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解讀:1958年蔣介石和大陸聯手,「導演」了一出大戲,「騙」了世界21年

2021-02-23 愛歷史cip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最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感謝大家的閱讀,喜歡小編為你精心編輯的文章嗎?歡迎留言評論,小編都會虛心接受的,你們是小編前進的動力哦。每天一點點進步,分享彼此的歡樂!如果喜歡就關注訂閱吧!也不要忘記點讚哦~親,看的開心可以點個好看 。                                   

1958年8月23日,隨著毛偉人一聲令下,福建前線的解放軍炮兵萬炮轟鳴,炮彈如暴雨般的落到了金門國民黨軍的陣地上,放眼望去,對岸的金門陷入一片火海和硝煙當中。

這一天,解放軍對金門進行了大約2個小時的炮擊,共發射炮彈三萬餘萬發,擊斃了包括金門防衛副司令趙家驤、 吉星文、章傑在內的600餘名守軍。

此次事件震驚了全世界,美國總統艾森豪認為這是解放軍要進攻臺灣的前兆,下令第六艦隊的一半軍艦星夜兼程,緊急到臺灣海峽和第七艦隊合兵一處。

但在臺灣的蔣介石,得知解放軍炮擊金門,造成大量官兵傷亡的消息後,卻並不緊張,而是暗自慶幸,終於找到了對付美國人的辦法,他決定和大陸默契聯手,共同導演一出「大戲」,這是怎麼回事呢?

二戰結束後,美國一躍成為世界第一強國,為遏制東方中國的發展,在1954年與臺灣的蔣介石籤訂了《美臺共同防禦條約》,宣稱「 中華民國」 和美國有「 抵禦外來武裝攻擊的共同決心」 ;但在這份條約中,美國耍了一個小手段,將是否保護蔣軍所佔的沿海島嶼的問題,做了模糊處理,沒有給出明確的規定;因為,美國的目的就是要把臺灣割裂出去,成為其遏制中國的前沿陣地,逼迫蔣介石在金門、媽祖撤軍,與新中國「劃峽而治」,以避免美國捲入與新中國的軍事衝突,重蹈韓戰的覆轍。

雖然蔣介石始終想著反攻大陸,奪回失去的江山;但也看出了《美臺共同防禦條約》中的貓膩,如果從金門、媽祖撤軍,等於要把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自己也會成為歷史上的千古罪人。

一時間,蔣介石頂著巨大的壓力;一來不想成為千古罪人,二來沒有美國的保護也不行;為逼迫蔣介石從金門、媽祖撤軍,美國國務卿杜勒斯甚至親自飛往臺灣,以削減軍援等威脅蔣介石。

就在蔣介石束手無策的時候,1958年7月15日,美國出兵入侵黎巴嫩,同時還宣布遠東海軍進入戒備狀態;美國人的行為讓蔣介石認為反攻大陸的時機已到,開始不斷往金門、媽祖增兵。

在這種國際環境下,毛偉人做出了炮擊金門的決定;一來懲罰打擊金、馬的國民黨守軍,二來用實際行動支援阿拉伯人民的革命。

1958年7月,毛偉人在北戴河召開了軍事會議,決定在7月25日炮擊金門,並由長期在福建工作的開國上將葉飛,具體指揮炮擊金門的作戰行動。

命令下達後,解放軍空軍首先奪取了福建前線上空的制空權;一時間,福建上空戰機密布,臺灣的國民黨當局也急忙宣布進入緊急狀態,為鼓舞士氣,蔣介石親自到金門視察,望著不遠處的大陸,他感慨的說道:金門呀金門,這是唯一讓我看到大陸山河的地方了。

8月23日,解放軍按照既定計劃,向金門發起炮擊;蔣介石在得到消息後,卻連聲叫好,因為他找到對付美國逼迫他從金門、媽祖撤軍的辦法了。

第二天,解放軍繼續炮擊金門,隨著金門被封鎖,給養無法上岸補充,美國答應為補給艦護航,但我軍在得到消息後,對剛抵達料羅灣港口的美蔣軍艦猛烈炮擊;但蔣介石沒有想到的是,我軍一開炮,美軍便率先逃走,致使三艘蔣軍軍艦被擊沉。

與此同時,美國又慫恿蔣介石從金門、媽祖撤軍,但遭到蔣介石的嚴詞拒絕,他在記者招待會上表示:中共炮擊金門是進攻臺灣的前奏,而金門、媽祖是臺灣最重要的屏障,一旦放棄,就等於敞開門戶,因此必須固守金馬。

其實我軍這次炮擊金門只是試探性的行動,並沒有奪取金門的計劃;毛偉人在獲悉蔣介石的態度之後,審時度勢,認為暫時應該將金門、媽祖繼續留在蔣介石的手中,實現「聯蔣抵美」的目的;並作出了「打而不登、封而不死」的決策。

10月6日,國防部長彭德懷發表了毛偉人起草的《告臺灣同胞書》,聲明暫停炮擊七天;蔣軍可以在沒有美國軍艦的護衛的情況下,對金門、媽祖進行補給。

10月25日,毛偉人又起草《再告臺灣同胞書》;明確表示,逢雙日不打機場以及碼頭,蔣軍可利用這個時間進行補給。

這篇公告發表之後,炮擊金門逐漸成為「單打雙不打」、逢年過節停打三天,而且只打海灘的象徵性炮擊;而蔣軍也按照大陸的方式行事,到了後來,解放軍不再打實彈,只打宣傳彈。

金門炮戰演變成大陸和臺灣之間的一種默契;直到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美國從臺灣撤軍,大陸也宣布停止對金門的一切炮擊,一場持續21年的炮戰自此結束。

這期間,大陸和臺灣默契配合,導演了一場上演21年的大戲,騙過了全世界,使大陸和臺灣緊緊聯繫在一起,打破了美國的陰謀。

註:本文轉載自網絡,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        

麻煩點【在看

讓更多人因你而受益👇👇

相關焦點

  • 為了「一個中國」,1958年毛澤東幫了蔣介石一把
    金門炮戰中蔣軍傷亡慘重,蔣介石卻連稱「好,好」;而在大陸這一方,當參加炮擊的廣大指戰員摩拳擦掌準備統一臺灣時,毛澤東卻也向他身邊的人說道,可能40年都不去拿臺灣。毛澤東如何幫了老蔣一把?毛澤東的國際問題秘書、在他身邊工作了12年之久的林克談炮擊金門的前前後後。
  • 他是十大元帥之首的孫子,83年嚴打卻被槍決,奶奶一句話大義滅親
    而相對的他們的後代也成了普通老百姓眼中的高幹子弟,有著和普通不一樣的身份,因為他們是將帥之後。絕大數將帥對自己的後代的教育比較嚴格,甚至把他們當作普通人一樣放在底層鍛鍊,沒有任何捷徑。然而我們今天要說的這個「高幹子弟」更是與眾不同,原因就是此人是十大元帥之首朱德元帥的孫子。
  • 1958年金門陣地遭遇炮擊,蔣介石為何不擔心,反而高興地大笑?
    時間一晃過去了8年,一個重要時機來臨了,退守臺灣之後,蔣介石如坐針氈,他幻想著反攻大陸,眼看著大陸的日益強大,希望卻一天天破滅了,八年過去,一切再無翻盤可能。這個時候,美國人對蔣介石也失去了信心。自杜魯門總統就職之後,美國政壇發生了巨大變化。二戰結束,美蘇爭霸局面形成,隨著在各地勢力的削弱,美軍不得不進行戰略防禦,面對強大的蘇聯,他們也不願意正面觸碰。
  • 1958年解放軍炮擊金門的真實原因探析
    1958年8月23日17:30左右,人民解放軍3萬多發炮彈齊發,猛烈炮擊當時國民黨控制下的金門島。這一突發的軍事行動,震驚了美國、蘇聯,乃至全世界。關於這場軍事行動的原因,歷來眾說紛紜。其距離大陸最近的島,低潮時候不過才1.8公裡,具有十分重大的軍事戰略價值。1949年,國民黨蔣介石當局被迫退守臺灣後,就在金門島派駐了軍事部隊。
  • 1958年,張學良和蔣介石最後一次見面,蔣說了一句話讓張刻骨銘心
    張學良和蔣介石最後一次見面,是在1958年! 1958年5月17日,蔣介石的夫人宋美齡突然來到臺灣高雄西子灣囚禁張學良的住所,兩人談了一些家常,然後一起共進午餐。
  • 「臺灣研究蔣介石第一人」的學者王豐解讀蔣介石敗退臺灣之後的...
    作者王豐是臺灣對蔣氏家族研究極有影響力的權威學者,「臺灣研究蔣介石第一人」,他手中掌握了大量的關於蔣氏家族的私密檔案(這些檔案來自中國臺灣高層,甚至是美國中央情報局等隱秘渠道),對這些檔案的開掘與解讀,為我們勾勒出一個與往認知不同的、別開生面的蔣介石印象。一些個中機密內幕,讓人為之瞠目結舌。
  • 1958炮擊金門!央視這部紀錄片首次深度披露歷史內幕
    為了回顧歷史,啟迪今天,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家記憶》欄目,5月29日起重磅推出十集大型文獻紀錄片《一九五八炮擊金門》。這是央視首次深度、全面、權威披露炮擊金門的歷史內幕和重要意義。記錄片展現了60多年前蔣介石集團「反攻大陸」計劃遭到重挫、美國「劃峽而治」的圖謀宣告失敗,海峽兩岸形成「一個中國」的默契過程,彰顯了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祖國終將統一的歷史必然。
  • 蔣介石反攻大陸不是說說而已:1949年12月7日國民政府遷往臺北
    薩沙歷史上的今天。作者:薩沙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蔣介石反攻大陸不是說說而已:1949年12月7日第二次國共內戰:國民政府從成都遷往臺北。蔣介石曾經對孫子說:我們終究要回大陸去的。解放軍登陸大陳島時,聲稱只找到一位老人和一條狗。美國強行要求臺灣,不得進行任何形式的反攻,不然就會取消經濟援助和軍事保護。這種情況下,蔣介石仍然秘密制訂反攻計劃,1956年著名的陸軍副總司令胡璉上將,擔任凱旋計劃的負責人,這就是反攻計劃。1957年,臺灣又建立「中興計劃室」。
  • 蔣介石反攻大陸不是說說而已?1949年12月7日國民政府遷往臺北
    蔣介石認為解放軍在3年內如果強行攻臺,他是無力對抗的,臺灣肯定完蛋。 聽到韓戰爆發的消息,正在吃飯的蔣介石激動的雙手顫抖,雞湯撒了一地。 韓戰等於救了臺灣,美國也開始增強對臺灣的援助。
  • 1958年金門炮戰,毛主席是如何不懼美國,在大國博弈中取得勝利?
    此後,中國共產黨的工作重心開始轉向大陸地區的建設和維穩,金門與大陸之間的炮戰雖然時有發生,但基本處於停滯狀態。1958年,中共中央在北戴河作出了重新炮轟金門的決議,並仍舊任命葉飛將軍為總指揮。葉飛和福州軍區軍委高層商定了戰略部署之後,中央來電,要求葉飛前往北戴河匯報準備情況。葉飛匯報之後便留在北戴河,和毛澤東等人共同指揮,前線則由張翼翔指揮作戰,金門炮戰正式拉開帷幕。
  • 歷史如鏡——蔣介石為什麼失去大陸(一)
    按:本文摘錄自我的作品《蔣介石為什麼失去大陸》,該書是近20年唯一可以同時在大陸、臺灣出版的現代史書籍那個時候毛澤東等中共高層在胡宗南壓力下在陝北的山溝裡甚至找不到一處安全的宿營地,劉鄧為了讓在陝北的中共高層擺脫胡宗南的軍事壓力,千裡躍進大別山,與華中白崇禧軍事集團的外線作戰,但卻非常不順利,中野12萬人挺進中原,到1948年3月出大別山時,還不到7萬,幾乎損失過半。
  • 找尋蔣介石的楊天石:蔣氏父子一開始就堅決反對「臺獨」
    時間久了,一摞摞的材料和幾千冊書壘在一起,埋頭著述的他就像被書海淹沒了一般。這些重新「找尋」到的歷史,寫成了五本分量很重的書,分別是2002年出版的《蔣氏秘檔與蔣介石真相》,2008年、2010年、2014年出版的《找尋真實的蔣介石:蔣介石日記解讀》系列1、2、3,以及最新出版的收官之作、系列4「蔣介石在臺灣」。隨著歷史真相一點點被披露,蔣介石這個歷史人物的面目也清晰起來。
  • 【禁區年譜】大陸電影中蔣介石形象的變遷
    一、《吉鴻昌》(1979):新中國故事片首次出現蔣介石1948年,陳伯達寫了《人民公敵蔣介石》一書。自此之後的三十年,「人民公敵」都是大陸對蔣介石的官方評價。歷史背景:解放戰爭激戰正酣之時,時任毛澤東秘書的陳伯達撰寫了《人民公敵蔣介石》一書。這本薄薄的小冊子上對蔣介石的描述「蔣介石是竊國大盜,是屠殺人民的劊子手,是罪大惡極的賣國賊」①,成了隨後三十年間官方對蔣介石和國民黨的定性。
  • 1962年,美國讓蔣介石趁著中印戰爭之際進攻大陸,蔣介石果斷拒絕
    蔣介石在1949年就被我軍打的逃到臺灣,「反攻大陸」這四個打字幾乎成了國民黨政府每天都要提上一提的口頭禪了。到了1961年,在國民黨政府的討論中,國民黨指定了一個計劃——「國光計劃」,當年7月,蔣介石會見臺軍的「參謀總長」彭孟緝及「副參謀總長」馬紀壯時對二人說:「把臺灣建設好就是想要反攻大陸,你們一定要建設好軍隊。
  • 49年戰敗,蔣介石離開大陸前,說的最後一句話是什麼?
    在我國古代歷史中,記載著很多的王朝。存活久的便是興盛的王朝,但也有僅僅幾年的。但是在近代史裡,王朝統治被推翻後,剩下的就只有兩派相互爭鬥了。 1949年12月,蔣介石被迫宣告「引退」敗走臺灣,帶走大量黃金儲備。
  • "大躍進"饑荒三年, 蔣介石用氫氣球向大陸空投糧
    臺灣施放的氣球,攜帶最多的是國民黨的旗幟和傳單。傳單內容多是宣傳反X,還有的是宣揚國民黨在臺灣的建設「成就」和對大陸時局的評論。到後來,臺灣當局開始把日用品,如毛巾、肥皂、背心等搭載上氣球,氣球上甚至還有偽造的人民幣。
  • 蔣介石在大陸最後一個春節,求籤上寫了什麼,讓他再也不喜歡春節
    蔣介石在歷史上是一個很知名的人物,人們對他的評價不一,但是在抗戰的時候國名黨的軍隊做出的貢獻我們還是認同的。蔣介石在大陸最後一個春節似乎過的並不開心,在失敗之際他手中的權利也被別人代替,沒什麼可做的蔣介石只能回到自己的老家轉轉。
  • 1958年美國U2粉墨登場
    兩年零3個月後,也就是1962年1月13日,國民黨空軍又捲土重來,但今非昔比,來者不善。1959年10月7日,國民黨駕駛的RB-57D高空偵察機被我軍擊落後,第二年7月美蔣雙方為扭轉敗局,決定用美方出錢出物、蔣方出人出地的方式,啟用最新型U-2高空偵察機保持對大陸的偵察。
  • 大陸版《蔣介石自述》言歸正傳
    「《蔣介石嘉言錄》在臺灣很著名,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是臺灣民眾都要熟讀,學生們還要背誦的書。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毛主席語錄》是大陸人民耳熟能詳、倒背如流的。由此可見,蔣退守臺灣後,仍然沒放棄和他此生最強勁對手的無形較量。」師永剛說。蔣氏文集一度難進大陸蔣氏的思想與各種文集曾經難以進入大陸。
  • 蔣介石在1949年春節後,曾去廟裡求籤,連續2次都有暗示失敗!
    春節,在中國人的心中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日,每到春節的時候,人們就回家團圓,對於生活的心情也不同了,我們來看看蔣介石在大陸的最後一個春節是怎麼過的說起蔣總司令的最後一個春節卻是在鬱悶中度過的,1949年1月21日,就是我們傳統的小年,蔣司令被迫辭職,把國民政府的大權交給了李宗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