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冰糖媽育兒日記
仁愛孝悌一直是我國的傳統美德,也是一個人應當擁有的幾種基本品質。但是現在卻有一部分孩子遺忘了這種傳統美德,各種形式的啃老時有發生。
現在每個家庭普遍只有一兩個孩子,父母對於孩子的照顧也越來越精心。孩子以後能不能孝順,從孩子小時候就已經能夠初見端倪了。
鄰居家的一位老大爺前段時間過世了,只留下老大媽給大爺舉辦了葬禮。葬禮之上,少有年輕人出現,他們的獨生子也沒有回來。
這對老夫妻算是老來得子,兩人四十多歲的時候才得來了這麼一個寶貝兒子,於是兩人對兒子非常的嬌慣,大大小小的事情都由著孩子。孩子小時候就經常對著父母大呼小叫,當時有人勸他們,兩人卻只當孩子只是年紀小沒輕沒重。
後來孩子到了青春期,孩子格外的叛逆,甚至還離家出走過幾次,讓夫妻倆操碎了心。孩子上了大學,時常問家裡要錢,平時大手大腳的開銷很大,夫妻倆還是儘可能地滿足兒子。畢業的時候又給孩子買了房和車。
孩子娶妻生子之後藉口工作繁忙,把孩子放到了父母身邊。兩人此時年紀都不小了,但是兒子的請求他們實在是無法拒絕。小孫子吃他們的用他們的,夫妻倆從未向孩子要過錢。等到孫子要上小學了,兒子就把孩子接走了,從此以後就極少回來。
現在就連父親去世都沒有回來,老大媽非常後悔把孩子教育成了這個樣子。
1.佔有欲強
孩子擁有物權意識是一件好事,能夠讓孩子知道什麼是自己的,什麼是別人的。但是這種物權意識一旦過度就不好了。有的孩子只要認定了一件東西是自己的,就絕對不會和別人分享,就算是自己的父母動一下都不可以。這種孩子是比較自私的,長大之後會因為性格在社交上吃很多虧。
2.不願承擔責任
有的孩子一旦遇到事情,就會下意識地逃避責任,不敢主動承擔。這樣的孩子連這些小打小鬧的事情都不敢承擔,長大以後怎麼可能會主動承擔孝順父母的重任?
3.不顧別人感受
這一種孩子以自我為中心,考慮事情的所有出發點都是自己的感受,完全不顧別人。比如父母還沒有吃飯,但是孩子自己吃飽了之後就會纏著父母玩遊戲。換位思考對孩子來說是比較困難的,但是如果孩子的年紀不小了,仍然不顧別人感受,長大之後就很可能不孝。
1.給孩子樹立一個正確的是非觀
孩子小時候對於是非是沒有概念的,他們不知道什麼是正確的,什麼是錯誤的,經常會好心辦壞事。如果孩子犯錯的時候父母也沒有責怪,孩子以後就會越來越「猖狂」。父母應當從小就給孩子樹立一個正確的是非觀,如果孩子犯錯,可以適當地給孩子一些懲罰,當然要能夠保證孩子身心健康的前提下。
2.以身作則
孩子最大的天性就是模仿,作為和孩子接觸最親密的人,父母就是孩子模仿的首要對象。父母的行為能夠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影響。根據孩子的這種特性,就需要父母以身作則的給孩子做出一個良好的表率,在日常生活之中做到尊老愛幼,孩子漸漸的就會學會。
父母的嬌慣會給孩子帶來極大的影響,不僅會影響到孩子自己,最後父母也會受到相應的影響,父母要正確教育孩子。
今日話題:你的孩子有這幾個特點嗎?在下方評論留言分享出你的故事。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