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炮擊金門!央視這部紀錄片首次深度披露歷史內幕

2020-12-20 北晚新視覺網

為了回顧歷史,啟迪今天,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家記憶》欄目,5月29日起重磅推出十集大型文獻紀錄片《一九五八炮擊金門》。這是央視首次深度、全面、權威披露炮擊金門的歷史內幕和重要意義。記錄片展現了60多年前蔣介石集團「反攻大陸」計劃遭到重挫、美國「劃峽而治」的圖謀宣告失敗,海峽兩岸形成「一個中國」的默契過程,彰顯了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祖國終將統一的歷史必然。

1

1949年初夏,解放上海的戰鬥進入尾聲,毛澤東給中央軍委起草了《向全國進軍的部署》,對入閩作戰提出了要求。隨著解放軍順利解放廈門,在大陸節節敗退的蔣介石,不得不做出了退守臺灣的決定。

退守臺灣後,與廈門相距不遠的金門島,成為了蔣介石意圖「反攻大陸」的一塊跳板,他在金門島上派駐重兵,嚴密布防,將金門列入軍事管制區。

蔣介石在軍艦上與將領研究軍事部署

金門,共轄兩個主要島嶼,分別叫做大金門和小金門,它屹立於臺灣海峽西部,西與廈門島遙望,東隔臺灣海峽和臺中市相望,北與福建泉州晉江市相望。距離福建角嶼僅1.8公裡,離臺灣島有210公裡。

金門位置圖

1949年,金門戰鬥後,蔣介石從臺灣調來大量部隊,所有的民政單位都被裁撤,所有的民政事務全部轉由金防司令官胡璉管理,蔣介石把金門由民管劃為軍管,其用意可想而知。

戒嚴時期,軍方一直掌握著實權,島上的幾代人都在戒嚴和軍管中生活。在兩岸對峙的時期,金門始終是兩岸對抗的前沿陣地。

軍管時期金門島上的兒童

2

50年代中後期,美國一面加強對臺軍事援助,一面加緊製造「兩個中國」。

為了遏制美國幹涉臺灣問題,中國政府開展了針鋒相對的外交鬥爭,堅持臺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揭露美國幹涉臺灣問題是對中國的侵略。

在美國的支持和縱容下,臺灣國民黨當局在1950年1月至1954年8月,對大陸沿海島嶼實施襲擊42次,動用兵力12.8萬多人。他們竄犯大陸的囂張氣焰,造成臺灣海峽地區長期緊張的局勢。

為了懲戒臺灣國民黨當局,昭示中國人民統一的決心,中共中央在日漸緊張的國際局勢中做出決策——炮擊金門,金門這座小島,成為北京、華盛頓和蔣介石三方的角力點。

在臺前幕後,一場較量即將展開。

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東南沿海布防

1958年7月,為了實施炮擊金門的軍事行動,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路大軍開始向福建省廈門市開進。

當時正值颱風季節,由於連續兩場強颱風登陸福建,致使通往廈門的咽喉要道泉州大橋被洪水衝毀,解放軍陸軍部隊被困在了泉州,倘若部隊渡河有誤,不要說炮擊金門無法如期實現,就連解放軍指戰員們都可能成為敵人轟炸的目標。

在滔滔洪水面前,他們不顧一切地跳入水中搶修橋梁道路,靠人拉肩扛克服重重困難,最終在規定日期抵達預定位置。

解放軍搶修橋梁道路

為了保密,解放軍海軍部隊從千裡之外的上海吳淞軍港另闢蹊徑,讓魚雷快艇坐上火車,穿山越嶺完成「陸地行舟」的壯舉。8月3日午夜時分,12艘魚雷快艇悄然入水。

解放軍海軍p-4魚雷快艇抵達廈門前線

作為一次規模空前的解放軍陸海空三軍協同作戰,炮擊金門的成功與否,與制空權的掌握息息相關。然而,想讓大批飛機悄無聲息地進入被國民黨軍掌握制空權的臺灣海峽作戰,這絕非易事。

根據中央軍委指示,空軍入閩作戰由劉亞樓指揮,並組織實施。劉亞樓將聶鳳智調到了福州空軍前線指揮所,坐鎮指揮。考慮到此次空軍轉場的隱蔽性,劉亞樓、聶鳳智最終決定採取逐步推進的方式,將五百二十架戰機分三批秘密進入一、二線機場,並率先拉開金門空戰的序幕。

空軍部隊先後分三批秘密「空轉」至福建前線

1958年7月29日上午,空18師駐紮的汕頭機場指揮所裡,年僅28歲的師長林虎正在偵聽臺以及雷達屏幕前捕捉著海峽對岸的微弱異動。面對國民黨空軍的戰鬥機,大隊長趙德安率4架米格-17戰鬥機升空迎敵。國民黨空軍戰機是美國援助的F-86「佩刀」戰鬥機,為迅速接敵,趙德安打破常規,下令在150米的高度就編隊爬升。當年作為長機飛行員的趙德安,深知戰機稍縱即逝,便再次打破常規,立即命令位置更好的高長吉咬住敵機,率先進攻。

在趙德安的掩護下,高長吉一串點射,便將敵機擊落。與此同時,另一位飛行員張以林也緊緊咬住了敵帶隊長機劉景泉,追到相距150米時才果斷開炮,重創敵機左翼,迫使劉景泉棄機跳傘。原本掩護的趙德安也抓住戰機,趁亂咬住一架敵機,連開三炮,敵機當即起火下墜,貼著海面狼狽而逃。

七二九空戰中,趙德安率各機密切協同,打破常規戰法,僅用6分鐘就擊落敵機2架、擊傷1架,取得了一場乾脆漂亮的3:0空中首勝。

三比零空中首勝

3

1958年8月1日,身在臺灣的蔣介石在日記中這樣寫道:「中共的米格十七飛機一中隊35架已進入澄海機場,今後臺灣海峽之制空權已難完全掌握,此乃嚴重形勢。」

此時的福建前線,三軍部隊正在等待著北京的最新命令。此時的毛澤東卻仍在反覆思考炮擊的最佳時機。此刻,金廈海域萬籟俱寂。箭已在弦上,只待北京一聲令下。

然而,遠在北京中南海裡的毛澤東卻遲遲沒有下達開炮的命令。毛澤東給彭德懷和黃克誠寫了一封信,信中提到,睡不著覺,想了一下,打金門停止若干天似較適宜。目前不打,看一看形勢。中東解決,要有時間,我們是有時間的,何必急呢?暫時不打,總有打之一日。不打無把握之仗這個原則,必須堅持。

軍管時期金門島上的國民黨軍士兵

毛澤東為什麼要推遲呢?7月下旬之後,中東的局勢有所緩和,美英這時候就醞釀著如何撤軍。第二個,我們這時候空軍還沒有轉場,南下北上支援的艦艇還沒有到位,推遲炮擊對我們比較有利,各方面更有把握。

與此同時,美國在臺灣動作頻頻,至1958年,他們援助臺灣各型號戰機就達1117架,還派遣了「鬥牛士」飛彈部隊進駐臺灣。這種最大射程超過1000公裡,可攜帶核彈頭的巡航飛彈,對大陸造成了巨大威脅。

4

就在臺海局勢劍拔弩張,戰雲密布的緊張時刻,1958年7月31日,蘇聯領導人赫魯雪夫來到北京,與毛澤東進行秘密會談。

然而,在與赫魯雪夫的交談中,毛澤東隻字未提與臺灣相關的任何軍事計劃。《毛澤東和赫魯雪夫會談公報》顯示,中蘇雙方對於反對侵略和維護和平所應採取的措施達成了完全一致的協議。這份公報立刻引起了美國人和蔣介石的關注。

毛澤東與赫魯雪夫交換署名文件

1958年8月4日《人民日報》刊載了《毛澤東和赫魯雪夫會談公報》,就在中蘇公報發表的當天,美國總統艾森豪就表達了自己的嚴重關切,甚至確信解放軍已經具備了進攻臺灣的能力。

同一天,蔣介石召集緊急會議。臺灣「國防部長」俞大維認為解放軍將在三星期之內進攻,還提供了親自偵察的第一手情報。

蔣介石確信中共在得到蘇聯的支持後,將立即對臺灣發動攻擊。不久後,臺灣「國防部」下達緊急戒嚴令,命令所有軍官進入戰備狀態。預感到危機的蔣介石坐立不安,他親自於8月18日清晨前往馬祖和金門視察。

蔣介石視察金門

5

也正是在8月18日這一天,毛澤東再一次提出炮擊金門,並且提出「直接對蔣,間接對美」的方針。此時的毛澤東計劃以炮擊金門的行動,對美國在金門、馬祖的態度上進行戰略偵察。早在4年前,美國同臺灣籤訂了美臺「共同防禦條約」,但雙方在金門、馬祖的協防問題上產生了分歧。

這個美臺「共同防禦條約」,它只共同防衛臺灣,澎湖,不包括金馬外島的。但是金馬外島如果發生戰爭,美國人援助不援助呢?美國總統臨時決定,條約上沒有規定。

蔣介石在金門太武山頂

在福建前線,解放軍參戰部隊正在加緊備戰,炮兵部隊也已進入陣地。充滿戲劇性的是,8月20日黃昏,蔣介石正是在數十門大炮的瞄準之下,登上了金門北太武山的炮兵陣地,進行視察。

幾乎同時,福建前線部隊指揮員葉飛接到了來自北京的緊急電話,要求他立即前往北戴河匯報炮擊金門的作戰計劃。就在葉飛匯報完畢後,毛澤東卻向葉飛提出了一個問題。

葉飛

「他就問,你這樣突然襲擊,用這麼多的炮彈,那會不會打到美國人。我說那會打到美國人的,這是主席問的第一句話,第二句話就問,有沒有辦法不打到美國人,我說沒有辦法,主席差不多考慮了十幾分鐘,沒說什麼。」

1958年8月23日,遠在北戴河的毛澤東下令,下午五點半準時向金門開炮。這個關鍵的炮擊時間包含著多重考慮。此次作戰,解放軍的進攻方向由西向東,因此,下午五點半陽光西射,十分有利於解放軍炮兵瞄準射擊,而國民黨軍則處於逆光作戰的劣勢之中。

除此之外,下午五點半也是金門守軍防備比較鬆懈的時候。

8月23日下午,參加炮擊金門作戰的解放軍炮兵部隊已經全部就位待命。這時,金門島上的守軍還不知道,對岸解放軍的數百門大炮早已將金門牢牢鎖定,等待他們的將是數萬發炮彈的猛烈轟擊。

6

1958年8月23日這一天,註定是一個讓後人難以忘記的日子。這天下午5點過後,作為廈門制高點的雲頂巖上,解放軍前線指揮部內緊張的氣氛令人窒息,負責炮兵指揮、時任解放軍福州軍區副參謀長石一宸,正在等待來自毛澤東的命令。與此同時,雲頂巖下解放軍的數百門大炮已經做好炮擊前的一切準備,炮口直指金門。

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部隊

下午5時30分,隨著毛澤東一聲令下,解放軍炮兵陣地上發出了震耳欲聾的炮聲,數以萬計的炮彈朝金門鋪天蓋地地射去。五分鐘後,金門島上已是一片硝煙與火海。

炮擊金門地圖

為對金門島進行覆蓋打擊,福建前線共有兩個炮兵總群:廈門炮群由31軍負責,以15個炮兵營猛烈轟擊小金門和大擔、二擔;蓮河炮群由28軍負責,集中17個炮兵營,火力急襲大金門,另外增配6個海軍海岸炮兵連,控制、封鎖料羅灣。

損失最為慘重的是守軍防衛司令部所在的翠谷。解放軍第一批炮彈打到翠谷附近的太武山上,升起一柱柱白煙。炮擊猝然而來,驚慌之中,三名副司令——章傑、趙家驤、吉星文,被密集彈片重創,不久身亡。

解放軍炮彈為何對金門防衛司令部所在的翠谷地區一擊致命,造成如此大的損傷?

原來,解放軍在找到了金門防衛司令部的具體位置之後,為了讓炮彈能更加準確地命中目標,正式炮擊前,解放軍炮兵專門勘察選定了一座高度、坡度與北太武山相仿的山頭進行炮擊訓練。正因為如此,8月23日炮戰當天,解放軍炮兵的炮彈才能像長了眼睛一樣,準確命中位於翠谷的金門防衛司令部。

金門碉堡裡國民黨軍炮兵部隊

胡璉沒有想到的是,解放軍第一波炮火就將他的指揮通信線路打斷,其作戰指揮中心和炮兵指揮所、各炮兵部隊都失去了聯絡。

7

角嶼島,是廈門周圍距離金門最近的島嶼。當年那場炮戰在這片海灘上也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沙灘礁石上依然保留著國民黨守軍還擊後,炮彈爆炸後的裂痕。針對守軍的零星還擊,解放軍前線炮兵部隊開始了第二波次的炮擊,將成千上萬發炮彈傾瀉在國民黨守軍尚有還擊能力的炮兵陣地上。

在解放軍開始炮擊兩個小時之後,天色暗了下來,金門守軍開始搶修各處被毀工事。就在這時,解放軍前線部隊開始了第三波次的炮擊,把正在搶修和滅火的金門守軍打了個措手不及。

毛澤東視察人民海軍

自敗退臺灣以來,金門一直被蔣介石視為防禦臺灣、「反攻大陸」的橋頭堡。金門遭受大規模炮擊當晚,軍方將詳細報告送來,但蔣介石已於22點半按時休息,他並不知道自己一直念念不忘、寄予重任的金門此時損失慘重。

解放軍炮擊金門,讓美國人頗感震驚。很快,美軍航空母艦編隊抵達臺灣海峽,並無視中國政府關於領海主權的嚴正聲明,不斷進行挑釁。

8

有了美國人撐腰,國民黨金門守軍似乎看到了曙光。

第一次美艦「護航」,中共中央要求解放軍炮兵按兵不動;第二次美艦「護航」,根據毛澤東「只打蔣艦,不打美艦」的作戰命令,解放軍炮兵準確命中了國民黨軍艦;見狀不妙,美軍艦船立即棄國民黨軍艦而逃。

「只打蔣艦,不打美艦」,不但粉碎了臺灣國民黨當局向金門運送補給的企圖,警告了插手幹涉中國內政的外國勢力,激化了臺灣國民黨當局和美國之間的矛盾,還贏得了大陸在政治和軍事上的主動;更為重要的是,通過兩次炮擊作戰,中共中央摸清了美國的戰略底牌。

解放軍海軍魚雷快艇大隊一七五艇全體成員的合影

炮擊金門開始後,金門除無線電以外的對外聯繫被全部切斷。這其中,解放軍魚雷快艇部隊功不可沒。早在炮擊前一天,魚雷快艇就巧妙偽裝成帆船,隱蔽待命,炮戰開打後,正當國民黨軍艦船駛離料羅灣避戰時,一場海戰爆發了。解放軍魚雷快艇部隊擊退國民黨軍艦船,贏得了此次海戰的勝利。

艦身遍布彈孔的國民黨「沱江」號

這場英勇的海戰後來還被拍成故事片,搬上了銀幕,魚雷快艇部隊也被冠以了「海鷹」的稱號。不甘心失敗的國民黨海軍再次出動補給船,又被迎著巨浪的解放軍魚雷快艇部隊擊退。海上補給線被切斷後,金門已被解放軍死死封鎖,牢牢控制。

來源:藝綻

作者:邱偉

編輯:金力維

監製:李紅豔

流程編輯:TF017

相關焦點

  • 1958年解放軍炮擊金門的真實原因探析
    1958年8月23日17:30左右,人民解放軍3萬多發炮彈齊發,猛烈炮擊當時國民黨控制下的金門島。這一突發的軍事行動,震驚了美國、蘇聯,乃至全世界。關於這場軍事行動的原因,歷來眾說紛紜。但這些都還不足以成為中國政府突然下令大規模炮擊金門的理由。直到1958年又發生了一件大事,它成為了金門炮擊戰爆發的直接導火索。
  • 1958年,炮擊金門序曲,我軍與臺灣飛機的空中爭鬥
    1958年,臺灣當局在美國支持下不斷出動飛機對福建、廣東等沿海地區進行偵查照明和空投宣傳品等活動。為了懲罰他們的囂張氣焰,中央軍委於1958年7月18日作出了炮擊金門的決策,以地面炮兵為主體,陸、海、空三軍聯合作戰。
  • 炮擊金門一石二鳥
    1958年夏季,美國入侵黎巴嫩,海空力量雲集中東,準備武裝幹涉中東革命,國際形勢十分緊張。1958年8月23日17時30分起,中國人民解放軍3萬多發炮彈猛轟金門,震驚了全世界,尤其是美蔣都慌了手腳。1958年7月15日,美國海軍陸戰隊在黎巴嫩首都貝魯特附近登陸,武裝幹涉黎巴嫩和伊拉克內政,中東燃起戰火。臺灣當局伺機擺出反攻大陸的姿態。1958年夏,國際形勢驟然緊張。美國在黎巴嫩登陸,扼殺黎巴嫩人民起義;英國出兵約旦,威脅伊拉克思冥想了三天三夜,也沒搞懂其中的玄機。
  • 1958年炮擊金門:美國欲讓廈門變成第二個廣島,曾計劃投放核武器
    1958年金門炮戰前後,解放軍總數減至237萬人,達到全國解放後的最低點。不過,國民黨軍對大陸的偵察襲擾未完全停止,中美大使級會談在臺灣問題上又陷入僵局。因此,毛澤東決定尋機對國民黨軍採取軍事打擊,並以靠近大陸的金門島為目標。當時在面積僅120平方公裡的大小金門島上有駐軍8.5萬人,佔臺灣國民黨軍總數的六分之一左右,是其主要的「反攻基地」。
  • 炮擊金門:毛澤東與艾森豪狹路相逢,高下立判
    第一次炮擊金門1954年7月23日,《人民日報》發表社論:中國人民一定要解放臺灣,不達目的,絕不休止。接著在8天後的建軍節上,朱德總司令又放話:中國人民要解放臺灣,決不容外國來幹涉。經過一個月的準備後,9月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萬炮齊發,對金門、馬祖展開炮擊。這也就是1950年代第一次炮擊金門的背景。
  • 落在金門的炮彈為何不爆?炮擊金門留下的神秘炮彈如今成寶貝!
    按此義,用「萬炮齊發」形容這兩次炮擊金門很貼切。 此後,我福建前線部隊與金門守軍之間的炮戰時緊時松,到了1958年,即狹義所指的金門炮戰開始之年,情況有了變化。
  • 炮擊金門時毛澤東詢問葉飛的唯一問題是什麼
    口述:葉飛炮擊金門,震驚世界的炮戰。艾森豪不是毛主席的對手,完全被毛主席調動。毛主席命令只打蔣艦,不打美艦。大規模的炮擊金門,是在1958年8月23日開始的。這是震驚世界的炮戰,在鬥爭策略的運用上又是史無前例的一戰。炮擊金門,是中央1958年北戴河會議時決定的。我原來沒有參加這次北戴河會議,留在福州。
  • 當年解放軍為什麼不趁熱打鐵收復金門,為什麼突然停止了炮擊?
    對於1958年的金門炮擊戰,很多人不明白的一個問題是,為什麼我黨突然停止了炮擊,為什麼不趁熱打鐵收復金門?原因用中國一句諺語能大致解釋,當時收復金門,那就叫「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因小失大」。所以美國人從1954年解放軍第一次炮擊金門開始,就一直向蔣介石表示,放棄大陸沿海島嶼,雄踞臺澎本島就夠了,沒必要因為那幾個毫無意義的小地方,與大陸一直糾纏,甚至因此爆發戰爭。
  • 炮擊金門:毛主席是如何用這巧妙一招,化解美國分裂中國陰謀的?
    1958年8月23日傍晚,臺灣海峽上空出現了萬枚飛彈,將整個臺灣海峽照得亮如白晝,這就是著名的炮擊金門事件。這次炮擊中,在福建的解放軍一共發射了上萬枚炮彈,頃刻之間金門就陷入了濃煙烈火之中,而駐守金門的國民黨軍隊也因此而損失慘重。
  • 歷史人文紀錄片《船政學堂》6月下旬登陸央視
    歷史人文紀錄片《船政學堂》6月下旬登陸央視 2014-05-27 11:28:10作者:責任編輯:   中新網福州5月27日電 (阮彬彬 王彥)福州馬尾區委宣傳部27日披露
  • 從炮擊金門到「絞索政策」——感悟毛澤東應對臺海危機的戰略智慧
    因此,中國共產黨首先在宣傳上突出了臺灣問題,在軍事上也做出了炮擊金門的決策。(二)危機的發展演變與毛澤東的應對思路1954年9月3日1時50分,福建前線解放軍開始了連續19天對金門的炮擊,給了國民黨軍以沉重打擊。美國迅速派出大批艦艇至金門外海,密切關注事態進展。
  • 亞馬遜體育紀錄片《All or Nothing》聚焦巴西足球,國家隊內幕首次...
    亞馬遜將拍攝並製作巴西國家足球隊在今年美洲杯比賽中奪冠的幕後故事,作為《孤注一擲》(All or Nothing)系列紀錄片最新的一季。該紀錄片將由體育營銷機構Pitch International旗下的製作單位Pitch Productions製作,預計於2020年初通過流媒體平臺Amazon Prime Video在200多個國家和地區播出。這將會是巴西足協首次允許媒體如此深度的報導國家隊內幕。
  • 時任福建省委書記的葉飛突然接到通知,中央決定炮擊金門,指定他葉...
    1958年7月,時任福建省委書記的葉飛,突然接到通知,要求他火速趕到福州作戰室接總參的保密電話,電話通知葉飛:「中央決定炮擊金門,指定葉飛為指揮」 葉飛接到通知後,整個人還處於恍惚的狀態「炮擊金門這件事,怎麼會由我指揮呢?
  • 1958年金門炮戰,毛主席是如何不懼美國,在大國博弈中取得勝利?
    是敲山震虎也是聲東擊西為什麼在將近停戰十年之後,中共中央又突然決定炮擊金門呢?這是出於國際形勢和臺海危機的考慮。1958年7月中旬,伊拉克爆發七一四政變,推翻了大英帝國主義的傀儡政府——費薩爾王朝。美國帝國主義由於自身在中東的利益受到威脅,直接出兵黎巴嫩,英國也派出軍隊進入約旦。中東的政治格局驟然大變,一夜之間成為了世界的焦點。
  • 歷史解讀:1958年蔣介石和大陸聯手,「導演」了一出大戲,「騙」了世界21年
    1958年8月23日,隨著毛偉人一聲令下,福建前線的解放軍炮兵萬炮轟鳴,炮彈如暴雨般的落到了金門國民黨軍的陣地上,放眼望去,對岸的金門陷入一片火海和硝煙當中。這一天,解放軍對金門進行了大約2個小時的炮擊,共發射炮彈三萬餘萬發,擊斃了包括金門防衛副司令趙家驤、 吉星文、章傑在內的600餘名守軍。
  • 1958年金門陣地遭遇炮擊,蔣介石為何不擔心,反而高興地大笑?
    在福建海灣,有一座金門島,和廈門一樣,金門靠近大陸,卻又四面環海,獨特的地理位置,讓它擁有美麗的風景。可是,在解放戰爭中,金門海戰卻讓我軍大失所望,這是人民軍隊第一次嘗試海戰,為後來吸取了寶貴的經驗。不過,金門一直被蔣介石集團控制,它甚至成為了中華民國口中的福建省省會。
  • 金門炮戰情報提前曝光:誰洩露了高層機密(1)
    炮擊金門     支持蔣介石不撤退金馬 1958年中共決定繼續炮擊金門    炮擊金門幕後解秘:毛澤東玩弄中蘇同盟種下分裂惡果    1958年8月23日,中午12時。
  • 韓戰結束後,國軍不斷騷擾大陸,解放軍當即決定:炮擊金門
    在美國的支持下,老蔣發出「反攻大陸」的叫囂,不斷派遣陸、海、空軍,以金門、馬祖等島嶼為前哨據點,對大陸東南沿海地區進行襲擾和破壞活動。面對挑戰,中國只能拔劍出鞘,為了表明中國政府對美國侵略政策的嚴正立場,中央作出了炮擊金門的決策。1958年7月19日,葉飛率福州軍區前線指揮部疾馳廈門。
  • 百度首次完整披露創業史 紀錄片《二十度》即將上映
    9月21日,百度宣布創業20周年首支紀錄片《二十度》將上線。紀錄片將重點講述百度20年的創業歷程,揭秘百度堅持技術信仰背後的故事。從2000年開始到現在,技術早已成為百度的標籤。被譽為中國網際網路「黃埔軍校」的百度,擁有怎樣一支強大的技術團隊?20年來,有哪些不為認知的故事?觀眾都能通過這部紀錄片一窺究竟。
  • 央視紀錄片《抗美援朝保家衛國》讓偉大精神代代相傳
    央視網10月12日至11月9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家記憶》欄目推出的20集大型紀錄片《抗美援朝保家衛國》,高度還原並全面回顧了抗美援朝戰爭歷程,詳細講述了黨中央艱難決策、志願軍秘密赴朝、歷次重大戰役、朝鮮停戰談判、志願軍凱旋歸國等重大歷史事件的全過程,真實再現了一大批志願軍英模、戰鬥集體的英雄事跡,深刻詮釋了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