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家住廈門金山小區張媽媽像往常一樣,採用臥位式哺乳法給自己不到3個月大的寶寶餵奶。她用一隻手把孩子的頭頂住,固定於懷中,寶寶吃著奶,張媽媽則看著電視睡著了。寶寶爸爸回來發現,寶寶的鼻孔被張媽媽堵住了,奄奄一息。寶寶爸爸趕緊叫醒張媽媽,將寶寶送到醫院搶救,才避免了悲劇的發生。
哺乳姿勢看似容易,其中一些錯誤的小細節也容易致命。今年8月1日至7日是「世界母乳餵養周」,今年的主題是「職場媽媽,『餵』愛堅持」。近期,微博上就瘋轉了許多日本媽媽正使用的「48種花式哺乳法」。這些哺乳法是否安全可行呢?讓我們看看廈門市婦幼保健院副主任護師、國家級母乳餵養諮詢師張景玲是怎麼說的。
4種哺乳姿勢要當心
微博上瘋傳的「48種花式哺乳法」中,有坐著、趴著、跪著、站著、臥著的餵奶姿勢。張景玲醫生提醒,這其中的大部分姿勢都是可行的,但是以下四種哺乳姿勢,對於三個月大(以內)的孩子要特別當心。
美人魚式:媽媽躺在寶寶身上,雙腳自然翹起,頭仰起朝上,雙手撐地,乳房自然下垂,讓寶寶吸吮。
車檢式:媽媽趴在寶寶身上,形成弓字型,寶寶在媽媽身下的空間裡,吸吮媽媽的乳頭。採取這種方式餵奶的媽媽,常常會膝蓋酸痛。
洗車機式:媽媽趴在寶寶身上,雙腿夾住寶寶的腰部,雙手靠在寶寶頭邊,寶寶吸吮媽媽的乳頭。
獅子王式:媽媽半弓著身子,靠在沙發上,寶寶就在沙發上坐著,媽媽乳房與寶寶嘴部高度齊平。
姿勢不當易嗆奶
張景玲表示,三個月大的寶寶自主行動能力較弱,呼吸吞咽系統還無法很好地配合,而美人魚式、車檢式、洗車機式、獅子王式這四種餵奶方式,媽媽乳汁流得快,寶寶又多處於半躺或完全躺下的姿勢,容易造成寶寶嗆奶。長期下去就容易增加對媽媽乳房的仇恨感,再以此姿勢餵奶,寶寶就不再吃奶了。
遇到嗆奶怎麼辦?張醫生建議,小乳房的媽媽可以用剪刀手的姿勢壓乳房,大乳房的媽媽用夾子的方式,推寶寶下頜,讓寶寶將奶吐出。使用乳頭保護罩也是較好的避免寶寶嗆奶的方法。
搖籃式餵奶較安全
在「48種花式哺乳法」中,張景玲醫生重點推薦媽媽們採用搖籃式餵奶法(樹袋熊式、袋鼠式和坐禪式)。
張景玲醫生介紹,搖籃式餵奶法其實就是讓寶寶坐在媽媽大腿上,媽媽坐直身子,兩手託抱著孩子,讓寶寶吃奶。醫生表示,這種做法媽媽乳汁流動不會過快,寶寶不容易出現嗆奶和窒息。
值得注意的是,餵三個月內的寶寶吃奶,媽媽應儘量保持清醒,手不要限制寶寶的頭自由活動。
相關連結
「白骨精」媽媽
如何「背奶」
現如今,很多「白領媽媽」在生完寶寶後不久就復工了,沒時間陪在寶寶身邊隨時給寶寶提供母乳。白領媽媽」該如何「背奶」呢?張景玲醫生也給這些媽媽提供了建議:保持每三個小時擠奶一次,每次吸乳應儘量擠空一側乳房,再擠另一側,這樣才能保證嬰兒攝入足夠的營養。用母乳保存瓶或袋儲奶,吸出的乳汁在室溫下短時間內不會變質,如果時間久或是天氣炎熱,應儘快冷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