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造物節,今年誕生了哪些驚為天人的東西可以說是仁者見仁。但是有一點大家卻頗有共識。今年的阿里拍賣可謂是吸睛不少、亮點頗多。打破拍賣只可以做司法拍賣、房產拍賣的固有印象。仿生鯊魚試駕權、鐵甲鋼拳外骨骼機甲...這些看起來完全不沾邊的神物在阿里拍賣的出現,讓不少人感到驚喜和驚訝,原來拍賣也可以不用非得那麼嚴肅。
阿里拍賣=拍房子拍古董?
借造物節打破拍賣與大眾的千年結界
曾幾何時,我們對「拍賣」的概念都是抽象而遙遠的。總覺得這只是有錢人的遊戲,動輒幾百上千萬,仿佛家裡沒幾座礦都不配進場舉牌。也正因為這種傳統認知,讓許多人對阿里拍賣敬而遠之。因此,借著造物節熱點,憑藉著出其不意的拍品和詭譎的視覺風格,阿里拍賣像是聲嘶力竭的吶喊:我其實沒有那麼貴!
首先,網羅造物節「新物種」,告訴大眾,拍賣=「無奇不有」。此次「活動中,火箭、仿生鯊魚、人造肉、等令人意想不到的拍品就像是一條繩索,吸引了越來越多人順著它往裡爬,最終發現原來阿里拍賣不只有貴价藏品,還有許多與大家生活息息相關的物品,如政府陽光好房、企業破產資產處置、海關罰沒的物品等。說白了,阿里拍賣能讓你剁手的東西多的很!
其次,「1元起拍」的入場規矩徹底顛覆了 「拍賣=貴」的刻板印象。一萬次道聽途說,也比不上一次親身體驗。只要1元就能體驗所謂的土豪遊戲,簡直是符合我等貧民窟少年的心意了!
最後,阿里拍賣在用年輕人的魔性方式顛覆了「拍賣=高冷」傲慢印象。除了用地鐵彈幕廣告去吸引用戶的注意力,阿里拍賣還推出了一期「造物節拍賣聯播」視頻,生動演繹什麼叫做一本正經胡說八道。
阿里拍賣的玩家=40歲上下?
NO!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頭號玩家」
那阿里拍賣到底誰在玩?如果你還以為上面的玩家都是40歲左右事業有成的人,你就真的OUT了!現在的阿里拍賣,人人都是玩家!飯圈少女能在這兒為愛豆出價應援。此前阿里拍賣和粉絲們一起發起了#追星拍賣遊戲#,並設置虛擬貨幣「甜蜜值」解鎖玩法,粉絲只要出價就能為愛豆打call,最終中拍者將能以1元的價格獲得價值數千元的愛豆限量禮盒。中產小姐姐能在這為稀缺心頭好瘋狂出價。層出不窮的包包和首飾等奢侈品在公開叫價競購的過程中,將會被賦予重生的價值——他們不再是普通的裝飾或愛好,更成為了女士們一種資產和投資的選擇。
此外,阿里拍賣還成為了資產市場上資源重新分配和高效復用的一片沃土。這裡有各種動產、不動產的債權、收益權等企業資產正在待價而沽。許多創業者時常在這裡蹲守,希望能「撿漏」,從而節省企業的支出成本。據說有些公司創業沒成功,撿漏倒是變主業了。
阿里拍賣一直在不斷地拓寬自己的邊界,通過明星、渠道優勢、奇趣貨品,甚至是品牌的加持讓平臺生態變得更加多元化,讓「拍賣」這個行為在大眾之間變得可觸碰,可感知,更敏感,從而顛覆傳統拍賣行業的窄眾交易模式,讓人人都能成為這個拍賣場上的硬核玩家。
阿里拍賣=阿里巴巴邊緣化業務?
只怪它太特別
眾所周知,阿里巴巴有著非常豐富的業務體系,對比淘寶和天貓這兩大零售頂梁柱,阿里拍賣則顯得沒什麼存在感,所以很多人會覺得阿里拍賣是阿里巴巴的邊緣化業務。
其實2003年淘寶網誕生之初,平臺交易就是以「拍賣」模式為主。到了2006年,淘寶甩開對手成為亞洲最大的線上購物平臺,「一口價」模式逐漸取代拍賣。此後拍賣模式一直不被看好,幾乎無人問津。直到2012年,司法拍賣進入視野,於是阿里巴巴正式成立了「阿里拍賣」業務模塊。
在「重估一切價值」的阿里拍賣,買家是價格的最終決策者。也因此,十年來,阿里拍賣作為阿里巴巴核心電商業務體系的一份子,幾乎是集團內唯一沒有正兒八經參加過雙十一的業務。這樣乖張另類的阿里拍賣,在整個阿里集團生態來看,也找不出第2個了。
在網際網路大趨勢的引導下,阿里拍賣將營銷、運營和服務整合為一體,讓拍賣文化從線下普及到線上,從小眾變得大眾,正如阿里巴巴提出的新六脈神劍關於變化的價值觀——「唯一不變的是變化」。但阿里拍賣的變化,遵守了「渾然天成」法則。他沒有以大吹大擂的方式把心智灌輸給大眾,而是展現平臺上「原汁原貌」的拍品,讓用戶自己去感受和解讀心中的阿里拍賣,從而在潛移默化中糾正消費者的認知偏差。
但,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大眾也逐漸收回對阿里拍賣的偏見,突破阿里拍賣只有司法拍賣、房產拍賣等的簡單認知,且看他最終會沉澱出一個怎樣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