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年金門大敗,後來我軍有飛機,遠程大炮,為何不打了

2021-01-16 煮酒觀天下


解放戰爭期間,解放軍一路高歌猛進,將國軍在大陸的軍隊一一擊敗,新中國成立前,國民黨軍隊雖然還有上百萬人,在各地負隅頑抗,但人心渙散,國軍又大勢已去,雖然大戰傷亡難免,但基本都是打勝仗。


可是1949年10月份在攻打金門的時候,解放軍吃了一個大虧,導致9000多士兵全軍覆沒,這也成了解放戰爭歷史上唯一一次大敗仗,事後葉飛將軍在他的回憶錄中寫道:指揮員尤其是我的輕敵,是導致戰役失敗的最根本的原因。

畢竟當時國民黨軍隊已是強弩之末,逃到金門島上的都是殘兵敗將,只要時間準許,解放軍完全可以調集更多的軍隊攻下金門,所以這一次戰役慘敗,完全是因為輕敵,而非解放軍實力不夠。


那麼中國在建國以後,就算建國之初,忙著打抗美援朝,沒時間來管金門,那麼後來中國經濟,軍事力量強大後,為何卻又不打金門了?

金門戰役過後,解放軍從來沒有再一次攻打過金門,即便後來中國國力強大了,有了飛機,軍艦以及遠程大炮,也沒有想過要攻打金門,那麼留下金門幹嘛呢?


金門島,在福建南部廈門以東的地方,距離大陸僅僅只有5.5海裡,那麼近的距離,以中國現在的軍事力量,隨時唾手可得,當時不打是有原因的,臺灣離我們有百公裡遠,而金門只有幾公裡,如果我們攻下了金門,就離蔣介石的軍隊太遠了,留著來牽制蔣介石。

新中國成立之初,我軍忙著抗美援朝,所以也沒有管金門,一直到1958年,蔣介石趁著大陸和美關係惡化,想趁火打劫,在1957年不斷派飛機深入大陸挑釁,並且在雲貴川等地空投特務,發散傳單。還在中國福建沿海地區進行轟炸,與此同時還不斷地向金門等靠近大陸的沿海島嶼增兵。


蔣介石的囂張,惹怒了大陸,於是在1958年,我軍萬炮齊發炮轟金門島。打擊蔣介石的同時,也警告老美不要太囂張,之後我軍又階段性的對金門炮轟,一直到1979年停止。而如今是和平年代,更不可能發起戰爭了。



  沒有看過癮?好看的公眾號在這裡



正二八經聊歷史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相關焦點

  • 1958年,炮擊金門序曲,我軍與臺灣飛機的空中爭鬥
    1958年,臺灣當局在美國支持下不斷出動飛機對福建、廣東等沿海地區進行偵查照明和空投宣傳品等活動。為了懲罰他們的囂張氣焰,中央軍委於1958年7月18日作出了炮擊金門的決策,以地面炮兵為主體,陸、海、空三軍聯合作戰。
  • 1958年金門炮戰,毛主席是如何不懼美國,在大國博弈中取得勝利?
    而在1949年的金門登陸戰中,我軍由於幾乎沒有空軍部隊,空中支援基本為零,近萬名戰士永遠地留在了金門海灘。但1958年解放軍的空軍部隊已經形成了有效火力,具備了對抗國民黨空軍的能力。中共中央決定炮轟金門之後,空軍部隊開始轉場福建,與國民黨飛機開始了長達半個月的制空權爭奪戰。
  • 我軍唯一一次全軍覆沒的戰役,上萬人犧牲千人被俘虜,讓人落淚
    就在1949年7月,中國解放軍就進入了福建,先後發動了福州和廈門戰役,取得了全勝。國民黨殘餘部隊全都退出大陸,盤踞在金門。而當時的金門是臺灣的門戶,只要解放軍能夠打下金門,那麼解放臺灣就十拿九穩。十兵團的統帥葉飛就派出了三個團,一共9000人,在當地的人民配合下,準備渡海進攻金門,發動了金門戰役。這場戰役打得非常慘烈,登島解放軍和國民黨打了三天三夜。
  • 解放戰爭:49年三野28軍兵敗古寧頭,為何再也沒有登陸過金門島?
    1949年10月,第三野戰軍渡海進攻金門島,在古寧頭意外遭到了失利,損兵9000餘人。一次戰役的失敗說明不了太多,但為何解放軍此後再也沒有發起過針對金門島的登陸作戰呢?這似乎有點奇怪,我們了解下原委。49年登島戰敗的原因已不需要分析,史料很多。來看看為何49年之後,長時間沒有再次發起進攻金門的戰役。
  • 金門戰役慘敗,我軍唯一一位從敵營逃回來的戰士,後來結局如何?
    同年10月24日,為了徹底肅清福建境內之敵,取得更大的戰果,在第28軍副軍長肖鋒的指揮下,我軍三個團9000多人組成渡海登陸部隊發起了解放金門的戰鬥。不過,由於我軍前期準備不足,輕敵思想嚴重再加上敵軍擁有強大的海陸空立體作戰體系,使得我軍在登陸金門島之後遭到敵人的猛烈攻擊。
  • 開國大典剛過23天,金門戰役打響,我軍卻不幸遭遇罕見嚴重失利
    1949年閱兵儀式其一,作戰計劃顯得些許隨意和草率當時三野第10兵團順利攻佔廈門之後,按照當時情況,整體局勢有利我軍,所以近在咫尺的大小金門島為何第10兵團當時對金門戰役顯得如此「漫不經心」?當然,並不是我軍不想認真打,而是有客觀因素導致。
  • 落在金門的炮彈為何不爆?炮擊金門留下的神秘炮彈如今成寶貝!
    最早從1953年1月份開始,我軍便有計劃地對金門的炮兵陣地、碼頭、機場和艦艇進行炮擊,但這種射擊只是警戒和試探性質,發射的炮彈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到了1954年9月3日、22日,我軍進行了兩次炮擊。這兩次炮擊的規模較大:9月3日,5個炮兵群共150餘門火炮,炮擊1小時50分鐘;9月22日,4個炮兵群共130餘門火炮,炮擊75分鐘,兩次炮擊的落彈數量都在萬數左右。
  • 我軍解放金門卻遭遇失敗,蔣介石流淚道:臺灣安全了
    49年10月27日,金門戰役勝利的消息傳到臺北,蔣介石流了淚。他太需要一次勝利了,他太知道金門戰役的意義了。他說:「這一仗我們全勝了……臺灣安全了。」針對解放金、廈的任務,第十兵團做出三個進攻方案:先金門後廈門;先廈門後金門;金廈並舉。最後大家決定採納的是第二個計劃,原因是防守廈門的是湯恩伯的部隊,較為精銳,且有較完善的防禦工事,廈門大而金門小,一旦廈門被破,金門則為囊中之物。10月,在作戰會議上,葉飛豪言道:此役必勝。
  • 金門之戰-解放軍最慘痛的失利
    今天跟大家聊的事兒是解放戰爭中解放軍最慘痛的一場失利,我軍史稱金門戰役,金門登陸戰,臺灣方面稱古寧頭戰役或古寧頭大捷。這是解放戰爭以來我軍最大的失利,成建制的部隊全軍覆沒是前所未有的。但其實49年6月以前,國民黨軍根本未在金門上設防。直到6月中旬,廈門要塞司令部才成立金門要塞總臺,從這時起才開始在島上構築工事,鋪設通信線路。8月起,隨著在福建的戰事一路潰敗,國民黨軍才開始在金門加強防禦建設。
  • 三年解放戰爭,敵軍自損807萬人,我軍一個師都消滅不了,為何?
    從1946年,蔣介石突然翻臉,企圖否定我軍在抗日戰場上取得的突出功績,謀奪勝利果實,拉開3年解放戰爭以來,敵軍在我軍的強大攻勢下,累計損兵折將高達807萬餘人,最終在1950年,韓先楚上將將個人生死,和名利榮辱置之度外,率部乘坐木船出海,大規模渡海登陸作戰,在海南島上與敵戰區司令長官薛嶽血戰56
  • 炮擊金門時毛澤東詢問葉飛的唯一問題是什麼
    目前不打,看一看形勢。彼方換防不打,不換防也不打。等彼方無理進攻,再行反攻。中東解決,要有時日,我們是有時間的,何必急呢?暫時不打,總有打之一日。彼方如攻漳、汕、福州、杭州,那就最妙了。這個主意,你看如何?找幾個同志議一議如何?……如彼來攻,等幾天,考慮明白,再作攻擊。以上種種,是不是算得運籌帷幄之中,制敵千裡之外,我戰則克,較有把握呢?不打無把握之仗的原則,必須堅持。
  • 金門炮戰,主席問:能避免打死美軍顧問嗎?葉飛:估計不能
    為了保衛領海領疆,1955年1月18日,我軍海陸空軍發動了一江山島戰役,這也是我軍歷史上第一次三棲協同作戰。美國人看到我軍迅猛攻勢,被迫放棄了他們在沿海地帶的基地。一個月後,我軍又發動大陳島戰役以及小陳島戰役,徹底掃平了蔣軍的胡宗南部在浙江沿海對我進行騷擾的據點,蔣「浙江省」不復存在。雖然拔掉了浙江沿海的釘子,但是蔣軍在福建沿海的釘子卻依然存在。
  • 我軍首次陸海空聯合作戰,彭德懷為何說「要用牛刀殺雞」?
    他曾經唱著「打倒日本鬼子,回家建個院子」的歌謠,打了3年抗日戰爭;也曾踏過朝鮮長津湖的冰天雪地,用高射機槍打下過美國飛機。仗著美國的支持,國民黨殘餘部隊以大陳列島、金門、馬祖等為基地,阻礙我海上交通,騷擾沿海漁場,甚至向大陸派遣特務。徐怡介紹說,從1949年10月到1954年8月,國民黨軍隊的飛機和軍艦僅在浙東海域就對67艘商船進行了111次攔截、搶劫、炮擊或掃射,導致浙江東部幾萬條漁船和十幾萬漁民不敢下海捕魚。
  • 52年南日島戰役,金門戰役後又一次失利,八百多人被俘虜到臺灣
    1949年10月,當時新中國建立還不到一個月,三野葉飛兵團就在金門遭遇了失利,三個團共9000多官兵損失殆盡,幾乎全軍覆沒。金門戰役失敗後,解放軍受限於海空軍力量不足,在東南沿海的島嶼戰事中,基本上處於守勢。尤其是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後,原先準備攻臺的三野精銳部隊先後被調到了朝鮮前線,就連很多部隊的高射炮,重型火炮都被調到了朝鮮前線。
  • 解放軍為何不攻佔金門
    那是國民黨退居臺灣後,雙方所爆發的第二次大規模的武裝衝突,外界稱之為「第二次臺海危機」或「8、23金門炮戰」。那場戰爭之所以廣受人們的關注,並在幾十年後仍然常常被提起,原因並不在於它的規模和激烈程度,而在於它所表達出的特殊的戰爭語言和作戰形式——解放軍為何要炮擊金門?簡單的說,是美國人幹涉中國內政所導致的。
  • 我軍打上去怎麼辦?馬祖守軍反擊作戰演習,與其說反擊不如說保命
    在2020年的今天,馬祖守軍你們覺得有贏的一絲絲希望嗎?坑道戰是一種古老的戰法,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的攻城戰中,就有從城外挖坑道到城內,然後突然從內部殺出來,進而攻破城池的戰術。坑道戰在近現代戰爭中也有廣泛的應用,其中最經典的其實是中國軍隊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所創立並使用。
  • 金門戰役為何慘敗?戰前一小時曾收到絕密軍情,卻沒有組織悲劇
    ——金門戰役登島部隊步話機員。01金門戰役結束了,結束的方式很悲壯。解放軍9000左右的將士登陸,大部分犧牲。很多人認為,金門戰役的失利是因為渡船原因。其實如果是深入分析一下的話,你會發現原因有很多,其中比較重要的就是輕敵和情報判斷不準確。
  • 「八一特輯」從野炮打飛機到火箭炮跨海峽,訪問解放軍炮兵傳奇
    華野粟裕、陳士渠等指揮員在聽到報告說國民黨軍運輸機正在向濟南空運援兵後,就要求特縱,試試用地炮打飛機。其實用地炮打飛機這事兒吧,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也是有過一些先例的,不過從我們搜集到的類似照片來看,通常也是用37毫米機關炮之類連發火炮,在射界受限情況下對空中某個特定方向的敵機進行集火射擊。
  • 美軍的大炮鳥:二戰中型轟炸機B-25改進型,飛機裝上了大炮
    不過在二戰期間,美國人在飛機裝大炮這條路上走得更遠,B-25G和B-25H居然安裝了75毫米的大炮。其它國家雖然有類似嘗試,但是進入量產的卻獨此一家。 改裝後的B-25B從大黃蜂號航母上起飛空襲東京
  • 1987年兩岸開放探親,這位金門戰役被俘的士兵,後來過的如何?
    1987年的10月,兩岸開啟了探親之路,久別重逢,歸心似箭,當時很多人回到大陸探尋30多年沒見的親人,聽到開放探親之後,一位普通的臺灣老人立刻就選擇回到大陸,這位老人有怎樣的過去,連他的妻子、女兒都不知道他的家人只知道他是國民黨退役的士兵,老人對家人隱藏了一段刻骨銘心的往事,這位老人叫陳書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