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03 19: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自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摸底和預登記工作全面啟動,眾多身穿「白馬甲」的普查員晝夜穿梭在街頭巷尾,挨家挨戶,排查登記。他們工作量大、瑣事繁多、遇到的困難也不少……
在新江灣城街道,家住時代花園小區的李慧珍就是「白馬甲」中的一員,一起來聽聽她在工作中的故事吧~
退休黨員投身人普,
細緻活、體力活……
樣樣都能幹~
區不漏房,房不漏戶,戶不漏人,人不漏項,是人口普查的基本原則。普查工作,不僅是個「細緻活」,還是個「體力活」……
李慧珍退休後就投身社區工作,今年上半年,她還是社區的「守衛者」之一。熱心的她,一聽說社區要進行人口普查工作,就主動報名成為了人口普查志願者。「國家花了這麼大力氣開展普查工作,作為一名公民,要積極配合,作為一名黨員,我更有責任和義務參與到這項工作當中。」
成為普查志願者後,李慧珍遇到了不少困難。剛開始普查時,有居民警惕性很高,不輕易提供信息。面對這種情況,李慧珍都會耐心跟居民解釋,直到完成普查。「時代花園大多數居民都很支持我們工作的,主動配合登記普查。」
時代花園是老小區,普查中最大的困難是沒有電梯。為了高效辦事,李慧珍集中三天時間,幾乎完成掃樓工作。「走訪最多的時候,早中晚各三個門棟,一個門棟6層樓,一梯兩戶,共12戶,全靠雙腳一步步爬上去,說實話還是很累的。」
信息處理清晰高效,
會分析、會管理……
為普查工作增添助力~
人口普查工作環節不僅繁瑣複雜,而且邏輯性很強。李慧珍以前是從事化學分析工作的,雖說「術業有專攻」,可長期以來形成的思維、方法,卻能在其他領域的工作中融會貫通。
普查是分塊進行的,李慧珍分到塊以後,協助塊長做好範圍內的工作,上門上戶,整理信息。「我做普查工作時習慣有個明確的安排,先做好計劃。」為此,她自己準備了普查走訪筆記本,做了一個工作情況統計表,上面記錄了自己走訪的樓棟以及相關情況,詳細記下某棟樓、某間房、走訪幾次、聯繫方式有無、是否預約好時間等,把每天的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條。
每天晚上加班回去,李慧珍還會對一天的工作進行總結,比如完成了多少戶、還有哪些問題存在、哪些難點需要解決……,經過統計後,接下來的工作方向一目了然,工作效率大大提升。「我做過分析師,也做過管理工作,有很多經驗,這項工作對我來說是得心應手。」
社區居民溫暖回應,
小感動、小溫情……
支持工作順利進行~
「有一次上午排摸到一家,他們已經吃完午飯了,看到我這個時間上門,硬塞給我一個獼猴桃,推也推不掉。老奶奶連聲說『餓著肚子還在普查,你就收我一個獼猴桃,墊墊飢。』讓我特別感動。」李慧珍說,「當了普查員後,感覺和社區裡的街坊鄰裡更親近、社區這個大家庭更溫暖了。」
在這次普查過程中,李慧珍收穫很多。她坦言,很感謝居民們的主動配合,也感謝「戰壕裡的戰友」的協助。「有時不常用字的填寫確實是一個困難,不清楚讀音,也無法手寫錄入,這時候年輕志願者就幫上大忙了。大家通力合作,確保錄入信息準確無誤。」
李慧珍的故事,是眾多普查員志願者辛勞工作的一個縮影。他們全身心投入了人普工作,也希望大家繼續配合,及時喊「到」!
據悉,新江灣城街道「七人普」工作正有序推進。街道的近400名普查指導員和普查員通過入戶走訪的方式,對轄區內每戶人口和住房情況有了初步了解。迄今為止,已完成《戶主姓名底冊》的填報、小程序的錄入以及《小區建築物底圖》的繪製,初步完成了第七次人口普查摸底登記工作,共計32000餘戶完成了摸底工作。
供稿:新江灣城街道
原標題:《活學活用,當化學分析師成了人口普查員……》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