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商韜略
文 | 華商韜略 屈穎
走極簡風的無印良品,近幾年的發展也越來越「簡單」了——概括起來就是走下坡路。
7月10日,無印良品的母公司良品計劃宣布,無印良品在美國的子公司已經向當地法院申請破產保護,申請中列出來的負債額已高達6400萬美元。
良品計劃也在公告中解釋了破產的原因,受到疫情的影響,無印良品美國子公司的業績迅速下滑,而巨額的租金也使得門店堅持不住,無奈之下才申請了破產保護。
良品計劃也多次表示,申請破產保護並不是真正的破產,只是謀求重組,對其他業務沒有什麼影響。
可是,無印良品的破產真的是疫情的鍋嗎?
實際上,在疫情之前,無印良品美國子公司就已經出現經營困難的局面了。無印良品的年報顯示,美國子公司的業務已經連續三年處於虧損狀態了,僅2019年就虧損了約1000萬美元,經營情況不容樂觀。在疫情的影響下,美國的18家無印良品門店暫停營業,第一季度的營業收入與去年相比下降了80%。
疫情也不過是無印良品美國子公司破產的加速器罷了,真正的原因還是經營模式出現了問題。
2006年起,無印良品開始擴寬美國市場,截至目前共有近20家門店。從剛開始受到美國人民排隊迎接,再到破產,無印良品秉持的「極簡」「實用」等理念與美國的想法相悖才是最大的問題。
日本崇尚的是中規中矩、不掙脫束縛的自由,可以說帶有一點保守的意思,無印良品也是如此,產品上儘量減少花紋,簡單就是最好的;而美國不一樣,美國人向來喜歡開放的、熱情的,無拘無束才是最自然的。
兩種不同文化的交織註定會碰撞出激烈的火花,無印良品就是被這絲火花灼傷了。
西方市場的不如意也將目光聚集到大洋另一岸的中國上。
曾受到中國人追捧的無印良品,也逐漸被排除在購物選擇之外。
自2016年起,無印良品中國公司的業績增速減慢,在2018年二季度就出現了負增長。今年的情況更是令人堪憂,第一季度的營業收入為99.69億日元,下滑了47.4%。
從15年前進軍中國市場以來,無印良品主打極簡風生活方式,贏得了不少文藝青年的喜愛,無印良品逐漸成為「輕奢」的代表,極簡風也成為潮流。
令人大跌眼鏡的是,無印良品在日本僅僅是個平價的大眾品牌,怎麼出了個國就變成了「輕奢品牌」?
同一款產品在中國的售價約為日本售價的2倍,這更令中國消費者崩潰了。
於是。他們開始尋找無印良品的替代品。
很快,無印良品就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於是降價成了解決問題的關鍵,5年期間連續降了11次,其中降價幅度最大的甚至達到40%,但這已經於事無補了。
在尋找替代品的時候,消費者發現了很多風格雷同但價格更能接受的品牌,比如線上的網易嚴選、淘寶心選。
在線下,名創優品憑藉簡約、清新、平價的特點成為「中國版無印良品」,除了仿照無印良品的風格以外,它們也開始了IP合作,芝麻街、粉紅豹等產品成功收割了一大批粉絲。
對比之下,無印良品的經營模式略顯「高冷」,營銷上也將「極簡」體現得淋漓盡致,不夠接地氣,也讓消費者和無印良品之間存在一道隱形的鴻溝。
在日本,無印良品講究的是生活;走出日本,無印良品講究的是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在這一點上,「中國版無印良品」就已經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