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爾收購GE家電的新聞還沒過去多久,近日又傳聞美的收購東芝家電也已進入到談判的最後階段。日媒稱,東芝以數百億日元出售名為「Life style」的家電部門給中國美的集團,成交價在一百億日元左右。若一旦收購成功,那麼東芝黑電業務將會彌補美的集團在黑電領域的空白,同時美的的國際化進程將大大提速。
據日本共同社15日報導,處於經營重組期的日本東芝公司15日發布消息稱,又發現7起財務造假問題,稅前利潤總計虛報了58億日元(約合人民幣3億元)。深陷醜聞的日本東芝公司擬向中國美的集團出售包括冰箱、洗衣機在內的白色家電業務,可謂是不得不為之的戰略舉措。此次主要轉讓白電業務,是拋售醫療器械業務後,東芝推進大規模戰略重組計劃的又一重要舉措。
隨著中韓家電企業的快速崛起,在中韓公司的雙重夾擊下,日本家電巨頭近年來在消費市場節節敗退,日元貶值也大大削弱了日本家電公司的盈利能力。因此,很多日本公司開始選擇「去電器化」經營。日本家電的衰落已成定局,中國企業「接盤」日本家電巨頭的速度越來越快。繼臺灣鴻海收購日本夏普之後。美的對東芝白色家電的收購已經進入了最後階段。對於收購東芝白電的傳聞,美的集團不置可否。這一連串收購行動,反映日本已徹底退出與中國在亞洲家電業的惡性競爭,進而掀起這個領域的大洗牌。
美的集團在世界白色家電領域中表現突出,據英國調查公司歐睿信息諮詢統計顯示,美的白色家電業務2015年的全球市場份額(按臺數計算)為4.6%,排在第二位,尤其是在冷氣和洗衣機方面表現出色。美的希望在日本、東南亞擴大業務,而東芝因會計造假為契機在進行業務削減。
而東芝方面,卻積重難返。據東芝財報顯示,2015財年,東芝整體業績虧損額已從5500億日元(約合314.6億元)擴大至7100億日元(約合406.12億元)。與仍有上升潛力的醫療器械部門相比,白色家電業務已經成為東芝難以承受的「包袱」之一。統計顯示,子公司「東芝LifeStyle」的2015財年前三財季營業利潤為虧損356億日元(約合人民幣20億元)。日本共同社表示,東芝希望通過出售虧損嚴重的白色家電業務,努力改善經營業績,爭取在2016財年恢復為正收益,而賣出家電業務有望為東芝帶來數百億日元的收入。
分析稱,美的拿下東芝的可能性極大,與東芝相比,美的可謂實力雄厚。「美的手上有700億元的現金流,拿下東芝的可能性極大。雙方曾在2004年成立合資公司生產空調,業務有很強的協同性。」一位家電行業人士表示。美的被視為家電行業業績最值得期待的公司之一。此前有消息稱,美的曾參與競購GE的家電業務,但最終該業務被海爾納入囊中。而東芝將白色家電業務(即大型家電業務)出售給美的之後,交易完成之後保留東芝品牌、員工和生產中心,對雙方來說,可謂是雙贏局面。
雙方此前就成立過合資公司生產空調,業務有很強協同性。公開資料顯示,2008年8月,美的曾與東芝開利聯合開發東芝變頻空調。2011年3月,雙方籤訂《變頻空調核心技術合作協議》,建立美的-東芝開利變頻技術聯合研發中心,共享、共同研發變頻空調技術。當然,考慮買下東芝白色家電的除了中資集團外,還有土耳其企業,但美的給出的報價更高,這無疑是東芝願意出售給美的的重要原因之一。
有數據顯示,美的海外銷售已佔銷售總額40%,但其中自有品牌僅三分之一,在歐美等主流市場還很弱勢。併購東芝家電業務後,有利於提高美的品牌的海外影響力,同時利用東芝的技術優勢,進一步提高美的產品的競爭優勢。美的接盤後,有利於擴大在日本與東南亞的銷售網絡,從而進一步奠定美的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