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百年之際,大陸第一部關於蔣介石思想言論的輯錄——《蔣介石自述》付梓出版。編選者師永剛稱,該書刪減對蔣的刻意描摹或有意誤導,試圖以蔣氏自己的語言,還原真實的蔣氏人生。該書的最初創意源自於蔣介石身邊最親近的人——秦孝儀所編輯的《蔣介石嘉言錄》。
在臺灣堪與《毛主席語錄》相提
《蔣介石自述》全書收錄蔣氏談革命、談儒學、談青春、談治國、談信仰、談曾國藩的人生精要百餘篇,不刪一字;首度披露蔣介石敗走臺灣後的心路歷程,精編蔣介石改變中國歷史進程的十篇公開演講。書中收錄貫穿蔣氏一生的數千篇自述性文章,蔣氏談其與孫中山、毛澤東、周恩來、汪精衛、胡適、陳誠等人交往經歷的文章。
「《蔣介石嘉言錄》在臺灣很著名,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是臺灣民眾都要熟讀,學生們還要背誦的書。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毛主席語錄》是大陸人民耳熟能詳、倒背如流的。由此可見,蔣退守臺灣後,仍然沒放棄和他此生最強勁對手的無形較量。」師永剛說。
蔣氏文集一度難進大陸
蔣氏的思想與各種文集曾經難以進入大陸。師永剛說,上世紀80年代,大陸出版的關於蔣介石及民國的書籍超過一百本,但最初主要用做批判。
大陸最早出版的蔣介石傳記是陳伯達所著的《人民公敵蔣介石》,這本書作為當時官方的宣傳論調,影響著當時整個社會對蔣介石的評斷。
改革開放以後,地攤上各種盜印的蔣介石作品興起。1988年,浙江大學歷史系教授楊樹標出版《蔣介石傳》,採取分析的研究態度,並對蔣介石做了部分肯定。在當時的環境下,此書有先驅的意味。
「那個年代對蔣介石,不是簡單的不可研究,只是不能客觀地研究。」歷史學者楊天石說。楊天石不喜歡蔣介石,但「搞歷史必須科學準確真實」,而且「老百姓有權知道真實的蔣介石」。
90年代之後突破了過去的一些教條,但仍有局限。1992年,作家葉永烈擬在內地出版新作《蔣介石和毛澤東》。情況並不順利,僅書名就未能通過審查,直到2003年該書才順利出版。
大陸蔣「熱」臺灣蔣「冷」
近年來,大陸逐漸興起了一股「蔣介石熱」,研究蔣介石的論文、書籍逐漸增多。在蔣介石的故鄉浙江奉化,連他最愛吃的千層餅都賣火了一條街。有臺灣媒體稱,「在大陸,只要是蔣介石留下的一點一滴,現在全成了寶」。
2009年,葉永烈攜《蔣介石與毛澤東》亮相南國書香節,獲得老中青三代讀者追捧。
去年1月,團結出版社推出《蔣介石家書日記文墨選錄》,其宣傳為「六十年來中國大陸第一次出版的蔣介石本人的著述」,上架不到一周即售罄。
反觀臺灣島上,民進黨當局主導的「去蔣化」運動,正將蔣越來越「矮化」。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蔣學成為臺灣的顯學,80年代蔣氏家族退出臺灣政壇,蔣學研究逐漸消沉。(摘編自《南方都市報》《時代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