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豐屯裡的那些事:趙爺是個「屯不錯兒」,那個地方都有這樣人

2020-12-17 故事魔袋

「屯不錯兒」很早就有。西豐建縣歷史雖然不長,但也有一百多年了。從歸屯那天起,就有了村規民約,村民之間發生糾紛基本採取內部調節的辦法,所以才有了「屯不錯兒」「說合人」這一說。除非發生了刑事案件,一般糾紛官府是不管的。西豐地處遼北東部山區,清朝時被封禁為皇家圍場。1902年才建縣,比周邊的縣區建縣都晚,人口也都是道光年間來這裡開荒種地的外鄉人,延續的村規跟外地也都大同小異。

各地把這種處理民間糾紛的統稱為「說合人」。也有其他的叫法,我姥姥家住在昌圖,那裡的叫法跟我們這裡一樣都叫「屯不錯兒」只有開原一代的人稱這些人先生!比較敬重!還有稱呼「穿大布衫兒的。」。這種稱呼很容易讓人想起魯迅筆下描述的那些人。這些人有點學問,能言善辯,在村屯子裡有一定威信。趙爺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趙爺是小時候跟著父母從山東闖關東來東北的,原先生活在大城市,由於兵荒馬亂,當聽說逃鹿大溝可以隨便開荒,一家人便搬到了西豐。他的父親看好了一個山溝並領了地票,地票是當時官府準許開荒的憑據,人們就叫這個山溝趙家溝,在村子的北溝。據說當年來這裡開荒的有十多家,有姓孫的、姓黃的、還有姓李的。歸屯前這些家都在自己的山溝裡開荒種地,互不相擾。

趙爺是坐地戶,不像我們家是解放後從外地昌圖搬到鐵礦的,後來就落戶到了恩光屯,成了農民。聽說趙爺他父親是賣糧時,大車翻了砸死的,這時候趙爺就挑起了養家餬口的重任。這些事情都是我長大後才知道的。那時候我還小,很多事情都是懵懵懂懂。

到了我要上學的年齡村裡建了小學校,那時幾個屯子集中起來的小學生有100來人,小學分好幾個班,村小學教室不夠用,我們就各班之間導課,一個班上辦天。我是六五年生人,那幾年中國的人口成倍增長,導致我還沒有成年就趕上了計劃生育。我們跟趙爺家住得不遠,兩家的關係一直不錯。

聽父親他年輕時招工來到了西豐鋼鐵廠,後來鋼鐵廠突然減員了,父母不得不將戶口落到恩光屯,因為人生地不熟,父親是通過趙爺幫忙才把戶口落下來的。趙爺對我影響最大。一次我在屯頭見趙爺等車,當車來的時候他突然想起一件事情,急忙下了車,錯過了這趟車,晚上我問趙爺是怎麼回事?他說忘記了給人帶的豆角籽,這件事給我的觸動非常大。

趙爺七十多歲身體還很硬朗,誰家有什麼事還願意請他到場,即使他什麼事也做不了主,有他在場就覺得踏實,這種習慣直到他去世。

相關焦點

  • 屯裡的那些事:開荒那些年聽都沒聽說過,竟有那麼多不知道的故事
    這次來了只有一百多人,大多是從山東逃荒和遼南蓋州、鳳城來的單身漢。他們每年二月來,十月返鄉,千裡迢迢,寒風露宿,就這樣往返數年辛苦開墾了4方餘畝荒地。雖然第一批人沒有太大的收穫,但為後來的大規模墾荒奠定了基礎。下面就講講當年開荒的那些事。當時清朝政府派來一批官員專門管理來這裡開荒的漢民,這些人一律是旗人,手中握有土地分配的權利。
  • 都知道西豐是梅花鹿故鄉,其實西豐的人參也不少
    我是土生土長的西豐人,對家鄉非常熟悉,我是聽老人們講西豐故事長大的,這裡發生過什麼事?出現過什麼人物我多多少少都聽過,但聽得最多的是這裡的梅花鹿多,人參也不少。因為西豐屬於長白山的餘脈,氣候環境跟長白山差不多,唯一差別就是這裡屬於丘陵過渡地帶,山沒有那麼高,但資源一點也不比山裡少。過去聽老人講,西豐這地方非常養人,四季分明,很少有大澇大旱的年份,水草豐美,非常適合野生動物生長。從過去的地名什麼野雞背、野豬砬子、黑瞎子溝就可見一斑。西豐是聞名遐邇的鹿鄉就不必說了,西豐過去也是人參的生產地。
  • 站在西豐鋼管廠子弟學校砬子頭,看恩光大坎兒,你能想到什麼
    作為70年代紅極一時的國營西豐鋼鐵廠,最鼎盛時期擁有職工3000多人,分為孫家溝採礦區和古洞屯煉鐵兩大區域,曾經的鋼花四濺和霞光滿天早已不復存在,然而那個時代留下的廠區家屬房依然存在,站在西豐鋼管廠子弟學校東面的砬子頭上仍然能看清廠區和家屬房的輪廓,還有那條長長的恩光大坎……
  • 遼寧西豐山名很有意思:嶺與山之間有什麼說道,地方特色很濃
    遼寧西豐是個山區,雖然山不夠高,但名氣都不小。每一座山,每一道嶺都有一段已知或不為人知的故事和歷史,為了了解這些山的來龍去脈我翻閱了一些資料,對那些有名可查的山一一進行了核對。發現這些山的背後都有意思。
  • 東吊橋和豆腐社,西豐人的記憶,酸甜苦辣,只有住趟子房人知道
    當他興高採烈地把從大連買回的禮物拿出來時,不料被領導夫人看出是西豐產地,弄得我這個親戚很尷尬。像這樣的笑話過去沒少發生過。比如西豐的白酒,餅乾都供應過給大城市。像這種烏龍現象並不奇怪。那時候城裡人吃供應,買什麼都憑票,記得下飯店必須要糧票,不然就吃不上飯,最嚴重的時候城裡人連豆腐都供應。
  • 西豐城外的八景之一——駝峰飲澗,你見過嗎
    因為年代久遠,沒人真正看過。但縣誌上寫得非常明白,曰:在距縣城西北78裡的柏榆鄉福善屯,有一座山,小河繞山而過,山峰遠望像一頭駱駝伸脖子到小河裡喝水,當地人稱這座山為駱駝脖子。可惜的是由於後人多在駱駝南峰採石,使此景有殘缺之感。當年也有詩寫此景:駝峰高聳入雲霄,首枕寒流漲未消。馬為投錢嘶渡口,牛嫌汙鼻走林腰。頸伸晚雨虹霓見,毛脫秋風草木凋。
  • 鹿肉小串瀋陽獨一份,鐵鍬上菜也是第一份,西豐燒烤了解一下
    西豐是遼寧最重要的林區,這家小燒烤極具東北林區特色,鹿肉小串瀋陽獨一份,鐵鍬上菜也是第一份,西豐燒烤充滿大地情懷,大山貨為肉,大樹為釺子,這味道真給力啊!七夕情人節到了,作為一枚鹿粉首先我得祝福我鹿情人節快樂!,瀋陽有一個知名的樂隊叫做路人甲,這家串店巧合啦,也叫做鹿人甲。鹿肉涼拌,就叫做生財有鹿,這名字真吉祥!
  • 垃圾不落地!從東北屯小變化看大同區大變化
    「當年的東北屯,大家沒啥環保意識,垃圾、汙水出門就丟、隨地就倒,房前屋後都是雜草,蚊蟲撒歡兒。屯中心有一個大垃圾場,那蒿草一人多高,垃圾堆得哪兒哪兒都是,冬天還好,到了夏天那味兒……」孫長孝是屯裡幾十年的老戶,嘮起早些年「垃圾圍屯」的情景,皺著鼻子告訴記者。
  • 古道愁腸:遼寧西豐歡喜嶺的今世前生,歲月滄桑改變了它的容顏
    歷史上歡喜嶺比較出名,是人們過寇河橋進入西豐縣城必須之地。在清朝之前,歡喜嶺以南的地域歸前清滿族四大部落之一的哈達部落管轄;而寇河以北歸葉赫部落所有。歡喜嶺正好是哪個時期兩個部落間的門戶。歡喜嶺下面的平坦地帶是六安村,建縣前這個地方叫六馬架。因為有拓荒者在這裡搭了六個窩棚而得名,建縣時為了統一地理名稱改名六安。六安與西豐城隔河相望,依依帶水。
  • 龍州那站屯:建設美麗宜居鄉村 樂享鄉村振興成果
    11月10日一大早,響水鎮高峰村那站屯的村民們已經忙活起來,有的正在和水泥,有的在認真仔細地用磚頭砌出大家喜歡的形狀,村民們正在建設屯內步道護欄,為建設美麗宜居鄉村忙得不亦樂乎。響水鎮高峰村那站屯村民 何豔珍:(記者:阿姨我們現在這樣幹活累嗎)不累啊,做這個是為了我們的村子好,村子做好了乾淨了舒服啊,小朋友們來玩就不怕掉到下面去了。
  • 「叩隈千戶營」翻譯過來是大清河,這和今天的遼寧西豐有什麼關係
    公園1619年清太祖努爾哈赤將西豐及其吉林的輝南、伊通,遼寧撫順的清源等地封為「盛京圍場」,遂將圍場內的原住民驅逐出境,從此西豐和其他被封為圍場的地方沉寂了300來年。可以說我們現在這些人跟300年前的原住民一點關係也沒有。好在,泱泱中華五千年歷史從來沒有斷過,即使這段地方歷史成了空白,人們也能從其他方面和歷史典籍中縷出脈絡,還原歷史本真。不知為什麼我特別想知道在清朝之前西豐是個什麼樣子?那時候的先民們長得什麼樣子?他們是在怎樣的一種狀態下生活?於是我查找了很多與西豐有關的資料,從幾本研究西豐歷史書籍找到了蛛絲馬跡。
  • 遼寧西豐人熱情好客:用老舍名著招待客您,名曰:四世同堂
    西豐是柞蠶之鄉,全縣擁有柞蠶接近5000把,是遼寧省乃至東北的重要的柞蠶放養之地。關於柞蠶絲筆者就不多說了,咱這裡就講講繭蛹在西豐人餐桌上的用處吧?吃大蠶是一件很考驗人心理素質的一種吃法,這在外地人眼中簡直不可接受,這不是在吃大青蟲子嗎?一想就噁心。其實這是心理作怪,沒吃過的不知道,吃了一定會嚇一跳。吃大蠶對於我們當地人來說小菜一碟。將大蠶也就是大青蟲子剁碎,放上辣椒跟小白菜一起燉,那味道簡直了!
  • 神樹清碑,一個與乾隆有關的傳說,西豐人都知道
    傳說中的神樹是不是東山頭上的那幾棵也不得而知,據說這棵松樹長在路邊,但具體在哪誰也不知道,不過當年乾隆皇帝立的石碑還保存在縣文物管理所。圖片來自網絡傳說,清帝乾隆當年到過這棵樹下,侍臣奏稱過去有個採參的人叫班大媽法,因凍餓之極,死於此樹下,此人死後有神靈,凡是入山迷路的,只要向這棵樹求助,馬上就可以找到路。
  • 大連:公交線網通屯油路全面「開花」
    「新建通屯油路800公裡」、「新開、調整公交線路」被列為2016年我市18項重點民生工程。如今,盤點剛剛過去的一年,這些民生交通工程不僅全部提前完成,市民也切實從中得到了實惠。出行方便了,腰包鼓起來了,孩子上學不遭罪了……一張張熱情洋溢的笑臉,每一聲飽含深情的感謝,都是對交通部門最大的鼓舞和回應。
  • 《夏洛特煩惱》曝粵語版《屯兒》MV
    「夏洛熱」高溫不退!10月11日,由閆非、彭大魔執導,沈騰和馬麗領銜主演的穿越青春爆笑喜劇《夏洛特煩惱》累計票房已突破9億!電影中,改編自《咱們屯裡的人》粵語版的《屯兒》一經發布,便成功登頂各音樂排行榜之首。有網友表示,「太魔性了!現在一看到劉德華張嘴,就忍不住腦補《屯兒》,偶滴老嘎,就組在則個屯,根本停不下來!」    今日,片方曝光了《屯兒》版的MV,魔性的音樂配上電影中「包袱連成串」的畫面,讓人捧腹不已。
  • 西豐百業信息每周更新
    吃、住、玩,一條龍,環境優雅,有山有水,低消費,高享受,桌桌有贈送。非常的好喝安全,和嬰幼兒奶粉同一個類別,4年時間一直都在做這款產品,幫助了幾千人瘦身成功了,哺乳期,備孕期,10歲以上孩子,老人都可以喝,而且不拉肚子,不存在任何副作用,承諾無效退款,包瘦 ,百分百養成易瘦體質。
  • 新修水泥路成屯裡風景
    據悉,前姜、後姜屯共居住180戶760餘人,祖祖輩輩出門都是「晴天一身土、雨天兩腳泥」,道窄得剛好夠一輛牛車通過,新農村生活新出現的校車、大型機械等都開不進屯子。如今農民的腰包都鼓了,家門口的那條土路越看越不協調。今年駐村第一書記王貴琦搶抓國家惠民政策,為前姜、後姜屯爭取到了修建村級水泥路的項目。
  • 遼寧西豐大力發展鹿產業成「中國鹿產業第一縣」
    羅劍通是西豐一家鹿場的場長,學習畜牧專業的他畢業之後分配到了當時的國營鹿場做技術員。1998年國營鹿場解散後,他自己成立了一家鹿場。   遼寧省西豐縣安民鎮海燕鹿場場長 羅劍通:像我們西豐養的鹿主要都是本地品種,西豐梅花鹿,這是全國一個著名的品種。它的生產性能和經濟價值照比其它的品種都要高一些。
  • 被喚作「老閨女」的曙光村第一書記:老百姓的事都是要事急事
    「老閨女」是村裡上年紀的人對沈淼的稱呼。2015年,時任嫩江縣婦聯副主席的沈淼,被選為駐村扶貧幹部,成為曙光村黨支部第一書記。熟悉了之後,村裡的大爺大媽都願意叫她「老閨女」。村扶貧幹部兩年一輪換,沈淼一「駐」就是6個年頭。「她幹工作有股韌勁,有愛心有耐心,心裡想著老百姓的困難,裝著老百姓的冷暖。」和沈淼一起工作3年多的駐村扶貧幹部邊偉光說。
  • 蒙面唱將第二季俺們屯的音樂大匠是誰? 音樂大匠是汪蘇瀧嗎
    ­  《蒙面唱將第二季》上周日9月10日播出新一期節目,本周新增補位歌手兩位,其中「俺們屯的音樂大匠」,紅色戰袍,黑色緊身褲,加一頂嵌有紅色羽毛的黑色魔術帽,「音樂大匠」身板筆直,氣度非凡。­  尤其明顯的是他的一雙大長腿,讓現場女生十分關注。「他是不是楊洋啊,有軍藝第一腿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