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家寶返災區馬不停蹄指揮救災 強調三緊迫任務

2020-12-13 搜狐網

  中廣網北京5月22日消息 (記者李濤)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國務院抗震救災總指揮部總指揮溫家寶22日下午乘飛機重返四川地震災區。溫家寶強烈三項緊迫任務,第一就是解決住的問題,第二是解決衛生防疫問題,第三就是解決次生災害問題。

  溫家寶總理強調,當前要繼續做好搶救被困群眾的工作,同時要把受災群眾安置工作和恢復重建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做好受災群眾安置工作。

  溫總理特別牽掛災區群眾的安危,他到達綿陽機場已是下午5:10分,他從機場直接換乘直升飛機到北川的唐家山堰塞湖去察看情況,這個湖是目前發現33個堰塞湖當中比較危險的一個,他停下直升飛機仔細察看,準備派飛機把那裡老百姓帶出來,以防危險。

  溫總理深情地說:我知道許多家庭失去了親人,這個悲痛是巨大的,但是我們要化悲痛為力量,重新把家鄉建設好,這也是對我們親人最好的告慰。

  溫總理去了北川學校,現在正在做一些防化處理。溫總理到北川縣城制高點,俯瞰了整個縣城,這個縣城人都撤出來了,防化兵正在做防化處理。

  溫總理說,抗震救災當前要繼續做好搶救被困群眾的工作,同時要把受災群眾安置工作和恢復重建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受災群眾安置工作。他強調目前有三項緊迫任務,第一就是解決住的問題,第二是解決衛生防疫問題,第三就是解決次生災害問題,

(責任編輯:張慶龍)

相關焦點

  • 四川省伊協關於開展穆斯林救災互助行動提出倡議
    佛教在線四川訊 2008年5月12日下午,四川汶川發生7.8級強烈地震,死亡人數逾萬人,災區大量房屋垮塌、大量基礎設施被毀。黨中央、國務院對四川災情高度重視,胡錦濤總書記對救災工作做出重要指示,溫家寶總理親自赴地震災區前線指揮抗震救災工作,並號召廣大軍民團結一致,眾志成城,戰勝這場特大的地震災害。
  • ...團員青年提出希望竭盡所能為災區提供援助全力以赴為救災多做貢獻
    18日活動現場舉行了「為了災區孩子——5·19希望工程緊急勸募」儀式,陳全國、宋璇濤為「河南青年志願者抗震救災服務團」、「河南12355災區青少年心理康復援助專家志願服務團」授旗。  陳全國在活動現場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目前,抗震救災鬥爭形勢依然嚴峻,正處在刻不容緩的緊要關頭。
  • 萬眾一心 抗災救災
    吳儀強調,未來幾天,江西大部分地區仍有冰凍雨雪天氣,抗災救災形勢將更趨嚴峻,不能麻痺鬆懈,更不能有厭戰情緒。當前要重點做好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抓緊做好通電工作;二是鞏固通路成果;三是妥善安排好災區群眾尤其是因災倒塌房屋群眾的生活,確保他們安全越冬、過一個好年。她號召各級幹部深入災區、深入基層,真正把困難群眾的吃飯喝水穿衣問題解決好。
  • 菅直人回應批評 稱視察災區耽誤救災屬謬論
    菅直人強調說,目前的危機不僅是日本在二戰後面對的最大危機,可以說這也是日本(歷史上)最大的危機。菅直人和全體內閣成員出席了當天的參議院預算委員會會議,這也是菅直人本月11日發生大地震以來首次進行國會答辯。  菅直人在預算委員會會議上還表示,福島第一核電站很可能會報廢。  他是在回答社民黨黨首福島瑞穗的質詢時做出這一表態的。
  • 溫家寶總理在日本馬不停蹄(圖)
    溫家寶表示,加強經濟合作是構築中日戰略互惠關係的重要組成部分。進一步完善兩國經濟合作機制,從更宏觀視野拓展和深化兩國經濟合作,是形勢發展的客觀要求,將對兩國關係發展產生積極影響。  溫家寶指出,中日經濟高層對話機制的啟動,標誌著中日經濟合作將提高到更高水平。
  • 隆平高科27萬斤救災種子已運抵洪澇災區
    來源:證券日報網本報記者 何文英7月20日,記者從公司獲悉,隨著最新一批10萬斤救災水稻種子運抵江西省重災區鄱陽縣,隆平高科緊急分批調撥的應急救災水稻種子累計達27萬斤,已陸續運抵江西、湖南、安徽等多個遭受洪澇災害的省份
  • 隆平高科調撥27萬斤救災種子運往洪澇災區
    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中證網訊(記者 段芳媛)日前,隨著最新一批10萬斤救災水稻種子運抵江西省重災區鄱陽縣,隆平高科(000998)緊急分批調撥的應急救災水稻種子累計達27萬斤,並陸續運抵江西、湖南、安徽等多個遭受洪澇災害的省份。
  • 外媒:中國救災「跳躍式」進步 仍有改善空間
    剛剛I任一個月的李克強總理在地震發生數小時後,乘機飛往四川指揮救災。中央電視臺在21日第一時間播放了李克強在當地用早餐以及走訪災民和訪問受災者的鏡頭。他鼓勵災民不要灰心。  同5年前汶川地震時的救災相比,這回有什麼不同?清華大學政治學學者吳強對德國之聲說:「地震發生後,中國官方媒體反應相當快,立即做出報導,而且跟進及時。這一點同5年前相比進步很大。
  • 汶川地震全程回顧 舉國救災八大啟示
    震後兩小時,溫家寶總理趕赴地震災區。  地震當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全面部署抗震救災工作。會議決定,成立抗震救災總指揮部,由溫家寶任總指揮,全面負責當前的抗震救災工作。會議號召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迎難而上、百折不撓,共同奪取抗震救災鬥爭的勝利。  滿目瘡痍的四川重災區,胡總書記來了!
  • 浙江三門緊急趕製5萬頂救災帳篷紀實
    新華網杭州6月20日電 題:不舍晝夜 生產報國——浙江三門緊急趕製5萬頂救災帳篷紀實  王俊祿、呂信淵  這是一項光榮而艱巨的任務。作為救災帳篷的指定生產企業之一,浙江亞達集團承擔了中央下達的5萬頂救災帳篷的生產任務,佔了浙江省帳篷生產任務的兩成多,而且必須在6月20日前完成。
  • 高福生:救災細節彰顯總理大愛_荊楚網
    4日一早,李克強代表黨中央、國務院,代表習近平總書記急飛災區察看災情,現場指揮抗震救災工作。(8月5日《京華時報》)震情牽動著中南海。地震發生後,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當前把救人放在第一位,努力減少人員傷亡,妥善做好群眾安置工作。李克強總理一上飛機就召開緊急會議,聽取相關部門負責人匯報,詳細了解災情、群眾傷亡和救援進展,部署救災工作。
  • 戰汛|應急管理部緊急調撥的救災物資已全部運抵江西災區
    戰汛|應急管理部緊急調撥的救災物資已全部運抵江西災區 澎湃新聞記者 宋江雲 2020-07-12 15:41 來源:澎湃新聞
  • 萬眾一心抗洪救災 眾志成城共渡難關
    他強調,要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防汛救災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常委會部署要求,妥善安置受災群眾,加大基礎搶修力度,切實做好衛生防疫,積極引導和鼓勵受災群眾抗災自救,萬眾一心抗洪救災,眾志成城共渡難關。  市委副書記、市抗洪救災臨時指揮部常務副指揮長白雲一同檢查指導。
  • 寮國潰壩引發水災 深圳公益救援隊出國參與救災行動
    深圳公益救援隊出國參與救災行動。昨日,晶報記者獲悉,深圳公益救援隊在獲悉寮國發生潰壩災情後緊急出動前往災區救災,已於當地時間7月29日8時(北京時間7月29日9時)抵達寮國南部阿速坡省薩南賽縣潰壩事故救災指揮部和災民安置點,與各方力量共同參與救援工作。
  • 奧地利專家話「救災」
    當時的通報只說,四川發生強烈地震,他們的救援人員正在赴災區的途中。施勞弗表示,國際紅十字會在全球186個國家和地區設有分會,並有自己的網絡平臺,四川災情就是通過這個網絡向全球通報的。受災國的紅十字會每天都要通報最新情況,包括災情發展、當地紅十字會的救災工作、遇到的問題、需要的物資、預測需求等。這個平臺還可發出緊急呼籲,要求國外捐贈救災物資或派遣救災專業人員。
  • 這次大不同,蔡英文也學會了「救災政治學」?
    地震剛剛發生不久的7日凌晨1點31分,蔡英文就在個人「臉書」上發布地震訊息,並強調她「已經下令臺軍,盡全力協助救災工作。」字裡行間顯示著她正掌控著全局。及至7日清晨,蔡英文就搭乘專機前往花蓮。按照臺灣的政治生態,以往臺灣地區領導人如果第一時間趕往災區會被罵到臭頭,因為大家通常認為他們應該坐鎮應急指揮中心,前往災區只會影響救援。比如2009年8月,時任臺灣地區領導人的馬英九搭直升機到高雄縣六龜鄉新發村勘災,就遭到當時還是「在野黨」的蔡英文批評,「應該搭車才能體恤災民困苦。」
  • 周恩來與新中國的扶貧救災工作
    1950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內務部責成各級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視救災工作,不許餓死一個人!為貫徹落實周總理「救人第一」的講話精神,1954年12 月,陳雲在關於加強救災工作的指示中強調「救命第一」,不要因過分強調恢復生產問題而引起災民大批死亡。20世紀60 年代初,內務部發文指出:災區必須把救災工作當作壓倒一切的政治任務,要千方百計做到不餓死人,不凍死人。
  • 韓國仁荷大學中國留學生心與祖國災區同胞在一起
    中國僑網消息:據在韓中國留學生聯合會網站報導,四川地震已過去了一段時間,但遠在韓國的中國學子依然在為幫助災區而忙碌著。日前,仁荷大學中國留學生們發來一封信,表達心繫災區之情,文如下:  我們是在韓國仁荷大學留學的中國留學生。
  • 秦皇島耀華玻璃鋼公司向洪澇災區發出緊急物資
    艇身潔白、呈流線型,指揮艙內設備齊全,艇下有雙排車輪……近日,這樣的8艘由秦皇島耀華玻璃鋼股份公司生產的抗洪救災指揮艇,被作為供應物資,運往了四川、重慶、安徽和江西的洪澇災區。救災指揮艇被裝上運輸車輛,奔赴災區。
  • 寧晉縣又有四人(集體)榮獲抗洪救災「河北好人」
    徐建江則在福州緊急與其他隊員籌集救災物資,於7月21日動身,日夜兼程,7月22日上午到達寧晉。  自進入寧晉縣受災現場,徐建江和他背後的救援隊便再無停歇。  7月21日晨,首批曙光救援隊隊員到達後便迅速進入緊急任務狀態。他們作為獨立的專業任務小組進入洩洪區北漁鄉,採取船行和步行的方式,沿著河道沿線巡查,幫助政府疏散群眾,轉移安置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