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北京奧運會翻譯機構:奧運會多語言服務中心

2020-12-12 央視網

  

44種語言不間斷直譯奧運

  你聽說過僧加羅語、豪薩語等語種嗎?儘管講這些語言的人口很少,儘管它們之中有些還不是官方語言,但在北京奧運會期間,如果你撥打多語言服務中心的總機,你就會聽到這些「稀有」的聲音。44個語種,24小時不間斷服務,這就是北京奧運會多語言服務中心的職能所在。

  北京奧運會多語言服務中心坐落在北京外國語大學東院西側一幢剛剛裝修完畢的五層大樓內,在北外奧運辦公室主任丁浩的帶領下,記者走訪了這一奧運會期間的對外服務平臺。

  

  北京外國語大學校園內的多語言服務中心大樓

  7月中旬正式運行

  丁浩告訴記者,這幢擁有290個工作間,6個大小會議廳的辦公大樓,於4月10日剛剛竣工,就在當月15日至21日完成了好運北京的測試賽,這也是多語言服務總機的第一次測試。丁浩說:「這次測試主要是面向射聯北京世界盃、花樣遊泳、排球、競走、劍聯競標賽、馬拉松的等七個賽事,累計280個職能業務口和155個代表團。在測試的運行期間,多語言服務總機的工作時間從早上8點到晚10點,為以上測試賽提供了 11個語種及一個話務熱線的翻譯工作。」

  丁浩透露,從7月24日起,多語言服務總機和多語言應急團隊及其他業務人員才將正式進駐多語言服務中心開始工作,中心將於9月21日關閉。

  人員以志願者為主

  丁浩介紹,在北京奧運會多語言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大都以北京外國語大學的志願者為主。他說:「在中心總機服務的志願者共有284名,其中北外就有180名,碩士以上學歷佔到47%,副教授以上職稱佔到26%,教師比例為65%;在應急團隊中服務的志願者,該校有60名,佔總數70名的85%,其中,副教授以上職稱佔58%,教師比例則為100%。」

  記者了解到,在奧運會、帕運會期間,多語言服務總機通過電話翻譯方式為奧運會工作人員和各代表團成員提供10個語種24小時值守熱線34個語種18小時值守熱線;將提供9個語種24小時值守熱線。這44種語言幾乎涵蓋了所有奧運大家庭成員的語言,包括連使用人口並不多的語種,如冰島語、僧加羅語、豪薩語等。

  每個語種都有專機

  多語言服務總機是奧運會語言服務的重要補充部分,它以電話翻譯的形式為奧林匹克大家庭、帕拉林匹克大家庭成員和場館及各職能業務口提供電話服務,滿足臨時的、不需要面對面提供的口譯需求。

  丁浩說:「多語言服務總機的號碼,是奧運的專用號,號碼只給每個場館的語言服務經理,當遇到語言障礙的問題,由語言服務經理撥打總機的電話來解決問題。每種語種都有一個相應的電話號碼,語言服務總機只提供口譯服務,不提供信息服務。」

  不過,丁浩又補充說:「如有必要,應急團隊的志願者還將在第一時間趕赴現場提供面對面口譯服務。」

  聯絡員多為高知

  NOC\NPC聯絡員是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為各國家和地區奧委會(NOC)和帕運委會代表團(NPC)配備高級志願者的項目,是奧組委國聯部專業志願者的關鍵崗位。他們服務的對象是各國家與地區奧委會代表團的運動員和官員,大多由來自外交部、對外友協、社科院、北京外國語大學等相關部門的離退休老幹部或老教師擔任。根據奧組委的需求,多語言服務中心從北外選拔部分NOC\NPC聯絡員,北外目前退休人員中共有7人作為奧運會(NOC)聯絡員,3人作為帕運會(NPC)聯絡員,全部為教授和副教授。其中,兩名為離休幹部,年齡已達77歲。原校級領導1名。

  建立專業術語資料庫

  奧運會雖然還沒有開始,但語言大戰卻已經開始打響。記者從多語言服務中心了解到,ONS翻譯團隊正在對賽前的運動員、教練員、裁判員、官員等背景信息進行翻譯,建立龐大的專業術語的資料庫,以便多語言服務總機的志願者在賽時進行最精確的翻譯。ONS是奧組委內部的官方通訊社,主要是向註冊媒體、國際奧委會、國際單項體育聯合會以及各國代表團等奧林匹克大家庭成員提供賽前信息和賽時新聞的翻譯工作。ONS現在還承接了北京市的《觀眾服務指南》英語、俄語、德語、韓語、阿語等9種語言的翻譯工作。

  丁浩告訴記者,ONS服務以英文為工作語言,ONS翻譯團隊將承擔把英文版信息和新聞翻譯成中文和法文的任務。本著譯入本族語的原則,法語翻譯都將由外籍人士承擔,中文翻譯由國內譯員承擔。如果ONS在翻譯中出現困難時,就將由多語種應急團隊出面來翻譯。

  多語種應急團隊則作為語言服務的後備力量,駐紮多語言服務中心隨時待命,應對突發的、計劃外的專業語言服務任務。多語種應急團隊專業譯員只能在接到多語種應急團隊指令後才可提供語言服務。

  競報實習記者 劉楊

連結:

  賽時多語言服務中心

  賽時多語言服務中心下設多語言服務總機、多語種應急團隊等翻譯團隊,其中多語言服務總機通過電話翻譯方式為奧運會工作人員和各代表團成員提供44種語種24小時的翻譯服務;多語種應急團隊則作為語言服務的後備力量,駐紮多語言服務中心隨時待命,應對突發的、計劃外的專業語言服務任務。多語種應急團隊專業譯員只能在接到多語種應急團隊指令後才可提供語言服務。多語言服務中心下設多語言服務總機、多語種應急團隊、運營中心、技術保障等主要業務口。

相關新聞:

奧運聖火荊州站傳遞結束 祥雲火炬點燃古城激情
"甜帥組合"配合相得益彰 08奧運或許將一鳴驚人
關於2008年北京奧運轉播的技術考慮
奧運聖火傳遞荊州 外籍火炬手:讓世界了解中國
國際體操四改革全解析 變更奧運賽制將規範年齡
[火炬信號]北京奧運聖火宜昌傳遞官方信號視頻
圖文:6月5日奧運火炬湘潭傳遞路線圖
奧運主題畫展7月16日開始 30幅劉中代表作展出
半年造就"第一飛人" 北京奧運百米大戰再生懸念

責編:王?

相關焦點

  • 揭秘國際會議背後的語言橋梁:北京多語言中心
    但是面對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的到來,語言就成為我們打開國門歡迎國賓的第一道關卡,為了讓來訪友人有種賓至如歸之感,首先,我們應當做的就是架起一個「無障礙的溝通橋梁」。而這個願景,早在2008年奧運會之際就被實現了:由北京外國語大學與奧組委國際聯絡部合作成立了奧運多語言服務中心。這使北京奧運會的語言服務創下了一個新的記錄——我國舉辦的奧運會成為了歷屆奧運會提供語言服務種類最多的一屆奧運會。
  • 北京奧運會體育專業翻譯缺口巨大
    此調查報告是由中國科學院科技翻譯工作者協會和中國奧委會官方網站的唯一多語種合作夥伴傳神公司共同發布的。  傳神公司副總裁黃濟告訴記者:「我們正在配合北京奧組委加緊解決這個問題。現在,公司正著手建立各個語種的術語庫,未來,我們希望通過培訓和科技兩大手段來解決。但是,想馬上完美地解決問題是不現實的。
  • 北京奧運會志願者面試揭秘
    截至2月12日,2008年北京奧運會、帕運會志願者報名人數已超過93萬,城市志願者報名人數已超過108萬,總人數超過200萬。社會各界掀起了爭當奧運志願者的熱潮。這麼多人都成為奧運會志願者顯然是不可能的,必須要經過選拔。
  • 國際翻譯團全程為奧服務 最牛翻譯親歷13屆奧運會
    前幾天,比爾·韋伯帶著111人的翻譯團隊來到了中國,參加北京奧運會。這個團隊中的任何一名翻譯都有著10年以上的翻譯經驗,他們可以翻譯中文、英語、法語、德語、阿拉伯語、義大利語等11種語言。從某種意義上說,他們是世界上最頂尖的翻譯團隊之一,在接下來的日子裡,他們將全程為北京奧運會服務。  比爾·韋伯是北京奧運會的首席翻譯官,也是這個翻譯團隊的領袖。他與奧運會的情緣可以追溯到1968年,而現在,他告訴記者,北京將是他參加的最後一屆夏季奧運會。「1993年北京申奧失敗時,我在現場;2001年,北京申奧成功時,我也在現場;2008年,北京舉辦奧運會,我還在現場。」
  • 國際輿論:北京奧運會是世界的奧運會(圖)
    新華社記者邢廣利攝  世界廣泛關注  「一下子來了這麼多外國記者,這是以前從來沒有過的,」德國記者約翰尼·埃爾林說。他在題為《因為北京就是了不起》的報導中,將「記者數量空前」歸納為北京奧運會的第一個「了不起」。據報導,約4萬名中外記者報導本屆奧運會,其中2.16萬名記者在國際奧委會及其兩個媒體中心註冊。
  • 北京河南大廈熱情服務奧運會
    本報訊 (記者陳 茁  通訊員陳振松)記者從省政府駐京辦了解到,作為河南在京的一扇亮麗窗口,省駐京辦下屬的北京河南大廈被指定為2008年奧運會官方籤約接待酒店之一,在奧運會期間,他們以最好的精神狀態、最高的工作標準、最優的服務質量,圓滿完成了奧運接待任務。  北京河南大廈擔負接待國際羽聯、國際藝術體操的技術官員和奧運志願者。
  • 中科院自動化所參與倫敦奧運會翻譯實驗系統開發
    中新網倫敦6月27日電(熊然)國際口語翻譯先進研究聯盟(U-Star)27日在倫敦發布23國語言翻譯實驗系統,以多國語言翻譯服務迎接奧運。  此次發布會由日本情報通信研究機構(NICT)主辦,來自26個研究機構的代表出席發布會,會上進行了多人同時運用不同語言的在線翻譯展示。  U-Star此次發布的系統名叫「Voice Tra4U-M」,涵蓋了世界應用較為廣泛的23個語種,並能同時支持5人以移動終端在不同地點用不同語種進行實時對話。
  • 倫敦奧運會23國語言口語翻譯實驗系統發布(圖)
    國際口語翻譯先進研究聯盟(簡稱 U-Star)27日在倫敦舉行發布會,展示23國語言翻譯實驗系統。中國中科院自動化所作為U-Star創始單位之一,承擔了其中中英互譯項目。圖為發布會現場。人民網記者李文雲攝  人民網倫敦6月27日電(記者 李文雲)國際口語翻譯先進研究聯盟(簡稱 U-Star)27日在倫敦舉行發布會,展示了23國語言翻譯實驗系統,以多語種翻譯技術迎接2012倫敦奧運會。中國中科院自動化所作為U-Star發起單位之一,承擔了其中中英互譯項目。
  • 北京奧運會聘請外籍專家:薪酬高 門檻更高
    現在,北京奧組委有30多名外籍專家,到明年比賽期間,外籍專家人數將達到約200人。他們是如何上了這條奧運大船,有著怎樣的奧運夢想,他們的專業技能怎麼樣,待遇又如何呢?    拉茲羅,匈牙利人,參加了1992年巴塞隆納奧運會、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以及其間的兩次冬奧會。
  • 奧運會「中國之家」開館,溫州姑娘給劉鵬當翻譯
    右二為國家體育總局局長劉鵬,左 一為溫籍華裔姑娘陳逸婷。這幾天,陳逸婷很忙,經常陪著國家體育總局局長劉鵬等領導,為他們提供臨時翻譯、賽場參觀等志願服務。陳逸婷「中國之家」前身,是2004年中國奧委會與當時的北京奧組委聯合在雅典設立的「北京小屋」,2010年溫哥華冬奧會正式設立了首個海外運營的「中國之家」。
  • 服務行業學外語、學英語是北京奧運會籌備的重要工作
    第二個問題,今天有北京奧組委的人在座,我想問與奧運會有關的問題。我們知道,奧運會申辦成功以後,北京市也提出來,對於北京市的很多行業,尤其計程車司機學英語提出了很多要求,到現在為止,在座各位也有切身體會,北京的計程車司機的英語水平有待於提高,還有不到一年就要召開奧運會了,這個事情怎麼辦?
  • 奧運會保證餐飲服務質量 奧運食譜七天不重樣
    奧運會要為700萬人次提供餐飲服務    據介紹,為了保證奧運會期間來北京的全世界各地運動員、教練員、官員和記者們吃上絕對安全的食物,北京奧運會食品安全專家委員會於2005年成立,15名委員中包括8名外國專家,來自世界衛生組織、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食品安全管理局、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以及美國奧本大學等單位。
  • "水立方"夢幻亮相:完美詮釋北京奧運會三大理念
    "水立方"夢幻亮相:完美詮釋北京奧運會三大理念    新華社北京1月28日電(記者 孫曉勝 高鵬)北京奧運會標誌性場館之一的國家遊泳中心(「水立方」)28日正式竣工交付使用。夢幻般藍色的「水立方」,完美體現了北京奧運會「科技、綠色、人文」的三大理念。
  • 講座綜述丨王敏:北京奧運會設計的故事
    王敏與國際奧委會形象與景觀顧問、倫敦奧運會、溫哥華冬奧會及裡奧奧運會藝術總監奧運與設計教育的故事為什麼2004年在中央美術學院成立奧運藝術研究中心,做奧運設計?中央美術學院奧運藝術研究中心這段時間我們做了很多東西,給大家舉一個例子:奧運的核心圖形。我們有13組人,做了13套方案。這13套方案,每一套都充滿了中國文化的語言、中國的色彩、中國的故事。
  • 《瞭望》:翻譯難找 人文奧運如何過語言關
    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副主任、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長李宇明強調,「舉辦一屆有特色、高水平的奧運會」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目標。在具體表現這一目標的8個方面中,與語言環境建設密切相關的就有6個方面:體育場館設施和競賽組織工作、開幕式及文化活動、媒體服務和輿論評價、志願者隊伍和服務、交通組織和服務、城市文明形象。為北京奧運營造「多語多言」的和諧語境,需要考慮和完善的地方非常多。
  • 北京氣象服務熱線針對奧運會推出英文預報
    新華社北京9月27日電(記者 張淼淼)9月28日零時起,北京市氣象局對12121氣象服務熱線內容進行全面改版,最新推出與百姓出行密不可分的交通氣象和追蹤天氣變化的直播氣象,以及滿足國際化需要的中英文雙語服務等新內容。
  • 全國各地舉行多項活動迎北京奧運會倒計時一百天
    他表示,首都機場正全力為奧運服務保障工作進行著最後的準備。     北京奧組委票務中心負責人解讀門票熱點問題    新華社北京4月29日電(記者汪湧、淡然)北京奧運會門票第三階段銷售工作即將於5月5日正式啟動,北京奧組委票務中心副主任容軍29日參加媒體「部長接待日」時,就奧運會門票銷售熱點問題進行了解讀。
  • 北京奧運會向公共場所不規範英文標識發出最後通牒
    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北京市民學外語組委會專家顧問團團長陳琳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  隨著奧運會的日益臨近,一場全方位的公共場所英文標識「改造戰」正在京城的大街小巷展開,北京向「洋涇浜英語」發出了最後通牒。  陳琳表示,路識標牌、文物古蹟、中文菜譜等翻譯任務已全部完成,糾錯工作將於今年年底前全部完成。
  • 北京氣象局氣象服務熱線針對奧運會推出英文預報
    新華社北京9月27日電(記者張淼淼)9月28日零時起,北京市氣象局對12121氣象服務熱線內容進行全面改版,最新推出與百姓出行密不可分的交通氣象和追蹤天氣變化的直播氣象,以及滿足國際化需要的中英文雙語服務等新內容。
  • 外國政要都住哪兒——北京奧運會賽事服務工作解讀
    外國政要:可住指定飯店也可自由選擇  在北京奧運會期間,將會有80位到90位外國政要來到北京。這些政要的住宿問題是如何安排的呢?對此,奧組委運動會服務部副部長向萍解釋說:「奧運會的政要接待,我們叫做國際貴賓接待,跟平時的外事接待有一些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