為經濟學標準分析的新工具。從九十年代起,多位諾貝爾經濟學得主皆因研究博弈論獲獎。按照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阿瑪蒂亞森的看法,博弈論和社會選擇理論,是20世紀社會科學最主要的成就。博弈論是深刻理解經濟行為和社會問題的基礎,甚至已經成為整個社會科學特別是經濟學的核心。可以說,博弈論是在尋求解決所有社會問題的一般原則,並試圖建立起社會行為的數學模型。我們學習博弈論,就是學習處理這些問題的一般策略。

近年來,博弈論被廣泛應用於各個學科的研究,從經濟到政治,從商場到職場,甚至普通人的婚戀關係,其發展之迅速,應用範圍之廣,在整個社會科學領域獨樹一幟。市面上關於博弈論的書籍有很多,但對大多數非專業出身的讀者來說,較為艱澀難懂,讀來枯燥乏味。但詹姆斯 D.米勒(James D. Miller)的這本《活學活用博弈論》卻是寫給大多數人的「博弈論」。本書從博弈論的理論出發,用生活中常見的例子闡述概念,並從中總結出對現實有指導意義的操作經驗。作者語言幽默風趣,說理清晰明白,是一本很好的博弈論入門書籍。

正如詹姆斯 D.米勒在書中自述的那樣:「人生是由一局又一局的博弈所組成,你我都在其中競相爭取高分。博弈論探討的就是聰明又自利的人,如何在策略性布局中採取行動以及如何與對手互動。」 不僅說理,更是教你破解方法。

詹姆斯 D.米勒在美國史密斯學院教授博弈論課程多年,能將博弈論的理論靈活、廣泛且深入地應用於分析各類社會問題。書中使用的大量例子,令人耳目一新,而又常常不禁感慨萬千,足見他理論功底之深厚。而他對政治、經濟、商業、職場、投資等領域的深入思考,又足見其涉獵之廣。

在這本書中,詹姆斯 D.米勒用大量生動的例子,教讀者用博弈論的方法觀察和分析世界。對於商場和職場,作者又著重闡述他旨在提供必要的工具,讓讀者分辨自己所參與的是哪種博弈,以及如何在博弈中做出最優選擇,取得最大利益。

人類最有趣的行為大概就是競爭,而研究對抗之道的博弈論,即是在說理性又自利的人,如何戰勝對方取得優勢。但博弈論只是講如何競爭嗎?不。它更講競爭中如何合作。

正如書中所言:「博弈論跟爾虞我詐的超競爭環境並無二致,而這往往也是資本市場的特徵。但是,即使每個人都抱著毫不留情與你爭我奪的心態行事,博弈論的邏輯還是會經常迫使自私的人攜手合作,甚至互相待之以忠誠與尊重。」在競爭中學會合作與彼此尊敬,也是我這幾年不停向身邊的學生、朋友介紹博弈論的原因。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和社會快速發展,對外開放和市場競爭使我們意識到合作的重要性。但與此同時,國際政治格局變幻,國際貿易摩擦加劇,企業市場競爭激烈,使得國家之間、貿易夥伴之間、企業之間不合作的行為甚至激烈對抗的行為也越來越多。

在國內,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日益龐大的市場也造就了一批野蠻生長的企業,催生了一群急功近利的個人。內外矛盾夾擊,若沒有開放的眼光,合作的心態,我們就容易陷於只顧得了眼前,卻看不見未來;只追求一己之利,最後卻導致全盤皆輸的困境。在博弈論中,這些行為就叫「囚徒困境」。學不會合作,大家終會兩敗俱傷。如何擺脫短視,著眼未來,不斷促進合作,這應該成為當下中國經濟轉型的重要議題。

我堅信人人都學習和理解博弈論,世界就會更美好一點。畢竟,追求個人長遠利益的最大化,就是社會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從個人到國家,我們都需要讀懂競爭,再超越競爭,通過溝通、合作、彼此尊敬,得到最優的結果。這也是我推薦《活學活用博弈論》的原因所在。

書銷售網址,京東:https://item.jd.com/12501150.html?dist=jd

以下為自助打賞

    

相關焦點

  • 博弈論
    近代對於博弈論的研究,開始於策梅洛(Zermelo),波萊爾(Borel)及馮·諾依曼(von Neumann)。1928年,馮·諾依曼證明了博弈論的基本原理,從而宣告了博弈論的正式誕生。1944年,馮·諾依曼和摩根斯坦共著的劃時代巨著《博弈論與經濟行為》將二人博弈推廣到n人博弈結構並將博弈論系統地應用於經濟領域,從而奠定了這一學科的基礎和理論體系。
  • 博弈論,又稱為對策論
    1944年,馮·諾依曼和摩根斯坦共著的劃時代巨著《博弈論與經濟行為》將二人博弈推廣到n人博弈結構並將博弈論系統地應用於經濟領域,從而奠定了這一學科的基礎和理論體系。1950年~1951年,約翰·福布斯·納什(John Forbes Nash Jr)利用不動點定理證明了均衡點的存在,為博弈論的一般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教育要活學活用
    在做學問這個話題上,我提倡要活學活用,最忌諱的是讀書死、讀死書和死讀書。所以我們不應該過分的去追求一種固定的書寫形式,做學問一定要放開思維,認同「一字百態」的概念,好比王羲之在書寫《蘭亭集序》的時候,裡面有那麼多的「之」字,如果他都寫的千篇一律,那麼這篇作品也就不會成為天下第一行書了。
  • 什麼是博弈論與納什均衡
    納什均衡,從實質上說,是一種非合作博弈狀態。近代對於博弈論的研究,開始於策墨咯,波雷爾及馮-諾伊曼。1928年,馮-諾依曼證明了博弈論的基本原理,從而宣告了博弈論的正式誕生。1944年,馮-諾依曼和摩根斯坦共著的劃時代巨著《博弈論與經濟行為》將二人博弈推廣到n人博弈結構並將博弈論系統的應用於經濟領域,從而奠定了這一學科的基礎和理論體系。
  • 漫談博弈論
    早在1913年,集合公理化的代表人物之一、德國數學家策梅洛就證明了:二人遊戲中如果不出現循環局面(多數棋類遊戲的規則都限制出現這種現象),那麼均衡一定存在——要麼先行者必勝,要麼後行者必勝,要麼一定是平局。納什則證明了,他發明的「六貫棋」(Hex)的均衡結果肯定不是平局。這就是博弈論不能提升遊戲競技水平的原因,而且用博弈論的視角來看待棋牌遊戲,其實也非常無趣。
  • 博弈論困境的一些解決路徑
    序數論革命之後,當今微觀經濟學的前提假設已經越來越建立在行為人稟賦的一組最基本的、容易作真實性檢驗的假定之上, 越來越脫出微分最大化的傳統,這與博弈論帶來的影響不無關係。比較典型地, 如: 安德魯•馬斯—科萊爾、麥可•D•溫斯頓、傑裡•R•格林的《微觀經濟學》。不過,隨著博弈論方法和理論模式在與社會科學融合的過程中, 仍然存在一定的困境。
  • 活學活用,讓拼音在使用中實現價值
    活學活用,讓拼音在使用中實現價值經過一個月的學習,孩子們的拼音學完了,怎樣使讓拼音實現自己的價值?讓學生既掌握拼音,又會靈活運用。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那就讓孩子在接下來的語文學習中,不斷複習,不斷運用,做到熟能生巧,巧能生花吧。
  • 活學英語、活用英語
    [導讀] 通過十多年的教學實踐,我深刻地認識到,要學好英語必須從做中學、用中學。
  • 博弈論雜談:基本假設
    今天我們來點學術的話題,博弈論的基本假設。經典博弈論研究中的一個基本假設,就是參與人是完全理性的。什麼是完全理性?實話實說,學術界對此還沒有達成共識,這就讓我們很糾結了,因為對於博弈論來說,這是一個十分核心的問題。能不能搞清楚,這是學術大佬的事兒,我估計是搞不清楚了,但其實,這並不影響我們來了解博弈論。
  • QC7大手法在QCC圈中的活學活用
    作者:大白後臺回復「大白」即可查閱往期精彩原創文章腳踏實地做改善之道三步曲之一QC7大手法在QCC圈中的活學活用【精益品質三七基礎工程建設】序:一講到改善,要麼把它搞得很複雜。剛起步不是動不動就是6個Sigma,要麼就是上技術性極高的專業攻關。只有極少數人可以參與其中,大多數人是不知如何下手。要麼把它搞得太流於形式,基本上就是經驗論或者是天馬行空。最終改善做下來,無法量化,無法看到成果,更無法標準化,看不見摸不著。
  • 《妙趣橫生博弈論》讓你真正對博弈論產生興趣的一本書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博弈。書中通過用博弈論思維對大量的案例進行分析,使我們讀完後對博弈論會有深刻的理解。這本書之所以推薦,是因為看了本書後,我們會對博弈論產生強烈的興趣,興趣為師,有興趣就會關注,當人們持續關注一個問題時,那麼問題已經解決了90%。
  • 小馬:活學活用突破行測學習怪圈
    再華麗的技巧,失去了活學活用的靈魂,也是個花架子。信息亂飛的今天,我們已少有耐心坐下來靜靜思考一些事情,我們已經懶到不用大腦思考,寧願別人嚼好來餵我們;我們想直接擺平問題,卻沒興趣去知道為何出現問題;我們只要HOW,卻從來不問WHY。多動動自己的腦子,不要別人說什麼就是什麼。
  • 諾貝爾獎得主澤爾滕眼中的納什和博弈論
    1961年, 他來到普林斯頓大學參加一個關於博弈論的研討會,那時納什就已經病了, 他們雖然坐在一個桌子邊, 卻從來沒有說過話。不過,獲得諾貝爾獎之後,澤爾滕與納什成了好朋友。2005年,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專訪時他表示,以納什為故事原型的《美麗心靈》是一部很好的電影, 但人們不能根據這部電影來看待納什的一生,而且影片中關於博弈論的描寫並不準確。
  • 高考志願填報與博弈論
    簡單來說,考生對學校的偏好,填報志願的策略和各地所用的錄取制度共同決定了這種不確定程度的高低。 當然,有專家分析在平行志願越來越佔據主流的今天,這種不確定性已經有所降低,但客觀來說,不確定性問題依然存在。 最近在讀萬維鋼老師著的《博弈論究竟是什麼》,可以說高考志願填報本質上同樣是一個典型的博弈論問題。
  • 博弈論中的幾個經典案例
    博弈論(Game Theory),亦名「對策論」、「賽局理論」,屬應用數學的一個分支, 博弈論已經成為經濟學的標準分析工具之一。
  • 博弈論第一節--人生如棋
    開浩聲明:本講義部分內容參考王春永著的《博弈論詭計全集》,其中部分案例採用本書,不再一一批註各位御書房的夥伴們,大家好,您現在聽到的,是第六期博弈論的解讀內容,說白了,這集就是一個特大的廣告,廣告什麼呢?廣告接下來的20多節關於博弈論的內容,所以,今天的語音十分的重要,我會儘量通俗的,合理的,把博弈論這本書的內容,及其重要性一點一點掰開了,揉碎了給大家聽。
  • 怎樣學物理才能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活學活用」?
    中學生們學習物理的過程主要分為四個階段:課前預習和準備階段(複習舊課、預習新課,包括階段預習和課前預習);聽課階段(學習最重要階段);複習階段(單元複習、課後複習、邊學邊複習);活學活用階段。我們今天來說一下最後的這個「活學活用階段」,此階段可以說是學習物理的升華階段,前面三個階段學到的知識其實在某種情況上來說是不完備的、機械的、甚至存在一定的片面性。這三個階段學得再好,如果在最後這個階段不能做好,前面的學習也必將前功盡棄。
  • 博弈論雜談:研究範式
    同時,博弈論也有兩大研究分支,這便是「非合作博弈論」與「合作博弈論」。十分粗略地看,非合作博弈論主要採取實然性研究範式,而合作博弈論主要採取應然性研究範式,當然了這種劃分極不嚴格,但是對於我們來說,這也足夠了,沒有必要較真。好了,現在問題就來了,什麼是非合作博弈論,什麼又是合作博弈論呢?
  • 博弈論雜談:序幕
    這些年很多老闆都點我,讓我說博弈論,但是我真的不會,最近又有人點我,所以我打算給編出來,既然是編的,也就只能算作是「雜談」了。首先我們來看「博弈論」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在英語中,博弈論被稱為Game Theory,直譯過來就是「遊戲理論」,這個直譯有點過於直白了,現在已經被遺棄。在臺灣地區,博弈論被翻譯成「賽局理論」,聽起來就和遊戲更為接近一些。
  • 上海學習中文 要學會活學活用才能快速了解
    上海學習中文 要學會活學活用才能快速了解上海學習中文 要學會活學活用才能快速對於在上海中文學習的外國人來說,他們也都會進行總結和創新學習,從而也有著可以助力自己漢語學習的訣竅,這樣他們也就可以更好學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