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專業被認為是冷門專業。近年來,「國學熱」興起,宮廷劇、穿越劇風靡,各類新媒體順勢跟進,對史的講述無論是戲說還是嚴肅的考證都辦得風生水起,歷史似乎迎來了重新煥發生機的大好時光。但修讀歷史,就必須嚴肅地思考,浮華以及之後的寂靜到底哪個才是真實的?這是一個需要用心、耐得住寂寞去修讀的專業,這也是一個需要充分激情、勇氣及擔當精神去修讀的專業,應當像偵探和律師一樣,穿越時光隧道,運用縝密的思維和豐富的想像力和創造力,破解歷史謎案。更要像淘寶者和探險者一樣,把人類遺失在歷史長河中、「失聯」已久的文明挖掘出來。
歷史學習的意義在於,如果你想知道你要去哪兒,它幫助你了解你曾經去過哪兒。這並非說學歷史在於揭示規律,指點迷津。學歷史是一種態度,它需要大智慧、大眼光,它能告訴我們的只是我們的渺小和無知,「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這是學習歷史的雅趣。當然作為一種未來自己可能安身立命的專業,歷史專業在不斷與時俱進,拓展內涵,以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另外,國家當前高度重視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2014年,教育部印發《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這些文件的出臺,對歷史專業學習者來說是一個利好的消息。如果你足夠感興趣,足夠用心學,就無須擔心所謂的「冷門」專業給你帶來的困擾,它同樣可以為你職業發展奠定非常紮實的基礎,達到雅俗並舉。
歷史學門類下設專業類1個,6種專業。其中包括歷史學、考古學、世界史、文物與博物館學四種基本專業,文物保護技術和外國語言與外國歷史(註:可授歷史學或文學學士學位)兩個特設專業。特設專業的設置主要是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特殊需求所設置的專業。但是不同學校會根據自己的特色設置不同的本科招生專業和項目。如北京大學歷史系設置有歷史學(中國史)、世界史和外國語言與外國歷史三個專業,並設有中西古典學珠峰計劃項目。北大考古文博學院設有考古學、博物館學、文物建築三個專業方向。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設有歷史學1個本科專業,中國史、世界史和文物博物館學三個專業方向。復旦大學歷史學系和文物與博物館學系招收歷史學、旅遊管理、博物館三個專業。
現在,歷史學科逐步與其他學科走向交叉融合,已經把「史」和「用」結合在一起,出現了博物館學、文物保護技術等,專業選擇相比過去更廣。考生在選擇時,需要根據每個學校的特色選擇。需要提醒的是,本科選讀歷史專業的學生,有50%以上選擇繼續深造,這就需要考生更加謹慎,也就是說要把本科時期的專業選擇和研究生階段的選擇結合起來通盤考慮。
現在很多學校實行寬口徑招生,一般按照一級學科招生,學生前兩年修讀共通的基礎課程,自三年級起,根據個人興趣和專業要求選擇專業方向,接受專業培養。因此在專業選擇方面要考慮:
其一,優先考慮學校的品牌度和專業特色。考生和家長了解這些信息有很多途徑比如各種社會排名,學位與研究生信息網有國家重點學科名單和一級學科排名,各個學校網站對學科和專業的介紹。以國家重點學科名單為例,國家重點學科是國家根據發展戰略與重大需求,擇優確定並重點建設的培養創新人才、開展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在高等教育學科體系中居於骨幹和引領地位。北京大學、南京大學的「歷史學」一級學科是國家重點學科,北京師範大學的史學理論及史學史、吉林大學的考古學及博物館學、復旦大學和陝西師範大學的歷史地理學、四川大學的歷史文獻學等二級學科是國家重點學科。考生和家長可以以此為參考進行選擇。
其二,在進行專業選擇時,考生還需要關注不同學校歷史學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有何不同。要充分分析哪種培養模式更適合自己,更能為自己的成長和發展提供有利的資源和條件保障(如出國深造、保研、聯合培養、獎學金等)。現在,很多學校都在進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歷史學作為人文社科基礎性專業,是改革的重點。如北京範大學歷史學院是國家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單位和國家文科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基地,每年從在校生中選拔部分品學兼優者組建實驗班和基地班學生,使之享受一系列優惠政策,為其提供優越的學習條件和廣闊的發展空間。其他學校也有相應的改革舉措,這就需要考生和家長在報考時要充分掌握信息,從而做出理性選擇。
在選擇填報歷史專業時,一定要注意專業要求。有些專業,如文物建築、文物保護技術文理兼招,但具體各學校要求不同。由於歷史專業在不斷拓展,畢業生走向更加多元,遍及學校、科研機構、黨政機關、新聞出版、企業等機構。(杜瑞軍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高等教育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