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季輸液能夠「疏通血管」?錯!輸液不能疏通血管!

2020-12-15 騰訊網

一到春秋換季的時候,就有人想著輸液「疏通血管」,想像著可以預防腦血栓、心肌梗死。

輸注「活血化瘀」的中藥能夠「疏通血管」?

當然不能夠!這種輸液預防不了腦卒中、心肌梗死的。

心血管病的動脈粥樣硬化、狹窄,是由於自身因素和一些危險因素比如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高同型半胱氨酸、高尿酸等作用,使得血管壁有了炎症,內膜有了損傷,使得過高的膽固醇沉積、炎症的細胞進入、壞死在血管內膜下,長了斑塊,有了狹窄。因此,治療是要控制「三高」、「四高」、甚至「五高」這些危險因素,矯正身體的代謝紊亂的。

控制這些危險因素,需要長期的健康生活方式和藥物治療。服藥是要經過臨床試驗,證實有效、安全的藥物。作為抗動脈粥樣硬化的基礎治療,是「他汀」類的降膽固醇藥物和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藥物。

就像「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動脈粥樣硬化也不是短期內形成的。「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那說的還是急性病,慢性病的治療過程更長,更緩慢。動脈粥樣硬化的逆轉是要靠機體組織細胞的工作,這種工作微不可見,可不是像通水管子那樣即時去除汙垢。所以,不能指望著短期輸點「活血化瘀」的藥物就能疏通血管。就算是急性的血栓形成,那要輸的也是特定溶解血栓的藥物。這是其一。

其二就是,靜脈輸注的活血化瘀中成藥,作用上並不能逆轉斑塊,改變血管狹窄。中成藥靜脈輸液,屬於經驗治療,因為缺乏大規模臨床試驗研究而缺乏有效的證據。用醫學上的語言說,就是沒有證據證明有效。所以,在心血管病的臨床治療指南中,都不屬於被推薦的治療用藥。

而且,中成藥成分複雜,靜脈製劑提純困難,發生藥物不良反應的概率也高。再者,靜脈藥物的半衰期一般都短,注射後藥物在體內很快被代謝掉,達不到長期穩定的療效,因此不適用於慢性病治療。

其三,靜脈輸液本身就是一件有風險的事,因為藥物和液體是直接進入血液的。所以,總體用藥的原則就是,能口服的不注射,能注射的不輸液。

而且,像前一篇文章所說,輸的鹽水多了,還有可能升高血壓,加重心臟負擔。

老年人、慢性病的治療用藥,一是要安全,二是要有效。慢性病,不是搶救,不急於一時的療效;老年人,臟器功能減退,用藥安全更是重要。

輸入這些中藥製劑防不了腦中風、冠心病,反而會帶來各種風險。既然無明確療效,又可能帶來不良反應,那這樣的用藥便是不用也罷。

相關焦點

  • 有「一年輸兩次液能疏通血管」的說法,輸液究竟能不能疏通血管
    在老年人中,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年輸兩次液能疏通血管」的說法,醫生也經常在門診遇到一些人要求輸液來預防腦血管疾病。其實所謂輸液通血管的藥物基本都是一些活血化淤、擴張血管的藥劑,通過輸液想要起到清洗血管從而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功效,這種方法並不是很靠譜。從療效上看,在醫院比較常見通過靜脈途徑疏通血管的藥物來治療。這些藥除給藥途徑是輸液外,在本質上與其他口服藥沒有區別。
  • 老年人要定期輸液來疏通血管?不要再上當了,養護血管謹記這4點
    ,需要每年定期的去醫院輸上幾次液,來達到疏通血管的目的。  為什麼不能用輸液的方法來疏通血管呢?  用輸液的方法來疏通血管,並不能太過於盲目,如果醫生不建議,是不能去做的。如果盲目的輸液,會容易誘發過敏的情況,有可能會出現過敏性休克的問題,甚至會危及人的生命。而且對於一些本身血壓就高的人來說,盲目輸液會給心臟帶來更大的負擔,如果本身就有心臟方面的疾病,容易引發心力衰竭,特別的危險。而且藥物畢竟會損傷人的肝腎,平白無故去輸液,肝腎負擔更大了,就會有可能損傷到人們的肝腎功能。
  • 「血稠,疏通血管」,都是騙人的偽科學!血管又不是下水道!
    「血液粘稠,容易心梗、腦梗」「血管裡有垃圾、毒素,得排毒!」「疏通血管、治療血栓!」「定期輸液,預防心血管病」——這些說法都是錯的!!!一些老年人則是每年都定期去醫院輸液,覺得這樣就疏通血管了。還有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利用大家因為不了解所以更恐懼的心理,堂而皇之地兜售各種儀器、保健品甚至非法藥品,改善「血稠」!「『疏通血管』這個詞彙是最能忽悠人的騙局!」最近河北省人民醫院副院長、老年病一科主任醫師郭藝芳在其微信公號上刊文說道。
  • 輸液好得快、通血管?關於輸液的10個真相
    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輸液時常見的問題~輸液最常遇到的6個問題1、輸液時有『氣泡』進入,有危險嗎?大氣壓一般情況下是小於『血壓』的,所以空氣其實很難真正進入人體。現在都是密閉式輸液,非常安全。即便有氣泡借著液體壓力進入靜脈血管也無需驚慌。
  • 老年人要求每年靜脈點滴疏通血管,有治療意義嗎?看醫生怎麼說
    每年到了秋冬季節或者是冬春季節,都會有很多老人來到醫院,要求疏通血管。他們大多數要求靜點一些活血藥物和腦保護藥物。其中的大部分人在用藥後都表示自己以往的症狀好轉不少。事實真的是這樣嗎?每年有必要兩次靜點藥物來疏通血管嗎?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個問題。老年人為什麼會要求一年通兩次血管呢?
  • 輸液時空氣進入血管會怎樣?危不危險?
    眾所周知輸液時空氣不能進入血管,這是非常危險的事情,有可能引起急性心力衰竭或器官缺血,甚至導致腦梗或肺梗等。正常情況下輸液時空氣進入血管會怎麼樣呢。如果輸液時空氣進入了血管,病人會什麼樣?輸液時空氣進入血管可引起空氣栓塞。當一定量空氣進入並在血管內集聚時可形成明顯氣泡,從而堵塞血管。血管中空氣栓塞和其他因素所導致的血管栓塞是一樣的,會讓栓塞血管血液循環發生障礙,甚至帶來一系列的反應。空氣栓塞分為動脈和靜脈栓塞。當大量氣體進入靜脈結構時會通過右心進入肺循環,從而引起肺空氣旋塞。
  • 血管堵怎麼辦?多吃這4樣食物,疏通血管,加速血液流通
    這樣的話有助於推動血管內血液的流通,減少血液的黏稠度,對於疏通血管具有很好的效果,而且洋蔥中含有硫胺基酸,這種物質能夠有效的促進血液中的蛋白溶解,有利於促進體內的血液循環,對於預防動脈硬化,高血脂及心腦血管疾病具有很好的效果。
  • 血管堵塞別不當回事?6個方法疏通血管,防心血管疾病
    隨著年齡的增長,血管就會逐漸產生垃圾,血管垃圾也在不斷的堆積,這就容易造成血管斑塊的出現,慢慢的形成堵塞,只有及時的預防才能將堵塞扼殺在萌芽狀態中,而想要疏通血管垃圾也是有方法的!
  • 輸液時若空氣進入了血管中,會有什麼後果?
    對於那些病毒性感冒的人可以說得上是越來越多,除此之外還會帶來腸胃方面的疾病,對於那些病毒性的併發症而來說簡單的吃上幾片藥,不一定能夠達到健康的效果。為了能夠節省相應的時間,大部分人都會選擇輸液來緩解自己。輸液期間最害怕的就是輸液管裡邊的氣泡進入我們身體當中而產生的不良情況,甚至還有很多人說到輸液管裡面的空氣,一旦進入到血管裡面就會造成死亡這種說法對嗎?
  • 60歲以後能每年通兩次血管嗎?藥物都有風險性,醫生是這樣建議的
    導語: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狀況越發不如從前,血管循環速度也會減慢,容易引起各種血管相關疾病。當然,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引起了人們對血管健康的重視,生活中有很多老人每年都會去疏通血管,這樣好嗎?事實上,血管疏通是想通過靜脈輸液衝洗血管內的小血栓。那麼這個小血栓真的能通過靜脈輸液衝洗嗎?據說可以通過靜脈輸液溶解血栓的一部分,但這種藥物通常有一定的風險,會引起出血,輸液時要小心。
  • 生病了,到底要不要輸液?
    靜脈輸液的好與壞靜脈輸液作為獨特的給藥方式,有其得天獨厚的優勢。首先,靜脈注射直接將藥物注射入血液循環,能夠在很短時間內達到較高的血藥濃度,達到滿意的藥理效果。比如大量失血、大量嘔吐、腹瀉、燒傷失液、低鉀低鈉等嚴重電解質紊亂,或嚴重高血糖的患者,靜脈補充相應藥物和液體有起死回生的效果,這是其他給藥途徑不能相比的;其次,其他途徑營養攝入不足的患者,經靜脈補充營養素,能夠大大改善患者的營養狀況,極端情況下,停止經口進食完全由靜脈輸液提供能量,已能保證患者達到長期生存(以年計算)。
  • 輸液時,「空氣」輸進血管會怎麼樣?醫生:最好別超過「這個量」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注射大國」,平均每個中國人一年要掛約8個吊瓶,一般我們在輸液快完的時候就會及時叫護士來換藥或者拔針,然而輸液的時候需要時間,很多人會在輸液的時候不小心睡著了,或者是護士沒能及時來更換,可能會把空氣輸入血管中,那麼,輸液時,「空氣」輸進血管會怎麼樣?
  • 常輸液血管裡會有玻璃渣?確有雜質進入體內
    而最近一篇《輸液=自殺》的傳言在朋友圈瘋傳,傳言稱,「據統計,我國每年因不安全注射導致死亡的人數在39萬以上;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70%以上的輸液為不必要的輸液……」錢報記者請教了多位藥房醫師、門診醫生、藥企負責人後得知,輸液確實是風險最高的給藥方式,但是「輸液等於慢性自殺」是妖魔化說法。輸液裡有玻璃及橡膠微粒?
  • 多地輸液門診被叫停,這些病根本不用吊水
    「能吃藥不打針,能打針不輸液。」這是世界衛生組織公認的用藥原則。但這個原則在中國似乎並不好使,在我國,大部分潛意識中都認為輸液好得快。所以不管大病小病,反正來到醫院都希望能夠靠輸液解決問題。這也使得很多醫院的輸液大廳裡經常出現 「吊瓶森林 」的場景,甚至很多門診還要排隊輸液。
  • 輸液時,不小心把「空氣」輸進血管會怎麼樣?請別忽視!
    現在的醫療條件已經明顯提高了,所以輸液已經是非常普遍的一種現象了,當有病的時候,如果吃藥打針不過,就會被建議輸液,而住院的現象也是非常的普遍,住院也會被要求輸液,所以日常看液體也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工作,要避免輸液的時候將空氣,輸入到血管內哦。
  • 保養血管,這6個說法都是謠傳,做到這7點,血管會感激你
    因此便有了一些疏通血管,將血管內「垃圾」排出的方法之說,其實這是子虛烏有之說。在介紹心梗腦梗原因之前,先介紹下血管壁的構成,動脈血管壁分為三層,分別是內膜、中膜、外膜。而引發心梗和腦梗的主要原因是動脈粥樣斑塊引起的,而這種斑塊是生長在血管壁的中間層,內膜和中膜之間,而非貼在血管壁中。所以有關疏通血管之說,都是子虛烏有之說,想要排出斑塊,難道要把血管內膜給融化掉不成?
  • 如果輸液時空氣進入血管,病人會怎樣?心血管醫生告訴你
    空氣進入血管,產生空氣栓塞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這一點大家從不少科普知識以及影視作品上都有看到過。平常人根本沒可能會讓空氣進入到血管去,所以所以不必擔心。大家所知道的可能就是輸液時的空氣,看到護士注射輸液之前玩排空氣體,在輸液的時候還會提醒家屬看著點,液體快沒了告訴她。那輸液真那麼危險可怕嗎?萬一空氣進去了是不是很危險?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 8月科學流言榜發布,「輸液可以預防腦中風」上榜
    新京報快訊(記者 張璐)8月科學流言榜今天發布,輸液可以預防腦中風、喝牛奶會引發纖維腺瘤等流言上榜。每月「科學」流言榜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北京市網信辦、首都網際網路協會指導,北京科技記者編輯協會、北京地區網站聯合闢謠平臺共同發布。
  • 若出現,疏通血管勢在必行
    突然感覺到眼前發黑,需要引起關注,眼前一片發黑也暗示大腦的血管面臨了堵塞,這種異常會因為堵塞的情況,導致人們血管處於硬化狀態,血液不能及時疏通,出現了眼前發黑。在以前,會發現記憶力變得非常好,但是現如今卻會發現記憶力下降很快,經常記不住東西,甚至會丟三落四,記憶力下降,記性差也需要多關注,也是因為大腦血管被堵塞了。
  • 輸液時,不小心「空氣」輸進血管會怎麼樣?早了解早重視
    但最近有很多網絡傳言說打點滴的時候,如果不小心讓空氣進入血管,就可能有致命危險了。是不是真的如此,今天在這裡介紹下。輸液時,不小心「空氣」輸進血管會怎麼樣?早了解早重視! 當血管裡面進入空氣就會讓空氣堵塞血管,也就是在醫學上面被稱之為空氣栓塞,如果你在輸液期間,短時間內身體中進入了大量的氣泡,而且這些氣泡直達我們的心臟脈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