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一個字母,布魯塞爾被迫成為歐盟「首都」

2020-12-15 騰訊網

NO.132

雙木山/文

比利時外交部長保羅·范澤蘭「我不同意布魯塞爾」,他說,「否則我的政府將在明天被推翻。」

「盟都」落定—

畫/一條人文主義狗 圖/地緣谷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硝煙剛剛散盡,歐洲大陸還沉淪在一片黑暗中,持續六年的戰爭帶給歐洲極大的打擊,德國戰敗,國家淪為一片廢墟,正等待接受著戰勝國的審判,前途未卜。

法國和低地三國在戰爭中被德國掠奪四年之久,也受到重創;英國雖然沒有淪陷,但被德國轟炸下重點工業城市淪為一片廢墟,航運業被潛艇戰緩慢放血,戰爭結束後國家的經濟陷入崩潰邊緣。

與此同時,蘇聯和美國戰後的崛起讓歐洲世界霸權地位易主,西歐國家再也無法鞏固他們原有的列強地位。在美蘇的全方位博弈中,歐洲成了主戰場,歐洲西部為美國的勢力範圍,而東部則為蘇聯的勢力範圍,兩個超級強權的使得夾在之間的歐洲瑟瑟發抖

北約華約對峙

隨著西歐經濟的恢復,他們意識到了,要想從美國的掌控中脫身以及對抗蘇聯的敵意,必須聯合起來組建經濟政治實體,從此歐洲統一思潮進入高潮。

聯合

最先付諸行動的是低地三國——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這三個小國作為夾在英德法之間的鄰國,在一戰二戰中都是最早遭到入侵的國家。戰後,低地國家面臨著大量問題,恢復國內經濟、政治秩序成為三國政府關注的重點。面對戰後恢復,他們不得不抱團取暖

二戰後的阿姆斯特丹

1948年,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三國建立了共同市場,其建立旨在實現關稅豁免,商品市場和人員的自由流通,推進三個成員國之間密切的經濟聯繫。

上世紀四十年代阿姆斯特丹水果市場

比荷盧經濟聯盟被視為歐洲共同體的雛形,這被認為是歐洲戰後走向聯合的開始。在西歐一體化方面,三國已經走在共同體前面,為歐洲共同體的建立起到了重要的先導作用。

但是,小國由於其政治力量和經濟發展水平的限制,在國際上的地位及其影響頗為有限,僅僅憑藉這三個小國建立起來的共同市場力量弱小,要想整合更大規模的市場,讓其他大國加入這一組織就十分必要。

當時的歐洲,除去蘇聯範圍內的東歐諸國和法西斯路線的西班牙,能聯合起來的就只有英法意和西德。

不過要聯合這些國家可不是容易的事,其中最重要的就要處理好德國和法國之間的關係了,因為當時發動兩次世界大戰的德國被歐洲人視為眼中釘肉中刺。為了確保德國不會再次發動戰爭,歐洲其它國家決定限制德國的戰爭潛力,尤其是鋼鐵和煤炭,其中魯爾和薩爾是兩國爭奪的重點,實質上就是煤炭和鋼鐵資源的爭奪

因為了整合德法工業,促成兩國和解,1950年,時任法國外長的舒曼提出「舒曼計劃」。主張把當時德法重工業的基礎煤炭鋼鐵聯合起來,建立一個煤鋼聯營共同體,由共同的高級機構來管理兩國全部的煤鋼生產,並將其納入到其他歐洲國家加入的組織之中,這樣不僅可以實現法國對德國工業和軍事的控制,同時也促進了西歐聯合的步伐,可謂是一舉多得。

羅貝爾·舒曼,法國政治家。曾任財政部長(1946~1947)、總理(1947~1948)和外交部長(1948~1953)。

1951年,法、意、德、荷、比、盧6國籤訂了《關於建立歐洲煤鋼共同體的條約》。1952年8月,隨著協議的正式執行,第一批新機構——高級管理局,部長理事會,法院和共同大會等開始運作,這些新機構將逐步擴展到現在的歐盟

煤鋼共同體成立

現在問題來了,這些機構應該在哪兒工作呢?

國王與列日

為回答這個問題,比利時、法國、德國、盧森堡、大利和荷蘭的外交部長於1952年7月23日聚集在巴黎。其中大多數人表示布魯塞爾將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其中一人強烈反對——比利時外交部長保羅·范澤蘭。「我不同意布魯塞爾」,他說,「否則我的政府將在明天被推翻。」

為什麼比利時政府如此堅決反對布魯塞爾?因為當時的比利時並不想讓布魯塞爾成為共同體「首都」,而是另一個城市——列日。為什麼列日?這不僅僅是因為列日當時是比利時鋼鐵和煤炭工業的核心,更是與一次政治事件有關。

1950年3月12日,也就是舒曼發出呼籲的前兩個月,比利時出現了歷史上唯一一次關於利奧波德三世回歸比利時問題的全民公投。在德國佔領比利時期間,由於他對德國態度曖昧而受到爭議。除了列日和埃諾之外,幾乎所有省份都支持他的回歸。

利奧波德三世(1901年—1983年),比利時第四位國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任比利時軍隊最高統帥。德軍入侵比利時後下令被圍困部隊投降。

1950年6月4日,全國選舉的結果表明支持國王回歸的人絕對佔多數。7月22日比利時政府立即邀請國王返回,但在列日等地區因為反對國王回歸大規模騷亂爆發,甚至出現了獨立的聲音。

7月30日,警察向列日郊區的示威者開槍,造成四人死亡。兩天後,利奧波德三世國王決定退位,他的兒子博杜安正式成為比利時的第五任國王。但是列日地區的局勢仍然緊張,政府希望能夠將協議中的機構遷到這個地方,以平息當地的騷亂。這就是為什麼比利時一直堅持列日要成為煤鋼共同體的辦公地點。

列日市

儘管協議已經達成,但是辦公地點卻遲遲懸而未決,因此7月25日凌晨3點,經過18個小時的不間斷談判,盧森堡被倉促選為第一個臨時席位。

由於盧森堡國小人少,在容納煤鋼共同體後已經沒有沒有合適的位子了,因此歐洲委員會建設會議在法國的斯特拉斯堡召開——這也是今天歐洲議會總部斯特拉斯堡和布魯塞爾之間歐洲議會「旅遊馬戲團」的根本原因。

字母「B」

那麼為什麼布魯塞爾最終會出現呢?

說起來也很有戲劇性,只是因為比利時以字母B開頭。

1957年3月25日,法德意荷比盧六國籤署了《羅馬條約》,創建了歐洲經濟共同體(EEC)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有幾個城市是候選人,包括布魯塞爾,但是辦公室設在哪個城市依然沒有達成共識。

《羅馬條約》籤字

眼看1958年1月1日新機構馬上就要開始運作,而員工們連辦公室將在哪個國家都不知道。連1月6日在巴黎召開緊急會議仍然沒有能打破僵局,與會者不得不尋找臨時解決方案。按照規定,新機構將由六個成員國中的每個成員國輪流擔任主席國,部長輪流擔任主席。經過一番爭論,與會國一致同意按字母順序排列。

歐洲經濟共同體成員

就這樣,比利時按照字母「B」戲劇性地位列第一個主席國。

1958年2月,比利時政府決定從現在的安盛保險公司租用一座建築物辦公大樓,該大樓位於比利時著名的「五十周年紀念」公園旁。

從那時起,布魯塞爾開始了作為歐洲「首都」的滾雪球過程。1967年,煤鋼共同體與歐洲經濟委員會委員會合併並從盧森堡遷至布魯塞爾。各種機構的用地需求隨著機構的擴大而不斷增長,更多的辦公大樓開始出現在布魯塞爾。

歐盟總部

歐盟總部大樓

正如我們所看到的,一開始布魯塞爾從未被選為歐盟的首都。只是一個看上去微不足道的隨機事實——比利時以字母B開頭罷了。

為什麼是布魯塞爾

儘管它還沒有正式稱呼,但連地方當局,委員會和媒體的出版物中都稱呼布魯塞爾為歐盟的事實上的「首都」,布魯塞爾當地旗幟的顏色都被選擇為與歐盟旗幟的顏色相匹配。

專家委員會認為布魯塞爾是歐洲「首都」所有要求的唯一選擇:

比利時是歐洲一體化最早踐行者推動者。二戰以後,無論是歐洲經濟合作組織的建立,還是歐洲委員會和布魯塞爾條約組織的協商,比利時都積極參與其中,在戰後早期西歐聯合中起了推動作用。

荷比盧三國由此開始在國際上表現出的一致態度,在當吋也成為刺激分裂的歐洲進行聯合的因素之一。為了發揮推動歐洲聯合的中心作用,歐洲一體化的發動機所在地就放在了比利時。

在地理位置上,比利時處在歐洲的中心地帶,位於兩個主要的歐洲文明——拉丁文化日耳曼文化的邊界。

放眼周圍國家,荷蘭雖然臨海,但部分國土在海平面以下,地勢太低如果同蘇聯發生熱戰,荷蘭容易被攻破;盧森堡國家太小,難以負擔眾多的辦公人員;而比利時依靠阿登高原和大量要塞,能夠有效堅守。

而布魯塞爾本身就是一個大型活躍的大都市,位於巴黎,倫敦,萊茵河和魯爾之間,以及蘭斯塔德。通過高速列車,布魯塞爾到巴黎只要約1小時25分鐘,距倫敦,阿姆斯特丹和科隆1小時50分(毗鄰杜塞道夫和萊茵河 - 魯爾),距法蘭克福3小時車程。

布魯塞爾位於歐洲的中心,沒有擁擠的交通或者大量貧民窟;有著開放的經濟,包括與主要的商業和海運市場的聯繫;擁有優秀的交通系統和重要的國際商業中心,與其他成員國的首都保持良好的溝通;能為為歐洲公務員提供充足的住房。

比利時及周邊燈光

最最重要的一點,作為一個重要機構的所在國,該國也不能利用機構的存在對其他成員國施加壓力,該國必須更像是歐洲主要大國之間的中立領土

如果一個區域性國際組織的總部放在某個大國境內,那麼該國就有條件對其加以影響,而且勢必會引起其他大國的不滿,這樣反而不利於區域一體化的進程。

在西歐國家中,英法相互齟齬,各懷鬼胎;德國雖然經濟恢復迅猛,但作為戰敗國名不正言不順,且位於冷戰前沿,風險大;義大利則心有餘而力不足。所以比利時這樣的小國反而成了良好的選擇。

歐洲存在的結果

如今看來,布魯塞爾選擇了歐盟,歐盟也反哺了布魯塞爾。歐盟在布魯塞爾的存在產生了重大的社會和經濟影響,甚至有人說布魯塞爾的繁榮「是歐洲存在的結果」。

繁華的布魯塞爾大廣場

除了機構本身,由於歐盟的存在,國際性公司也落戶於此。布魯塞爾總共約有10%的城市職能與國際社會有聯繫。

在這座擁有1000年歷史的大城市中,作為比利時的首都,歐盟和北約總部的所在地,布魯塞爾散發著獨特魅力。地緣谷

參考資料低地國家與戰後早期西歐聯合 . 吳丹歐洲一體化運動的轉折 . 包巍區域化對多邊化影響的理論與實證分析 . 薛偉東

* 本文由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緣谷立場

相關焦點

  • 比利時的首都布魯塞爾,是一座美麗的城市
    其實,早在l830年以前,比利時還在荷蘭的版圖之中,而且,布魯塞爾當時還是荷蘭的首都。100多年過去了,鬥轉星移間,兩個國家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隨著歐洲一體化的進程,歐盟這條紐帶又將兩個國家緊密聯繫到了一起。國境線依舊在,但卻看不出國與國之間有太大的區別,在過境時甚至連車子都不必減速,只是感覺到比利時的風光比荷蘭遜色了許多。
  • 與歐盟機構同處一個區域的布魯塞爾自由大學
    如果學生有任何問題,或者有意向的話,請不要向任何其他人詢問聯繫,直接與我們校方聯繫,我們校方在北京只有一個辦事處,因為我們已經發現有中介在參與,請大家注意一下。我們大學叫布魯塞爾自由大學(http://www.vub.ac.be),在布魯塞爾是兩種官方語言,一個是荷蘭語一個是法語,這個大學以荷蘭語為主,但是有100多個學位都是用英文授課的,是布魯塞爾唯一一個荷蘭語的公立大學。
  • 專訪布魯塞爾大學:一個自由、開放的大學
    布魯塞爾首先在整個歐洲非常的重要,比較有發展前景,大家都知道歐盟總部設在布魯塞爾布,布魯塞爾是比利時首都,當初發起歐盟之一是荷蘭盧森堡。因為對學生來講,我們鼓勵學生自己去辦理手續,實際上根本沒有那麼複雜。我們提供信息方面的幫助。  下面讓麗斯小姐把當地的文化做一個介紹。  Lizz Dc Walsche (布魯塞爾自由大學 校方代表):因為歐盟設立在布魯塞爾,所以布魯塞爾被稱作中國歐洲的中心。
  • 布魯塞爾:被譽為「歐洲首都」的國際城市
    望著小尿童身著盤扣唐裝的照片,思緒飄向多年前與這位布魯塞爾「第一公民」合影的情景,刻在記憶裡的深沉典雅並富有童趣的布魯塞爾,再次清晰地浮現在眼前。 位置優越,被譽為「歐洲首都」。多年前,曾分別由巴黎和盧森堡去比利時,兩次遊覽布魯塞爾。這座城市位於其國境中部斯凱爾特河支流森納河畔,城市始建於公元6世紀,已有千餘年歷史。
  • 布魯塞爾自由大學:以實踐為導向的綜合性大學
    高恆德【布魯塞爾自由大學教育總監】:布魯塞爾自由大學有12000名學生,相比中國大學不算很大。當然相比比利時的人口在比利時是一個國立大學,他對學生導向很強,不僅僅對教育方面,對生涯方面的導向性也很強。  同曉紅【布魯塞爾自由大學項目主任】:布魯塞爾首先地理位置很好,因為歐盟總部在布魯塞爾建立的。
  • 歐盟概況
    1993年11月1日,《馬約》正式生效,歐盟正式誕生。總部設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2003年7月,歐盟制憲籌備委員會全體會議就歐盟的盟旗、盟歌、銘言與慶典日等問題達成了一致。根據憲法草案:歐盟的盟旗仍為現行的藍底和12顆黃星圖案,盟歌為貝多芬第九交響曲中的《歡樂頌》,銘言為「多元一體」,5月9日為「歐洲日 」。
  • 中國文化中心在歐盟總部正式落成
    (攝影 付敬)中國日報布魯塞爾9月16日電(記者 付敬 實習記者 郜爽)當地時間9月16日上午,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結束在布魯塞爾自由大學的演講後旋即驅車前往臨近歐盟總部的布魯塞爾中國文化中心,與比利時副首相兼外交大臣雷德爾斯一同為中心揭牌。劉延東表示,布魯塞爾中國文化中心的成立是中歐人文交流的一個重要成果,也是中比友誼的歷史見證。
  • 保加利亞要求歐元上印本族語 與歐盟爆發字母戰
    保加利亞與歐盟爆發「字母戰」  本報特約記者 庶民  字母「в」起源於基利爾文字(古斯拉夫語的兩種文字之一,俄語字母的前身),而字母「u」是由古拉丁文的字母轉化而來。誰也沒有想到,這兩個毫不相干的字母,居然讓保加利亞與歐盟大動肝火,保加利亞甚至威脅凍結對歐盟改革的全民公決。這是怎麼回事呢?
  • 這座城市有「歐洲的首都」之稱,通用法語和荷蘭語,是個雙語城市
    大家知道歐洲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首都,不過,有個國家就不一樣了,它自己的首都一直被公認為是「歐洲的首都」,意思是說歐洲國家共同的首都。看到這裡,你肯定覺得奇怪吧,怎麼回事?也很想知道這個城市是哪裡吧,那麼,一起來看看這個與眾不同的城市吧。
  • 川大與比利時布魯塞爾自由大學共建孔子學院揭牌儀式在布魯塞爾舉行
    川大與比利時布魯塞爾自由大學共建孔子學院揭牌儀式在布魯塞爾舉行   揭牌儀式上,比利時聯邦公共外交服務秘書長AchtenDirk先生、中國駐歐盟使團教育文化處公使銜參贊李建民先生、歐盟委員會文化處VitoBorrelli先生先後致辭。川大晏世經副校長受校長謝和平院士的委託應邀出席了揭牌儀式,並代表學校致辭。這是我校繼在韓國又松大學、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美國猶它州立大學和美國華盛頓大學設立的孔子學院之後建立的第五所孔子學院。
  • 國家地理之比利時:一個國家三種語言 內訌隊的真相是?
    在1999年1月比利時成為首批使用歐洲統一貨幣歐元的國家之一,作為歐盟的創始會員國之一,比利時十分期盼歐盟能整合整個歐洲的各個經濟體,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同樣也是歐盟總部所在地。歐盟總部歐盟是由歐洲共同體發展而來的,創始成員國有6個,分別為德國、法國、義大利、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
  • 英國海軍待命,一旦跟歐盟談不攏就馬上行動,首相已親赴布魯塞爾
    英國今年1月退出歐盟後,按雙方商定,今年將成為雙方的過渡期。在此期間,英國和歐盟將在多個領域達成協議,以完成正式脫鉤。外交和防務方面雙方沒多少爭議點,但在最為關鍵的經濟領域,卻始終拿不出一個令彼此都能滿意的協議,眼看12月31日馬上就到了,照目前情形英國很有可能「硬脫歐」,也就是無協議從歐盟退出。
  • 勇闖中俄間諜扎堆的「歐盟牛排館」,老闆:我一會兒就給普京打電話
    任彥 攝【環球時報駐比利時特派記者 任彥 環球時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木 環球時報記者 谷棣】編者按:「布魯塞爾活躍著250名中國間諜和200名俄羅斯間諜,他們常光顧在歐盟總部旁的一家牛排館和一間咖啡廳,對此要保持警惕……」本月上旬,有德國媒體這樣有鼻子有眼地渲染「中俄間諜」話題,並引發人們對布魯塞爾是否成為「歐洲新間諜之都」的議論。
  • 馭墨:布魯塞爾水墨周2019 比利時布魯塞爾自由大學建築學院開幕
    比利時布魯塞爾自由大學建築學院La Cambre Horta【馭墨】文獻集上架「比利時皇家博物館」2019年5月6日周一18:00,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自由大學建築學院La Cambre Horta舉行了「
  • 歐盟口譯遊學團推薦-截止日期11月30日
    北京--布魯塞爾。上午到達布魯塞爾,下午參觀訪問布魯塞爾。布魯塞爾(Brussels)是比利時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也是歐洲聯盟(歐盟,EU)的主要行政機構所在地,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約,NATO)總部駐地,有歐洲的首都之稱,另外也是200多個國際行政中心及超過1000個官方團體的日常會議舉辦城市。
  • 世界「最有趣」雕像,比利時小孩撒尿銅像,是首都布魯塞爾的標誌
    世界「最有趣」雕像,比利時小孩撒尿銅像,是首都布魯塞爾的標誌世界上許多名城都有各自的雕塑,它們不僅點綴美化了這些城市,還因體現了特有的文化氣氛而成了這些名城的象徵和城徽。小孩撒尿銅像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的標誌最為有趣,它是一座僅半米高的小男孩撒尿銅像。這個小男孩叫於連,只見他頭髮蓬鬆,鼻子微翹,光旋頑皮,在大庭廣眾之下旁若無人地撒尿。他的「尿」像涓涓細流,日夜不停地噴灑著。
  • 西媒:歐盟「戰略自主」尚是畫餅 還沒準備好成為「超級國家」
    參考消息網11月30日報導 據西班牙《世界報》網站11月28日報導,佩德羅·桑切斯和朱塞佩·孔特要求歐盟拿出移民方案來幫助各成員國應對移民潮。幾個月來,這種表達一再被重複。在布魯塞爾,幾乎所有演講、座談會、討論會都在談論「戰略自主權」。這是一個概念、一個願望、一個目標、一個口頭禪,有時還不幸成為一個藉口。
  • 摺疊紙板帳篷——布魯塞爾無家可歸者的新年禮物
    布魯塞爾無家可歸者的數量遠多於庇護所提供的床位數量。據當地一家非政府組織2017年初的統計,布魯塞爾約有2600名無家可歸者。「布魯塞爾只有大概100張庇護所床位,許多人不得不流落街頭。」當地另一個名為「心靈呼喚」的慈善組織負責人奧利維耶·范登·阿方特通過電子郵件告訴新華社記者。
  • 芬蘭總理離開歐盟峰會自我隔離 歐盟已有3位領導人隔離!
    中新網10月16日電 綜合外媒報導,當地時間16日,芬蘭總理桑娜·馬林將離開正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舉行的歐盟峰會,返回芬蘭進行自我隔離。據稱,她此前曾接觸過的一名芬蘭國會議員新冠病毒檢測結果呈陽性。報導稱,馬林離開峰會後將直接返回芬蘭,並在首都赫爾辛基的總理官邸接受自我隔離。據稱,她曾在此前與一名芬蘭國會議員進行過會談,而這名議員隨後被檢測出感染新冠病毒。馬林並不是唯一一位缺席此次峰會的領導人。當地時間15日,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因接觸了一名新冠患者,不得不倉促離開會場。
  • 國際觀察:歐盟軟硬兼施能否化解東地中海爭端
    > 新華社布魯塞爾10月2日報導,歐盟特別峰會10月1日至2日在布魯塞爾舉行,27國領導人重點討論了東地中海局勢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