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網絡上流行一種說法
「要想皮膚好,抗糖少不了」
在很多愛美人士的眼中,糖是皮膚的「頭號殺手」,吃糖容易長斑、長痘,更會使皮膚鬆弛、下垂、長皺紋,所以要想盡一切辦法阻止糖分攝入,就連主食和水果也不能吃,這就是所謂的「抗糖飲食法」。
被一些人稱為「宇宙最強煥顏術」
相關話題引發眾多網友關注↓
市面上,什麼糖類阻斷劑、抗糖丸、抗糖面霜,只要想得到的應用途徑,就沒有買不到的抗糖產品。
「抗糖」到底為何物?糖真的十惡不赦嗎?
通常說的讓我們「變老變醜」的「糖」,其實是指糖基化終末產物(AGEs)。前提是來自於我們攝入過剩的糖後,糖與身體內的蛋白質(包括皮膚中的膠原蛋白、彈性蛋白等)結合,產生了AGEs,進而皮膚出現鬆弛、老化、暗沉等。
比如紅燒肉表面泛著油光的紅褐色、麵包經高溫烘烤後表面的紅褐色等,都是典型的產生了AGEs的表現。關鍵是一旦糖化,就很難逆轉。
說到這裡,感覺自己「剁手」節還是忘了囤一堆抗糖產品?!
錯!
戒掉某一種食物並不代表戒糖,改變烹飪方法才是關鍵
糖是人體所需的重要營養,一刀切地不攝入任何糖分,首先會減少酶促糖蛋白的合成,造成低血糖、貧血、營養不良等健康問題。與此同時,「糖化」和過度「糖化」不是一回事,並不是少吃糖就不會「糖化」。主食一口不吃,最後該產生的AGEs還會產生。
這裡有個前提,一定是攝入過剩的糖,所以與其抗糖,不如限「糖」!而限糖其實更關鍵是限制「精緻」碳水,食物是無辜的,有罪的是過度的烹飪方式。
我們主張的科學抗糖,一定是在保證合理的碳水攝入前提下,把「精緻」碳水剔除。食物中本身就存在的糖基化終末產物(AGEs),包括高溫油炸、碳烤、高溫烘烤的一系列食物,通俗來說就是烤串、炸雞、奶茶、精緻甜點等,想一想,那些終日以這些食物為伴的人,是不是顯得比同齡人更顯年齡呢?
有小夥伴一定說了,那我可以邊吃精緻碳水邊用抗糖產品啊!市面上現在橫行的「抗糖」產品,雖然理想是豐滿的,但現實是,這些產品缺乏系統化的科學驗證,目前來說還不具備詢證醫學的支撐。
讓我們一起吃最少的「精緻」碳水,做最「精緻」的人兒吧!
攥稿人:楊琳
文章參考:央視新聞
《叢玲帶你看名醫》團隊編輯整理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有違規、侵權請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