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曼聊育兒
高考是我國最公平的考試,大家各憑本事,不過,想要考上清華北大卻不是容易的事,除了要有天賦,還要夠拼、夠刻苦,如今高分考生越來越多,競爭也更加激烈。
為了能考上頂尖學府,千萬學子披星戴月的讀書,但是,最近清華北大的一則招生簡章,讓學子們不淡定了,憑什麼外籍學生可以免筆試?努力十多年,卻比不上國籍,太不公平了,專家卻說這很公平,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外籍學生可以免筆試讀清華北大
這則招生簡章的具體內容:外籍學子申請考進清華北大,可以免除筆試環節,也就是說,只要面試通過就可以了,外籍生受到這種「優待」,讓學子們很不解,中國學生上清華北大,難度堪比登山,要一個臺階一個臺階走,才能到頂,外籍生卻能坐纜車到達。
對此,專家們給出了解釋:這是申請門檻,不是錄取門檻,這樣會有更多外籍生申請,我們才能從中選優,如果連申請門檻高了,很可能出現矮個子人群選大高個的情況,難以保證留學生的質量。
雖然不用筆試了,但是審核標準中,有一項要求是外籍學生的漢語水平要達到五級,相當於中國學生申請國外高校,想要順利就讀,要考雅思託福一樣,漢語五級是什麼水平呢?下面簡單舉一個例子。
考試分為聽力、語法結構、閱讀理解三部分,比如聽力題,一段語音中,一個人說一句話,第二個人提出問題,試卷會有4個答案的選項,學生要做出正確的選擇,對於外籍學生會有一定的難度,而對於小留學生或許就簡單了,這也是中國學子覺得不公平的主要原因。
小留學生在國外讀10年書,就能得到外國的國籍,加入他國的國籍滿4年,居住滿2年,就能回國讀清華,所以對於專家給出的解釋並不認同。
錄取新規刺痛了誰?
高考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其中,普通家庭和窮苦學子佔了多半,清華北大給出在京學子名額就很多,北京等大城市教育資源豐富,擁有絕對的優勢,北京學生綜合素質好,家庭經濟條件好,又不缺資源,即使不考上985/211一類名校,也不愁出路。
然而,對於普通家庭和寒門學子來說,這是跳龍門的機會,他們除了依靠讀書改變命運,沒有其他出路和退路,所在地區教育資源匱乏,家庭經濟拮据,還要和幾十萬學子爭搶不足100的名額,不到千分之一的概率上清華,未免太不公平了。
現在外籍生,想要讀清華更容易,即使不佔高考錄取名額,心中也是不滿,10年寒窗苦讀,拼命努力的學習,終究沒抵過一紙國籍,國外的學生就優秀嗎?中國有幾百萬的寒門學子,他們就沒有潛力嗎?
2020年高考,高考大省700分考不上清華北大,底層學子就更不用想了,可望而不及的頂尖學府,別人出國溜達一圈,就觸手可及,企業單位招聘中,看重名校學歷,海外留學經歷,寒門學子想要有更好的發展,難上加難,他們的心寒了。
其實,有一點也可以理解,清北高校的責任也很重,需要培養國家發展需要的人才,就要優中選優,國內外學生的長處不同,外籍人才會帶來新角度的看法,不一樣的思維方式,都有利於社會。
偏袒北京市的學子,是在金子中挑選純度更高的金子,畢竟學校挑選人才的時間和精力有限,並不是歧視寒門學子,如果培養了四年,最後還沒有成為想要的人才,浪費的資源就太多了,或許這也是無奈之舉。
寒門貴子有很多出路
確實,讀書是寒門子弟唯一的出路,當你走上個這條路,你的選擇就會更多,條條大路通羅馬,選對了出路,活的未必不如清北高材生。
考上大學後,可以繼續發揚刻苦學習的精神,通過考研,上岸985或211,也可以從事國家科研工作,或者進入知名企業,還可以考公務員、考證,來改變命運,科研人才固然重要,有能力的人才,也必不可少。
寒門學子身上堅韌不拔、吃苦耐勞的品質,也是其他學生無法比擬的,烏龜尚且能跑過兔子,你又何嘗不能超越他們,學習很重要,但難能可貴的品質,才能讓你走到最後,所以,不用管其他人,只管努力奮鬥,終究會有好的出路。
以上就是這期要分享的內容,你認為清華北大對外籍學生免筆試這事公平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如果您對本文感興趣,歡迎轉發、分享、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