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讀高中、免試上清華,此舉是否有悖教育公平,以後還會存在嗎

2020-08-30 鄭州市星火教育

美國讀高中、免試上清華,此舉是否有悖教育公平?以後還會存在嗎?

不知你是否看到過這樣一篇帖子,叫做《老外不用考試上清華?十年寒窗不如一紙國籍,清華新政讓中國考生欲哭無淚》,該帖子中提到:「很多人不知道,國內的名校為了擴招國外考生,一直在擠壓內地考生的錄取名額,與此同時降低外國考生的錄取標準。」比如從2017年開始,外國考生想要報考清華大學,直接申請就行了,連筆試都不用考。網友表示:「是不是意味著英語四級425分的我,可以直接申請一個斯坦福或者麻省理工,他們給我直接過。還給我錢讓我花?」雖是反諷,但也強烈表明了對於這一新政的不認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1、十二年寒窗苦讀,一朝敗給外國籍

在2018年清華大學國際學生(本科)招生簡章了解到,如果你是美國國籍四年以上,且具有高中學歷,只要語言能力達到HSK五級(含)以上(HSK四級也可申請,但需在入學後一年內達到HSK五級)就可以達到進入清華大學的成績。成績特別優秀者還可以免試入學。HSK四級具體要達到什麼樣的標準要求呢,基本就是掌握了1200個中國常用詞彙,更為誇張的是如果你的母語是美籍華人,那麼僅僅只需要提供高考成績單,就可以申請國內這座令無數人嚮往的清華大學!


很多人都說高考是貧窮與富有最公平的機會,可是就美國國籍免試而言,其實很多時候,公平與不公平都是相對而論。相對來說,高考比起其他改變社會地位、獲得知識的途徑更加公平些,除了一些極特殊情況,在高考考場上不需要拼爹拼錢拼地位,只需要用自己十二年的知識積累為自己拼一個未來!可這一清華新政卻讓人慾哭無淚,十二年的寒窗苦讀還不如一紙國籍!

2、名校是否有苦衷呢

對於這一新政,小編不僅要問,作為一個中國人,難道連最基本的教育也要在自己的國土上受到政策歧視了嗎?清華大學作為我國的最高學府,下達一項政策肯定是要經過深思熟慮的,而這次的新政,清華大學是否也有苦衷呢?


每所世界級高校都需要有來自世界各地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來提升大學本身的全球競爭力,畢竟學術無國界嘛。我國的最高學府—清華大學也不例外!考慮到人口數量和其他眾所周知的一些原因,外國學生對中國高校,並不像中國學生對英美大學那樣熱衷。某種程度上說,清華的這一決定實屬無奈之舉。如果有選擇,哪個大學不願意要成績更好的留學生呢?這就使得很多「供小於求」的外國學生輕鬆佔了清華的便宜!也使得本國學生覺得清華大學這一舉策實屬是對中國學生的不公平待遇。

3、反向思維,我們是否可以更改國籍抓取「漏洞」呢

人大附中是北京市一等一也是中國一等一的名校。人大附中有個國際部,招收的都是外籍學生。可打開名單一看,除了兩個名字帶點日本風味,一個名字有點韓國風格,其他都是清一色的中國孩子。但這絲毫不影響他們成為「外籍學生」。這些外籍學生可以在人大附中選擇就讀「中國課程」或者「國際課程」,並且這些外籍學生貌似都選擇了「中國課程」。畢業的時候36名學生裡,16名考上北大,16名考上清華,3名考上人大。比中國籍考生的北大清華錄取率高出無數百分點。這便是所謂的「出口轉內銷」了吧!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這一更改國籍只為了讓孩子更容易能去到清華北大的行為確實有違清華新政的初心,高考移民與時俱進開始國際化,只能說為了孩子更好的發展空間,家長們也費勁了心思!

關於美國讀高中,免試上清華,大家有何看法呢?歡迎大家評論區留言討論。

圖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澳籍華人無需高考,免試入讀清華北大,對中國考生真的不公平嗎?
    從來都沒有免費可以吃的午餐,你以為這樣一句話「澳洲華人無需高考,免試入讀清華北大」就是容易了嗎?孩子們,想多了,再怎麼希望招收外國留學生,咱們國家也不至於啥歪瓜裂棗都要的,好不?你以為清華口中的這些東西:一本外國護照 + 高中成績和畢業證 + 一口流利的中文,真的很簡單容易,所以內心不平衡了嗎?孩子們啊,只有你自己在鬧心啊。
  • 中國人換個「國籍」就能輕鬆上北大清華讀重點 如何才能高考公平
    中國人換個「國籍」就能輕鬆上北大清華讀重點 如何才能高考公平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將到來。這個話題又再度被炒了起來。「換個國籍就直通清華北大就能讀重點」,實際上危害極大,首要的就是損害高考的公平性。國家每年供給的高考錄取指標是有限的,近幾年一些省市之間爭得頭破血流。特別是優質教育資源,比如北大、清華等名校在各省市的錄取指標極度稀缺。現在倒好,這種寶貴的資源還被「移民」擠佔了一塊。有的人可能會說,這只是擠佔的國際資源,國際生又不佔國內名額。這是一種比較狹隘的看法。
  • 十年寒窗抵不過一紙國籍,清華招生外籍學生免試,專家卻說很公平
    難度和雅思的7.0分可以比嗎?這個水平真的不高,只要初步地掌握漢語的交流語就行了,即會漢語的日常對話就行。因此,可以將之與大學英語的四級考試相比較。第三個要求是學生的成績要優異,並且要品行端正,身體健康和擁有與中國高中相當的畢業學歷。
  • 拒絕狀元白湘菱的北大,轉頭「免試」錄取外籍的她,這公平嗎
    按理來說,一個省文科狀元,在報考大學的時候,肯定會選擇清華北大這樣的名校。但是由於白湘菱同學的歷史選修成績只有B+,因此根據相關招生政策,她不光是無緣清華北大,還與很多國內的名校無緣。為什麼放棄了高考狀元的北大,會「免試」錄取鄭楒婷同學?她是誰?她有什麼特別之處?鄭楒婷同學是2002年出生的,因為父母之前在外國工作過,所以也給她辦理加入了阿根廷國籍。其實她從小學到高中,都是在中國讀的,接受的教育也都是國內的教育。雖然鄭楒婷同學的成績也很優秀,但是她既不是高考狀元,也沒有獲得過什麼特殊的國際性或者全國性的大獎,因此她除了是外國國籍以外,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
  • 無需高考,申請免試能入讀清華?外籍華人招生條件比你想像得輕鬆
    ,這是真的嗎?2020年清華招生簡章隨著我國高考錄取志願填報結束,無數學子都在密切關注著各大高校的招生狀況。清華大學在招生官網上公布的今年國際學生本科的招生簡章中,清晰地表明將會採用「申請—審核制度」。
  • 清華北大對國際生「免試」,外籍華人躺著能進?專家:想得簡單!
    在2017年年初,清華大學發布2017年的國際生(本科)招生簡章時,就因「免試」引起熱論。網友認為,這樣一來,外籍華人「躺著就能進清華」,對國內高考生不公平。還有網友質疑,在就學壓力下,「免試」可能促使更多人赴美生子,獲得美國國籍後通過「申請—審核」制,輕而易舉進入國內名牌大學。 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
  • 從清華北大免試錄取外國留學生到1.5萬英國小學生的撤離
    最近,北大也隨著清華公布了本校的外國留學生錄取方案。對於外國留學生,免試錄取。清華出臺方案時,我曾經評論說跪下去再站起來就不容易了。也許言辭有點激烈,但符合書生憂國憂民的傻氣。清華北大作為中國兩個頂尖大學,內地學子可以說是萬裡挑一。
  • 教育部最新通知:當兩年兵退役,專科生免試讀本科,網友炸鍋了
    俗話說得好:「錢不是萬能的,沒錢是萬萬不能的」,在學歷上同樣如此,隨著時代的進步,催生一批又一批主播,網紅等不需要學歷的職業,他們表面光鮮亮麗,很多人羨慕不已;殊不知其背後競爭的激烈,其工作強度之大,淘汰率之高。「學歷重要嗎?」
  • ...發問:什麼是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所有人考上北大清華復旦嗎?
    什麼是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是不是所有學生都考上北大清華復旦就是公平?是不是所有學校課堂都打造得一模一樣就是公平?第三屆城市教育發展聯盟大會在今天上午召開的第三屆城市教育發展聯盟大會上,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閩景率先發問。
  • 請不要質疑被清華免試錄取的柯潔,他配得上這個通知書
    這兩天著名圍棋國手柯潔被清華大學免試錄取的消息不脛而走,不過讓小編感到遺憾的是,消息傳出來之後居然還有不少人吐槽這屬於教育不公平,我認為這種想法是荒謬的。柯潔剛好柯潔正在這個檔口上被清華錄取,很多人認可柯潔是個不錯的年輕人,但畢竟柯潔不是通過正常的高考進入的,而是靠著類似於特長生保送入讀了全國最高學府。消息傳開還是有不少人產生了質疑。
  • 外籍學生可免筆試讀清華北大?國籍難道比努力還重要?是否公平
    ,也就是說,只要面試通過就可以了,外籍生受到這種「優待」,讓學子們很不解,中國學生上清華北大,難度堪比登山,要一個臺階一個臺階走,才能到頂,外籍生卻能坐纜車到達。 小留學生在國外讀10年書,就能得到外國的國籍,加入他國的國籍滿4年,居住滿2年,就能回國讀清華,所以對於專家給出的解釋並不認同。
  • 中國人「養活」了美國野雞大學整個產業,而老外卻不用考試直接上清華...
    雖然這類大學在教育上屬於合法機構,但在這類學校獲得文憑卻不被社會、用人企業所認可,學校是靠賣文憑賺錢,而學生買來的文憑往往一張沒有價值之紙。上清華不用高考是不是逗我呢??難道寒窗苦讀十餘年還不如外國人身份給力?
  • 尷尬了,河南考生700分無緣清華、北大,留學生免試入學
    也就是說今年河南的高考考生低於703分都上不了清華、北大。清華、北大作為國內的最高學府,哪個家長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考進,又有哪個高中不希望自己的學生可以被錄取;歷年以來,每所高中對外宣傳自己學校所取得的成績時,都會把自己學校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放在最顯眼的地方。
  • 外籍留學生入清華免筆試,專家:這很公平
    另外,所有申請中國大學的外國學生,比如北大,都可以通過中國大使館申請政府獎學金,已經在北京讀高中的外國學生,也可以直接向北大申請獎學金。,那外國學生考清華不難嗎?你們清華還能有奴性思想嗎?提高學府的國際知名度是可以也是值得推崇的,要知道世界上也有學府之分!一國最好學府的知名度和國際排名也能體現該國的科學研究和社會進步能力!但我們是不是應該擇優錄取,能把標準降得那麼低?
  • 拒絕白湘菱的北京大學,轉頭就免試錄取「外籍」的鄭愢婷,公平嗎
    白湘菱這個名字,相信很多關心教育的網友並不陌生,這是2020年江蘇省高考語文最高分。在網絡中,白湘菱同學因為歷史離家而被欽北巨鹿之時,很多網友也提出是否網開一面為這樣的人才創造條件。當時北京大學的答覆是必須按照規則,按照規則之後我們也沒有辦法,甚至有網友為北大的這次按照規則點讚。
  • 教育類碩士畢業生免試認定教師資格,網友:這是對師範生的肯定
    教育碩士要比教師資格證更難考,免試理所應當考過教育類碩士的同學肯定清楚,教師資格證的門檻其實是非常低的,相比教師資格證考試,教育類碩士要更難考得多,一個能夠考上教育碩士並且順利畢業的人,其能力水平就已經超過了只考教師資格證的人,如果再去考教師資格證,其實是輕輕鬆鬆都能過的。
  • 1946年三名女孩考清華落榜,民國教育公平?真相是......
    7月8日,有「大V」發布微博稱「這三位大學者大專家的女孩因為差幾分沒有考上」,並配上一張四名女性圖片,圖片下方文字標註為「【教育的公平】1946年有三個女孩考清華落榜,落榜的女孩分別是清華建築系主任梁思成女兒梁再冰,文學院院長馮友蘭的女兒馮鍾璞,校長梅貽琦的女兒梅祖芬,這讓人看到了那個年代中國教育的公平和良心。」 在高考日發這樣一條微博,很快便引來熱議。
  • 清華免試錄取外籍學生,遭網友質疑,校方回應:不佔用國內名額
    清華大學2020年招生惹爭議,外籍學生可免試錄取,校方:很公平俗話說:「人紅是非多」。對於大學來說,這句話同樣適用。作為國內最好的大學之一,清華大學早已是無數中小學生心目中關於大學的「圖騰」一般的存在。不過,最近一段時間以來,清華大學卻頗受爭議,甚至遭到了不少網友的質疑。
  • 清華國際生招生簡章遭疑 如何堵住假移民上名校?
    而以往所有申請清華本科的國際學生,都需要先參加4至5個科目的考試,然後再加試或面試後錄取。網友為此驚呼:「十年寒窗不如一紙國籍,清華新政讓中國考生欲哭無淚!」人們擔心,清華為外籍學生設置的入學門檻太低,對國內考生不公平。更擔心的是,清華新政一出,有條件的家長,完全可以讓子女放棄中國國籍,以「移民」的方法曲線上清華。
  • 北京大學也對外籍學生免試入學,網友:北大清華還是中國的學校嗎
    在2019年的招收簡章上,取消了筆試,直接申請制度。對待國外留學生和本地學生的不公平待遇,讓中國不少學生和 家長怨氣橫生。可是清華大學的風波還沒有過去,北京大學宣布了2020年的對外籍學生招收方式的更改通知,其中很明顯的提出取消筆試,直接選擇遠程面試。這一通知的公布,讓廣大中國國民的心再次疼了一下—就連北京大學也「免試」入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