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圈日報」主要關注科研圈與研究者個體、科研圈與更廣闊的社會環境之間的重要互動。點擊 這裡 可以查看往期內容。
· 學術榮譽
2019 年度求是獎頒發,楊振寧獲終身成就獎,顏寧、邵峰獲傑出科學家獎
圖片來源:中國科學報
9 月 21 日,由香港求是科技基金會主辦、清華大學承辦的「2019 年度求是獎頒獎典禮」在京舉行。中國科學院院士、物理學家楊振寧獲得 2019 年度「求是終身成就獎」。此前,只有「兩彈一星」元勳、中國科學院院士周光召曾獲「求是終身成就獎」。
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研究員邵峰,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顏寧獲得 2019 年度「求是傑出科學家獎」。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微生物所研究員高福領導的「流感等重要病原致病機制與防控」團隊獲得 2019 年度「求是傑出科技成就集體獎」。
2019 年度「求是傑出青年學者獎」分別授予北京大學郭帥,南方科技大學李貴新,清華大學劉竹、彭敏、王朝,上海交通大學盧策吾,西湖大學石航,中山大學蘇士成,南京大學王肖沐、袁洪濤,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姚星燦,浙江大學周青等12位青年科學家。
香港求是科技基金會由著名愛國實業家査濟民先生於 1994 年創立。基金會的主要目的是通過獎勵在科技領域上有成就的中國學者,推動中國的科技研究工作。1994 至 2019 年,共有 358 位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醫學及工程信息等科技領域中有傑出成就的中國科學家獲得基金會獎勵。(中國科學報)
· 量子計算
谷歌一篇發表後被移除的論文稱達到「量子霸權」
圖片來源:金融時報
根據英國《金融時報》的報導,谷歌上周在 NASA 的一個網站上短暫發表、隨後被移除的一篇論文稱,其團隊研發的量子計算機處理器,僅用 3 分 20 秒就能完成當今最先進的傳統計算機——如 IBM 為美國能源部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研發的超級計算機「頂點」(Summit)——大約 10000 年才能完成的計算。研究報導的是一個 53 量子位的系統,代號 Sycamore。谷歌研究人員稱這意味著「量子霸權」(quantum supremacy)已被達到。
儘管已有大量中外媒體報導這一目前無可對證的「突破性研究」,但谷歌對此拒絕置評。
目前已有的商用量子計算機(如 IBM 製造的),只能以更快的速度計算傳統計算機可以解決的問題,但谷歌該篇論文的作者稱,他們首次運行了一個只能由量子計算機解決的問題。不過,這一系統仍然只能執行單一的、高度技術化的運算,仍需多年的研發才能解決現實中的實際問題。
9 月早些時候,IBM 亦對外宣布成功創造出 53 量子位計算機,並計劃 10 月中旬上線。(金融時報)
· 人臉識別
全球至少 75 個國家使用人臉識別進行監控
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於 9 月 17 日發布的報告「The Global Expansion of AI Surveillance」顯示,至少有 75 個國家正在積極使用面部識別等人工智慧工具進行監控。報告稱,以華為和海康威視為首的科技公司正在向世界各國提供廣泛的人工智慧監控技術。日本電器公司(NEC)和美國的 IBM、Palantir 和思科(Cisco)等公司也是人工智慧監控工具的主要國際供應商。
報告中提到的許多項目都涉及到「智能城市」系統,其實就是市政府安裝了一系列傳感器、攝像頭和其他網際網路設備來收集信息並相互通信。報告數據顯示,全球有超過一半的先進民主國家在中央或地方部署了人工智慧監測系統。(學術頭條)
· 國家工程
中國 12 個工程項目獲國際工程大獎,佔比一半多
據新華社消息,在近期於墨西哥墨西哥城召開的國際諮詢工程師聯合會(FIDIC,菲迪克)全球基礎設施大會上,23 個獲獎工程項目中,中國內地佔了 12 個。
菲迪克是全球工程諮詢行業權威性的國際非政府組織,制定行業的國際標準,代表行業的最高水平。今年中國的獲獎的項目包括 8 個交通項目、3 個電力項目和 1 個民用建築項目。其中,西安至成都高鐵(陝西段)工程榮獲傑出獎,武漢地鐵徐家棚站及相關工程、珠海歌劇院、北盤江大橋 3 個工程項目榮獲特別優秀獎,北京市三元橋(跨京順路)橋梁大修工程、武漢鸚鵡洲長江大橋、三峽水利樞紐升船機工程、鶴崗至大連高速公路撫松段、雲桂鐵路、雅礱江錦屏二級水電站、蘇州南部電網 500 千伏統一潮流控制器(UPFC)工程、瀾滄江小灣水電站 8 個工程項目榮獲優秀獎。(新華網)
· 學術權力監督
UIUC 東亞語言與文化系就徐鋼事件發表公開信
圖片來源: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
當地時間 9 月 20 日,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UIUC)東亞語言與文化系在其網站發表公開信,稱對前東亞語言與文化系系主任,及前文學、文化與語言學院院長徐鋼(Gary Xu)近期曝光的一系列行為表示嚴重關切。當地時間 9 月 10 日,徐鋼在美國被提起聯邦訴訟,對徐鋼的 10 項指控包括性暴力(gender violence)、非自願奴役(involuntary servitude),強迫勞動(involuntary servitude)與性販運(sex trafficking)等。案件的三位原告包括徐鋼此前的兩位的女性學生,以及曾在個人社交網絡上披露徐鋼行為、並被徐鋼威脅的美國衛斯理大學副教授王敖。三位原告要求獲得被告的民事賠償和/或返還工資。
UIUC 東亞語言與文化系在公開信中「譴責濫用權力」,並表示「全力支持勇敢站出來的受害者」。然而此前的事實表明,UIUC 在教授濫權行為的監管上存在明顯不作為:學校 2016 年因學生舉報對徐鋼進行的調查、認定其存在不端行為時,卻與已獲終身教職的徐鋼達成協議,令其帶薪學術休假兩年有餘後自己辭職,並額外提供其 10000 美元;與此同時,學校未對徐鋼的離職做任何公開說明。此次訴訟的原告之一上周在接受美國 CBS 採訪時稱,自己曾 3 次向學校舉報徐鋼,但「學校明顯只想息事寧人(I felt like they wanted to sweep it under the rug, that's for sure.)」。
根據訴訟書,上述原告稱自己在大二( 19 歲)時與其開始了戀愛關係,但關係迅速發展為脅迫與虐待。長達兩年的時間中,徐鋼以學業、前途和名譽威脅她和她的家人,並對她施以嚴重暴力。徐鋼在性侵她的同時,還試圖將她引誘到一些中國藝術家手中以獲取商業利益,並在該女生懷有他的孩子時強迫她安排與另外一名學生的三人性行為。據稱,徐鋼還曾在公共場合試圖開車撞死她。
訴訟書同時指出徐鋼剝削學生,在不給替他工作的學生支付分文的同時,從他們身上剝削價值「幾十萬美元」的勞動力,自己卻不付出勞動。當他的「掠奪行為」變得令人無法忍受時,學生們只能紛紛提早離開他們的學業和研究項目。
本案的另一名原告、美國衛斯理大學副教授王敖在 2018 年 3 月、徐鋼尚未從 UIUC 去職時公開揭露了徐鋼的不端行為,以向教育界和學生提出警示。徐鋼否認王敖的曝光內容並威脅毀掉王敖的職業生涯,此後徐鋼在中國深圳起訴王敖名譽侵權。9 月 18 日,深圳羅湖區人民法院開庭審理此案,王敖在個人社交網絡上表示回國參加了庭審。王敖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雖然這(徐鋼對其的訴訟)並不是什麼大案,但很有意義,希望社會各界多關注下一代的權益。」(UIUC,CBS,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