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抖音平臺上,我們可以看到有很多的硬筆書法教師在推銷自己的視頻,有些教師寫的非常的好,也詳細為我們指出了一些字的組合原理,而有些硬筆教師則是在演示這些漢字的同時,為一些字的結構自主的加上了一些額外的條條框框,這樣一來就無形之中增加了學生們學習的難度,看起來似乎把筆畫固定在一定的範圍之內是好事,但是如此學下去會使學生的思維僵化,從而把漢字寫得越來越死板。
在做學問這個話題上,我提倡要活學活用,最忌諱的是讀書死、讀死書和死讀書。對於一些必須要遵守的基本規則,我們應該徹底地去掌握並且運用他們,例如在書寫漢字的時候,我們應該遵循橫等距和豎等距這些基本規則,但是即便是這些最基本的規則,有些書法家在書寫的時候,同樣會做一些細微的變化,使漢字看起來充滿靈活性,比如東晉的大書法家王獻之在寫「佳」這個字的時候就把四個橫的距離寫的稍微有些不同,可是我們也不敢說人家把這個字寫錯了,對不對?畢竟《洛神賦十三行》是第一篇成熟的楷書作品,它韻味十足,巧奪天工,影響了後世無數的書法家。
(看這個「佳」字,橫等距了嗎?沒有)
我們知道歐陽詢所寫的字,很多時候是以險峻取勝,所以他會常常把豎寫的比較長,這在我們最近學習的《李譽墓志銘》(每周二的公眾號)裡面表現的非常徹底,這樣的寫法通常會突出一個字的中宮非常的緊,使整個字看起來充滿韻味,當然我們說過猶不及,或許有些人看這種字會覺得不太自然,相對於顏真卿的《多寶塔碑》,歐陽詢的字的確是顯得有些另類。
(文徵明學黃庭堅筆意所寫的行書,脫離了自身的藩籬,是很好看的一副精品)
但是我們要知道一點,就是漢字的書寫有著非常大的容差性,中規中矩的寫法只適合小孩子,一旦涉及到藝術的範疇,一個字的寫法就可以有很多種不同的形式,在周末的公眾號視頻裡面(學習行楷《許日光墓誌》),我學到的「大」字的寫法就和平時我們的書寫形式有著很大的區別,作者把橫寫的比較長,然後豎撇偏左,這樣就留出了很大的空間,讓捺得到了舒展,這樣的字看起來絲毫沒有呆板的感覺,充滿了極大的藝術性,美觀好看,當然不可否認的是這種字學起來也會比較麻煩一點,因為我們要硬生生去改變自己平時的書寫習慣,而把一個字的結構藝術化,上升到一個自己從來沒有觸及到的高度,這的確是一個挑戰。
(看右上角的「大」字,和我們平時書寫的不太一樣)
通過以上這兩個親身經歷的實例,我認為在給學生分析漢字的時候,老師只要對基本的規則作以介紹就可以了,而不應該添枝加葉地去增加不必要的約束,你約束的越緊,孩子們就被綁得越死。有些時候漢字的寫法不應該局限於一種形式,比如說「時」字,這個字的簡體字寫法倒沒有什麼特別要講的地方,但是在按照繁體字的形式書寫的時候,左右兩側的多個橫既可以採取錯位的寫法,也可以採取平行的寫法,那你又能說誰對誰錯呢?所以我們不應該過分的去追求一種固定的書寫形式,做學問一定要放開思維,認同「一字百態」的概念,好比王羲之在書寫《蘭亭集序》的時候,裡面有那麼多的「之」字,如果他都寫的千篇一律,那麼這篇作品也就不會成為天下第一行書了。
(學會用包容的心態去學習寫字很重要)
在給學生講解漢字的時候,我們不僅僅要把基本規則說明白,還要把一個字可能的變化形式儘可能告訴他們,讓他們知道漢字的多樣性。什麼叫做活學活用?活學活用就是讓學生展開想像的翅膀,在固定的基本規則之下去釋放自己的想像力,張旭看到公孫大娘舞劍的時候聯想到草書的筆勢,黃庭堅看到船夫搖槳的過程體會到行書的寫法,這些啟發都需要當事人具備專業的基礎知識和靈活的想像力,我認為只要孩子們理解了基礎知識之後,同樣也可以發揮他們的想像力去寫字。當然由於孩子們的思維不夠成熟,有些時候這種想像力也許會有跑偏的情況,這時我們就應該及時的去糾正他們,把他們帶回到正確的路上來。
無論如何,我們希望孩子們是帶著興趣去學習寫字的,如果把寫字變成了一個枯燥無味死板的教學過程,那麼我們就很難會看到積極的進步。臺閣體/館閣體之所以被人詬病,就是因為它固定了書寫的形式和筆順使漢字看起來呆板無神,千人一面,是妥妥的印刷體的感覺,所以大家覺得他不好,從實際的書寫來看沈度所寫的臺閣體和清朝時期的館閣體的確非常相似,讓人驚嘆在五六百年的時間之內,前人和後人所寫的字竟然差不太多,所以這就是把字學死了。
中國人歷來提倡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所以春秋戰國時期才是中國歷史上思想最繁榮的時期,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各種思想家紛紛粉墨登場,一直被後代所稱道。到了唐朝,由於從最高統治階層開始重視書法,因此各個書體在唐朝都得到了極大的發展,雖然說楷書的發展是最明顯的體現,但是其他書體的表現同樣是可圈可點的。像以「玉箸體」著稱,李斯之後第一人的篆書名家李陽冰;或者隸書名家史惟則;草書除了張旭和懷素之外還有孫過庭、賀知章以及杜牧等人,這些人加上顏真卿、歐陽詢、虞世南、陸柬之以及柳公權等人,把唐朝的書法藝術提高到了一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高度。今天我們去西安昭陵,隨便看一看那些無名書法家的碑刻,都會驚嘆於他們的成就,因此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學術範圍永遠是一個促進優秀人才產生的基本條件。
除了基本規則之外,我們不要去給學生的思維套上枷鎖,書法的美就在於它的多樣性,這就好比一個人一樣,都是兩隻眼睛一張嘴,但是每一個人都有自身不同的特色,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只有按照這種思路去教育學生,才可能讓他們培養出鮮活的書法個性,他們的字也不會再像印刷體那樣死板。
(背臨一遍)
今天我們就說到這裡,謝謝大家。如果大家有興趣,歡迎明天繼續閱讀我們對楷書《李譽墓志銘》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