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造假,從娃娃抓起

2020-08-29 土人觀察

這兩天網上熱議的一個新聞是,第34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獲獎名單中,來自昆明市盤龍區盤龍小學六年級的陳靈石就以「C10orf67 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為題,拿下了生命科學類小學組三等獎



在我看來,這是個分子生物學博士級別的課題,「C10orf67 基因」、「結直腸癌」、「細胞周期」、「藥物耐受」,小學六年級學生充分利用「細胞生物學,生物化學、動物模型、臨床樣本分析」等研究手段,完成了這麼高水平的項目,卻只拿到了小學組三等獎。



我們的小學生已經這麼牛逼了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大業何愁不成?



為啥就這個項目被扒出來了呢?我看了看同期獲得小學組三等獎的課題,這個課題的確有點脫離小學生的能力範疇,顯得有些脫離常識。



經過專家測算,這項研究需要細胞系、培養液、質粒提取、RNA 提取、抗體以及轉基因小鼠構建,這些至少需要十多萬元的經費,僅僅基因敲低的小鼠構建就要數萬元人民幣,還不包括實驗設備的成本。


生物專業的本科生至少需要幾個月才能構建一個敲低蛋白,初學者光是在實驗技能方面的訓練就至少需要一年,小學生能完成這樣的研究,我想可以直接直升科大少年班了。



再翻了翻中學組一等獎的獲獎名單,有一個項目成功地吸引了我。



我活了四十多年,也只是在電視上看到過南極洲的樣子,而這位來自北京的中學生,已經在南極成功地發現了一種新的抗輻射微生物,我想這至少是一個SCI級別的發現。


各位觀眾,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的科研水平這麼高,玄機在哪裡呢?


如果你們有孩子正在參加高考,就會知道「自主招生」或者「強基計劃」


全國最著名的頂級名校,都是有自主招生的,而自主招生不是誰都能參加,必須在國家級學科競賽或者科技創新大賽中獲獎才有資格。以清華北大為例,僅憑裸分錄取的,僅有20%;而在它們目前的自主招生評價體系裡,競賽獲獎——幾乎成了唯一,不可替代的指標。


我們不妨看看幾所高校2018年自主招生的報考條件:


有發明創造或參加科技類競賽全國決賽、國際比賽獲得優異成績者;在我校自主招生專業範圍內有相關學科特長、創新潛質,並在國內外相關專業學習實踐活動中取得優異成績者。——北京大學


研究創作方面:在科技發明、研究實踐、文學創作等方面具有突出表現的學生。突出才能方面:在人文與社會、創新與設計等方面具有突出才能或在相關學習實踐中取得優異成績的學生。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信息學等學科具有學科特長,且在學科奧林匹克競賽中表現突出的學生。——清華大學


對相關學科領域具有濃厚興趣,已有較紮實的知識積累或學術訓練,有深入或創新的見解,在相關學科競賽、徵文或創新活動中有出色表現。——中國人民大學


高中階段獲得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明天小小科學家」全國一、二等獎(獲獎名單須在教育部陽光平臺公示)——上海交通大學


高中階段在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明天小小科學家」獎勵活動或全國中小學電腦製作活動中獲得二等獎(含)以上者。——北京理工大學


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含全國青少年生物和環境科學實踐活動)、「明天小小科學家」獎勵活動獲得全國三等獎及以上。在其他學科特長、創新潛質等方面有突出表現,具有標誌性成果,並能提供相關證明材料。此類特長需經我校專家組評審認定,分報考類型擇優給予初審合格資格。——重慶大學


自主招生通過以後,意味著可以用比別人低幾十分的高考成績進入名校,而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是除學科奧林匹克競賽外唯一被認可的比賽,這個含金量你們懂了吧?



奧數競賽獲獎的同學那是真的牛逼,科技創新大賽卻可以團隊協作,甚至家長動用科研資源來完成課題和論文,同學只要訓練好問答環節拿著成果去參加答辯即可。



說白了,這就是中高考的一個「後門」,有遠見和資源的家長在科研課題上大搞軍備競賽,是非常值得的教育投資。


網上流傳著一些有意思的段子,試摘兩則:


1、一個美國代表團要訪問某研究所,遇到了一個面容稚嫩、正在一絲不苟做實驗的學生。代表團來後問他在這裡工作多久了,他回答有好多年了;代表團又問你每月出多少成果,他回答每個月一篇SCI;代表團問:你做了那麼多成果,接下來的職業規劃是什麼?該同學回答說:「我準備特招進入重點中學。」


2、演講人在做關於科技前沿的報告:多個項目組對腫瘤和癌症取得重大研究突破。大廳裡有人說:「我剛檢索過相關文獻,最近沒有什麼重大突破。」演講者沒有回答,繼續說:「我們在石墨烯的應用上取得了質的突破。」大廳裡有人說:「石墨烯每天都是質的突破。」演講人:「同志們,你們最好少看灌水的論文,要多關注科技界的未來!比如某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的在線展廳!」


看了這則新聞後,我也想看看上海青少年科技創新的水平,於是上網查看了今年上海大賽的獲獎名單。


生物醫學方面的課題水平也很高,我基本上看不懂。



不過基於我的IT背景,我更有興趣看看LoT和IT方面的課題。


這幾個新能源汽車中的項目讓我嘆為觀止。STM32是ST公司的32位通用MCU,伺服電機更是智能製造中的核心,很多機械電子專業出身的碩士課題,也不過如此。



另外上海孩子的科研創新水平還體現在與時俱進上,獲獎名單裡有大量關於深度學習、卷積神經網絡、人臉識別、CNN方面的前沿AI研究。



據我親身經歷,上海有些培訓機構,就有「科技創新項目」的輔導業務,請一些大學老師做項目指導,對孩子的課題從論文到答辯一條龍輔導,甚至可以承諾「保證獲獎」,項目答辯的時候,很多孩子穿著機構統一的T恤,這樣評委就知道是這家機構的,就會有「評分傾斜」



當然不排除很多孩子確實有科技創新的天賦和動手能力,他們未來是中國科技創新的棟梁,但是家長、機構的「深度參與」讓這個競賽的公平性蒙上了陰影。


真正自己動手搞創新的小學生怎麼能拼得過專業級別的家長?童年親身經歷科研造假風氣的孩子,以後怎麼能樹立正確的科研理念?



科研學術造假,看上去和老百姓離得很遠,但是實際上,我們國家有限的科研經費都來自全民老百姓的稅收,如果一部分經費是被「假裝在研發」的一批人浪費掉了,意味著一些真正的科研創新反而會得不到支持,最終科技是要轉化為生產力的,國家的科研效率也是國家間競爭的重要砝碼。


科研造假,看來要從娃娃抓起了。

相關焦點

  • 造假也從娃娃抓起嗎?
    網傳某落馬的公安局長學術腐敗,居然兼任29所大學教授,而近期的學術造假居然向低齡發展,很多名牌大學也難以獨善其身。
  • 論文造假要從小學生抓起
    文/連景彬論文造假要從娃娃抓起 這幾天,昆明市盤龍小學一名六年級學生的一項研究成果《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獲得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三等獎。該項成果是癌症患者的福音,獲獎本是一件可喜可賀且可歌可泣的盛事,孰料在網上掀起一邊倒的爭議潮,質疑者有之,揭底者有之,抨擊者有之。
  • 為了不輸在起跑線,學術造假都開始從娃娃抓起了,這也太拼命了!
    現在的家長啊,只要是能給孩子增加多一點的加分砝碼,學術造假算什麼?從娃娃開始給孩子豐富簡歷才能不耽誤孩子走上人生巔峰。這種破壞學術風氣的做法不禁讓我想到「為什麼我們斥巨資培養的人才卻總留不住?」的問題。
  • 財商,從娃娃抓起
    財商,從娃娃抓起!很多家人注重開發孩子的智商,培養孩子的情商,不錯,智商的高低,決定了你思考問題的能力,很多高學歷的科研人員被貼上高智商的標籤,他們有著高額的收入和體面的工作,這是很多人嚮往的;情商決定著你的人際關係,也稱情緒智力,一個能說會道的人在與人交往中左右逢源,能夠藉助他人的力量來實現自己的目的,尤其是現在的社會交往、職場中,更講究合作共贏
  • 光碟行動 從娃娃抓起
    光碟行動 從娃娃抓起 在曹甸鎮下舍幼兒園大班的一個教室裡, 剛吃完飯的小朋友舉起碗自豪地說:&34; 我園對孩子們節約意識的培養成為常態化教學內容, 學校和老師用多種方式鼓勵、 引導孩子珍惜糧食、節約糧食, 讓 &34; 從娃娃抓起。曹甸鎮下舍園持續開展 &34;,既保證孩子們每天吃好吃飽, 還儘量做到不浪費糧食。
  • 「禮儀教育」從娃娃抓起
    原標題:「禮儀教育」從娃娃抓起   「叔叔好!叔叔好……」近日,筆者走進長汀縣汀州幼兒園,正值下課時間,操場上一群玩耍的孩子看到筆者接二連三地「問好」,這著實讓筆者一時沒能反應過來「還禮」,心裡只有甜甜的感覺。
  • 教育為什麼要從娃娃抓起
    教育應從娃娃抓起,這是永遠不變的真理。教育應該從娃娃抓起,但為什麼要從娃娃抓起,或許有更多的人沒有去深層次地考慮過。在該學習的年齡就要應該去學習,如果過了這個年齡再去學習,學再多的習也是「徒勞無獲」。教育已經成為全社會的共識,不能在孩子受教育的時候而縱容其放任自流。
  • 《萊山區愛國崇軍,從娃娃抓起》
    《萊山區愛國崇軍,從娃娃抓起》 8月26日,細雨霏霏中,由萊山區退役軍人服務中心和暖山國際城居委會聯合主辦、平安保險萊山公司協辦的「愛國崇軍·從娃娃抓起」活動如期舉行。為了強化活動的紀念性、提高孩子愛國崇軍的積極性,中心為每位孩子製作並頒發了「愛國崇軍·從娃娃抓起」學習實踐公益證書,贏得了孩子們的歡心。
  • 關於各種「從娃娃」抓起謬論的反思!
    不知從何時說起,針對各種社會現實問題 ,總有人習慣性的說一句:XXXX事需要從娃娃抓起!從娃娃抓起,但不要禍害娃娃,娃娃本來是一個天才的科學家,讓你弄成高級技師或高級工程師,那將是家門不幸,更是娃的悲劇!!!說大了也是國家民族的不幸!
  • 從娃娃抓起,孩子可能比你想像的更聰明
    留心有話:從娃娃抓起有些行為習慣是從小形成的,​從娃娃抓起並不是沒有什麼依據的,但現在的孩子可能比你想像的更聰明。是在舉行傳統節日「苗年節」的慶祝活動,並且家長也都參加了,是為了讓孩子們從小就知道民族特色,少數民族的文化傳承,從娃娃抓起。其實,其他的各種類似文化傳承又何嘗不應該從娃娃抓起呢,傳統文化、優良道德禮儀等,​都可以從小抓起的。
  • 深圳提升科技創新素養從娃娃抓起
    5日,記者從市政協召開的重點提案督辦協商座談會上獲悉,我市將建設一批與高科技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合作辦學的科技創新教育特色學校。據介紹,目前,深圳中學與華為和大疆,深圳明德實驗學校與騰訊已經開展合作辦學。在此基礎上,我市將建設一批有影響力的科技創新教育特色學校,探索開展科技創新教育「1+N」工程。
  • 衛生應急素養要從娃娃抓起
    全面提升我國公民衛生應急素養,需要從最基礎、最長遠、最根本的基礎教育抓起,要從娃娃抓起。從娃娃抓起,需要以應知教育為前提,注重知識普及。同時,提升公民衛生應急素養,還要從學前教育階段就開始適當納入相關衛生應急知識,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圖文並茂的形式、豐富多彩的活動進行教育傳授,堅持從娃娃抓起。另外,從途徑和形式上看,要充分依託現代信息技術平臺,創新宣傳教育途徑,實現教育途徑和形式的多樣化,將衛生應急知識與新媒體結合起來。
  • 萊山區愛國崇軍 從娃娃抓起
    《萊山區愛國崇軍,從娃娃抓起》8月26日,細雨霏霏中,由萊山區退役軍人服務中心和暖山國際城居委會聯合主辦、平安保險萊山公司協辦的「愛國崇軍·從娃娃抓起」活動如期舉行。20名小學、初中孩子在家長的陪同下,來到萊山區退役軍人服務中心,在工作人員的引領下,首先聆聽了十大英模故事,參觀了中心紅色展廳陳列的建黨、建國、抗美援朝等歷史文物展品。
  • 學術造假——利字當頭換當頭一棒
    近些年,論文、學術、比賽「造假」一直備受爭議。科技部官網16日發布《關於論文造假等違規案件查處結果的通報》,披露了9起涉及購買論文、違反論文署名規範、套取財政科研資金的違規案件處理結果。不知道還有多少人記得不久前的11歲「神童」陳同學研究癌症獲得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獎的新聞,這可能就是學術造假從娃娃抓起的全國典型。
  • 從娃娃抓起的「幸福感」
    從娃娃抓起的「幸福感」 2020-07-25 17: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杜絕孩子痴迷手機需從娃娃抓起
    筆者不由地想到這樣一種真實的情形:一個三四歲的娃娃,獨自坐在椅子上,一雙小手抓住手機,入迷地看著、看著……這種情形在現實生活中時時、處處可見。雖然筆者沒有調查那些迷上手機的少年在娃娃時是不是玩上了手機,但是我們應該可以斷定,一個常常很有範兒地玩著手機的娃娃,其少年時期幾乎很難不讓他不會痴迷上手機。為什麼可以下這樣的結論?
  • 「光碟課」厲行節約從娃娃抓起
    「光碟行動從娃娃抓起,在我們幼兒園,廚房的訂餐都是根據孩子們的出勤人數和老師們的出勤人數來合理定量 勤儉節約從娃娃抓起,讓勤儉節約的種子在孩子們心中生根發芽,陪伴他們成長,讓整個社會形成以節儉為榮
  • 足球從娃娃抓起 希望之星耀南海
    「足球從娃娃抓起」送教入園公益系列活動由南海區足球協會主辦,獲得南海區民政局、南海區教育局、南海區文化體育局等政府部門大力支持,得到了「益動全城家·南海」公益慈善創意匯的資金支持。南海的足球送教入園活動於2014年開始,已連續舉辦三期,活動讓孩子們充分感受到了足球的快樂,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好評。
  • 「光碟行動」從娃娃抓起
    愛惜糧食從我做起  請為孩子樹立良好榜樣  讓「光碟行動」從娃娃抓起
  • 預防焦慮症 從娃娃抓起
    長城網見習記者 陳思思 攝值得一提的是,心理健康要從娃娃抓起,父母的過度保護和過度焦慮會增加將來孩子得焦慮症的可能,因此要從小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培養孩子的抗挫折意識和風險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