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家電品牌齊甩賣 國產巨頭忙接盤-日本,家電,索尼,東芝,夏普...

2020-12-23 快科技

三洋電視、東芝冰箱、先鋒電視、三洋洗衣機……這些曾經的日本家電品牌產品,現在都成了中國品牌運營的產品。可以說,20年前歐美家電品牌向日系家電交棒的歷史正在重演。

曾幾何時,日本家電以技術優勢領導全球的多個市場,但近些年來,隨著中國廠商的迅速崛起,日本家電的領先優勢已經大江東去,中國家電企業開始全面接管日本在全球的市場

接盤速度越來越快

10月28日,四川長虹宣布,將作為「三洋」品牌在中國大陸地區的電視品類排他性授權使用者,進行「三洋」品牌電視的開發、生產、銷售和服務。通俗點說,就是四川長虹接收三洋電視研發團隊、營銷團隊、銷售渠道及三洋電視品牌中國區使用權。長虹相關負責人表示,藉助三洋電視品牌的全球影響力,長虹將進一步整合渠道及全球資源、強化全球同步研發及響應速度、夯實全球供應鏈、拓展全球市場。

四川長虹整合三洋電視在中國大陸地區的資產,只是眾多本土家電廠商操盤日系家電品牌的一個縮影。今年9月,創維集團就與日本東芝株式會社對外宣布,創維旗下白電產業公司創維電器與東芝旗下生活電器公司東芝生活電器株式會社(TLSC)籤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就白電產品(冰箱、洗衣機、吸塵器)展開長期戰略合作,包括國內外市場銷售、產品開發、供應鏈及精益製造領域等全方位合作。

與此同時,創維和東芝還共推出11款冰箱、12款洗衣機和5款吸塵器。其中東芝冰箱採用了Picoion微離子除菌技術和電動觸控門技術、DSP數字變頻技術和多達12個多維傳感器;烘乾斜式滾筒洗衣機則配備了可變磁力ACTIVES-DD電機引擎、帶有銀離子的除菌裝置。毫無疑問,創維可以利用日本的技術優勢彌補部分自身的不足,進一步提高市場影響力和佔有率。

除了對中國市場的接盤,在海外市場這種「託管」同樣沒有停止。今年7月底,海信集團與日本夏普同時宣布,海信集團出資2370萬美元收購夏普墨西哥彩電工廠,和夏普電視美洲地區(巴西除外)五年品牌使用權,這也就意味著今後美洲地區的夏普電視業務正式劃入中國彩電陣營。

國際化「踏板」為全球而戰

事實上,最近幾年日本家電巨頭在中國甩賣品牌的情況越來越多,尤其以三洋和東芝最為熱衷。以三洋為例,在日本和東南亞,三洋牌的白色家電是海爾的;在中國大陸,三洋牌白色家電是惠而浦(中國)的,彩電是長虹的。東芝彩電業務在中國市場由TCL運營,海爾早在2011年就收購了三洋電機白電業務和高端AQUA品牌。所以,國人所熟知的三洋、東芝等日本知名家電企業,其實都已成為中國企業的運營品牌。

日系家電最近幾年的潰退已不算什麼新鮮事兒,不過對於每況愈下的日本家電品牌,國產家電巨頭為何要忙於接盤呢?

其實,首要原因是中國的自主品牌在全球的影響力仍舊比較弱。中國家電的短板就是大而不強,以規模製勝。雖然說在中國市場以摧枯拉朽之勢把日系家電逼到了牆角,但自主品牌的影響力仍然偏弱,收購日系老牌巨頭可以在短時間內提高中國品牌在國際上的認可度和影響力,算是一條捷徑。

在日系家電每況愈下的大背景下,未來全球家電行業大戰將在中韓之間展開,從這個角度來說,中國企業要儘快補上海外這一塊短板。「但是中國企業收購日系品牌最好是在國際上收購,從以往經驗看,在國內收購某個品牌,最終是為了 消滅 它,而在國際上收購則可以更好地利用其品牌影響力、渠道、客戶等。」中怡康品牌中心總經理左延鵲說。

左延鵲還認為,日本家電品牌如索尼、松下、東芝在國際市場耕耘了幾十年,在海外市場有工廠、銷售網絡和供應鏈,具有一定品牌影響力,中國家電企業收購日本品牌,做得好就是一條事半功倍的自主品牌國際化捷徑。

細數曾被託管的 「洋品牌」

惠而浦空調

惠而浦是具有百年歷史的全球領先家用電器品牌,創立於1911年,總部位於美國密西根州的奔騰港,是世界上最大的大型家用電器製造商,是全球500強企業。2008年惠而浦與蘇寧正式「聯姻」,標有「惠而浦」標籤的空調已成為蘇寧的自有品牌產品,由蘇寧找代工廠生產,隨後貼上惠而浦的標籤來出售。消費者在賣場買到的惠而浦空調其實並不是純正洋品牌,只是貼了洋品牌的國產空調。

伊萊克斯空調

萊克斯是1919年創建於瑞典的一家電器設備製造公司,目前在60多個國家生產並在160個國家銷售各種電器產品。伊萊克斯在中國的發展並不好,影響力一直不如本土品牌。2009年,伊萊克斯將空調品牌獨家銷售權授予國美,後來擴展到了伊萊克斯全品類產品。伊萊克斯不再在華從事家電的生產和銷售,而只收取品牌管理費用。由於伊萊克斯的市場份額一直很低,國內知名家電企業不情願為其「貼牌」,最終,伊萊克斯只能和一些中小型家電企業合作。

三洋洗衣機

日本三洋電器集團是一家有60年歷史的大型企業集團,總部位於日本大阪。但國內賣場的三洋洗衣機其實不是日本三洋電器集團出品,而是合肥榮事達三洋電器所產出的。2013年8月13日,合肥三洋發布公告稱,惠而浦斥資34億元獲得了合肥三洋51%的股份,成為公司最大的股東。惠而浦公司曾明確表示,惠而浦成為合肥三洋的控股股東後,凡是合肥三洋已有業務以及未來規劃的業務,公司將全部集中到合肥三洋,不再使用其他代工工廠。

東芝電視

2010年10月,東芝與TCL在廣東惠州成立了「東芝視頻產品有限公司」,標誌著東芝和TCL的合作進入前所未有的深層次,東芝向TCL以ODM方式委託加工東芝彩電。如今在賣場中看到東芝上市的新品彩電,大多產地為惠州。

先鋒彩電

先鋒這個電視品牌因為先進的等離子技術為人們所熟知,然而在中國市場上銷售的先鋒液晶彩電已經不再只是先鋒血統了。2010年8月,日本影音市場領導品牌之一的先鋒公司與蘇寧在南京籤訂戰略合作協議。由蘇寧電器獨家承擔先鋒液晶彩電在中國的銷售工作,包括物流、售後服務等一系列流通環節的職能。

相關焦點

  • 夏普、東芝、三洋:日本家電都成了「國貨」
    當年日本家電品牌的輝煌,依然令人記憶猶新,不過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國產家電品牌的崛起是有目共睹的。這絕不是簡單的日本衰落問題,國產近幾年確實在技術積累上有了長足的進步,於是放眼全世界,在日本家電品牌日漸式微的時代,那些名滿全球的日本家電品牌現在也都成了半個「國貨」。
  • 夏普/ 東芝 / 松下 / 索尼:沒落日系家電品牌如今在幹嘛?
    曾經大受歡迎的日本家電品牌逐漸在中國市場風光不再甚至銷聲匿跡,在全球市場日本家電品牌也被中韓家電品牌嚴重擠壓,一些老牌企業甚至乾脆放棄全部或部分傳統家電業務,拓展新業務領域,他們現在都在做什麼買賣呢?
  • 日本家電巨頭不堪虧損集體退出電視製造業 東芝關停大連廠
    隨著日企紛紛遭遇虧損之痛,甩掉一直虧損的電視業務成為日本家電巨頭們的首選,而且腳步正在加快。這其中,東芝關停大連工廠只是一個縮影。曾經以電視作為市場敲門磚的日系企業,早在努力抹去市場對其作出的「家電企業」定位,多元化已經成為了普遍選擇。現在,退出家電製造業的日企到底去了哪裡?
  • 日本家電質量口碑這麼好,為何日企要紛紛拋售家電業務?
    作為一名八零後,兒時的記憶裡家中總少不了幾樣日本電器。我記得家裡的第一件家用電器是一臺松下電風扇,隨後經濟條件好的時候還買過東芝的錄像機。之後慢慢長大,回憶中又多了Sony的Walkman和任天堂的紅白機。記得當時無論是買電風扇還是錄像機,都要消耗掉父母好幾個月的收入,讓他們肉痛不已。但比起當時的國產家電,日本家電的質量更好,功能豐富。
  • 松下夏普東芝相繼被收編,日本彩電品牌是如何一步步衰退的?
    導讀:短短二十年間,曾經被國人捧上神壇的日本電視品牌夏普、東芝、松下、日立等,如今卻在國內的家電市場中日漸凋零。2011年,松下將旗下三洋家電出售給海爾集團;2015年,長虹集團獲得三洋電視品牌在中國大陸地區的獨家使用權;2016,夏普被代工巨頭富士康斥資35億美元收購,佔股66%;2017年,東芝電視業務被海信以129億日元收購,擁有其今後40年能在全球範圍內出售電視機時使用「TOSHIBA」品牌的權利;
  • 東芝電視成中國品牌,這些年國產家電海外大收購
    這起交易反映出的是日系家電的衰落和國產家電的崛起,不只是海信,包括格力、TCL和海爾等在內的國產企業都在全球市場展現出了日益增強的實力。首先,雖然TVS公司經營非常不景氣,但其主營東芝電視及各種周邊產品(包括商用顯示器及廣告顯示器),在日本擁有優秀的研發團隊,在電視畫質、晶片、音響等方面積累了深厚的技術功底,海信就此收穫人員和技術,都是寶貴的資產。「從市場份額上來說,2016年東芝電視銷量仍位居日本市場前三(IHS),可以說不容小覷。海信也可以進一步打入日本市場,有更多的成長空間。」吳純勇說。
  • 日本家電品牌相繼被中國企業收購
    導讀:談起老牌的日本家電品牌,消費者首先可能會想到東芝、夏普、三洋電機等。  隨著時代的迭更,家電行業發展到今天,這些日本大牌仍然是日本製造的嗎?沒錯,東芝、夏普等部分產品確實是在日本研發和生產,但是,品牌已經被中國家電企業收購了。
  • 日本家電企業邊緣化,索尼、松下為何冰火兩重天?
    日本家電企業邊緣化,索尼、松下為何冰火兩重天? 事實上早在十年前,日本家電企業開始被邊緣化,全球格局悄然生變。了解,2008財年,東芝、夏普、松下、日立、索尼出現集體虧損的狀況,而在2007財年各家仍風光無限,東芝的業績更是到達頂峰。而2007年正是初代iPhone面世的那一年,此後移動端硬體快速迭代,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到來。 彼時,新老產業的變更某種程度上也預示著日系家電品牌隨後走向的下坡路。
  • 日本東芝!
    百年東芝 不斷賣身中企成立於1875年的東芝是上世紀家喻戶曉的日本家電品牌,酒井法子的「新時代東芝」形象甚至成為了80後一代人的夢中女神。TVS公司主營東芝電視及各種周邊產品(包括商用顯示器及廣告顯示器),並在日本擁有優秀的研發團隊,在電視畫質、晶片、音響等方面積累了深厚的技術功底。
  • 扔下爛攤子,日本家電帶著人民幣組團撤退...索尼估計也不遠了
    百年老企、名企產品、財務造假,家電巨頭東芝又斷腿求生,這是怎麼了呢? 肯定不能怪中國製造業的崛起。向前追溯,如果不是財務造假遭曝光,或許現在的東芝也不會如此狼狽。 2015年2月,東芝財務造假醜聞爆發,跨三代社長,持續超過7年。
  • 中國海信收購日本東芝電視!再見,日本東芝!
    轉讓完成後,海信電器將享有東芝電視產品、品牌、運營服務等一攬子業務,並擁有東芝電視全球40年品牌授權。上世紀90年代索尼、夏普、松下、日立,東芝,三洋號稱日本彩電六巨頭,目前除了索尼、松下之外,其他公司的「日本製造」、「日本品牌」家電業務幾乎都由中國企業在運營。
  • 美的收購東芝白色家電業務 東芝品牌將得到保留
    【環球科技報導 記者 王歡】據日本共同社3月17日報導,處於經營重組期的日本東芝公司17日宣布,已經與中國家電巨頭美的集團達成基本協議,將向其出售洗衣機、冰箱等白色家電業務。雙方正就沿用位於新潟縣加茂市的工廠及愛知縣瀨戶市的研發基地、保留現有員工進行協調。預計東芝品牌和東芝產品的售後服務也將得到保留。
  • 海爾買GE 富士康吞夏普 美的拿東芝 中國或將買一個家電強國?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603/288518.htm  3月17日,日本東芝與美的集團雙方發布公告,美的已與東芝株就收購白色家電業務達成諒解備忘錄,預計月底籤署正式協議。據日本媒體報導,交易價格預計在10億美元左右。
  • 東芝再爆醜聞 美的收購其家電或是最好結局
    據日本共同社15日報導,處於經營重組期的日本東芝公司15日發布消息稱,又發現7起財務造假問題,稅前利潤總計虛報了58億日元(約合人民幣3億元)。深陷醜聞的日本東芝公司擬向中國美的集團出售包括冰箱、洗衣機在內的白色家電業務,可謂是不得不為之的戰略舉措。此次主要轉讓白電業務,是拋售醫療器械業務後,東芝推進大規模戰略重組計劃的又一重要舉措。
  • 日本東芝
    業績虧損受累核電業務「Toshiba,Toshiba,新時代的東芝!」許多中國人對此仍然耳熟能詳。擁有142年歷史的東芝在顯示技術領域引領了日本乃至世界科技潮流,全球科技品牌價值排行榜位居前列。2016年,東芝電視銷量仍位居日本市場前三(IHS)。
  • 日本品牌敗退史:東芝銷量驟減遭賣身,夏普曾秒殺小米今解散團隊
    2017年,朝日啤酒解除與青島啤酒資本合作,退出國內其他品牌股份,最終朝日退出中國市場。在環球網的一份調查報告中,朝日啤酒排名網友反感度第一名。夏普是日本重要的液晶屏幕生產商。憑藉在液晶顯示方面的優勢,2014年,夏普推出一款三面無邊框的「全面屏」手機,這比國內最早引燃全面屏概念的小米MIX1,提前了近兩年。
  • 日媒:又一日企巨頭淪陷 東芝家電產業被美的收購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日本《朝日新聞》3月15日報導,繼鴻海收購日本夏普之後,另一家日企巨頭東芝將其家電產業全部出售給中國美的集團。報導稱,美的集團將收購東芝旗下包括冰箱、洗衣機等在內的白色家電業務,目前談判已進入最後階段,預計交易額可達數百億日元。
  • 日本房產崩潰後,日立東芝等白色家電甩賣中國,無奈還是戰略?
    2019年日本企業併購規模大約2000億美金,其中海外併購為1120億美元。2019年,日本日立、本田、索尼、富士通、NEC、三菱集團等都有出手,海外收購包括了運動服製造商Descente Ltd、酒店運營商Unizo Holdings Co、Hoya Corp.等等知名企業,而其運作背後,也存在了高盛、摩根大通等這些資本大鱷的影子。
  • 傳夏普東芝日立白電合併 松下已哭瞎
    日本東芝(Toshiba)和夏普(Sharp)兩家白色家電業務的整編合併傳聞還沒落地,日立製作所(Hitachi)也加入了這場合併大傳聞中。  據了解,如果日立、夏普、東芝三家的白色家電業務最終合併,日本白色家電業將出現三巨頭鼎立的格局,另外兩大巨頭分別是專注空調領域的大金(DAIKIN)和綜合白電領域的松下(PaNASonic)。  首先,我們來看看日立(Hitachi)。
  • 日本品牌式微?東芝恐怕是個例外
    中國正在成為全球最具潛力的市場,全球科技巨頭對這一市場興致勃勃,就連昔日負氣逃離中國的Google亦打算重返,曾在中國科技市場佔據半壁江山的日本企業更是虎視眈眈。盡物聯網時代最典型的三大領域,智能樓宇、智能交通和智能醫療健康,東芝都早有布局;在中國製造2025計劃中工廠智能化是必然趨勢,這是東芝的核心優勢;在消費類電子上東芝同樣有所積累,尤其是半導體、存儲和家電業務。藉助於在機電硬體製造、核能電能積累、醫學影像等核心醫療技術,東芝具有網際網路巨頭或普通家電巨頭所不具備的優勢,深厚的積澱使之成為萬物互聯時代的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