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代,詩人該如何寫詩?16位詩人開空中詩會暢談自然文學...

2020-12-27 封面新聞

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

後疫情時代,詩人該如何寫詩?5月16日下午,一場別開生面的「雲」上草原詩會,在線上舉行。李少君、何言宏、敬文東、張德明、霍俊明、王冰、楊慶祥、胡亮、北喬、李壯、龔剛、汪劍釗、張光昕等國內16位實力詩人、詩歌評論家,圍繞詩人阿信的詩歌新作《驚喜記》,在空中展開探討。一場疫情的發生,讓人們普遍更加關注人和自然的關係,詩人也不例外。在這場空中詩會中,詩人們討論的主題,圍繞著自然文學、草原詩學等。

《詩刊》主編、詩人李少君

1986年阿信大學畢業後隻身踏上青藏高原東部邊緣的甘南草原,遠離詩歌中心,遠離大都市。那裡的生活簡樸而寧靜,節奏單調而緩慢,這樣的環境對於一個普通人來說也許是人生的困境或局限,但對一個詩人來說可能是一種命運的恩賜。

何言宏指出,應將阿信的詩置於新詩史和世界文學的深遠背景中考察,美國以梭羅為代表的自然文學多關注散文、日記的寫作,而詩歌文體較少受到關注。阿信對西部草原的詩歌書寫在內容、寫法和個體性等方面非常值得研究。

敬文東認為,在這個浮躁而喧囂的時代,阿信詩歌的「安靜」具有巨大的倫理價值,今天我們享受豐裕物質生活的同時,對大自然產生了傷害。阿信的詩啟迪我們,科技對自然的惡化要靠人與自然的關係來修復。

胡亮指出,阿信詩歌中的「我」不是詩篇的中心,相對於神,人類只是配角。阿信的詩是對人類中心主義的動搖、對工具理性的動搖,他的寫作具有某種超驗性。

阿信倡導大家回到實際生活中去發現詩意,「只要我們真誠對待身旁的事物,生活和世界將會回饋給我們無限的感動」。

詩人阿信

在這場空中詩會的最後,《詩刊》主編李少君總結說,人越是隔離在家,越是嚮往自然,嚮往大草原。此次疫情將自然重新帶回人類視野,啟發我們重新認識自然,重新思考人與自然的關係。探討阿信的《驚喜記》正逢其時。「阿信的詩呈現出自然的廣闊與神秘,一種對自然秩序的尊重,開啟了新時代對自然文學的認識。對阿信詩歌及其草地詩學,在現在這樣一個時刻探討具有特別的意義,疫情把被現代性忽視遺忘的自然帶回人們的視野,讓大家重新關注自然,思考人和自然的關係,為未來尋找一種人和自然更和諧的關係。對於自然寫作來說,這一切,也許還是未來文學和詩歌的一個新的開始。」

相關焦點

  • 無論在哪,都有詩意:這群90後的詩人「雲端」開詩會
    在《詩刊》社編輯、詩人丁鵬主持下,90後詩人暢聊詩歌日前,在由《詩刊》社主辦的「首屆90後詩歌雲端峰會」直播上,馬驥文、趙琳、火棠等16位90後詩人圍繞「三十而立:我們的生活、工作、學習與詩歌」,暢談各自生活現狀、詩人身份的確立、對同代人的反思等話題
  • 四川詩歌學會中秋詩會在成都舉行 詩人楊牧:我們還活著 而且活在...
    中國詩歌學會副會長、四川詩人楊牧,《星星》詩刊主編龔學敏,四川省詩歌學會會長曹紀祖,詩人向以鮮等藝術家和社會各界代表出席詩會,並和大家交流了現代詩歌創作的痛點,以及詩歌和詩會的意義。這是四川詩歌學會在疫情緩解後第一次舉辦詩會活動。
  • 見證中國詩歌變遷,舒婷顧城等著名詩人從這裡走出,青春詩會書寫詩...
    近日,第37屆青春詩會舉辦地揭曉,2021年夏季詩會將在山西沁源舉行,這是30年後青春詩會再度在山西舉辦。青春詩會做為中國詩歌界影響力最大的詩歌品牌活動,將繼續書寫傳奇。《詩刊》社主編李少君說,2018年第七屆魯迅文學獎詩歌獎獲獎者也全部出自青春詩會。青春詩會由中國作家協會《詩刊》社推出,今年的詩會將於10月在福建霞浦舉行。15位參會詩人是從853份有效稿件中經三輪選舉產生,他們中最大的出生於1981年,最小的出生於1994年。
  • 三十而立:90後詩人如何破解生活和詩藝的雙重焦慮
    2020年,最早的一批90後已邁入而立之年。三十而立對於90後詩人意味著什麼?他們如何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尋靈感,又如何在工作與學習之餘思考和書寫我們的時代?7月12日晚七點,由《詩刊》社主辦的「首屆90後詩歌雲端峰會」在騰訊看點平臺成功直播,王二冬、李唐、李壯、艾諾依、張晚禾、馬驥文、李海鵬、康宇辰、徐威、秦三澍、左手、徐曉、朱光明、郭月洲、趙琳、火棠16位詩人圍繞「三十而立:我們的生活、工作、學習與詩歌」,暢談各自生活現狀、詩人身份的確立、對同代人的反思等話題,活動由《詩刊》編輯、詩人丁鵬主持。
  • 俄羅斯詩人伊琳娜:疫情之後的世界,是一個全新的時代
    詩人們分為兩個會場,分別以「我們共同的星球 見證詩歌的溫暖和力量」和「成渝詩歌沙龍」為主題,展開研討和交流。本屆詩歌周由四川省作協、四川省文聯、中國作協詩歌委員會等支持,成都市文聯、成都市文廣旅局、五糧液集團公司主辦,成都市文聯《草堂》詩刊社等承辦。
  • 「不寫詩」的詩人,花四年用西語翻譯《紅樓夢》
    在西語國家目前已有的11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中,他向中國讀者已較為系統地介紹了其中的5位詩人(米斯特拉爾、聶魯達、帕斯、希梅內斯、阿萊克桑德雷),成為國內西班牙語文學翻譯界當之無愧的領軍人物之一。在國內詩歌出版界,來自西班牙或西班牙語美洲的重要的詩人詩作,有很大一部分是出自他手。
  • 安琪:「寫詩是詩人的事,推廣其實也應是詩人的事」——以《海峽瞭望》臺灣詩人專欄的撰寫為例
    原本臺灣秀威出版社也是要出版的(臺灣詩人顏艾琳推薦給該出版社),但秀威如果出版在先的話,其他出版社要出版就得向他們買版權,我覺得這部書在大陸出版對臺灣詩人更有意義,於是從秀威撤出,靜候大陸出版社。當我詢問魯亢在《海峽瞭望》開設臺灣詩人推介專欄的意義時魯亢答曰,「填補《臺灣詩人十二家》留下的空白。」筆者所撰寫的專欄中有7位詩人(洛夫、瘂弦、余光中、羅門、鄭愁予、商禽、紀弦)與流沙河先生重合,其餘44位詩人大都並未被大陸報刊雜誌推介,筆者因此對即將出版的《臺灣詩人51家》充滿期待。此為後話。
  • 第36屆青春詩會詩叢出版,年輕詩人為中國新詩帶來可能性
    近日,由《詩刊》社與長江文藝出版社聯合推出的「第36屆青春詩會詩叢」問世,這套書集中呈現了15位青年詩人的美學追求和個性化的詩意表達。12月13日下午,「第36屆青春詩會詩叢」首發式在北京外研書店舉辦。
  • 「後疫情時代」用詩歌撫慰心靈 北京之夏雲端詩會相約東升科技園
    近日,由《詩刊》社和北京外研書店共同主辦的「北京之夏雲端詩會」在外研書店東升科技園舉行,為炎炎夏日注入了絲絲清涼。詩會匯聚了于堅、黃梵、榮榮、李雲王二冬等近20位當代重要詩人,詩會藉助新媒體直播平臺,採取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模式,與網友線上互動。
  • 海南詩友追思著名詩人余光中
    海南詩友追思著名詩人余光中。郭江曉攝中新網海口12月18日電 (郭江曉)「你完美的詩人形象/是兩岸鄉愁的神話,兩岸人都愛你/在這樣一個平常而又神聖的日子/我站在海邊不知道該說什麼/只想輕輕地對您說:先生,走好。」
  • 海南詩友聚會追思「鄉愁」詩人余光中先生
    80餘名詩人、朗誦家、詩歌愛好者用詩歌追思遠行的詩人。  余光中與海南緣分頗深。早在抗戰初期,9歲的余光中隨家人為躲避日寇,曾坐船途經瓊州海峽。2003年、2004年、2011年,他曾三次來海南講學、研討,以詩會友。2013年年底,他以85歲高齡應邀來瓊參加2013「兩岸詩會」,並以傑出影響力和對兩岸文化交流之貢獻獲詩會「桂冠詩人獎」。
  • 陳惠芳:新媒體時代,詩人的喜與憂
    一種現狀網際網路介入,自媒體興起,詩歌節會不斷,熱鬧非凡曾經有一句戲語:寫詩的,比讀詩的多。當下,寫詩的,與讀詩的一樣多。在物慾橫流的年代,我以為,寫詩的,讀詩的,關鍵不在於誰多誰少,最重要的是「人間還有詩」。
  • 舞鋼「羊倌詩人」李松山受邀請 將參加《詩刊》社第三十六屆青春詩會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李紅汛 通訊員 王曉磊 賈東倫「我正在整理詩集,為參加青春詩會做準備。」8月6日,李松山在和記者聊起參加《詩刊》社第三十六屆青春詩會的事還激動不已。《詩刊》社「青春詩會」是中國最具影響力的詩歌活動,是全國文化、文學事業的一項重大工程,是引人矚目的詩壇盛事,也是青年詩人正式亮相的舞臺與成長的搖籃。《詩刊》社從1980年起,已成功組織、舉辦了35屆「青春詩會」,每屆推出的詩人和作品都成為與時代同步的文學熱點。「青春詩會」,見證時代,印證青春,進入歷史。今年將會在福建霞浦舉辦第36屆「青春詩會」。
  • 臺灣詩人余光中在開封參加端午詩會 朗誦新詩《招魂》
    昨日上午,2014中國宋韻端午詩會暨端午文化周活動在開封開幕,臺灣著名詩人余光中、綠蒂,大陸詩人汪國真等人參加了詩會。詩會上,余光中還親自朗誦了為端午詩會所創作的新詩《招魂》。   今年86歲的余光中,涉獵廣泛,著作等身,深受兩岸青年喜歡。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余光中說,自己千裡迢迢來河南,是因為河南文化源遠流長。他希望年輕一代要保存或者追求中華文化,讓中華文化發揚下去。
  • 深圳00後網紅詩歌姐妹花開公號寫詩,抨擊作文損耗詩人的想像力
    兩位詩人年紀雖小,詩齡卻不短,她們都是從三四歲就開始寫詩。隨著姐妹倆天才小詩人的名聲越來越大,參加詩會與去電視臺錄製節目的機會也越來越多了,一年總是會坐好幾次火車。 對於她們來說,參加詩會或去錄節目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認識很多同齡的寫詩的孩子,認識很多詩人朋友,「現在我們在詩人圈玩,在學校,同學與老師都不知道我們寫詩。我們也不想讓她們知道,這跟老師沒關係。」
  • 詩人胡弦:他打量這個世界並悄悄寫詩
    我的創作,也到了坐在某個臺階上好好想想今後的寫作路該怎麼走的時候。  「我們在通常生活當中遇到很多東西,遇到一個木頭和一塊石頭裂開的縫,胡弦發現了裂隙當中的詩意……詩人的創作性是我們所不及的。」流行的說法是每一片樹葉的正面和反面都已經被詩人和植物學家反覆掂量和抒寫過了,胡弦如何找到「另外的知覺」和「另外意義的肺活量」?  12月16日,中華讀書報專訪詩人胡弦。  中華讀書報:90年代開始寫作,當時的文學狀況遠不如80年代景氣熱鬧,文學刊物的生存都是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您寫作的動力是什麼?
  • 魯獎翻譯家 趙振江 「不寫詩」的詩人用西語翻譯《紅樓夢》
    在西語國家目前已有的11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中,他向中國讀者已較為系統地介紹了其中的5位詩人(米斯特拉爾、聶魯達、帕斯、希梅內斯、阿萊克桑德雷),成為國內西班牙語文學翻譯界當之無愧的領軍人物之一。他還翻譯帕斯、魯文·達裡奧、塞薩爾·巴略霍、胡安·赫爾曼、加西亞·洛爾卡、安東尼奧·馬查多、阿爾貝蒂、米格爾·埃爾南德斯等人的詩選。
  • 詩人節專號:詩透長安
    而後數天,領略詩都氣派,感受長安詩人如何打通盛唐的風採和氣韻,與各地優秀詩人分享長安詩歌盛宴,初見網上交流10年的文友。27日晚上到鹹陽,受到老詩人程海熱情接待並饋贈畫作。28日下午飛到深圳寶安機場,乘車直接到單位,開始一輪時長兩星期的夜班。
  • 臺灣著名詩人洛夫
    欣然接受兩岸詩會「桂冠詩人」獎  「驚悉洛夫先生不幸逝世,海南省臺辦同仁和海南文化界不勝悲惋,深表哀悼。」兩岸詩會組委會執行主任、海南省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主任劉耿在寫給洛夫家人的悼念信中說道。  2016年,是兩岸詩會在海南成功舉辦五屆後,首次走進寶島臺灣。
  • 西湖詩會中外詩人採風活動落幕 韓國詩人高銀首次來杭作詩《西湖...
    西湖詩會中外詩人採風活動落幕 韓國詩人高銀首次來杭作詩《西湖即興》 發布時間:2016-06-12 09:55:02 星期日  來源:杭州網  這是首次來到杭州的韓國著名詩人高銀在杭州圖書館所寫的《西湖即興》。6月11日,首屆西湖詩會中外詩人採風活動結束。對於這首詩,高銀先生說到,最近幾天他去西湖、西溪溼地、大運河等景點採風,感觸非常深,詩情萌動。這首詩就是在本次活動開場前,他在圖書館休息室裡即興創作的,花了10分鐘左右的時間,金鶴哲也馬上對其進行了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