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奧運會聘請外籍專家:薪酬高 門檻更高

2021-01-10 央視網

北京奧運會聘請外籍專家:薪酬高 門檻更高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7月24日 19:26 來源:中國新聞網

    北京舉辦奧運會,來自世界各地的人也在同樣為之努力。現在,北京奧組委有30多名外籍專家,到明年比賽期間,外籍專家人數將達到約200人。他們是如何上了這條奧運大船,有著怎樣的奧運夢想,他們的專業技能怎麼樣,待遇又如何呢?

    拉茲羅,匈牙利人,參加了1992年巴塞隆納奧運會、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以及其間的兩次冬奧會。

    從2000年起,他開始在國際奧委會國際聯絡部工作,參與了雪梨奧運會、雅典奧運會的籌備準備工作。現在,作為外籍專家,他在北京奧組委國際聯絡部任職。

    傑夫魯夫洛,美國人,30年前開始進行體育賽事的報導,從亞特蘭大到雅典,一直擔任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的體育賽事轉播員。現在,在北京奧組委的新聞宣傳部,傑夫為修改每一份英文材料而努力……

    目前,在北京奧組委,像拉茲羅和傑夫這樣因為有著豐富奧運會工作經歷而被聘為外籍專家的,有30多位。

    高標準,高薪酬

    北京奧組委所招聘的外籍專家主要工作於語言服務、對外協調與聯絡、媒體服務和場館運行方面,大多來自歐洲國家。到明年比賽期間,奧組委還將招聘大約200名外籍專家,服務於各個崗位。

    這些外籍專家,或是國際奧委會與國際單項體育組織推薦來的,或是北京代表團在各屆奧運會上物色而來,或是毛遂自薦……但不論通過什麼方式,他們都要經受嚴格的審核。

    北京奧組委人事部副部長徐志軍在接受《環球》雜誌記者採訪時說,在招聘的前期,奧組委人事部會審核這些外籍專家的資歷和閱歷,並通過他們曾經服務過的奧運會相關組織了解其能力和工作表現情況。前期工作之後,會召開一個會議,由奧組委外籍專家顧問評定小組來做最後的決定。這一小組的人員都是那些在國際奧委會工作過、有過多次奧運經驗的中國官員,比如中國奧委會名譽主席何振梁、國際田聯副主席樓大鵬等。

    在經過嚴格的審核後,北京奧組委會分配給外籍專家具體的崗位和任務,並進行嚴格的管理。由於這些專家有豐富的奧運會工作經驗,基本上能夠較好地完成分配任務,他們的薪酬比中國工作人員高出許多。

    徐志軍介紹說,外籍人員的工資分幾個檔次,主要是根據其閱歷、能力和發揮作用的大小來衡量。一類是在某一方面具有籌辦奧運會經驗的專業工作人員,但資歷不是很老,他們的工資是3000美元一個月。另一類是水平較高的,比如說國際聯絡處聘請的拉茲羅,他參加過多次的奧運會和冬奧會,與國際奧委會、28個單項體育組織和許多個國家的奧委會,都非常熟悉。有很多事情我們沒法協調的,他都能協調。「像他這麼厲害的人,月薪是1萬美元。」

    據記者的了解,現在奧組委的中國工作人員工資是從4000到10000多人民幣。當記者問到,中外工作人員的工資差距這麼大,會不會引發中方人員的不滿時,徐志軍說,這種情況不會發生。北京奧組委的很多中國工作人員都曾經到雅典奧運會和都靈冬奧會實習過,了解到聘用外籍專家是奧運會組織工作的慣例。另外,由於聘請的專家都是靠能力招聘來的,處理的都是有難度的工作,奧組委也確實需要他們來協助,大家對此都有認識。

    跨過奧組委門檻

    外籍專家以不同的方式來到北京奧組委,他們的工作境遇也各不相同。

    在國際聯絡處工作的拉茲羅2005年7月到北京,至今已經工作了兩年。最開始,是北京奧組委聯繫到他,專程聘請他協調與各大體育組織的關係。由於工作經驗豐富,又得到國際奧委會的推薦,他很快就得到了中國工作人員的認可,可謂一帆風順。

    談到在北京奧組委的工作時,拉茲羅對《環球》雜誌記者說,在中國工作與在其他地區工作有很多不同,比如北京奧組委的決策「要比其他的奧組委慢一些」。但他是搞國際聯絡與協調的,能力之一就是適應不同的工作體制,因此在很短的時間就調整過來。

    他表示,語言也不是個問題。雖然他不會中文,但他參與的所有會議都是用英文進行的,一起工作的中國同事英文也都很好,基本不存在什麼交流障礙。

    相比拉茲羅的一帆風順,傑夫到北京奧組委的歷程可謂一波三折。從亞特蘭大到雅典的三次奧運會,他的角色是CBS的排球、網球和拳擊等賽事的直播員。他說:「參加奧運會的經歷就像吸毒,你希望奧運會永不結束。如果有機會的話,我願意犧牲一切去換取再經歷一次的機會。」

    在得知CBS出現財政問題,很可能不能到北京做奧運直播時,他辭去了在CBS的工作。在雅典奧運會,他就與中國代表團聯繫過,希望能夠到北京奧組委工作,但當時中國工作人員表示他們十分繁忙,暫時無法處理這一問題。

    隨後,傑夫到廣州經營自己的公關公司。他不斷與北京奧組委聯繫,多次發送傳真、E-mail並打電話,表達他想參與北京奧運會的渴望。每當人事部有任何關於職位的消息,他都會直飛北京。雖然機票及食宿費用不菲,他還是樂此不疲,一次次到北京與人事部和其他部門談自己關於北京奧運的構想。由於沒有合適的職位,傑夫一直被奧組委拒之門外。

    經過12次直飛北京的努力後,人事部終於接受了這位鍥而不捨的外國人。2007年3月,傑夫被安排在新聞宣傳處工作。傑夫說:「我離開了家,把我的狗送人了,車也給別人了,提著兩個箱子就來到北京。對北京的工作我充滿期待。」

    但傑夫的曲折並不止於此。在一個月的實習期裡,他每天花三個小時往返於居住的酒店和北京奧運大廈之間。開始的時候,由於不會講中文,根本沒人跟他講話,雖然辦公室有40人左右,卻感覺十分孤獨。另外,開始的時候也沒有人分配工作,他無聊地把所有關於《蜘蛛俠》的影評看了一遍。

    但為奧運做貢獻是他的夢想。他決定主動出擊。在公布火炬傳遞方案後,他將當日的英文演講稿重新潤色了一遍,找到北京奧組委火炬接力中心和國際聯絡部,跟工作人員討論稿子,因此交到了許多朋友。他說,我想要做的,就是使中國面對世界的時候,不再使用官方的生硬的中國式英語,而是讓語言有活力,感覺來自人們的內心和靈魂。只有這樣,才能使中國與世界的聯繫更為緊密。

    現在,火炬接力中心、國際聯絡部和新聞宣傳部要發表的英文材料都會請傑夫過目一遍,等他潤色以後再發表。傑夫也因此與辦公室的工作人員和諧相處。他還在奧運大廈附近租到了房子,開始了有規律的生活。

    他說,一旦參與了一次奧運會,奧運精神就會永遠滲透進人們的靈魂。「鄧小平說過,黑貓白貓,抓住老鼠的就是好貓。在這裡工作,我就是抓住了奧運的貓。」

    「北京真的很棒」

    在《環球》雜誌記者採訪兩位外籍專家時,距離北京奧運會只剩下400餘天的時間。在談及奧運會籌辦工作時,兩位專家都表示了樂觀的態度。

    拉茲羅說,任何奧運會的組織都有兩個方面,一個是城市的基礎設施,一個是管理工作。北京的城市建設已經非常完美;至於管理工作,目前也做得還不錯。當然,也還有要改進的地方。北京從來沒有舉辦過這麼大的賽事,雖然現在是想做到使每個人都滿意,但如果想要傳達北京奧運希望傳達給世界的東西,就不能只照顧個人的感受。現在北京奧組委要做的就是在個人和整體之間找到平衡。「我們正在學習,爭取做到最好。」

    傑夫更是一個樂觀主義者:「現在的準備已經不是是否有效的問題,而是是否過度的問題。這裡的準備太細緻了,每個環節都有八到十層的鋪墊和考慮。」

    「現在舉辦奧運會要比2000年時舉辦更好,不僅基礎設施更加完備,經濟也處在良好的發展過程中。更重要的是,人們更為寬容,更能接受新的思想,這種狀態更適合奧運會。」

    談到奧運會比賽時段,兩位專家都十分興奮。拉茲羅說,那時他的工作就是與來自各國體育代表團的領隊聯繫,進行協調,解決隨時可能出現的問題。傑夫則正與中國的英文報刊聯繫,準備屆時開個奧運專欄,記錄北京奧運讓他感動的點點滴滴。

    在北京圓了奧運夢後,這些心懷奧運精神的專家們向更遠的地方看齊。拉茲羅表示,雖然現在還不知道會不會到倫敦奧組委工作,但如果有機會,他一定會去的。傑夫說,倫敦奧運會的時候,他已經54歲了,去不去工作還不一定,但是,「正如我說的,奧運會的經歷就像吸毒一樣,我希望它永遠不會結束。會不會去倫敦,你說呢?」

    「我是那隻抓住奧運的貓」

    《環球》雜誌記者採訪傑夫的時候,北京正下著小雨。傑夫說他剛來中國時,也是像這樣下著小雨。他在桌上攤開了筆記本電腦和一些文字材料,每講到他參加的一屆奧運會,他便會請記者聽一段錄音、看一段錄像或是讀一份文件。他的熱情,讓人看到了真正為夢想而不惜一切的精神。

    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是傑夫參加的第一次奧運。那時他代表CBS直播排球和網球的比賽。雖然每次直播只有30秒時間,但傑夫說,需要花至少一年的時間去了解所有的運動員、教練員和運動隊的每場比賽,以做好材料的準備工作。

    那次奧運會,奧運公園被人放置了炸彈。在進行直播時,他說,「這裡的安保就像瑞士奶酪。也就是說,簡直是在開玩笑,根本沒有安保可言。在新聞中心做直播的時候,根本沒有人檢查我的包,連目測也沒有。我要求他們檢查,但他們拒絕了,因為我有通行證。我說,你們不知道我的包裡有什麼,為什麼不打開檢查一下。他們還是拒絕了。」

    亞特蘭大的交通也是個問題。傑夫說,那時他要到喬治亞大學進行沙灘排球的報導。大巴的司機現場拿出地圖來,因為他根本不認識路。「從那次的奧運經歷我得出了一個結論,你可以計劃所有的事情,但發生的事情卻永遠無法預計。沒有人會想到會有人在公園裡放炸彈。」

    2000年在雪梨,傑夫還是直播排球比賽。他認為雪梨奧運會是最好的奧運會。不是因為建築,不是因為良好的交通,而是因為雪梨人。「在地鐵裡,你在一頭喊話,另一頭人們會回答。他們非常可愛,一旦你了解了他們,你就會愛上他們。」

    「2001年中國申奧成功時,我就在現場,目睹了那種瞬間的快樂,人們那麼高興,我覺得北京奧運會一定會成為充滿愛的盛會。」

    到了雅典奧運會時,「我發現他們的安保做得很好。但雅典人根本不在乎奧運會,他們似乎在一天的任何時間都能睡覺。」

    在與北京奧組委聯繫的過程中,他甚至提出了自己的聖火點燃方式構想:「姚明穿著印有中國的籃球服,點燃手中的籃球,然後扔向一條龍,龍銜著籃球突然升高30英尺,向空中噴射,點燃聖火。」雖然這個提議並未被接受,他表示,他將爭取成為火炬手,這是他近期最大的夢想。

    北京奧運會將是傑夫經歷的第四次奧運。他說:「在奧運會,我們不用擔心政治、犯罪,我們以人類的身份聯合到一起。我們身上沒有標籤,我們只是人。人們會友好相處,這就是一種改變。比賽會使我們認識到,人們能夠相互喜歡,國家可以友好相處,這種感覺是最重要的。」傑夫相信,自己是為奧運而生的。「為什麼我們會在這裡?為什麼我們會在此為北京奧運會服務?我相信命運,我為這個時刻而生。」(樂豔娜)

    環球雜誌授權使用,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本刊聯繫。

責編:李興存

相關焦點

  • HelloCareer:《2020在華外籍人才薪酬調查報告》
    行業背景• 教育行業依然是外籍人才就業最多的領域,佔到所有受訪人員的27%,其次是在華留學的外籍學生,佔比接近14%。• IT、製造業和傳媒領域,也是外籍人才儲備較多的行業。• 從事酒店、餐飲等服務行業的外籍人才佔比也不少。城市分布• 北京、上海因其教育、工作機會、生活配套等因素依然是外籍人才最多的地域。
  • 高等學校聘請外國文教專家和外籍教師的規定
    高等學校聘請外國文教專家和外籍教師的規定 (1991年8月10日發布)教外辦〔1991〕462號  為保證高等學校聘請外籍教師(以下簡稱專家、外教)的工作更好地為社會主義高等教育服務
  • 為更好備戰東京奧運會,國羽首次聘請外教!李矛出山相助男單
    中國羽協今天下午宣布,為更好地備戰東京奧運會,中國羽毛球隊將充實教練團隊,聘請原韓國隊主教練姜京珍以及韓國前男雙名將柳鏞成加入中國羽毛球隊,協助雙打訓練;聘請國內資深教練李矛協助男單訓練。中國羽協主席張軍表示,之所以聘請兩名韓國教練,原因是雙打項目一直是韓國羽毛球隊的傳統優勢項目,韓國在雙打項目上具有一套獨特的訓練理念與訓練方法。
  • ...北京市財政局關於印發《北京市外籍教師參與中小學英語教學改革...
    第五條 市教委選擇外籍教師資源豐富、社會信譽度好、有參與積極性的在京高校、市教委直屬直管單位等機構協助項目學校聘請外籍教師;通過政府採購程序選擇社會信譽度好、有豐富外籍教師資源和聘請經驗、適應教學改革需求、參與積極性高的社會力量作為供應商協助項目學校聘請外籍教師;鼓勵有條件的項目學校自行聘請外教。
  • ...關於印發《北京市外籍教師參與中小學英語教學改革項目管理辦法...
    第五條 市教委選擇外籍教師資源豐富、社會信譽度好、有參與積極性的在京高校、市教委直屬直管單位等機構協助項目學校聘請外籍教師;通過政府採購程序選擇社會信譽度好、有豐富外籍教師資源和聘請經驗、適應教學改革需求、參與積極性高的社會力量作為供應商協助項目學校聘請外籍教師;鼓勵有條件的項目學校自行聘請外教。
  • 揭秘北京奧運會翻譯機構:奧運會多語言服務中心
    儘管講這些語言的人口很少,儘管它們之中有些還不是官方語言,但在北京奧運會期間,如果你撥打多語言服務中心的總機,你就會聽到這些「稀有」的聲音。44個語種,24小時不間斷服務,這就是北京奧運會多語言服務中心的職能所在。  北京奧運會多語言服務中心坐落在北京外國語大學東院西側一幢剛剛裝修完畢的五層大樓內,在北外奧運辦公室主任丁浩的帶領下,記者走訪了這一奧運會期間的對外服務平臺。
  • 廣州外籍國際學校大匯總 各學校有哪些門檻?
    身份門檻:學生需擁有外籍護照身份門檻:學生需擁有外籍護照身份門檻:學生需擁有外籍護照身份門檻:學生需擁有外籍護照,學校歡迎所有國家學生報名申請,申請條件須有居留許可/外國護照和學生就讀經歷。廣州的純外籍國際學校數量還是比較多的,質量也很高。相比於公立學校國際部,外籍人員子女學校對於身份要求比較高,擇校君建議想要孩子入讀的家長提前做好教育規劃。
  • 31省市發布2019年異地高考報名政策 北京等地門檻仍高
    近幾年,各地通過降低門檻、緩衝落地、分步實施等多種措施,破解異地高考難題。日前,全國已有31省市相繼發布了2019異地高考報名政策,符合條件的外籍考生將被容許在當地參加高考。「異地高考方案設計得是否合理是教育公平能否實現的前提條件。」西華師範大學教育學院院長、四川省教育學會常務理事馮文全認為。
  • 辛評 | 何理程:中國可聘請外籍人士擔任外交戰略顧問
    中國可聘請外籍人士擔任外交戰略顧問作者 / 何理程隨著中國變得日益強大,中國與其他國家之間的矛盾將會不可避免地多起來。在處理與其他國家關係的過程中,中國不應該總是用中國的思維方式來思考其他國家的問題。我們應該多聽聽其他國家的人士的意見,用其他國家的人民容易接受的方式來處理與他們之間的矛盾。
  • 清華北大對國際生「免試」,外籍華人躺著能進?專家:想得簡單!
    「免試」條款是不是降低了入學門檻?有專家向南都指出,事實上並非如此。根據規定,來華留學申請人必須持有有效的外國護照或國籍證明文件4年以上,且最近4年之內有在國外實際居住2年以上的記錄。清華大學也曾公開表示,「免試」入學,學校對國際生的選擇面更廣招生門檻實質更高,競爭更強。
  • 國際輿論:北京奧運會是世界的奧運會(圖)
    中廣網北京8月24日消息奧運會這一體育盛會超越世界上政治制度、意識形態、種族膚色和文化宗教的差異,讓人們在同一片藍天和同一面五環旗下,為了更快、更高、更強的目標而共同奮鬥。在過去十幾天時間裡,全世界都在奧林匹克光環的照耀下關注北京、共享體育盛宴。
  • 寧波一公司面試20多位外籍學生 無一人問薪酬和福利
    外籍學生在和招聘工作人員交流外國人找工作,是怎麼樣的?昨天,針對外籍學生開設的實習雙選會在寧波大學舉行,14家企業現場設攤。記者走近一看,發現這群人找工作,和很多大學畢業生一樣,都有那麼一點緊張,有些用人單位忍不住要他們放鬆放鬆,不過當然是用英文的。
  • 外籍學生可免筆試讀清華北大?國籍難道比努力還重要?是否公平
    為了能考上頂尖學府,千萬學子披星戴月的讀書,但是,最近清華北大的一則招生簡章,讓學子們不淡定了,憑什麼外籍學生可以免筆試?努力十多年,卻比不上國籍,太不公平了,專家卻說這很公平,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 2020年第四季度薪酬出爐,沒想到這個行業薪酬漲幅這麼大!
    2020年第四季度薪酬出爐,沒想到這個行業薪酬漲幅這麼大!近日,智聯招聘發布了《2020年冬季中國僱主需求與白領人才供給報告》,數據顯示,全國38個主要城市的平均薪酬8923元/月,一年以來首次實現環比正增長,增速達2.7%, 2020年冬季,北京以11913元/月繼續領跑第一,上海、深圳和杭州平均月薪也都超過了萬元。
  • 北京奧運會體育專業翻譯缺口巨大
    傳神公司副總裁黃濟告訴記者:「我們正在配合北京奧組委加緊解決這個問題。現在,公司正著手建立各個語種的術語庫,未來,我們希望通過培訓和科技兩大手段來解決。但是,想馬上完美地解決問題是不現實的。奧組委官員也曾經多次指出,北京奧運會肯定是成功的,但是細節上會存在不完美的地方。我想,在奧運會期間,體育專業翻譯工作也會在細節上存在一些不足。」
  • 清北自降門檻招外籍學生,官方解釋了
    清北自降門檻招收外籍學生幾年前的事情了,只有關注清華北大招生情況的人才知道,清華大學曾經發布了一條讓國人異常憤怒的消息。消息內容是:從2017年開始,外籍學生可以申請清華大學入學,並可以免去筆試考試。專家解釋仍難以服眾很明顯,很多人都在嘗試著鑽清北這個空子,也有很多成功的案例。曾經有一個外國輟學的初中生,申請清華大學後便被錄取,若是在國內初中生輟學,早已成為眾人所看不起的對象,而國外輟學初中生一躍而上進入了我國高等學府。面對廣大學子以及家長們的質疑和指責,一些專家給出了官方解釋。
  • 順義,德威,京西北京三所外籍國際學校2020年學費匯總
    北京老牌的國際學校,這類學校又稱北京外國人學校,不招收中國國籍學生。今天為大家帶來順義,德威,京西北京三所外籍國際學校2020年學費匯總,一起看看吧。北京順義國際學校(中國本土)北京順義國際學校(簡稱ISB),成立於1980年,位於北京順義區後沙峪鎮安華街10號。北京順義國際學校是一所主要為在北京工作和生活的外籍人員的子女提供全日制教學服務的外商獨資事業單位。
  • 北京理工大學「薪酬」分布,薪酬與學歷成正比
    北京理工大學是一所全國重點大學,是「雙一流」A類高校,學校位於首都北京,工科實力強,是一所報考熱門高校,學校高考錄取分數較高。薪酬是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評價指標之一,北京理工大學作為一所報考熱門高校,學校培養的畢業生薪酬待遇如何,大家對此也是頗為關注。
  • 學中文學中國菜 北京冬奧組委裡的「老外」專家:在籌辦中愛上中國
    北京加油!」這位來自拉脫維亞的外籍專家負責北京冬奧會雪車雪橇項目籌辦工作。年初疫情暴發後,他一直留在北京,堅守崗位,參與了國家雪車雪橇中心賽道建設、製冷系統安裝調試等籌辦任務,與北京冬奧組委工作人員並肩奮戰,共克時艱。 像諾蒙茲一樣,一批來自五湖四海的優秀人才集聚在冬奧組委,他們的心與北京2022緊緊相連,他們的愛深深融注於北京這片熱土。
  • 北京麥子店街道「花式」治理
    近年來,隨著外籍居民越來越多,麥子店一直在探索國際化社區建設。而這裡,只是北京多個國際化社區的一個縮影。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人事處處長伍琦說,社區是城市的最小細胞,是世界接觸北京最直接的窗口。「從這個層面來說,國際化社區是北京建設國際交往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基礎單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