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售樓部,小姐姐會手執雷射筆,眉飛色舞地對著規劃圖指點江山,為你描繪出各種高大上的規劃,從國家級開發新區到ZF重點打造的高新園區再到各種示範科教新區……
當你準備買房時,你會發現身邊哪裡都有好的規劃。置業顧問唯恐頭銜不夠大,除了各種高大上的定語,恨不得加上十個「最」以表要賣給你的決心。
不可否認,「新區」或者說「多中心」的發展已經成為城市發展的新動力,亂花漸欲迷人眼,面對錯綜複雜的新區,如何去選擇?
我們今天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根據《2016:中國新城新區發展報告》,中國新城新區已經形成龐大的體系,是中國城鎮化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
據不完全統計,縣及縣以上的新城新區數量總共超過3500多個,而全國的縣級區劃一共才2840多個。
要知道,這個統計的數量僅僅截至到2016年中旬。那時候,晉陽湖才剛開始動工不久,南寧小哥正在藍廋香菇呢。而現如今的數量,尚未統計,大家自己yy一下。
丨數據來源:中國城市統計年鑑
在各種新區之中,其實也是分檔次的。
有國家級新區、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還有各種綜保區、邊境經濟合作區、省級產業園區……目前,級別最高的是國家級新區,一共有19個,包括我們熟知的浦東新區、濱海新區、天府新區、雄安新區等等,還有10個在申報的路上。不出意外的話,未來將是省均一個國家新區,是各地區的掌上明珠。
而在太原,國家級新區比較遺憾,沒有。
綜改區
此外,綜改區是整合了4個國家級開發區和各種省級開發區;南站、晉陽湖、龍城大街屬於市級;三給片區、雙塔屬於區級。
你也大可不必感慨。確實,國家級新區集中了太多的利好,規劃落地優先權完全吊打「其它」。 但是,「新區」牛不牛,也不完全看起點,得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看客觀現實和各地的落地能力。
換而言之回歸太原,若是閉著眼睛無腦的投資綜改區, 那可就大錯特錯了。
2012年獲批建設的國家級新區「蘭州新區」的光芒就被沒有其他新區那麼閃耀。2013年,蘭州一些機關單位搬至新區辦公,又戲劇化在2015年陸續搬回原來的老城區。原因是區位太遠辦公低效,新區沒有聚集人氣,而新城與主城區之間狹長。至2016年,多篇報導直指蘭州新區出現大量空置小區,人煙凋敝……
它的痛點就是區位。
新城與主城的距離超過50公裡,有好有壞。還在新區規劃方便,更像是一張白板不受限制,壞就在於新區的開發更像是重新塑造了一個城市,高規格企業的落地需要時間,期間是存在真空期的,畢竟,新區和主城區之間複雜的地形限制,到底新區很難收到主城的輻射,人氣難聚攏。
地段、地段、還是地段。
丨太原市新區區位圖
太原的新區沒有那麼高的頭銜,也沒有那麼狠的區位,讓我們再細分一下太原的幾個新區到市中心的距離。
ps:為了兼顧南北,市中心以南內環平陽路口為例,三給片區選取三給街和平北路口、雙塔片區選取雙塔寺正門、南站片區選取南站廣場、晉陽湖片區選取龍城西大街環湖東路交匯處、龍城大街片區選取龍城公園用地、綜改區選取化章街唐槐路交匯處。
由數據可以看出,太原市的幾個熱點新區,距離主城區的距離基本保持在10公裡左右。
而綜改區的距離和通勤時間要遠高於其他。
這是因為綜改區是太原所有新區中最大的一筆,它涉及的園區從南到北,就連陽曲都有涉及。雖沒有國家級新區這麼大的頭銜,但是也算是山西省規模和規格數一數二大的規劃區域,涉及到產業多且全面,所以理所應到需要巨大的土地進行開發,因此只能往南走,往遠走,所以這裡的具體要遠於其他。
整個綜改區可供市民購買的樓盤數量也不多,僅僅只有南面有個別。
因此對於這個區域,小編的觀點就是:如果不是首套房,而且計劃長期投入但是不計劃投資過多的,可以考慮一套。但是如果你是剛需,僅僅因為這個區域這裡的單價低,而且覺得會有很多高大上的規劃,所以選擇這個區域的,那你是真傻。
畢竟,產業的高大上對於剛需市民來說,沒有太大幫助,畢竟你是為了生活,下樓買個菜還得開車去。而且想要使得片區成熟也是需要時間的,這個時間可短可長,太捉摸不透了,剛需傷不起。
但是如果你要是投資,或者說在附近上班,那完全可以考慮。這裡擁有許多先進的基礎設施建設,價格雖然跟前幾年比上漲了一些,但是還在可控範圍內,還有上漲的勢頭,而且北面緊挨著老小店的熱鬧區域,會有接盤的。
丨綜改區實拍
說完綜改區,我們再來看看置業價格相近的三給片區。
三給片區
一南一北,更迭著太原這座城市20年的變化。三給片區的定位是區域副中心,是了為了疏導主城區人口壓力、交通壓力而建立的主要承接區域之一,為此這裡擁有嶄新的規劃,即將成為公園式新區。
我對於這個區域的理解就是:生態、單價低,適合剛到太原生活打拼的剛需人群和計劃養老的人群。
三給片區規劃有學校、有醫院、有公園。還有成片在建設的樓盤,而且價格普遍都是比較友好的。如果剛需人群考慮相比較老城區想要更好品質的品牌新房,這個區域是可以考慮的。
優勢點除了市政規劃的配套以外,區域內以品牌開發商為主,各家為了滿足業主,都會配備方便生活的小配套,一家不行另一家頂著。對於業主來說,是可以資源共享的,旭輝的業主完全可以去碧桂園的附近消費。
但是,區域也存在一些隱患,就是過大的樓盤存量。與三給片區相接壤的北中環河西區域,沒有那麼熱鬧!
因此,這個區域非常依賴的除了醫療教育等配套,還有就是地鐵三號線。
縱觀全國,地鐵沿線的樓盤很難真正意義上的死掉,因為這個它對於交通通達度的提升太大了,而且太穩了。小編猜測,地鐵一號線建設的差不多時,三號線很有可能開始,連上建設的時間大概需要7年左右,到時候區域的配套和樓盤基本上都起來了,三給片區能涅槃。
所以,如果你是小年輕剛需團體,孩子上學啥的還在千裡之外,可以考慮;或者想給讓給老人一個養老的全新場所,很合適。
丨三給實拍
同樣房價相差不多的新區還有雙塔片區。
雙塔片區
嚴格意義上說,雙塔片區不算一個新區,畢竟它緊挨著朝陽街、南內環東街等,往西走一兩公裡就是成熟的市區,而且處於建設中的地鐵一號線中段處,無論是上學、去醫院、去逛街,或者去火車站啥的,都太方便了,這裡擁有足夠的交通優勢。
而且雙塔片區的樓盤數量不少,均價基本都在9000多,好一點的也就1.1W,地段和價格相比較起來,性價比確實不錯。
丨雙塔大景區一期效果圖
但是這裡有兩個硬傷。
1.建設速度。雙塔片區就像一個羞澀的女孩子,幹嘛都吊著你的胃口,從拆完到現在已經第四年了,很多建設還停留在初期階段。很多購房者在這裡買房都是奔著3000多畝的公園綠地來的,但是存在太多的不確定性。
2.大坡,東山的大坡。
所以對這個片區感興趣的粉絲們,如果你覺得價格適合,而且日常的交通工具是開車,可以考慮這裡。距離主城區較近的距離不知道會比其他新區要方便多少!畢竟有地鐵一號線加持。
區位離主城近,能受到主城輻射,這樣預期兌現的程度也高。
但是,如果你是為了雙塔大景區去的,我勸你還是放棄吧。景區畢竟是景區,不是公園,是否收費就先給你當頭一棒。它適合搞對象,不適合結婚。
另外說一點,太古裡好久沒消息了,但是愛琴海開建了。
|直通市區的南沙河快速路
南站片區。
先下定論吧。南站周邊的適合投資,公寓和商鋪可以考慮,住宅的話如果是打算做黑心房東,打隔斷租出去也可以考慮。但是如果要自住,我只能說這個價位有更合適的地方。
不可否認,南站片區位於城市「南移」發展的核心地帶,與武宿機場遙相呼應,區域內路網、配套都是相當成熟。再向南便是太原和榆次的共建區域,同時吸引兩地人口導入,出於這個原因,喊了多年的武宿機場搬遷也轉為原址擴建近7000畝,未來隨著太原榆次同城化的推進,南站片區的發展只會更上一層樓。
目前這個片區很多高樓是現代化逼格的高設置,作為連接太原與其他城鎮的走廊,人口的集聚勢必會帶動周邊各產業的穩步發展,同時也為各類型企業的發展帶來更多選擇,因為消費效應與產業效應是形成正比。
但是,正因為太大的流動人口,會導致這裡交通壓力大,堵車的時候你會懟天懟地懟空氣。這個片區過個馬路就和過河一樣,困苦不堪。
因此,對於這個片區可愛可恨。
好處在於流量大,規劃穩,不會死,未來萬科廣場和地鐵一、三號線建設起來區域再升級,一定是優先享受城市發展紅利的區域;弊端就在於高昂的房價和人過多,引起了大量的癌變,不利於自住。
若預算足且真心中意這個區域,請買兩公裡左右的樓盤,合適。
丨南站實拍
最後壓軸的就是站在價格制高點的晉陽湖片區和龍城大街片區。
晉陽湖片區玩的是生態,龍城大街玩的是太原經濟未來幾年的發展。基本上太原市區各方面優質的規劃在這兩個區域均有落地,全山西省最寬的道路是龍城大街,全華北最大的人工湖是晉陽湖,龍城公園還在建設就有大批量的追隨者去探訪去期待,晉陽裡還沒營業就已經成為網紅打卡地的名單之中……
但凡這兩個地方有大動作,就會成為全市人民的焦點,這樣的關注度和落地能力,很難再找到一個片區與之抗衡。
丨晉陽湖實拍
在我看來,兩個片區雖功能屬性完全不同,但是對於購房者來說一個意思。
適合有一定經濟實力的改善型人群。
注意是兩點:有經濟實力+改善型人群,缺一不可。如果你是剛需,在太原首套房,經濟實力剛剛好可以接受這個區域的房價,那我還是不推薦你買這裡。
有錢人買這兩個區域的高品質豪宅,那是享受詩和遠方,體驗鬧中取靜。
但是有一部分人經濟有限,卻屁顛顛在這裡買房子,買個剛需房,每個月還貸款還要給爺爺奶奶打電話,把他們低保錢都榨的一乾二淨,那屬實不值當。
別人去咖啡館喝咖啡,你非要跟去啃大蒜。
你告訴我一下,你在想什麼?
丨祥雲橋實拍
綜上所述,隨著城市框架的進一步放大,人口還會不斷聚集,有限的土地還會導致城市不得不向多中心發展來分散人口的聚集,還會出現更多的新區,更多的副中心。
孰是孰非,一定要了解自己的需求,貴的不一定是最好的,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不會存在某一個區域前途無限,買到這個利好區,就走上人生巔峰,這個地方就是未來當之無愧的c位。
事實上這些新區真的要發展起來,必須要天時地利人和。購房要從自己的需求出發,而不是跟著中介或者售樓部小姐姐走。
來源:住在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