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和父母之間的關係真的是「說不清,道不明」的。
父母把孩子帶到這個世界上來,給予了孩子生命,含辛茹苦的把孩子撫養長大。然後父母慢慢變老,變成了一個「孩子」,這時就需要子女來照顧父母。
這本應該是父母和子女之間一個很自然的相互陪伴的過程,「你養我長大,我陪你變老」,但是卻總會有那麼一些「意外」。
養娃最怕養出「白眼狼」
白眼狼說白了就是沒有感恩的心,小時候父母含辛茹苦的把他撫養成人,父母老了需要人照顧的時候他卻對父母不管不顧。
孩子「白眼狼」,不管父母的事情在日常生活中也常有發生,說白了養出一個「白眼狼」孩子,其實都是父母自己造的孽。
還記得在網上看到過這樣一個事情,一個年過半百的老人,自己有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按理來說養老肯定不是問題。
但是這位老人卻孤苦伶仃的,自己曾經最疼愛的兒子們對他不管不顧,反而是小時候受到自己不公平待遇的女兒,有時間了就會帶著禮品來看望自己。
在老人的那個時代,重男輕女的思想還是有嚴重的,老人認為女兒總會出嫁的,「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到時候就成了別人家的人了。
所以在對待兒子很女兒的時候就很偏心,對兩個兒子非常上心、寵愛有加,對女兒就差很多了。
本以為老了之後兩個兒子也會同樣孝順自己,沒想到到頭來卻是這般光景。
龍生九子各有不同
俗話說「一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世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也不會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人。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在有兄弟姐妹的家庭中,雖然他們的成長環境一樣,接受的教育一樣,但是所造就的性格、脾氣還是會有所不同的。
有的孩子貼心懂事,知道心疼父母,會幫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有的孩子卻只顧著自己、只知道玩樂;在這兩種孩子之間,以後會孝順父母的一定是那個貼心懂事的。
都說「三歲看小,七歲看老」,從孩子小時候的很多表現,就能看出來這個孩子長大後會不會孝順父母。
將來會孝順父母的孩子身上都少不了這些品質:
知道心疼體貼父母
在父母過度溺愛下長大的孩子,往往都會把父母對自己的付出當成是理所當然的,一點都不知道心疼父母,當有天父母不再為他做這些時候反而還會抱怨父母,長大多半也不會孝順。
而從小就乖巧懂事,懂得心疼父母長大之後一定會孝順父母。比如說父母下班回來後的一杯水、一句問候,這都是孩子表達孝順的一種方式。
有責任感有擔當的孩子
生活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有的孩子在平時可能看起來對父母很是孝順,但是一遇到事情的時候就不行了、就會逃避。
也正是人們常說的,只有你真正遇到困難的時候才知道誰是真正對你好的那個。
所以有擔當、有責任感就顯得格外重要,沒有擔當的孩子到真正需要他的時候就會逃避,而責任感強又有擔當的孩子則會承擔起來自己的責任。
懂得分享的孩子
分享的對立面是什麼?自私,自私就是只顧著自己,從來不會管他人,小時候最常見的就是吃獨食,這類孩子長大後也不會願意犧牲自己的時間來照顧年邁的父母。
而從小就懂得分享,有什麼事情都想著父母,比如說有好吃的會想著給父母留一份、好玩的也會分享給父母,這樣的孩子長大後也會願意孝順父母。
說這麼多當然不是讓父母從挑一個身上具有這些品質的孩子來養,而是從小就要注意培養孩子身上的這些良好品質。
在孩子3-6歲的時候,正是培養孩子優秀人格、優秀品德以及良好的行為習慣的最重要時期。
建議父母可以陪孩子一起讀讀這套《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一套一共十本,而且還是中英雙語的繪本,對於家長啟蒙孩子的英語思維也有很大的幫助。
十本分別是《我能保護我自己》、《勇敢做自己》、《做最棒的自己》、《我是誠實守信的好孩子》、《我不隨便發脾氣》、《我們都是好朋友》、《好孩子懂禮貌》、《分享使我快樂》、《媽媽我能行》、《養成好習慣》
都是從各個不同的方面來教育引導孩子的,裡面採用的是圖文插畫的形式,各種的卡通人物形象,更容易讓孩子產生閱讀的興趣,在玩耍中就能培養出孩子好的行為習慣。
3歲之前可以選擇讀給孩子當睡前故事書,3~6歲的時候可以當做一個好習慣的故事書,用來幫助寶寶管理興趣,養成良好的品格。
總有些父母說自己不知道該怎樣去陪伴孩子,那為什麼不陪他們看看書呢,談談心得體會,還能促進親子之間的感情發展,何樂而不為?
一套十本59塊錢,一本也就是5.9,一套下來也就是一個星期的奶茶錢?
奶茶喝了就沒了,好的教育對孩子的影響卻是一輩子的,點擊下方連結購買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