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炮擊金門序曲,我軍與臺灣飛機的空中爭鬥

2020-12-20 雅馨嘮史

1958年,臺灣當局在美國支持下不斷出動飛機對福建、廣東等沿海地區進行偵查照明和空投宣傳品等活動。

為了懲罰他們的囂張氣焰,中央軍委於1958年7月18日作出了炮擊金門的決策,以地面炮兵為主體,陸、海、空三軍聯合作戰。

炮擊金門前,空軍先進行激戰,我軍奪得了制空權。

我軍首批轉戰的第一梯隊殲擊航空兵於7月2日秘密轉至福建連城和廣東汕頭機場,當時國民黨空軍毫無察覺。

首批轉戰的第二、第三梯隊殲擊航空兵於8月上旬到中旬又先後進駐福建漳州、連城、福州、龍田等機場,完成了福建、廣東東部一線機場的部署以後,數批轉戰的轟炸航空兵和偵察航空兵等也於8月下旬到9月中旬,先後從駐地轉場至福建漳州和江西樟樹等一、二線機場。

7月29日11點左右,粵東沿海地區烏雲低垂,有雷陣雨,首次空戰已拉開帷幕。

3號機飛行員高長吉報告,發現兩架F-84G型飛機,地面指揮員林虎師長根據雷達所顯示的飛機架數,當即告訴空中飛行員,目標是4架而不是2架,提醒他們謹防對方的戰術,並果斷命令他們大膽沉著地實施攻擊。

激戰三分鐘,我空軍擊落敵機兩架,擊傷一架,而我軍飛行員無一損傷,取得了入閩、粵後首次空戰的勝利。

國民黨空軍受到這次打擊後,為查明我空軍進駐東南沿海機場的情況,便改用性能較好的F-86型戰鬥機,掩護RF-84型飛機實施強行偵查。

在8月14日的空戰中,我空軍第16師飛行員周春富以單機與國民黨空軍11架飛機作戰,他在擊落國民黨空軍F-86型飛機兩架,擊傷一架後,戰機不幸中彈被迫跳傘落海,福州軍區領導人得悉後緊急組織居民進行海上救援。

15日,中央軍委指示福州軍區一定要救起落水飛行員,我海軍炮艇和福建平潭縣1800多艘漁船,連續數日在海上反覆尋找,但終未找到。

我軍基本上奪取了福建地區的制空權,有力地保證了陸海軍參戰部隊的戰爭準備,前線軍民對我空軍在空戰中所獲得的勝利深受鼓舞,紛紛說福建的天空現在真正解放了。

(本文參考《共和國軍事秘聞》一書,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或錯誤,即改即刪。)

相關焦點

  • 1958年解放軍炮擊金門的真實原因探析
    1958年8月23日17:30左右,人民解放軍3萬多發炮彈齊發,猛烈炮擊當時國民黨控制下的金門島。這一突發的軍事行動,震驚了美國、蘇聯,乃至全世界。關於這場軍事行動的原因,歷來眾說紛紜。這是解放戰爭中我軍的一次重大軍事損失。此後,金門就一直被國民黨屯兵駐守。1950年,在蘇聯武器援助下,我黨本意欲再次解放臺灣,但無奈韓戰突然爆發,抗美援朝刻不容緩,解放臺灣的行動就暫時被擱置了下來。
  • 1958炮擊金門!央視這部紀錄片首次深度披露歷史內幕
    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東南沿海布防1958年7月,為了實施炮擊金門的軍事行動,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路大軍開始向福建省廈門市開進。三比零空中首勝31958年8月1日,身在臺灣的蔣介石在日記中這樣寫道:「中共的米格十七飛機一中隊35架已進入澄海機場,今後臺灣海峽之制空權已難完全掌握,此乃嚴重形勢。」此時的福建前線,三軍部隊正在等待著北京的最新命令。
  • 1958年金門炮戰,毛主席是如何不懼美國,在大國博弈中取得勝利?
    但廈門、海南島、金門列島和臺灣群島依然為國民黨所控制。1949年7月起,第三野戰軍第十兵團受命完成解放這些近海島嶼的任務。在葉飛將軍的指揮下,解放軍陸續攻佔了福州、漳州、廈門地區,但由於缺乏空中力量的支援和渡海作戰的經驗以及足夠的船隻,解放軍在金門島搶灘戰鬥中損失慘重,並未成功奪取金門島。
  • 1958年炮擊金門:美國欲讓廈門變成第二個廣島,曾計劃投放核武器
    1958年金門炮戰前後,解放軍總數減至237萬人,達到全國解放後的最低點。不過,國民黨軍對大陸的偵察襲擾未完全停止,中美大使級會談在臺灣問題上又陷入僵局。因此,毛澤東決定尋機對國民黨軍採取軍事打擊,並以靠近大陸的金門島為目標。當時在面積僅120平方公裡的大小金門島上有駐軍8.5萬人,佔臺灣國民黨軍總數的六分之一左右,是其主要的「反攻基地」。
  • 落在金門的炮彈為何不爆?炮擊金門留下的神秘炮彈如今成寶貝!
    最早從1953年1月份開始,我軍便有計劃地對金門的炮兵陣地、碼頭、機場和艦艇進行炮擊,但這種射擊只是警戒和試探性質,發射的炮彈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到了1954年9月3日、22日,我軍進行了兩次炮擊。這兩次炮擊的規模較大:9月3日,5個炮兵群共150餘門火炮,炮擊1小時50分鐘;9月22日,4個炮兵群共130餘門火炮,炮擊75分鐘,兩次炮擊的落彈數量都在萬數左右。
  • 炮擊金門時毛澤東詢問葉飛的唯一問題是什麼
    口述:葉飛炮擊金門,震驚世界的炮戰。艾森豪不是毛主席的對手,完全被毛主席調動。毛主席命令只打蔣艦,不打美艦。大規模的炮擊金門,是在1958年8月23日開始的。這是震驚世界的炮戰,在鬥爭策略的運用上又是史無前例的一戰。炮擊金門,是中央1958年北戴河會議時決定的。我原來沒有參加這次北戴河會議,留在福州。
  • 炮擊金門一石二鳥
    1958年夏季,美國入侵黎巴嫩,海空力量雲集中東,準備武裝幹涉中東革命,國際形勢十分緊張。1958年8月23日17時30分起,中國人民解放軍3萬多發炮彈猛轟金門,震驚了全世界,尤其是美蔣都慌了手腳。1954年12月美臺訂立《共同防禦條約》,使原本屬於中國內政的問題複雜化,也使毛澤東深思熟慮:從戰略高度判斷臺灣海峽的局勢,首先是「美蔣協防」保臺灣,要準備美國空軍、海軍捲入。1950年6月,韓戰爆發。美國將第七艦隊駛入臺灣海峽,阻止中國人民解放臺灣。1955年3月,美國和蔣介石籤訂的所謂《共同防禦條約》生效。在美國的支持下,臺灣當局年年發出「反攻大陸」的叫囂,不斷騷擾大陸。
  • 1958年金門陣地遭遇炮擊,蔣介石為何不擔心,反而高興地大笑?
    在福建海灣,有一座金門島,和廈門一樣,金門靠近大陸,卻又四面環海,獨特的地理位置,讓它擁有美麗的風景。可是,在解放戰爭中,金門海戰卻讓我軍大失所望,這是人民軍隊第一次嘗試海戰,為後來吸取了寶貴的經驗。不過,金門一直被蔣介石集團控制,它甚至成為了中華民國口中的福建省省會。
  • 49年金門大敗,後來我軍有飛機,遠程大炮,為何不打了
    可是1949年10月份在攻打金門的時候,解放軍吃了一個大虧,導致9000多士兵全軍覆沒,這也成了解放戰爭歷史上唯一一次大敗仗,事後葉飛將軍在他的回憶錄中寫道:指揮員尤其是我的輕敵,是導致戰役失敗的最根本的原因
  • 炮擊金門:毛澤東與艾森豪狹路相逢,高下立判
    1954年4月召開的日內瓦會議上,朝鮮問題和越南問題均以劃界方式和平解決,這就容易給西方一個錯覺,那就是接下來中國的臺灣問題,也可能採用這種方式。毛澤東敏銳地意識到是時候採取行動了,一定要及早打破西方的這種幻想,臺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不容任何國家幹涉!所以還未等日內瓦協定籤訂,毛澤東就掀起了解放臺灣的政治宣傳運動。
  • 歷史解讀:1958年蔣介石和大陸聯手,「導演」了一出大戲,「騙」了世界21年
    1958年8月23日,隨著毛偉人一聲令下,福建前線的解放軍炮兵萬炮轟鳴,炮彈如暴雨般的落到了金門國民黨軍的陣地上,放眼望去,對岸的金門陷入一片火海和硝煙當中。這一天,解放軍對金門進行了大約2個小時的炮擊,共發射炮彈三萬餘萬發,擊斃了包括金門防衛副司令趙家驤、 吉星文、章傑在內的600餘名守軍。
  • 從炮擊金門到「絞索政策」——感悟毛澤東應對臺海危機的戰略智慧
    然而就是在這個曾鮮為人知的近海小島,人民解放軍進行了1949年10月24日至27日為期三天的金門戰役,渡海作戰部隊3個建制團9086人(含船工)全部損失。這對以後國共兩黨、中美關係以及我黨、我軍處理臺灣問題的方式都產生了深遠影響。金門登陸作戰失利後,解放軍將士厲兵秣馬,準備再攻金門,進而解放被國民黨軍隊佔據的臺灣澎湖和沿海島嶼,實現祖國的統一。
  • 炮擊金門:毛主席是如何用這巧妙一招,化解美國分裂中國陰謀的?
    1958年8月23日傍晚,臺灣海峽上空出現了萬枚飛彈,將整個臺灣海峽照得亮如白晝,這就是著名的炮擊金門事件。這次炮擊中,在福建的解放軍一共發射了上萬枚炮彈,頃刻之間金門就陷入了濃煙烈火之中,而駐守金門的國民黨軍隊也因此而損失慘重。
  • 時任福建省委書記的葉飛突然接到通知,中央決定炮擊金門,指定他葉...
    1958年7月,時任福建省委書記的葉飛,突然接到通知,要求他火速趕到福州作戰室接總參的保密電話,電話通知葉飛:「中央決定炮擊金門,指定葉飛為指揮」 葉飛接到通知後,整個人還處於恍惚的狀態「炮擊金門這件事,怎麼會由我指揮呢?
  • 美軍鏡頭中的58年金門炮戰:炮彈如雨點般砸下,圖6女兵一臉愁苦
    從廈門到小金門島的直線距離只有三公裡,到大金門島距離為十公裡。在蓮河、圍頭、廈門等地,金門島完全處在射程達到十幾公裡的火炮射程之內。1958年8月23日,福建沿海我軍萬炮齊發,掀起金門炮戰序幕。當時,美軍記者在金門島上拍攝了不少照片。圖為從金門島海灘上的防禦堡壘內,望向廈門的場景。在金門炮戰之前,我軍已經對金門島進行了周密的部署。
  • 當年解放軍為什麼不趁熱打鐵收復金門,為什麼突然停止了炮擊?
    對於1958年的金門炮擊戰,很多人不明白的一個問題是,為什麼我黨突然停止了炮擊,為什麼不趁熱打鐵收復金門?原因用中國一句諺語能大致解釋,當時收復金門,那就叫「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因小失大」。所以美國人從1954年解放軍第一次炮擊金門開始,就一直向蔣介石表示,放棄大陸沿海島嶼,雄踞臺澎本島就夠了,沒必要因為那幾個毫無意義的小地方,與大陸一直糾纏,甚至因此爆發戰爭。
  • 為了「一個中國」,1958年毛澤東幫了蔣介石一把
    金門炮戰中蔣軍傷亡慘重,蔣介石卻連稱「好,好」;而在大陸這一方,當參加炮擊的廣大指戰員摩拳擦掌準備統一臺灣時,毛澤東卻也向他身邊的人說道,可能40年都不去拿臺灣。毛澤東如何幫了老蔣一把?毛澤東的國際問題秘書、在他身邊工作了12年之久的林克談炮擊金門的前前後後。
  • 韓戰結束後,國軍不斷騷擾大陸,解放軍當即決定:炮擊金門
    1949年解放戰爭中國軍兵敗如山倒如同喪家之犬一樣敗退臺灣,國軍高層幻想打幾場漂亮仗重新喚起美國對自己的支持,並反攻大陸。在美國的支持下,老蔣發出「反攻大陸」的叫囂,不斷派遣陸、海、空軍,以金門、馬祖等島嶼為前哨據點,對大陸東南沿海地區進行襲擾和破壞活動。面對挑戰,中國只能拔劍出鞘,為了表明中國政府對美國侵略政策的嚴正立場,中央作出了炮擊金門的決策。1958年7月19日,葉飛率福州軍區前線指揮部疾馳廈門。
  • 9月24日金門炮戰中空空飛彈首次參戰:1958年我軍戰機被飛彈擊落
    作者:薩沙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9月24日金門炮戰中空空飛彈首次參戰:1958年我軍戰機被飛彈擊落歷史上的今天,1958年9月24日金門炮戰中空空飛彈首次參戰。1958年9月。金門炮戰期間,雙方也出動空軍激烈交戰。美軍為了保證國軍空中的優勢,將最先進的AIM-9響尾蛇飛彈出售了40枚。這是最高機密,除了裝備飛彈的國軍飛行員和地勤人員以外,沒有人知道這件事。甚至同一個大隊的飛行員,也不允許打聽飛彈的事情,即便閒聊也不得涉及。
  • 我軍打上去怎麼辦?馬祖守軍反擊作戰演習,與其說反擊不如說保命
    環球網12月13日報導,由於解放軍連續數月在黃海、東海以及南海北部地區舉行大規模軍事演習,臺「馬祖防衛指揮部北高守備大隊」在北竿塘歧村進行夜間裝甲車機動演訓,模擬在解放軍對馬祖展開登陸作戰的情況下,多輛CM21裝甲車搭載臺灣軍隊躲進坑道伺機對我軍展開反擊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