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家電巨頭擁抱跨境B2C 「跨賽道」出海的時機到了嗎?

2020-12-20 億邦動力網

【億邦動力訊】國產家電品牌海信日前宣布了和阿里全球速賣通的戰略合作,在海外線下零售業受疫情影響嚴重的情況下,其出海業務正式由B2B向B2C擴張。

隨後,另一國產電視品牌康佳也很快宣布了與東南亞電商平臺Shopee的合作消息。

速賣通數據顯示,今年3月,速賣通新開店數環比增長132%,4月中旬,速賣通「宅家消費新需求」專場活動整體成交額突破1億美金,美國市場成交額月環比增長178%。過去一段時間裡,速賣通平臺智能電視增長了100倍,理髮器增長13倍,膠囊咖啡機增長12倍,擦窗機器人增長4倍,家電整體增長63%。

在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速賣通總經理王明強看來,這些數據正在傳遞出關鍵信號,也為中國本土品牌的跨境電商零售出口生意提供了一劑強心劑。

全球疫情下 「海信們」湧向海外線上零售市場

中國海關總署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為6.57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下降6.4%,其中,出口3.33萬億元,下降11.4%。

在海外市場,耐克、愛馬仕等本土品牌尚且無法倖免,國內的出海企業則面臨更大挑戰。海信國際營銷副總裁方雪玉告訴億邦動力,包括海信在內的大部分家電品牌在海外市場的銷售依然集中在傳統的線下門店,相比於國內電商的高速發展,海外的電商業務整體發展較為緩慢,如今這場疫情,對外貿和出海業務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在海外大量門店被迫關閉的情況下,海信很快改變了策略,由B2B向B2C業務擴展,逐步從以客戶為中心向以用戶為中心滲透。

另一方面,海外線上零售滲透率還很低,發達國家約為10%,發展中國家甚至不足5%。美媒的一項調查顯示,電商用戶中有40%的人,疫情期間才第一次在線上購物。

事實上,早在2019年6月,海信首次進駐速賣通俄羅斯站,東芝品牌緊接著在9月份啟動入駐。海信的速賣通業務開展兩個月後的雙11,部分主銷產品20分鐘之內全部售完。在速賣通328十周年俄羅斯站的活動期間,海信品牌在所有電視品牌中銷量排名第二,50寸及以上的大尺寸電視銷量環比2月份增長1066%。

在業內人士看來,疫情影響的不僅是某個品牌或品類,而是帶動了整個海外市場傳統銷售體系的重構,電商渠道因為消費者無接觸的便利性,迅速地成為了用戶首選的購物渠道。疫情之後,用戶的消費習慣會發生改變,所以這次疫情是出海企業拓展線上渠道的一次良機。

方雪玉認為,從海信國內電商的發展路徑來看,to C的零售電商業務佔比在逐漸提高,作為品牌商,在關註銷售和市場規模的同時,要從可持續發展角度出發,更重視自身品牌資產的提升、用戶資產和大數據的積累,這也是如今海信出海業務選擇to C電商很重要的一個出發點。

海信國際營銷副董事長劉鑫告訴億邦動力,海信將會以產品和營銷兩個著力點向C端發力。在產品上,海信更注重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去開發、去定義、去營銷,提升價值。而品牌層面,劉鑫認為一定是未來競爭中最重要的因素。

「在品牌營銷方面,近幾年投入了很多,取得了很好的回報。2020年世界盃以及歐洲杯已經取消了,對我們來講,我們還堅定的要走體育營銷這條路,加上我們海外分支機構多年來的布局,我相信品牌建設對海信會發揮更大的作用。」劉鑫表示。

劉鑫表示,海信憑藉多年來在海外品牌發展的基礎,將深度結合阿里巴巴消費電子商務平臺在電商服務、用戶運營、品牌營銷、物流平臺和全生態體系的數字基建能力,以優質的產品加平臺的合作模式,挖掘海外市場增長的新亮點。

出海品牌面臨的挑戰

阿里全球速賣通的相關人士表示,外貿「批發轉零售」主要面臨的難處有三點:開店難、運營難、物流難。

開店難是指傳統B2B外貿企業大多不具備線上開店的經驗;運營則難在,直面消費者、以樹立品牌為訴求的商業模式和「按訂單生產」的模式完全不同,需要的運營能力也完全不同;物流的難處更為明顯,B2C物流和B2B大宗貿易的物流區別很大。特別是在疫情期間,跨境物流幹線運力下降、末端派送不暢等問題給外貿企業造成很大困難。

以海信為例,劉鑫把今年以來的出海挑戰分為兩個時間階段:第一階段是中國疫情非常嚴重,海外疫情還不嚴重的階段;第二個階段是中國疫情基本得到控制,海外疫情大規模爆發,直到現在不少國家還進入峰值。

劉鑫認為,在第一個階段,海信面臨的主要挑戰來自於是供應端,就是中國製造基地受制於物料供應、開工不足、工人返工不到位、材料價格波動等;第二個挑戰是在這個階段的物流,由於疫情的發展,導致運輸環節,特別是中國與海外市場之間的物流、倉儲和時間周期等方面,和以前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對生產、經營產生了極大的影響;第三方面的挑戰就是在海外疫情蔓延的階段,海外疫情嚴重的國家要對疫情實施嚴厲控制,對線下的門店、商業活動都做出了比較嚴格的安排,這必然對傳統銷售模式的家電出海企業產生負面影響。

選擇與速賣通這樣的平臺深度合作,意味著海信可以通過平臺發揮更多定製化能力,建立C端品牌優勢。

據了解,速賣通可以為以海信為代表的中國出海企業提供三個能力:

第一,以海外倉為中心的物流履約能力。在家電行業包括大件倉配、小件的快速3日達,甚至往後延伸的家電完整的送、裝、退、換、修、賠、延保、維修整套履約鏈路;

第二,數據能力。利用阿里巴巴的大數據能力和產品能力,不斷挖掘市場熱點,觀察消費者真正的需求,依託於數據來進行詳細的品類規劃,包括定價策略、功能設計甚至反向影響供應鏈;

第三,基於數據化運營能力和供應鏈履約服務來設計品牌營銷活動。

海信國際營銷副總裁方雪玉指出,疫情對外貿和出海業務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也醞釀著創新營銷策略以及發展海外電商業務新賽道的新機遇。比如,主流跨境電商零售出口平臺上,家電、3C、健身以及和疫情相關的防護品類都在以極快的速度增長。

線上數據爆發背後是消費者需求的變化。速賣通總經理王明強告訴億邦動力,過去,海外用戶尤其是歐美地區的用戶,由於線下傳統商業非常發達,所以並不依賴於線上。但疫情期間,用戶只能在家裡,所以很多用戶在疫情期間發現了線上購物的好處,比如短時間內快速地發現更多好的商品,而且跨境網購也可以這麼快。

中國品牌跨境B2C出海或迎來高光時刻

王明強告訴億邦動力,儘管國內品牌出海有很多成功案例,但成功的品牌數量對比於中國強大的供應鏈能力,整體比例是偏低的。因此,中國品牌出海還有著巨大空間。

「從全球供應鏈的角度看,不論是疫情間還是疫情後,全球不同國家有著不同的思潮,中國作為全球供應鏈的地位不可動搖。「王明強表示。

王明強解釋到,在海外儘管有些商品也可以生產,但往往受制於客觀條件。比如土耳其,雪紡材質的服裝在土耳其就難以生產,因為這種原材料必須基於比較強大的工業體系,土耳其工業體系不全,客觀上來說,只有中國才是供應鏈體系最全面的國家。

基於強大的產品和供應鏈能力,中國品牌跨境B2C模式的發展對傳統B2B形式的出海形成很好的補充。

一位跨境電商行業分析師向億邦動力表示,疫情之後,中國品牌在跨境電商領域的嘗試將會增加。一方面,在藍海市場的誘惑下,品牌正在改變觀念,加快和平臺合作,補足自身能力短板,另一方面,政府也正在積極推動,提供政策支持。

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秘書長叢亮24日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指出,境外疫情仍在擴散蔓延,國際經貿活動嚴重受阻,全球的產業鏈、供應鏈也在瀕臨中斷,不確定、不穩定的因素顯著增多。中國已經深入融入全球產業鏈當中,必須採取措施全力以赴地保持產業鏈和供應鏈穩定。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到,面對外部環境變化,要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穩定產業鏈供應鏈,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要促進外貿基本穩定,加快跨境電商等新業態發展。要積極利用外資,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

根據公開數據,過去一個月間,各金融機構累計為杭州跨境電商企業新增授信7.28億元,新增發放貸款3.88億元,有10家企業獲得貸款利息減免,17家企業享受到其他跨境金融服務,支持跨境電商企業復工復產。

「過去很多中國品牌把出海這件事情只是當做一個選擇,沒有當做生死項、必選項。大量的中國品牌認為自身在國內的市場足夠大,或者通過傳統渠道走出去。但是這次疫情會改變行業觀念,讓更多品牌認識到海外市場的重要性、線上零售運營方法的重要性。」王明強認為。

相關焦點

  • 巨頭擴張之下,創業出海的機遇與挑戰 (一)
    從2015年開始,「出海」逐漸成為國內創業領域中熱度越來越高的詞彙,尤其隨著「資本寒冬」來臨,流量成本高企,同質化惡性競爭嚴重,巨頭傾軋,模式創新難度大,使許多陷入困境、謀求轉型或是新晉創業者把目光轉向海外,尋找「新大陸」,謀求新發展。
  • 2020,國產品牌出海還有機會嗎?
    時光進入2020年,在供應鏈建立了充分優勢的中國品牌,已經到了可以走高端市場,去海外收割的時候了嗎? 我先講講我自己的判斷。 往早了說,國產家電行業就是依賴這樣的模式起家的。從二十世紀90年代開始,中國就成為全球家電生產車間,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廠家貼牌。世界500強的家電企業,有95%都曾經在中國進行過貼牌生產。
  • 除了國產手機以外!被忽視的國產家電巨頭:也需要進口大量的晶片
    【12月13日訊】相信大家都知道,最近一段時間也是不斷地傳出「晶片短缺」的消息,例如蘋果的iPhone 12系列手機,大眾汽車晶片等等,讓手機、汽車的生產都陷入到了新困境中,為何全球晶片會突然出現短缺呢?
  • 外貿跨境電商b2c平臺有哪些?跨境電商B2C前十排名
    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越來越好,跨境電商B2C也是非常的火爆了。那麼,我們今天就來更大家聊聊跨境電商b2c平臺有哪些?Wish平臺力求給消費者帶來便捷的購物體驗,利用自己的獨特的預算規則將商戶的商品精準推送到客戶面前,而不被動的依賴消費者搜索,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讓產品附有了主動積極性,而不再被動的等待。Wish用戶數已經突破4700萬,對於中小零售商來說,Wish未來潛力是巨大的。 5.
  • 格力、美的、王老吉等入駐國際站 國貨出海首選數位化新外貿
    家電行業的格力電器、美的,家具行業的全友、芝華士,食品行業的王老吉、王致和、涪陵榨菜,汽摩配行業的中國一汽、貴州輪胎、兆豐機電,機械行業的中聯重科、甘肅蘭石,以及建材行業的央企中信泰富特鋼等,均在今年紛紛加入數位化新外貿。
  • 海外跨境b2c電商平臺有那些,哪個比較好?
    很多做跨境電商的朋友問:「國外的線上銷售平臺怎麼選擇?」 「 哪個b2c平臺好?」 「除了亞馬遜, 速賣通還有其他受歡迎的平臺嘛?」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下B2C是什麼,海外跨境b2c電商平臺有哪些?下面一起來看看。
  • 21%全球交易來自跨境,PayPal為中國跨境電商轉型B2C支招
    新形勢之下,中小企業出海有何良方?8月10日,支付巨頭PayPal宣布啟動「PayPal 中小企業客戶月」幫助中小企業選擇適銷對路的產品,評估其潛在發展風險及瓶頸,同時利用自身的支付和金融服務來保障他們的出海之路。PayPal中國區商戶業務部總經理陸六六表示,隨著跨境電商業務的高速發展,這些跨境貿易中小企業正面臨從傳統B2B向B2C轉型的趨勢。
  • 日本家電品牌齊甩賣 國產巨頭忙接盤-日本,家電,索尼,東芝,夏普...
    國際化「踏板」為全球而戰事實上,最近幾年日本家電巨頭在中國甩賣品牌的情況越來越多,尤其以三洋和東芝最為熱衷。以三洋為例,在日本和東南亞,三洋牌的白色家電是海爾的;在中國大陸,三洋牌白色家電是惠而浦(中國)的,彩電是長虹的。東芝彩電業務在中國市場由TCL運營,海爾早在2011年就收購了三洋電機白電業務和高端AQUA品牌。
  • 2019年中國出海品牌50強:海信三次入榜登家電第一,華為排名意外
    3月29日,全球最大傳播服務集團WPP和全球領先諮詢機構凱度聯合發布《2019年BrandZ 中國出海品牌 50 強報告》,通過對全球40多萬用戶的消費習慣進行調查評估後,甄選出了以華為、海信等為代表在海外市場中經營最為成功的中國品牌。
  • 寶付助力國產品牌「出海」揚帆起航
    寶付助力國產品牌「出海」揚帆起航,近年來國內的跨境電商已迅速成長起來,並佔領了對外貿易的「風口」。在此背景下,湧現了眾多優秀的金融科技企業,作為國內領先的第三方收單機構,寶付就是其中的一位。
  • 這便是國產劇「出海」不重視翻譯的結果……
    因此,國產劇出海似乎不僅是一種政策引導下的言出必行,更成為了影視創作者們的「兵家必爭之地」。02出海水土不服,或是被翻譯拉跨了嗎國產劇「出海」是好事,但客觀來看,近幾年頻繁出口被翻拍的國產劇,真到了彰顯文化自信、為國劇代言的水平嗎?
  • 多益網絡唐憶魯:搭建遊戲出海平臺 構建跨境產業鏈
    日前,廣州市政協委員、廣州多益網絡股份有限公司CEO唐憶魯在廣州市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提案中建議政府給與更具針對性、操作性的產品出海政策和資源支持,鼓勵企業抱團出海,構建跨境產業鏈體系。
  • 生產廠家品牌出海,跨境電商如何引領傳統OEM、ODM工廠轉型升級
    隨著跨境電商的發展,不少傳統製造廠家都紛紛轉型投入到這個領域,從而成為跨境電商行業裡邊的知名品牌。傳統工廠轉型,擁抱品牌出海我們知道,今天的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產業鏈中心,很多國外的品牌都是由我們國內工廠來代工生產製造的。但大部分品牌溢價的利潤卻都是品牌商的,而工廠僅賺取微薄的加工利潤,還無時不刻面臨著壓價,一個不留神還可能被同行給取代。
  • 家電市場競爭格局正在加速巨頭化!
    巨頭主宰的中國家電市場競爭格局,正在加速形成,接下來2、3家企業佔據整個行業七八成份額將成為常態。這一局面,比市場下滑、消費低迷、增長乏力,帶給眾多家電產業從業者們的影響和衝擊,更為直接和激烈。包括海爾、海信,甚至格力等行業巨頭們,都在謀求「以多品牌、多場景、多層次」將原本一個龐大的家電消費市場,分層和分級之後變成一個個細分市場,最終逐個擊破。這既是消費升級的結果,也是產業競爭的必然。其中,當前家電消費品牌群最多的,還是海信集團。
  • 十大國產家電品牌佔據中國家用電器市場半壁江山
    家電產品已成為我們居家生活中的必須品,產品更新迭代不斷變化,從優勝劣汰到如今的家電市場格局,幾十年的時間裡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然而我國國產十大家電品牌卻佔據了家電市場的半壁江山,給國產家電業在中國乃至國際舞臺奠定了具有絕對價值的基礎。
  • 亞馬遜全球開店中國發布2021年四大戰略 跨境電商賽道硝煙再起
    來源:封面新聞原標題:亞馬遜全球開店中國發布2021年四大戰略,跨境電商賽道硝煙再起封面新聞記者 孟梅 付文超2021年,跨境電商將迎來哪些新變化,以及在不確定性的外部環境下後疫情時代,跨境電商玩家們相繼出招,似乎都瞄準了賦能中國商家進行出海業務布局這一方向,一時間跨境電商賽道硝煙再起。12月14日,亞馬遜全球開店中國發布了2021年四大戰略重點,包括:繼續支持企業向線上業務模式轉型;支持賣家拓展全球機遇,發展多站點業務、降低風險;支持賣家打造受全球消費者及企業與機構買家信賴的國際品牌;支持賣家持續優化選品策略。
  • 木瓜移動解決出海難題 讓企業出海更順利
    目前,在我國跨境電商交易結構中,出口依然佔據主導地位,企業出海成為近年來企業發展的主要趨勢。在出口電商中,龐大的海外市場需求及企業自身發展等因素都助推行業快速發展。而如何做好企業出海,面對網絡中的海量數據,如何拓展海外客戶、如何找到精準市場、如何精準獲取客戶而深度發展?
  • 圓通開通首條自有貨機跨境航線 民營快遞「出海」或迎來「新起點」
    然而記者了解到,目前國內民營快遞公司出海主要受到來自郵政專線的競爭,已經逼得四大國際快遞(DHL、UPS、TNT、FedEx)紛紛要降價。為了尋求更大突圍,連順豐都開始聯手UPS尋找新的出海模式。近來國內新增跨境業務主要來自電商包裹,而傳統商務件增長乏力、且主要集中在四大國際快遞和EMS手中。
  • 海爾智家:當全球化成為唯一答案,中國家電巨頭如何海外求生?
    很明顯,對家電三巨頭來說,中國市場未來增速放緩已經是非常明顯的挑戰。家電企業覓得下一個增長點成了非常切實的難題。通常來說,一家公司增長問題的標準答案只有兩個:縱向創新:指數級創新,打造更高效的產品橫向擴張:出海新興市場,擁抱新興經濟體增長。不過,經歷百年技術進化的家電產品,技術變革大多已經接近頂峰。
  • 出海日報 | Grab 1.03億美元投資印度經濟連鎖酒店OYO;2018年1-11...
    其中,原大型家電業務負責人 Sandeep Karwa 調任至公司超本地化產品部門,該部門將觸及Flipkart 整個雜貨配送業務。Flipkart 高級董事 Hari Kumar 被任命為大型家電業務負責人。Aditya Soni 成為Flipkart 旗艦智慧型手機業務的新主管。前智能機業務主管 Ayyappan R. 被調任至 Mynt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