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橙雨傘公益 特剛一隻貓
前些天,有網友發了一條微博,指出很多女性在購買散裝衛生巾,理由是「有難處」。
這一微博引發了激烈的討論,#散裝衛生巾#也衝上熱搜。
事件發酵的過程中,幾度反轉,有博主指出該商家有資質,是安全產品,但隨後遭到了生產廠家的否認。
況且根據我國規定,衛生巾屬於消毒產品,衛生部《消毒產品標籤說明書管理規範》第五條指出:消毒產品的最小銷售包裝應當印有或貼有標籤,應清晰、牢固、不得塗改。
也就是說,所謂「合格產品,只是散裝」,完全是無稽之談。只要衛生巾的包裝上沒有標籤,不論廠家是否「合法」,就都不能算是「合格」。
但是,出於種種原因,有很多女性不得不使用這種衛生巾。
電商平臺售賣「散裝衛生巾」的商家有很多,而且銷量極高。隨便進入一家店鋪,能夠看出,不同種類的散裝衛生巾,月銷量加起來有幾千件。
這只是一家店,一個月的銷量。而100片衛生巾足夠一位女性用幾個月,對於困頓的女性來說,甚至是一年。
所以,我們真的無法估計,使用這種衛生巾的女性到底有多少。
為了得到答案,我下單了100片平均每片只要2毛錢的衛生巾。
從快遞櫃拿出快遞,我的心就「咯噔」了一下。我從來沒有收到過如此簡易的衛生巾包裝,最廉價的紙板箱,在運輸過程中,被其他快遞擠扁,齜牙咧嘴地張望著。
打開快遞,我又吃了一驚:所謂的散裝,真的是名副其實的散裝。一個非常簡易的塑膠袋包裹著一百片衛生巾,隨意地擺放著。
運輸的過程都是晴天,所以衛生巾沒有受到影響,但是如果下雨,不難猜到,裡面會被一定程度地打溼。
拆開衛生巾,不得不承認,這看起來比我想像的好很多:沒有異味,沒有異物,如果不是知道它是2毛錢的三無產品,可能我就用了。
但一仔細研究,又發現似乎很多地方不對頭。
首先,這款衛生巾的表面非常粗糙,比起我常用品牌的無紡布表面,它的材質介於紙和無紡布之間,並不細膩,用手一摸,感覺會有一些不平整的地方。
在分別滴上2ml茶水之後,2毛錢的衛生巾留在表面的液體明顯更多,所以顏色也就更深。
10分鐘後,我在衛生巾的表面覆蓋了一張衛生紙,發現我常用品牌的衛生巾已經完全將水吸收,而散裝衛生巾幾乎完全沒有吸收液體。如果連液體的吸收能力都這麼差,月經中的其他物質就更不用說了。
以前, 我還經常抱怨自己常用的質量較好的衛生巾潮溼、悶熱、不透氣,今天我難過地發現,有著成千上萬的女性,用著這種隔溼能力幾乎為0的生理衛生用品。
測評越往後進行,兩款衛生巾的對比越突出。我另外找了兩片衛生巾進行揉搓,發現散裝衛生巾揉兩下就被揉爛了,表面也出現了更多的毛刺,而正規衛生巾幾乎完好。
當我試著拆開這兩款衛生巾時,更揪心的事兒發生了。
拆解過程中,廉價衛生巾明顯釋放出大量的粉塵,受限於條件,我無法推測粉塵的成分,也不敢想,這些粉塵在使用時進入到陰道、尿道之內,會造成怎樣的後果。
兩款衛生巾的結構是類似的,兩層無紡布,然後是夾著吸水凝珠的紙。但用料的質量顯然天差地別。散裝衛生巾的無紡布粗糙,用的紙感覺像是廉價的廚房用紙,粗糙、掉渣;而正規衛生巾的無紡布細膩,用紙也細膩。(改:下圖標註互換)
吸水之後,散裝衛生巾的吸水凝珠夾在兩層紙之間,容易四處遊走,且吸水能力實際上很差;而正規衛生巾有著交錯的紙巾將凝珠固定在應有的位置,相對也比較乾爽。(改:下圖標註互換)
由於沒有先進的儀器,我無法做到滅菌情況的測評。於是我將這兩款打溼了的衛生巾分別貼到我的褲子上,讓它們接觸我的大腿內側。十幾分鐘後,貼散裝衛生巾的那一側,就瘙癢難耐,還出現了一些隱約的紅疹。
顯然,外陰的皮膚要比大腿內側更敏感,陰道和尿道也更容易受到細菌的影響,從而感染。我就有買到假冒衛生巾,得了陰道炎的經歷,而這種散裝衛生巾的衛生條件,可能只會比假冒衛生巾更差。
通過這一次簡單的測評,我能體察到的這些女性經期的痛苦,或許不足她們實際體驗到的十分之一:
她們可能沒有止痛藥、可能沒有乾淨的水進行清潔、可能沒有乾淨的廁所……甚至可能這種劣質的衛生巾,都是量最多時間才捨得用的「奢侈品」。
月經貧困,指的是受到觀念和經濟因素的影響,女性在經期不能獲得經期所需的衛生產品,從而導致的繼續貧困的情況。
在印度,只有36%的來月經的女性有條件使用衛生巾,也就是說,僅在印度一個國家,就有2.3億女性經歷著月經貧困,她們只能用舊衣物、樹葉、草木灰甚至牛糞來處理月經。
圖/《月事革命》
即使在全世界最發達的國家之一英國,也有十分之一的14-21歲女孩買不起衛生用品。
根據UNICF的數據,全球超過5億的女性沒有安全、乾淨的地點來更換經期用品。
而在有超過6億人月收入只有1000元的我國,面臨著月經貧困的女性的數目,從上文中驚人的月銷量就可見一斑。
條件更差的女性,甚至可能連接觸淘寶、購買三無產品的機會都沒有。比如根據CGTN的報導,在四川大涼山昭覺縣的女生,大部分無法承擔衛生巾的價格,在接受成都高中女生的捐助前,只能使用非常粗糙的紙作為經期用品。
我們的女性太會、也不得不在自己身上節儉了。相比於明天的晚飯、孩子的學費,衛生巾的需求,就不得不往後排。
即使對生活條件好一些的都市女性來講,想要維持一個讓自己舒適、體面的經期,價格仍舊不低。在保證按時更換、使用合格產品的情況下,每月僅衛生巾一項,就需要至少50元。
而對很多人來說,需要找到自己適合的品牌,價格可能就更高,而且還有止痛藥等其他開銷。
圖/pinterest
這些錢,可能在叫囂著女性說衛生巾貴只是不想花錢的男人眼中,連一雙球鞋的零頭都不到。但不是所有的女性都有如此優渥的條件。
幾十上百元,可能是她們幾天的餐食、家人的醫藥費、弟弟妹妹的學費……
女人想要一個體面、舒適的經期不是錯,貧窮,也更不是錯。但不能體察她人的需求,完全沒有同理心,則一定是錯。
首先要說的,是免稅,即國家在稅收上進行減免,從而讓女性以更低的價格獲得月經用品。這一政策在很多歐洲國家和美國的部分州,甚至印度,都已經實行。
但在微博上,很多男性「大V」冷嘲熱諷地提到,就算衛生巾免稅了,企業也會選擇提價13%,繼續收取女性的「智商稅」。
好在尼爾森的一項市場調查能夠很好地駁斥這一觀點。
2005年,美國新澤西州決定免除對衛生用品的消費稅。2018年,研究者計算了該州女性2004和2006年在衛生用品上的花費,發現,免除了6.9%的消費稅後,女性購買衛生巾所花的價格減少了7.3%(考慮了通脹因素)。而且,高收入群體所花價格下降了4%,低收入群體卻下降了12%。
也就是說,高收入群體將一部分的免稅獲益「轉贈」給了低收入群體。
如果這意味著高收入群體「被收智商稅」,那這個智商稅,我寧願被多收一點。
表二:新澤西衛生棉條稅的廢除對包括稅收在內的消費者價格的影響
而非政府組織的努力也是初見成效的。
印度NGO Goonj發起「不僅僅只是一塊布」的倡議,已經在印度各地分發了超過500萬個布墊衛生巾。
在非洲,諸多NGO致力於發放免費的月經用品,包括可反覆使用的月經杯(但實際效果難以評估,因為這些女性或許無法獲得乾淨的水來清洗月經杯)。
在我國,各大公益平臺上,也有向貧困女童捐款購買衛生巾的項目。
同時,在一些國家和地區,學校裡會免費派發衛生用品,避免女生因為無法負擔,而導致缺課。
在解決月經貧困,幫助低收入女性生殖健康方面,走在最前面的是蘇格蘭,在今年,蘇格蘭通過了法案,向全國女性免費發放經期用品。
這不意味著女性失去了選擇,對於經濟情況良好的女性,她們仍舊可以在商場購買自己習慣的衛生用品;但對於貧困女性,政府發放的用品可以說是雪中送炭。
以上這些方式,都不失為我們可以學習用來幫助女性的方式。
無論如何,對待女性的態度是窺探人性的窗口,我們應當千方百計地幫助女性,而不是一開始便選擇質疑。
P.S. 本文觀點僅代表特約作者個人觀點,頭圖來自broadview.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