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戰爭:49年三野28軍兵敗古寧頭,為何再也沒有登陸過金門島?

2020-12-27 史源歷史專欄

歡迎閱讀史源史詩第978期。1949年10月,第三野戰軍渡海進攻金門島,在古寧頭意外遭到了失利,損兵9000餘人。一次戰役的失敗說明不了太多,但為何解放軍此後再也沒有發起過針對金門島的登陸作戰呢?這似乎有點奇怪,我們了解下原委。

49年登島戰敗的原因已不需要分析,史料很多。來看看為何49年之後,長時間沒有再次發起進攻金門的戰役。我軍當然不可能因為一次戰役受挫,就放棄攻打金門,相反要想辦法洗刷三野第10兵團,尤其是28軍在49年第一次戰敗的記錄。但是從49年金門之戰的過程來看,當時兵種以陸軍為主的解放軍部隊,確實還不擅長打需要渡海才能完成的戰役。所以第一次戰敗後,三野在軍委的要求下,開始普遍總結經驗,進行更充分的攻島準備,就這樣時間進入了1950年。

眾所周知,50年-53年間爆發了韓戰,中國先後派出100多萬志願軍部隊到朝鮮輪戰。一方面此時我國的戰略中心明顯北移,集中力量對付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另一方面美艦隊封鎖了臺灣海峽,雖然金門島比起臺灣更靠近福建,但是金門的主要價值並非這個島本身,而是攻打臺灣島的關鍵前沿陣地。此時即便我軍攻下金門,短時間內也不具備解放臺灣的海軍實力,美海軍是遠洋海軍,此時已經對海峽進行封鎖,雙方的客觀實力鴻溝不是一時半會能夠逾越的。

1954年往後,雖然韓戰宣告結束,但美軍和臺灣方面卻越發加固了「盟友」關係,美海軍對臺灣實行協防。為了防止美國製造兩岸分裂,大陸在1954年向金門島進行了小規模的炮擊,以表明立場。此時進攻臺灣的條件還是不具備,但我方覺察到了美軍因為在朝鮮半島沒有實現戰略企圖,轉而想把臺灣作為重要的遠東軍事基地,當然其中也包含著對中國大陸的制約和報復因素。從地理位置而言,金門島幾乎緊貼著東南海岸線,是臺灣和大陸地理聯繫最密切的一個據點。

從50年代後期一直到現在,就解放軍軍事實力角度考慮,單純要打下金門島已經不需要大費周章。但是我們再也沒有強行登陸此島,這裡面包含著更深層的軍事和政治博弈。如果金門島被我軍徹底攻佔,則地理層面國民黨軍只剩臺灣本島,和大陸沒有分毫聯繫,更加走向美方希望製造的「兩個中國」局面,大陸顯然不希望出現這種情況。1958年,我軍組織了對金門島的大規模炮擊,突襲炸死了國軍副司令吉星文、趙家驤等人,卻就是不派一兵一卒進行登島,這種炮擊還一直延續到70年代。解放軍至今不登陸金門島,主要原因就在於此,即表明對臺灣等未解放領土的態度,又間接制止著美方的陰謀。

相關焦點

  • 解放戰爭最悲壯的一戰,一個師全軍覆沒,戰後前線總指揮連降四級
    金門島及烈嶼(小金門)大大小小13個島嶼還在國民黨軍隊佔領之下。 大金門東距廈門市10公裡,北距大陸9公裡,島長20公裡,寬14公裡,面積約150平方公裡,形狀像個啞鈴,東部多高山,西部多丘陵,北岸瓊林至後沙到西北角古寧頭一帶,都為黃白色沙質硬灘,礁石不多,確實是個理想大規模登陸的地點。
  • 金門戰役:登陸部隊全軍覆沒,主席稱其為解放戰爭以來之最大損失
    說到金門這個島嶼,我們大家都很熟悉,相信熟悉這裡的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1958年解放軍炮擊金門,金門炮戰,也稱為第二次「臺灣海峽危機」,1958炮擊金門的戰略意義遠大於金門島本身的地位,為阻止美國分化中國,建立類似東西德國、朝鮮韓國等分裂政權的陰謀而發起的一系列軍事行動,但是今天小編要說的金門戰役,並不是1958年炮擊金門這場戰鬥。
  • 開國大典剛過23天,金門戰役打響,我軍卻不幸遭遇罕見嚴重失利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但與此同時,解放戰爭還遠沒有結束,東南、西南的大片地方,還盤踞著大量國民黨軍隊。從1949年10月24日晚上9點開始,到10月26日晚上基本結束,2、3天時間裡,太多意外發生,是解放戰爭史極其煎熬的3天時間。總之戰役結果是,我軍不僅沒有拿下金門島,反而自身付出慘重代價,第一批登島的9086名官兵(含300餘名船工、民夫),除了約3000人被俘,其餘約6000人全部陣亡,無一人生還。
  • 解放戰爭之後,臺灣國民黨軍最接近「反攻大陸」的部隊是哪一支?
    解放戰爭後期,國民黨軍敗逃到臺灣的部隊總兵力僅60餘萬,而臺灣人口在1949年共約700萬人,其中有200多萬都是從大陸而來。很明顯,以這樣的兵員水平和人口基數,國民黨軍想依靠軍事力量重返大陸幾乎不可能,但老蔣不死心,一直到上世紀70年代還在叫囂著反攻。
  • 三野大將們為什麼不服粟裕?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是由華東野戰軍整編而成的,所以又稱作「華野」,陳毅擔任三野總司令,而粟裕則是副司令員。眾所周知,三野大將很多,但大部分將領都不服粟裕,且基本上都跟粟裕有矛盾,這是為什麼呢?
  • 三年解放戰爭,敵軍自損807萬人,我軍一個師都消滅不了,為何?
    從1946年,蔣介石突然翻臉,企圖否定我軍在抗日戰場上取得的突出功績,謀奪勝利果實,拉開3年解放戰爭以來,敵軍在我軍的強大攻勢下,累計損兵折將高達807萬餘人,最終在1950年,韓先楚上將將個人生死,和名利榮辱置之度外,率部乘坐木船出海,大規模渡海登陸作戰,在海南島上與敵戰區司令長官薛嶽血戰56
  • 49年金門大敗,後來我軍有飛機,遠程大炮,為何不打了
    可是1949年10月份在攻打金門的時候,解放軍吃了一個大虧,導致9000多士兵全軍覆沒,這也成了解放戰爭歷史上唯一一次大敗仗,事後葉飛將軍在他的回憶錄中寫道:指揮員尤其是我的輕敵,是導致戰役失敗的最根本的原因
  • 解放戰爭:毛爺爺手中王牌,四大野戰軍第一縱隊,司令員都是上將
    解放戰爭時期,擔任西北野戰軍副司令員,協助彭老總解放了大西北。建國後,擔任過總後勤部部長等職。1998年逝世,享年91歲。建國後,楊勇擔任過貴州省委書記等要職。1983年1月6日在北京病逝,終年70歲。三、華東野戰軍第一縱隊司令員葉飛華東野戰軍,後來改為第三野戰軍。其中有一半人馬是羅榮桓元帥山東根據地的軍隊,再加上抗戰時期粟裕帶出來的新四軍。其實三野的實力並不強大,可以說一開始在四大野戰軍,實力最弱。
  • 解放戰爭:49年建國時的500萬解放軍,能否吊打37年的侵華日軍?
    導讀:解放戰爭:49年建國時的500萬解放軍,能否吊打37年的侵華日軍?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軍事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
  • 金門島離廈門最近不到2公裡,為何由臺灣管轄,這裡蘊藏著大智慧
    去過廈門的人都知道,可能有的人也做過這件事,就是站在廈門島上隔海眺望金門島。金門島距離廈門市東南端的角嶼僅約1.8公裡,卻離臺灣省卻非常遠,有200多公裡之遠。那為什麼金門卻由臺灣管轄呢?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金門島,了解一下其中緣由。
  • 金門島離廈門最近不到2公裡,為何由臺灣管轄,這裡蘊藏著大智慧
    去過廈門的人都知道,可能有的人也做過這件事,就是站在廈門島上隔海眺望金門島。金門島距離廈門市東南端的角嶼僅約1.8公裡,卻離臺灣省卻非常遠,有200多公裡之遠。那為什麼金門卻由臺灣管轄呢?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金門島,了解一下其中緣由。
  • 距離廈門10公裡,距離臺灣省200公裡,金門島為什麼屬於臺灣省?
    今天三哥就來結合地圖來帶大家看看金門島的前世今生金門島在地理位置上屬於廈門灣,面積151.65平方公裡,人口10.54萬人包括金門本島,小金門,大擔島,二擔島,三擔島,五擔島,猛虎嶼等從東晉元帝開始,金門島上就有了居民,當時正值五胡亂華
  • 瓊島解放戰爭的歷史豐碑
    1927年9月23日,瓊崖椰子寨戰鬥打響,掀起全瓊武裝總暴動序幕,自此,瓊崖人民革命武裝在黨的領導下,克服重重艱難險阻,堅持孤島奮戰,最終接應配合人民解放軍渡海登陸作戰,解放海南。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1928年瓊崖第一次反「圍剿」遭到挫敗。關鍵時刻馮白駒挺身而出,挑起領導全瓊革命鬥爭重擔,成為「瓊崖人民的一面旗幟」。
  • 探秘臺灣金門島軍事基地
    探秘臺灣金門島軍事基地 2012-08-15 11:28
  • 49年毛澤東說了一句什麼 讓軍神劉伯承心裡直打顫
    張雄文:粟裕為何過去成不了華東戰史的核心?         張雄文譬如,中共黨史出版社出版的《中國雄師:第三野戰軍》一書便指出:粟裕作為一代名將,「華東地區戰史,沒有他便不能成章」,根據也是「在解放戰爭的大多數時間裡,粟裕實際擔負了華東戰場的主要指揮責任。1948年陳毅調任中原軍區第一副司令員後,粟裕還擔負了華東野戰軍代司令員,在華東戰場粟裕顯示出高超的指揮藝術(注釋)」  然而,這個遲到的正確結論來之不易。
  • 金門島揭秘
    因為特殊的地理位置,金門島一直扮演著「反共橋頭兵」的角色,幾十年來國民黨在金門布有重兵,有人稱金門是臺灣的一座兵島。兩岸關係緊張時,金門駐軍最多時達10萬多兵力。金門在未開禁之前,是個戒備森嚴的地方。每天晚上10點以後,老百姓不準點燈,島上一片漆黑。為了防止駐軍官兵與老百姓偷聽大陸廣播,島上不準使用收音機。
  • 解放戰爭時期,國軍一級上將都是哪10個人?沒有一個不是狠角色
    馮玉祥是西北軍真正的首領,但自從1930年中原大戰失敗後,曾經兵鋒最盛的西北軍(40萬人)就被分化瓦解,馮玉祥在解放戰爭期間沒有實際軍權,傾向反戰和平,1948年因為海難去世。第二位,李宗仁。李宗仁是新桂系的領袖,廣西頭號軍閥。此人一直是老蔣在國民黨內的最大政敵,3次成功逼蔣下野。而在1948年李宗仁擔任民國副總統,次年成為代總統,算是政治生涯的頂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