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版《蔣介石自述》言歸正傳

2020-12-16 鳳凰網讀書

辛亥革命百年之際,大陸第一部關於蔣介石思想言論的輯錄——《蔣介石自述》付梓出版。編選者師永剛稱,該書刪減對蔣的刻意描摹或有意誤導,試圖以蔣氏自己的語言,還原真實的蔣氏人生。該書的最初創意源自於蔣介石身邊最親近的人——秦孝儀所編輯的《蔣介石嘉言錄》。

在臺灣堪與《毛主席語錄》相提

《蔣介石自述》全書收錄蔣氏談革命、談儒學、談青春、談治國、談信仰、談曾國藩的人生精要百餘篇,不刪一字;首度披露蔣介石敗走臺灣後的心路歷程,精編蔣介石改變中國歷史進程的十篇公開演講。書中收錄貫穿蔣氏一生的數千篇自述性文章,蔣氏談其與孫中山、毛澤東、周恩來、汪精衛、胡適、陳誠等人交往經歷的文章。

「《蔣介石嘉言錄》在臺灣很著名,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是臺灣民眾都要熟讀,學生們還要背誦的書。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毛主席語錄》是大陸人民耳熟能詳、倒背如流的。由此可見,蔣退守臺灣後,仍然沒放棄和他此生最強勁對手的無形較量。」師永剛說。

蔣氏文集一度難進大陸

蔣氏的思想與各種文集曾經難以進入大陸。師永剛說,上世紀80年代,大陸出版的關於蔣介石及民國的書籍超過一百本,但最初主要用做批判。

大陸最早出版的蔣介石傳記是陳伯達所著的《人民公敵蔣介石》,這本書作為當時官方的宣傳論調,影響著當時整個社會對蔣介石的評斷。

改革開放以後,地攤上各種盜印的蔣介石作品興起。1988年,浙江大學歷史系教授楊樹標出版《蔣介石傳》,採取分析的研究態度,並對蔣介石做了部分肯定。在當時的環境下,此書有先驅的意味。

「那個年代對蔣介石,不是簡單的不可研究,只是不能客觀地研究。」歷史學者楊天石說。楊天石不喜歡蔣介石,但「搞歷史必須科學準確真實」,而且「老百姓有權知道真實的蔣介石」。

90年代之後突破了過去的一些教條,但仍有局限。1992年,作家葉永烈擬在內地出版新作《蔣介石和毛澤東》。情況並不順利,僅書名就未能通過審查,直到2003年該書才順利出版。

大陸蔣「熱」臺灣蔣「冷」

近年來,大陸逐漸興起了一股「蔣介石熱」,研究蔣介石的論文、書籍逐漸增多。在蔣介石的故鄉浙江奉化,連他最愛吃的千層餅都賣火了一條街。有臺灣媒體稱,「在大陸,只要是蔣介石留下的一點一滴,現在全成了寶」。

2009年,葉永烈攜《蔣介石與毛澤東》亮相南國書香節,獲得老中青三代讀者追捧。

去年1月,團結出版社推出《蔣介石家書日記文墨選錄》,其宣傳為「六十年來中國大陸第一次出版的蔣介石本人的著述」,上架不到一周即售罄。

反觀臺灣島上,民進黨當局主導的「去蔣化」運動,正將蔣越來越「矮化」。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蔣學成為臺灣的顯學,80年代蔣氏家族退出臺灣政壇,蔣學研究逐漸消沉。(摘編自《南方都市報》《時代周報》)

相關焦點

  • 【禁區年譜】大陸電影中蔣介石形象的變遷
    一、《吉鴻昌》(1979):新中國故事片首次出現蔣介石1948年,陳伯達寫了《人民公敵蔣介石》一書。自此之後的三十年,「人民公敵」都是大陸對蔣介石的官方評價。及至1975年蔣介石去世,新華社播發的消息仍然是這樣的定性:「國民黨反動派的頭子、中國人民的公敵蔣介石,四月五日在臺灣病死。」②這條消息的標題叫《蔣介石死了》,刊登於《人民日報》第4版(最後一版)。同一天的報紙上還刊載有董必武追悼會的消息,標題為《沉痛哀悼董必武同志逝世》。
  • 1962年,美國讓蔣介石趁著中印戰爭之際進攻大陸,蔣介石果斷拒絕
    蔣介石在1949年就被我軍打的逃到臺灣,「反攻大陸」這四個打字幾乎成了國民黨政府每天都要提上一提的口頭禪了。一定趁著國際形勢對我們有利的時候反攻大陸,在臺灣已待了12年,之前雖然也有些機會,可是並沒有出現什麼絕對的機會,如果現在抓不住機會,那麼以後也不會有機會了。」可是,蔣介石等待的時機究竟是什麼時機呢?肯定是等國際形勢有了大的變化時,馬上準備反攻大陸。
  • 大陸核試爆後,蔣介石是怎麼向臺灣人交待的……
    消息傳到蔣介石耳朵裡,他十分震驚。他分析了各方,特別是從美國傳回的各種情報,認為大陸還沒有研製核武器的能力,但各種傳聞卻對臺灣人心和他天天叫喊的「反攻大陸」甚有影響。1963年11月12日至22日,國民黨在臺北舉行第九次代表大會,12日的開幕式由蔣介石親自主持,陳誠代表國民黨中央作政治報告。
  • 毛澤東寫信邀蔣介石回大陸,蔣介石沉默了半小時,然後只只說了四個字
    蔣介石敗退臺灣,苟延殘喘。為了祖國早日統一,毛主席曾親自給蔣介石寫了一封信,邀其回大陸看看。 這是封什麼樣的信呢,蔣介石看了之後又是什麼反應呢?
  • 大陸原子彈試驗成功後,我國臺灣省的蔣介石是什麼反應?
    對於大陸成功試驗原子彈的消息,盤踞在中國臺灣省的國民黨反動派領導人蔣介石可以說是心情最不好的人了。那麼大陸原子彈試驗成功後,中國臺灣省的蔣介石又是什麼反應呢?實際上蔣介石早就收到了大陸可能正在研製原子彈的消息,研製成功則將意味著「反攻大陸」的徹底破產。所以蔣介石几乎是用自我催眠的方式讓自己相信:落後的大陸無法研製原子彈。
  • 配合大陸遊客需求 臺灣日月潭簡介明年印簡體版
    風管處調查發現,來臺大陸觀光團有90%會到日月潭觀光,風管處因應人數越來越多的大陸觀光客需求,決定明年增印簡體字的官方版「日月潭風景區簡介」手冊。,大陸觀光客對蔣介石當年在日月潭活動去處很好奇,大家都想參觀體驗並留下紀念,風管處印行日月潭各景點簡介成大陸觀光客搶手貨,但繁體字卻讓大陸客看得很吃力。
  • 臺灣為大陸遊客規劃蔣介石生活一日遊行程(圖)
    大陸遊客即將開放來臺觀光,關於蔣介石生涯、喜好與生活點滴等故事,業已變成大陸觀光客最好奇的參觀景點。臺灣媒體披露,島內的一些旅遊業者、甚至桃園縣政府觀光營銷局已著手規劃「蔣公生活一日遊或二日遊」套裝旅遊行程,對大陸遊客很有吸引力。
  • 蔣介石若回大陸的話,大陸會給他什麼職位?周總理的答案令人讚嘆
    如果蔣介石回到大陸,大陸會給他什麼樣的地位?周總理的回答令人讚嘆一九二四年,蔣介石成立黃埔軍校,周恩來經黨組織批准,於一九二四年入黃埔軍校擔任政治教官,並主修政治經濟學等課程。而蔣介石也曾對人讚嘆道:「周恩來在過去是他最得力的部下。」
  • 揭秘蔣介石到底從大陸帶了多少黃金白銀到臺灣?
    1948年底至1949年上半年,由於軍事上的失敗,國民黨在大陸失敗已成定局,開始籌劃後路。除了搶專家、搶人才外,有計劃地將黃金白銀運往臺灣。1949年2月上旬的一天,曾任上海市市長、財政部部長、中央銀行總裁,時已去職在香港逗留的蔣介石的親信俞鴻鈞,突然接到蔣介石從溪口拍來的電報,要他想方設法將國庫中的黃金提出來秘密送到臺灣,並叮囑再三:「千萬要守秘密!」因為他們早已預料,李宗仁一定要以庫存黃金作為「和談」的條件之一。
  • 兩岸宣傳戰:大躍進蔣介石向大陸空投糧食物資
    核心提示:大陸「大躍進」期間,臺灣方面經常空飄糧食過來。由於承載物的體積和重量越來越大,巨型氣球也就應運而生。
  • 中印戰爭爆發時,美國勸說「反攻大陸」,蔣介石為何拒絕
    在這一極其敏感時候,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費耳特來到孤島臺灣,勸說蔣介石利用中印戰爭「反共復國」。他告訴蔣介石,中印戰爭已經爆發,中共無力兩面開戰,只要蔣願意「收復國土」,美國可以全力幫助,而且說這是美國總統說的。民族問題,永遠是一個複雜而微妙的東西。蔣介石當面拒絕了費耳特。與他說,共軍與印度打仗,為的是領土爭端。
  • 蔣介石的棺材是運回大陸?還是繼續放臺灣?聽聽蔣家人怎麼說的
    世人如何評價蔣介石呢?他平北伐、定中華、驅日寇、捍三民,說蔣公是一代英豪,應該不算太過。1949年是蔣介石最傷心的一年,第三次蟄居溪口老家,這次返鄉並未給蔣帶來好運和轉機。(配圖)這一走,兩蔣至死沒能再回來。蔣介石棺材40餘年未入土,入土臺灣還是運回大陸?
  • 蔣介石當年敗走臺灣之前、離開大陸之時是一種什麼樣的情況呢?
    其實在蔣介石選擇離開大陸之前,就已經想好了要逃到臺灣的,在走之前將大陸的很多金銀珠寶、古董字畫一批一批往臺灣運,臺北也有一個故宮,裡面陳列的都是蔣介石帶去的古董,有很多珍貴的東西都被運走了。但是蔣介石離開大陸之際,還曾經回到黃埔軍校檢閱部隊,因為蔣介石的一生就是從黃埔軍校中發跡的,他手下的得力幹將都是從黃埔軍校畢業的,他疑心很重,所以對從黃埔軍校中畢業的學生很是重用。
  • 49年戰敗,蔣介石離開大陸前,說的最後一句話是什麼?
    1949年12月,蔣介石被迫宣告「引退」敗走臺灣,帶走大量黃金儲備。蔣介石撤回臺灣時,對於失敗的原因,全部歸咎在了自己的下屬身上,堅決認為當年自己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是對的,於是對毛人鳳說道:國民黨戰敗,楊虎城要負全責。毛人鳳立馬心領神會。
  • "大躍進"饑荒三年, 蔣介石用氫氣球向大陸空投糧
    韓戰爆發後見解放軍揮師北上,退居臺灣的蔣介石便想接機反攻,但是跟美國人提出這個想法後,卻被美國無情的拒絕了。因為當時美軍在朝鮮戰場已被志願軍打的焦頭爛額,根本沒有精力在再南邊幫蔣介石開闢一個戰場,於是無奈的蔣介石只好作罷。
  • 1962年中印戰爭,美國積極慫恿蔣趁機反攻大陸,蔣介石只說一句話...
    蔣介石自從1949年敗退大陸後,「反攻大陸」這個口號便成了國民黨政府從1949年遷臺至1980年代常見的政治口號。為了實現這個所謂的計劃,蔣介石不惜冒天下之大不諱,與有"昭和之妖"之稱的日本甲級戰犯岸信介,秘密結成反共聯盟,積極在臺秣馬厲兵,伺機反撲大陸,各種計劃紛紛出爐,並不斷派出小股部隊對大陸沿海地區進行騷擾。
  • 一跪升三級,蔣介石最忠心的部下,晚年在金門遙望大陸默然不語
    蔣介石最終能成為民國時期的掌權人,不但與其個人能力相關,與其麾下名將如雲也密切相關,陳誠號稱「幹將」,顧祝同號稱「忠將」,劉峙號稱「福將」,蔣鼎文號稱「飛將」, 衛立煌號稱「虎將」,五人被時人稱為蔣介石的五虎上將,要說五個人誰對蔣介石最忠心,那麼肯定就是號稱忠將的顧祝同了。
  • 蔣介石晚年2件心煩事:一是百年後能否歸葬大陸,另一個是啥?
    有一件事,讓他心煩,便是1949年敗退,隨他一起從大陸來到小島的60萬大軍。那些老兵們,有的和老婆孩子隔海相望,有的終身未娶。曾經「反攻」的口號響徹雲霄,蔣介石也是自信滿滿,相信用不了多久,三年五載定能回大陸。事實上,他高估了自己的能力,20年一晃而過,貌似回家的可能性極小。
  • 六十年代,對大陸突擊接連失利,讓蔣介石集團認清現實!
    在國民黨遷臺初期,蔣介石還是一心想著反攻大陸,不斷進行騷擾。畢竟,人都有不自量力的時候。1955年隨著韓戰結束,局部形勢緩和,中美蘇之間大規模軍事衝突的可能性大幅降低,加上解放軍在近海作戰的機動性增加,國民黨軍在東山島戰役中損失慘重,國民黨軍事反攻大陸的計劃,無論在國際條件或登陸作戰的優勢上,都出現走下坡的趨勢。如何重新推動「反攻」的事業,成為蔣介石集團面臨的新課題。
  • 蔣介石去世後,是魂歸大陸,還是留在臺灣,蔣家人是這樣決定的
    1975年清明節,蔣介石在他臺灣的住所臺北士林官邸去世,我們都知道中國人在去世之後一是想要入土為安,而是想要魂歸故裡,所以在蔣介石去世後,他的棺材到底是葬回大陸還是留在臺灣就成為當時急需解決的事情,但是四十年了這件事都沒有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