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輸液血管裡會有玻璃渣?確有雜質進入體內

2020-12-20 快科技

這兩天氣溫忽熱忽冷,很多醫院輸液室又變成了「吊瓶森林」。而最近一篇《輸液=自殺》的傳言在朋友圈瘋傳,傳言稱,「據統計,我國每年因不安全注射導致死亡的人數在39萬以上;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70%以上的輸液為不必要的輸液……」

錢報記者請教了多位藥房醫師、門診醫生、藥企負責人後得知,輸液確實是風險最高的給藥方式,但是「輸液等於慢性自殺」是妖魔化說法。

輸液裡有玻璃及橡膠微粒?微粒真的有但有嚴格限制

據統計,用電鏡觀察每瓶輸入人體的液體裡有大約30萬個直徑在10~30微米玻璃碎屑及橡膠微粒,而人體毛細血管直徑只有10微米,所以這些看不見的微粒將沉積在肺臟導致肺功能下降。甚至有傳言,「經常輸液的孩子,血管上會有很多玻璃渣」。

錢報記者調查發現,輸液中有大量顆粒是真的,不同藥品生產廠家的工藝不同,顆粒大小也不一樣。不過顆粒數量是有嚴格限制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法定的國家藥品標準)要求,大容量注射劑每毫升大於10微米的微粒數不得超過25個,大於25微米的微粒數不得超過3個。

一般在輸液管距離針頭20釐米的地方都設有濾膜。一次性輸液器濾網孔徑一般為20微米,能夠可靠濾去80%以上的微粒,因此不可能會有「玻璃渣」、「塑料渣」殘留。傳言所說的「經常輸液的孩子,血管上會有很多玻璃渣」的說法是誇大其詞的。

未能被過濾掉的雜質如果通過輸液進入人體,較大的微粒不僅會阻塞血管或刺激凝血機制形成血栓,還可能會刺激機體產生異物反應或過敏反應。「微粒經靜脈注射進入血液循環,繞開了人體的防禦和濾過機制,又難以被免疫系統清除,的確會在人體內長期存留。」浙江省人民醫院藥學部主任呂良忠博士介紹說。

這些年輸液外包裝從玻璃瓶到塑料瓶,再到現在的軟袋,不僅僅是為了減輕重量、抗摔碎,減少汙染和微粒也是目的。

玻璃瓶輸液的原理是形成空氣迴路藥液才能滴出,這樣空氣中少量的微粒、細菌會通過迴路進入藥液,造成汙染。而且,以前玻璃瓶的天然膠塞都有穿刺口殘渣掉落的問題。而軟袋輸液可以依靠自身張力壓迫藥液滴出,不用形成空氣迴路,降低了二次汙染的機率。

但相比較玻璃瓶,塑料製品化學穩定性較差,有可能會與藥品產生反應。「只能說是兩權其害取其輕。」浙江某藥企負責人解釋說。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婦產科醫院藥師吳曉荷和趙夢丹對此做過專門研究,結論認為,輸液中添加的藥品種類越多,微粒汙染越嚴重。而且,直立式聚丙烯輸液袋比聚氯乙烯輸液袋更易產生微粒。

輸液會產生很多不良反應?最常見的是靜脈炎

輸液次數過多過快易引起急性心衰,加重心臟、腎臟負擔;伴隨抗生素濫用,導致人體抵抗力下降、免疫力降低

輸液反應輕者頭痛、低燒、藥疹、心慌,重者高燒、寒顫、關節酸痛、煩躁、抽搐、休克甚至死亡,濫打「吊瓶」還可造成人體水、電解質平衡紊亂。

關於輸液的危害,呂良忠說,「不可否認,輸液是風險最大的用藥方式。」

輸入的藥液進入人體後,大部分都要經過肝臟代謝,最終由腎臟排出體外,過度輸液會加重肝腎的負擔,並可能發生不良反應,對肝臟、血液系統會導致嚴重損害。

輸液的藥物中幾乎都含有抗生素,輸液的過程也伴隨著抗生素的使用,所以輸液往往產生抗生素過量使用。以呼吸道感染為例,臨床經驗認為,一半以上都是因為病毒引起的,而抗生素只對細菌引發的感冒有用,這時候打點滴,對病毒性感冒就起不到作用。單純的感冒更提倡非藥物療法:休息,多喝水,應用物理療法退熱等。

「我們常見的感冒咳嗽,一般治療7~10天見好。即使39℃以上的高燒,只要排除肺炎,也不需要輸液。我的孩子現在讀高中,16歲前只輸過一次液。」 餘杭區第一人民醫院執行院長徐翔說。

靜脈炎,即局部皮膚出現紅腫,是輸液過程中最常見的不良反應。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種可能,一是長期輸注濃度過高、刺激性較強的藥液;二是靜脈內放置刺激性大的塑料管時間太長,可引起局部靜脈壁的化學炎性反應;三是可能因為在輸液過程中無菌操作不嚴,引起局部靜脈的感染。不過該炎症通常可以自行消除。

此外,輸液還有一些隱形的風險。比如,輸液前如果要用到青黴素,一般都會做皮試,目的是為了保證輸液的安全。其實人體的機理很複雜,杭州某縣級醫院就曾經發生一起意外,患者輸液前做了皮試沒問題,可在輸液後還是發生了嚴重過敏性休克,並導致死亡。

早在2013年,國家衛生計生委就發布了「合理用藥十大核心信息」,其中就包括 「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輸液」的原則。

相關焦點

  • 輸液時,瓶子裡水滴完,空氣會進入身體嗎?空氣進入血管會怎樣?
    生病時,很多人會想到吃藥,有些時候,一些病依靠吃藥,緩解速度緩慢,只能輸液,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掛水」。中國是輸液大國,人均輸液數量也居於世界首位。相比吃藥,輸液的效果更加顯著,尤其是一些老年人,在保養期間,更是會頻繁的輸液。
  • 輸液瓶空了會導致空氣進入身體?這些輸液常識不可不知……
    待會兒空氣要進入體內了呀~~可是,護士卻總是說「稍等」,口裡還說著「不用那麼急」……有過靜脈輸液經歷的盆友,一定都經歷或見證過這樣的情節。當然諸如「半天」、「好久」此類的時間感覺很可能來自於愛因斯坦相對論對你的大腦產生作用的結果。
  • 輸液時若空氣進入了血管中,會有什麼後果?
    為了能夠節省相應的時間,大部分人都會選擇輸液來緩解自己。輸液期間最害怕的就是輸液管裡邊的氣泡進入我們身體當中而產生的不良情況,甚至還有很多人說到輸液管裡面的空氣,一旦進入到血管裡面就會造成死亡這種說法對嗎?那麼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在輸液的時候不小心將輸液管裡的空氣輸進了,身體裡邊會有什麼後果?
  • 打點滴時,空氣會進入血管裡嗎?如果有空氣進入,結果會怎麼樣?
    在季節更替的時候,人們往往不能及時的注意到,做出一些保護措施,以至於發生感冒發燒的情況,一到這個時候,醫院的輸液室就會變得非常熱鬧。很多人看著護士給我們輸液,經常看到輸液管中有存在空氣的存在,不免有這樣的擔心,如果這空氣進入到血管中會怎樣?
  • 輸液管裡的氣泡進入體內會有什麼後果?或許很多人搞錯了
    有很多人都會知道在輸液的過程當中輸液管裡面的氣泡都會令人擔心,有的人就會說將這些氣泡進入我們人體的時候就會要人命,真的是這樣嗎?輸液時被輸進空氣有什麼後果?如果不是在輸液期間吧,輸液管裡面的空氣進入了人體當中,就會有一部分空氣是為容器進行吸收,剩下的一部分就會隨著藥物進入我們的心臟,最後可能就回家喝到我們的肺動脈,這樣一來收進來的空氣雖然說很少會被分散到毛細血管中的血紅蛋白相結合,進入我們的肺泡,而隨著我們的呼吸排出體外對於身體而言不會造成嚴重的損失。
  • 輸液時,若有「空氣」不小心進入血管會有什麼後果?務必清楚
    為了節省相應的時間,也為了讓身體儘快恢復健康,多數人會選擇輸液來緩解。輸液期間最害怕的就是輸液管理的氣泡會進入我們的身體,因此而產生不良的情況,甚至還有人說輸液管理的空氣一旦進入血管後會危及到生命安全這種說法對嗎?那麼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在輸液的時候若有空氣不小心進入血管後,身體又會出現什麼後果呢?
  • 輸液時空氣進入血管會怎樣?危不危險?
    眾所周知輸液時空氣不能進入血管,這是非常危險的事情,有可能引起急性心力衰竭或器官缺血,甚至導致腦梗或肺梗等。正常情況下輸液時空氣進入血管會怎麼樣呢。如果輸液時空氣進入了血管,病人會什麼樣?輸液時空氣進入血管可引起空氣栓塞。當一定量空氣進入並在血管內集聚時可形成明顯氣泡,從而堵塞血管。血管中空氣栓塞和其他因素所導致的血管栓塞是一樣的,會讓栓塞血管血液循環發生障礙,甚至帶來一系列的反應。空氣栓塞分為動脈和靜脈栓塞。當大量氣體進入靜脈結構時會通過右心進入肺循環,從而引起肺空氣旋塞。
  • 輸液時如果空氣進入了血管,病人會怎麼樣?告訴你真正要注意幾點
    輸液,是醫生用來治療疾病的一種表現,主要是用大量含有藥物的液體,通過靜脈注射的方式運送到人的體內,根據病人的情況不同,再相對應調整。就是這樣常見的一件事,很多人在看網上消息時,如看微信刷微博等等,看到輸液人在等著輸完,然而這個過程因為太過無聊,會玩遊記、看手機打發,一回頭看輸液瓶裡面的液體沒有了。此時人們會想液體沒有了,那會不會被輸入進去空氣。很多網友還假設,輸液時假如空氣進入了血管,病人會怎麼樣?
  • 換季輸液能夠「疏通血管」?錯!輸液不能疏通血管!
    一到春秋換季的時候,就有人想著輸液「疏通血管」,想像著可以預防腦血栓、心肌梗死。 輸注「活血化瘀」的中藥能夠「疏通血管」? 當然不能夠!這種輸液預防不了腦卒中、心肌梗死的。
  • 如果輸液時空氣進入血管,病人會怎樣?心血管醫生告訴你
    空氣進入血管,產生空氣栓塞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這一點大家從不少科普知識以及影視作品上都有看到過。平常人根本沒可能會讓空氣進入到血管去,所以所以不必擔心。大家所知道的可能就是輸液時的空氣,看到護士注射輸液之前玩排空氣體,在輸液的時候還會提醒家屬看著點,液體快沒了告訴她。那輸液真那麼危險可怕嗎?萬一空氣進去了是不是很危險?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 打吊瓶有氣泡進入血管怎麼辦?
    輸液屬於現代醫學技術當中應用最廣泛的一種手段了,因為大部分病人都會經歷輸液的過程,輸液是將藥物混合生理鹽水注入靜脈而實現治療目的的方法,但是輸液也會帶來一些副作用,例如,有的人輸液時會出現空氣通過輸液管進入人體的現象,這是非常危險的,那麼打吊瓶有氣泡進入血管怎麼辦?
  • 輸液時,不小心把「空氣」輸進血管會有什麼後果?務必提前了解!
    生活中,每個人都會生病,有時候嚴重了就要輸液,不知道大家在輸液的時候有沒有聽說過這句話,在輸液的時候不能輸進空氣,萬一輸進空氣就會出現死人的危險,因此在小的時候輸液就特別緊張,直到現在對輸液也產生了一種恐懼感,輸液時若不小心進了空氣,真的會要人命嗎?
  • 輸液的時候,液體都去哪兒了?經常輸液,對身體有沒有副作用?
    數據顯示,在中國,一生中每個人輸液量達到了八瓶,這個量是比較大,對身體健康也是存在一定的影響的。現在有很多的疾病的出現,根本是不用輸液,輸液了反而會對身體造成傷害,所以我們有必要了解輸液,液體去哪兒了,常輸液有什麼副作用。輸液的時候,液體都去哪兒了?
  • 輸液好得快、通血管?關於輸液的10個真相
    原創 更正輸液誤區 京醫通輸液時,很多人都聽到過這種響徹醫院大廳的尖叫。不少人認為輸液時如果空氣進入人體,可能會致死!所以看到輸液管有氣泡就格外焦急。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輸液時常見的問題~輸液最常遇到的6個問題1、輸液時有『氣泡』進入,有危險嗎?大氣壓一般情況下是小於『血壓』的,所以空氣其實很難真正進入人體。現在都是密閉式輸液,非常安全。即便有氣泡借著液體壓力進入靜脈血管也無需驚慌。
  • 輸液時,不小心把「空氣」輸進血管會有什麼後果?學生黨別大意!
    有數據顯示,每個中國人1年裡掛8個吊瓶,遠高於國際上人均2.5-3.3瓶的水平。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我國70%以上的輸液為不必要的輸液。我國還是抗生素使用大國,中國抗生素人均年銷售量達到了138克,而美國只有13克,是美國的10倍。那麼,輸液時,不小心把「空氣」輸進血管會有什麼後果?學生黨別大意!
  • 吊瓶森林:中國人的輸液迷信_發現者第71期_網易探索
    注射劑微粒會在體內積蓄,常輸液體內會長「肉芽腫」   任何質量好的注射劑都達不到理想的「零微粒」標準。北京某醫院在對「吊瓶」檢查中發現,在1毫升20%甘露醇藥液中,可查出粒徑4-30微米的微粒598個。
  • 輸液時,不小心把「空氣」輸進血管會怎麼樣?可能要承擔這後果
    現在不管是大病小病,人們都習慣性的選擇輸液來治療,雖然輸液治療效果很快,但是經常打點滴對身體也有一定的傷害。那麼你知道輸液時,不小心把「空氣」輸進血管會怎麼樣嗎?可能要承擔這後果!我們在輸液時,一旦管道內部進了空氣的話,是會對血液內部造成壓力性的刺激。
  • 生病了,到底要不要輸液?
    而靜脈輸液起效時間短,一旦發生藥物過量,後果較為嚴重,搶救起來也更困難;同理,當藥物過敏等少見情況出現時,致敏藥物如果是經過靜脈途徑進入人體,後果也更為嚴重。第三,同樣由於靜脈注射藥物繞過了機體的防禦、解毒和濾過機制,藥物過量,體內異物(微粒)存留的風險加大了。第四,長期反覆使用一條外周靜脈輸液,可能造成外周靜脈受損出現瘢痕,甚至壞死。第五,對於某些可能致成癮藥物,靜脈注射引起成癮的效果更強。
  • 輸液時,不小心把「空氣」輸進血管會有什麼後果?請提前了解!
    某音這樣的:」女孩子輸液的時候,穿裙子,輸左手······希望你永遠不要懂「,雖然不知道他想表達什麼,但是這些如果是自己一個人輸液確實會方便一些。我們都知道,輸液瓶會被掛很高,就是防止」回血「。那麼,輸液時,不小心讓空氣進入血管,有多麼嚴重呢?
  • 輸液讓體內進入那麼多水,會導致溼氣重?假的,溼氣到底是什麼
    謠言:輸液讓體內進入那麼多水,會導致「溼氣重」。靜脈注射可使藥物迅速而準確地進入全身血液循環。靜脈輸液的主要目的是:補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環,維持血壓;糾正水、電解質失調,維持酸鹼平衡;補充營養,供給能量;輸入藥物,治療疾病。而我們體內的水主要通過四種途徑排出體外:(1)腎臟排尿:腎臟是人體水分的控制中心,專門負責處理水分的分布,電解質和酸鹼平衡。正常成人每天尿量在1000-1500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