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語意學轉向》讀後:如何設計

2021-02-19 DesignBoastology

「什麼是設計」?柳老師稱此為「天問」。

而關於「如何設計」,似乎同樣難以回答——

設計的疑雲——以我為例

在我最初接觸工業設計時,設計對我是一個理想化的模糊的願景:設計讓產品變得更好,更好的產品讓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好。至於這一願景究竟如何達成,我不知道,卻一腳踏上了跨考工業設計研究生之路。

考研有兩門專業課,設計理論與「快題創作」,我對「畫畫」一竅不通,整個琢磨考研的四年裡我要搞定的都是怎樣把那一張A2大小的考卷畫得更好,我要關注線條、透視、馬克筆技法、光影關係、版面布局、要整潔不要潦草。我還看到了更多的草圖、效果圖、展板、模型,發現紅點獎上好多「作品」只是些奇思妙想的生活小竅門。第一年考研進入江大複試,複試要求上寫著面試時攜帶個人作品,當然,一份精美的作品集早已是設計專業的必備敲門磚,可這實在讓我頭疼:手繪練上幾年,總算考來了不高不低的129分,但作品集裡除了手繪草圖,更多的是精細的渲染圖以及背後的「設計思路」,一來建模渲染我不怎麼熟悉,二來看各種設計作品時,「為何要做這個設計」及「為何要這樣做」兩個問題我一竅不通。這種情況下,設計對我來說成了一份完整詳細卻讓我無從下手去做的設計作品。

那時江大設院的培養目標裡有一句「致力於研究型設計」,我沒懂為什麼意思。後來終於可以讀研了,導師在開學初同樣也說:我這裡只關注在設計研究。那會依然不懂研究是什麼,但這個詞開始越來越常見,我們在做用戶體驗研究的項目,在學習用戶研究的方法技能,在讀其他人的研究論文。這就發生了極大的轉變,我來讀設計學碩士,卻不再需要畫圖、建模、渲染、排版,反而要去收集資料、整理分析、總結呈現;我要關注的不再是方案呈現的精細度,而是分析邏輯的嚴謹性;我要提交的不再是效果圖或模型文件,而是ppt形式的研究報告——忽然我想起致力於研究型設計後,江大設計學院也被戲稱為「江大ppt學院」,於是明白了——這就是設計研究!

從直覺到研究

拋開考研應試對手繪的過度誇大不談,上述經歷中包含了設計的兩大陣營:依靠直覺的設計創意與依靠邏輯的設計研究。回顧現代設計職業化的初期,那時工業設計的任務很簡單,為產品套上一個合適的殼子以便賣更多的錢,那麼讓搞藝術的憑藉自己的直覺經驗來賦予形式引領潮流倒是無可厚非。而當設計的對象與任務不斷主動或被動地擴展,設計所面臨的問題就比造型更加複雜,再精緻優美的造型也無法解決設計所面臨的問題全局,在產品的生命周期中設計由造型向兩端不斷延伸,使得設計更高一層的任務浮現出來——定義與解決問題。

在問題視角下,設計實踐是為特定的問題尋找特定的解決方案,全局的問題是複雜的,於是設計的任務便細化為從複雜的現狀中抽象出清晰的問題條理,而這一過程正是在做研究。

研究需要做到論證的邏輯清晰,設計研究亦是如此。當設計研究可以全局性地定義並解決問題時,也就有機會達到「致力於研究型設計」前一句的目標:「培養有責任感、受尊重的設計師」——當設計師不想自己被稱為美工的時候,嚴謹的研究邏輯與全局的任務使命劃分出了設計師與美工的界限(反過來追問,企業是否賦予了設計師全局的使命?是否認可設計研究的方法邏輯?再反過來追問,當企業在更廣範圍招人的時候,更廣範圍的設計專業畢業生能否達到這一要求?若是雙方都做不到,豈不又陷入設計師就是美工的僵局?若想在僵局中尋求突破,起點在哪?)。

明晰了設計研究的作用,再回過頭看依靠直覺的創意設計。當我們拋開「問題」這一起點,而去為設計冠以無意識、情感化等名頭的時候,在目標上是否就倒退回局限於物的設計?當我們聚焦在意識與情感上,卻無視認知科學、心理學的研究方法時,設計決策不就是依賴於經驗總結?這不就與農耕社會的手工藝設計沒有區別?若是經驗總結得準確,設計師也就有機會成名,原研哉或深澤直人,深受我們追捧的設計大師,莫非都是如此?但我們在追捧大師的同時顯然忽視了社會語境的作用,此二位的設計觀念根植於日本整體文化的土壤之下,若是土壤發生改變,一個地方的著名作品就有可能成為另一個地方的「書本上的理想設計」。另外,現代教育本是要批量培養合格人才,那麼大師頭腦中的經驗是否可以有效地批量傳授?既然大師無法複製,答案想必也是否定的了。那麼在設計研究、協同設計等語境下,設計大師的概念是否還成立?早在羅維時期,就已經是他一人的名頭遮蓋了整個事務所眾多員工的工作,喬納森被奉為Apple的設計名片,但顯然蘋果的諸多產品是無數設計師跨領域協作的成果,而至於菲利普斯塔克,第一代Mix面世時確實十分驚豔,但無疑我們嗅到了小米依靠設計大師之名進行商業宣傳的目的。當設計項目要依靠大型團隊協作的時候,當語意學轉向提出設計師作為賦能者存在的時候,設計師還能否宣稱設計成果是自己的作品?設計作品或設計作品集的概念是否還成立?設計師是否仍然要靠作品(集)來展示能力?

作為科學的設計

依靠直覺經驗的創意設計自然難以在方法體系層面有所建樹,這在某種程度上也解釋了設計學至今難以形成作為學科的原創方法體系的困局。

提到研究,自然離不開研究方法。書中將科學途徑下的設計方法分為面向物、面向利益相關者、面向意義三類,但總的來看,設計學的研究方法更多來源於其他學科,包括人類學、社會學、心理學、人機工程學、市場學等等。基於特定任務的設計實踐屬於設計研究中的臨床研究範疇;而針對設計方法的反思研究鮮有涉及,市面可見的幾本設計方法著作是這一研究範疇為數不多的成果;針對設計學科普遍規律與本質特徵的基礎研究更是鮮有談及也無從談起。

設計學的實踐對象相比於手工藝時代與工業化時代已經發生了大幅擴展,但擴展的實踐範疇更多是依靠借鑑其他學科的方法而進行,在實踐對象尚無法清晰定義的情況下,恐怕也難以為不確定的研究對象探尋確定的方法體系,於是也更無法著手尋找「用不確定方法研究不確定問題」的普遍規律與本質特徵。

設計學的先鋒思考者顯然不滿於讓設計屈居工藝美術、藝術設計及藝術學的陰霾之下,也不甘於讓工科大佬們以創新設計的名義將設計學攬回機械類專業目錄中,但只顧埋頭於多維的實踐而缺少了對研究方法體系與學科本質特徵的思考,使得設計難以有足夠的談資去考慮如何支撐自己作為一個學科而存在。然而,學科的分類也是一定時期下形成的分類標準,是否如今設計本質上就是面對不確定性、風險與機會的「學科」?是否如今的學科分類體系難以給設計一個合適的位置?或者是否在順序上要從不斷的專業實踐中去探索新的學科「範式」?

寫在最後:設計的新圖景

《設計:語意學轉向(the semantic turn, a new foundation for design)》是我長久以來看過的最為激動人心的一本設計學專業著作,儘管遠沒能完全讀懂書中廣博的知識體系,儘管中譯本的翻譯細節漏洞百出,但絲毫不影響這本書對我設計觀念重塑的影響,也絲毫不影響我向想要進階了解設計內涵的朋友推薦此書的熱情。如果說在設計專業入學時所開設的設計概論課程是發散性的基礎信息介紹,那麼這本書就可被視為經歷了幾年設計專業學習後一個收斂性的「高階設計概論」。

知識背景所限,雖然書名上有「語意學」字樣,可關於語言、符號學、語意學的內容我沒能從書中領悟出來,反而從書中看到了在「以人為中心」的觀念基礎下設計正在面臨的方法論、身份與作用的轉變,也隱約看到了設計擺脫生產製造附屬職業的身份從而在產品開發的決策過程中發揮更重要且關鍵的作用的變革機會,也更明確了設計徹底擺脫「裝飾美化」這一大眾印象的行動路線。

.

.

.

本來,我應該在此處對全書作以回顧總結,畫個更全的信息圖,但看看時間,已經是2018年12月31日晚上8點,周圍的男女老少全都出去跟妹子跨年了:

而沒有妹子跟著跨年的我已沒了心思繼續思考問題,那麼只好點個外賣,打局遊戲,追憶往昔,暢想未來。

.

.

.

.

.

說到遊戲,今年下半年,我打出了一局歷史最高戰績,分享給大家…文體兩開花 ,多多關注。


明年見。


推薦閱讀:

辛向陽. 臨床、反思和基礎設計研究[J]. 裝飾, 2018(9):28-31.

Nigel Cross.設計師式認知[M]. 武漢: 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2013.

胡飛, 姜明宇. 體驗設計研究:問題情境、學科邏輯與理論動向[J]. 包裝工程, 2018(20):60-75.

相關焦點

  • 設計見聞 2016年魯迅美術學院工業設計學院交通工具設計本科畢展
    工業設計專業結構,包括繪畫基礎、專業基礎和專業設計三個部分。專業設計方向: 產品設計、交通機具設計、公共設施設計、家具設計。現任領導:主  任:杜海濱書  記:董立文副主任:薛文凱、董立文(兼)歷任領導:主  任:史春光 書  記:劉士華、劉秀文 呂阿弟
  • 【講座綜述】音樂語意學三講——語意學與音樂風格、樂種和圖像之間的關係
    音樂語意學三講語意學與音樂風格、樂種和圖像之間的關係時間:2019年6月3日13:30-15:00點地點:中605主講:饒韻華教授主持:陳鴻鐸教授綜述:萬趙吉雨    2019年6月5日下午13:30,美國羅格斯大學饒韻華教授專題講座在上海音樂學院中教學樓605教室準時開始。
  • EPS電動助力轉向系統的軟硬體設計
    摘要:本文詳細介紹了基於C8051F31X系列微處理器的電動助力轉向(EPS)系統的方案設計,給出了詳細的硬體設計和軟體設計
  • 產品設計專業有哪些就業方向和課程設置
    產品設計專業是一門集人文藝術和計算機技術於一體的綜合性學科,該專業培養具有綜合性素質人才,具有良好的工業產品藝術造型設計修養和素質,掌握必備的產品造型設計專業基礎理論知識及較強的實踐應用能力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1就業方向  產品設計的概念比較寬泛。
  • 小學英語:如何設計一堂繪本課?
    今天先分享第一個講座:如何環環相扣設計教學活動?主講人戈向紅老師是蘇州大學基礎教育研究院英語教育研究所副所長,也是繪本教學的專家。 以下是我邊聽課邊做出來的思維導圖,文字內容也會按照思維導圖來整理。關於一節繪本課的教學活動,戈向紅老師說,可從三個階段進行考慮:讀前、讀中、讀後。 讀前——導入環節 在讀繪本之前,即導入環節,教師應該考慮到以下三個問題:如何激發學生的原有知識?
  • 如何規劃三年六個學期的高中英語讀後續寫教學?
    如何規劃三年六個學期的高中英語讀後續寫教學?眾所周知,浙江高考英語試卷命題,連續3年(2016-2018)作文考題為讀後續寫。那麼讀後續寫,要求考生在讀懂原文並結合所給的關鍵詞基礎上開始進行續寫,完成陳述一個故事的同時,其背後考察的目的是什麼?特別是核心素養理念下,通過此題能夠探究出背後的潛在內涵是什麼?
  • 基於模糊控制的智能競速車舵機轉向系統設計
    競速車模的設計開發,為車輛尋線行駛功能的實現提供了可借鑑的方案和方法。本文對競速車模舵機轉向系統進行優化設計,提出了一種模糊控制的舵機轉向控制方法。智能車設計方案智能車前輪轉向設計要求智能車模以穩、快、準為目標,即要求模型車速度及行駛路線穩定,算法反應和速度、角度調節快,以及速度控制和檢測系統測量準確,所以設計過程中,檢測部分必須選擇性能可靠、反應速度快的傳感器,並使用智能算法控制車輛行駛[9-11]。
  • 讀後續寫怎麼教?一本書就夠了
    為了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使其形成跨文化意識並提高自身的英語交際能力,2016年開始的浙江英語新高考進行了較大力度的改革,更加強調了對書面表達的考查,讀後續寫這個新題型出現在了大眾視野。這一新題型不僅是對學生的考驗,也是對一線教師的巨大挑戰。
  • 進深:釋經學 第六課︱字義、語意學、字義研究
    研究聖經用字的學問叫「語意學」。學者參考古代文獻的用法,連同聖經中的用法,把聖經中的字的多方意思有系統地排列出來,成為字典,方便讀經的人查考。看字典,就知道一個字可以有不止一個意思。從語意學來說,一個字有多個意思,就是有「語意範圍」。例:約1:5說「光照在黑暗裡,黑暗卻不接受光。」
  • 界面設計:設計沒亮點怎麼辦?(下)
    日常體驗不同APP,總能發現一些設計亮點。在設計時評價一個界面的好壞並不是你的界面如何炫酷,而是你的功能是否滿足用戶使用,你的交互是否讓用戶有一個好的體驗,最後才是你的界面要讓用戶覺得舒服。但是功能和交互在設計時我們大多的參考來自競品,以及我們常用的軟體。所以我們的設計稿就會出現上面說的太常規的問題,並沒有結合產品具體來考慮,那麼我們如何才能讓我們的功能和交互有亮點呢?
  • 基於課堂實戰的高考讀後續寫初探
    即為什麼我們考讀後續寫?怎麼面對讀後寫新題型?我們具體做什麼來實踐我們的讀後續寫課堂? 關鍵字:核心素養 思維品質 文化意識 思維訓練 鋪墊 輸出 而英語學科的讀後續寫,一個分值較大的題型,在整張試卷中所承擔的角色舉足輕重,學生語言表達是否流暢、行文是否邏輯通順,是否在行文中體現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否具有優良的文化品格等等都可以在讀後續寫這個題型中得以體現。因此,我們今天要做的事情主要是幫助學生解憂排或,解決學生痛點問題:如何「讀」原文?如何「構思」續寫部分?
  • 讀後續寫||so...that句式講解
    和大家分享一個國慶課程中讀後續寫一個句式的授課片段。    授課對象:高二年級,學生程度90-110(滿分150分)    知識背景:已經了解讀後續寫的作文形式和要求,期末考試已經考過。但是沒有進行系統學習和訓練。
  • 【純乾貨】讀後續寫:高中英語寫作教學創新實踐
    筆者認為,讀後續寫架起了一座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之間的橋梁,那麼,如何在高中寫作教學中進行讀後續寫的教學實踐?如何在語言運用中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培養創新意識?本文嘗試探討這些問題。  【設計說明】通過展示各種生動的圖片激發學生的興趣,以進一步引出話題fog,在提問中激活師生互動,打開學生思路,以引導學生的閱讀和思考,為後續的教學環節做鋪墊。
  • 學習設計素描時如何培養素描的「設計」思維
    設計素描作為設計專業的基礎課,一般在大學第一學年就要開設此門課程,以培養學生準確的造型能力、表現能力、審美能力和創意能力為目標,在短暫的時間內完成為專業設計服務的教學任務。設計素描,是以「設計」為核心而展開的素描訓練,其練習內容和手段與純藝術素描既有聯繫又有區別。理解素描的「設計」思維,首先應清楚「素描」、「設計」和「設計素描」的概念。
  • 站酷專訪Shutterstock前設計總監:如何快樂做設計
    當Philippe Intraligi以Shutterstock設計總監的身份造訪站酷時,我們才知道他以Intraligi這個ID在站酷發布原創作品已經有5年時間了,他對站酷非常熟悉。本次專訪,他將和我們分享成長經歷、靈感來源、創作心得及如何與知名品牌親密合作,怎樣快樂的做設計等,以下為專訪內容。
  • Facebook如何設計優秀產品?
    本篇原名「Building Products」由Julie Zhuo(Product design VP @ Facebook)撰寫於Meduim,主要根據她的工作經驗,從「籌備階段、執行階段、衡量成果、團隊建設」四個角度,總結了一些她認為行之有效的產品設計原則。
  • 這款自行車燈,能夠顯示左右轉向信號|這個設計了不起
    「這個設計了不起」的微信公眾號上線啦,直接搜索「BestDesign」或是「Qthings」就可以訂閱,關注我們每日發現的新鮮好設計。New Faucet Collection by Federico Castelli & Antonio Gardoni for IB Rubinetti義大利高端衛浴潔具品牌 IB Rubinetti 推出了新的水龍頭系列 BOLD,邀請設計師 Federico Castelli 和 Antonio Gardoni 主導產品設計。
  • 青島以文化創意開啟時尚轉向 用藝術設計驅動老城復興
    在發起國際時尚城建設攻勢,一步步邁向國際大都市之時,青島也在老城復興與城市更新轉型之路上不斷探索,以文化、創意開啟老街的時尚轉向,用藝術、設計的力量推動城市更新進程。」據了解,市北區將通過引入深圳市工業設計行業協會,以廣興裡為載體,建設青島工業設計創新中心,打造「老城復興設計賦能」的全國樣板,預計5月啟用。
  • 基督教釋經學手冊| 第3章 語意學
    字是意義的積木,文法和句法是其設計。然而,直到不久之前,語意學(Semantics,決定字的含義)較被視為一種藝術,而非科學。魯奧(Louw 1982:l-4)說,到了近二十五年,字和其意義的研究,才在學術界搬上檯面,受到重視。其實,直到這個世紀,它本身才被視為一種語言科學。
  • 自己如何室內裝修設計?如何學習室內裝修設計?
    現在買房已經成為全民話題,甚至許多的丈母娘選擇女婿的時候都要看有沒有房,有了房,就需要裝修,那怎樣去裝修呢,自己如何室內裝修設計,這個問題值得所有人去思考,尤其是對想要自己設計裝修自己的房子的。那如何學習室內裝修設計?有許多的途徑,小編也為大家總結了一些,希望能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