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哈嗲|「燕子姐姐朗讀」滬語版《狐假虎威》周到小夥伴現場錄製...

2020-12-13 瀟湘晨報

「燕子姐姐」陳燕華老師與嘉賓和主持人前兩天,著名節目主持人「燕子姐姐」陳燕華來到阿拉新聞晨報·周到直播間做節目。

這次直播節目引起了社會關注。著名學者、上海史學家薛理勇回憶起當年與「燕子姐姐」、笑星王汝剛三人聯袂搭檔在紀實頻道《往事》做了一年半的節目,每周一期。《往事》節目也是「燕子姐姐」較早用滬語主持的電視節目之一。

特邀主持人燕子醫生表示:「作為一位八零後,我相信很多年輕人和我一樣,從小就聽過燕子姐姐講故事的磁帶。我覺的,沒聽過『燕子姐姐講故事』的童年是不完整個。」有在清華大學工作的網友表示:「小時候生病躺家睡覺,陪伴我的就是一盤「燕子姐姐」的磁帶,A面放完翻B面,B面放完再翻A面,可以放一天。」

「燕子姐姐」陳燕華老師在新聞晨報·周到直播間錄製節目70後、80後、90後的這幾代上海人,很多人小時候都是聽著「燕子姐姐」用普通話講故事長大的,那麼,大家有沒有聽過「燕子姐姐」用上海閒話講故事呢?當天,「燕子姐姐」應邀在直播間朗讀了一段滬語版的《狐假虎威》,聲音哈嗲。讓阿拉來看看周到小夥伴錄製的大片。

周到小夥伴現場錄製的「燕子姐姐」滬語版《狐假虎威》和幕後花絮「燕子姐姐」朗讀的滬語版《狐假虎威》,相信很多市民朋友小時候從磁帶裡面都聽過這個故事。少年兒童出版社為周到君提供了滬語版《狐假虎威》的圖文音像資料,以便市民朋友觀看「燕子姐姐」朗誦時理解文字內容。

滬語版成語故事《狐假虎威》當天來到新聞晨報·周到直播間的嘉賓還有滬語專家、上海大學語言學教授丁迪蒙老師和少年兒童出版社資深編輯唐莉老師。《聽聽說說·囡囡學成語》中的成語故事就是丁迪蒙老師根據上海話的語言特點、發音特徵,進行系統性、科學性地編寫,實現了成語與上海話結合的文化創造。說起「燕子姐姐」第一次錄製滬語版成語故事,丁迪蒙老師還為大家劇透了很多內幕。因為「燕子姐姐」用上海閒話講成語故事是第一次,用「燕子姐姐」自己的話來說「用上海閒話講故事還是老緊張的」。所以,剛剛開始錄製時「燕子姐姐」還是有一點點的拘束,但很快就進入角色了,可以說是越講越好。

「燕子姐姐」陳燕華老師在錄音棚錄製滬語版成語故事上海話(滬語)是吳方言的代表方言,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上海話裡承載著上海異彩繽紛的歷史文化,是屬於上海這座城市的獨特符號。「燕子姐姐」表示:「錄音是一門遺憾的藝術,錄製以後就改不了,所以(錄音)前面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我現在再翻這本書的時候,我如果重讀的話,就會有新的感受,新的讀法。」

雖然,《聽聽說說·囡囡學成語》只有短短10個小故事,但「燕子姐姐」卻放棄休息在錄音棚錄製了一整天時間,這還不算上她之前在家裡練習的時間。想不到,作為知名主持人的「燕子姐姐」為小朋友錄製這些成語故事也是一絲不苟、精益求精。讚一個!

12月9日直播活動回放地址來源:周到

【來源:周到客戶端】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這場沙龍裡,「燕子姐姐」都說明白了
    11月22日下午,知名作家馬尚龍攜手著名兒童節目主持人「燕子姐姐」陳燕華、音樂人王淵超做客第一期濱江文化沙龍,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劇場帶來一場主題為「上海•閱讀•成長」的文化分享會,用朗讀、文字、音樂,與大、小朋友一起閱讀上海、聆聽成長。
  • ...燕子姐姐」陳燕華將「飛到」周到直播間,用上海閒話講成語故事
    直播海報預告本周三下午,「燕子姐姐」陳燕華老師將「飛到」阿拉新聞晨報·周到直播間,用上海閒話講成語故事。「燕子姐姐」是上海電視臺一級播音員、著名節目主持人,她的聲音甜美清亮,運用豐富的語言技巧將故事生動、精彩呈現給孩子們,其中《燕子姐姐講故事》系列榮獲首屆中國唱片獎,發行量突破百萬,是無數孩子金色童年回憶。「燕子姐姐」陳燕華老師上海閒話(滬語)是吳方言的代表方言,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
  • 聽燕子姐姐講故事 《彼得兔和他的朋友們》書展與讀者見面
    圖為「燕子姐姐」陳燕華與現場的小朋友們共同表演了書中的一段故事。  東方網記者徐程8月20日報導:一年一度的上海書展一直是備受市民關注的閱讀和文化盛會,每年的書展上,都有內容豐富的閱讀活動以饗讀者。
  • 上海閒話真靈光 傳承滬語好小囡-記華東師範大學附屬小學滬語比賽
    經過最終評選,學校有六位同學脫穎而出,代表學校參與了東方網教育頻道滬語視頻專題的錄製。拍攝時,編導要求同學們從頭到尾都用滬語對答。孩子們詼諧有趣的自我介紹,讓現場所有的錄製人員和老師們忍俊不禁。一5班的王灝澎同學一開口就驚豔全場,錄製前,他還特意關照攝像叔叔,「我還沒準備好,等下再錄」。
  • 鞠萍姐姐的"朗讀童話" 讓聲音得到傳遞和感染
    誰知道,曾經鞠萍生背下來的一百來個經典故事,現在卻依舊是卷卷的朗讀磁帶,還放在資料庫裡待著呢。「時代變了,技術也要更新,那我也得跟上步伐,哪去聽我那吱吱啦啦」。但鞠萍不得不再提朗讀的技巧和藝術。「故事不是拿來就講的,比方說文學作品會把誰誰說擱在後面,有聲語言就不能這麼講,就要挪到前面。
  • 「燕子姐姐」陳燕華:「聽」過故事的孩子,將來往往是學習好手
    6月2日下午,「燕子姐姐」陳燕華來到浦東圖書館「學習讀書會」現場。她表示,對孩子來說,電影、電視、繪畫是直觀的、有畫面的,文字、書本是平面的描述,而聲音可以帶來直接的聯想,觸動內心的想像。  「聽故事是孩子接觸真善美的第一課,是他們構建人際關係,感受快樂憂傷,體驗微妙感情的第一課。」
  • 【滬語】這段上海話繞口令,你知道怎麼讀嗎?
    【滬語】這段上海話繞口令,你知道怎麼讀嗎?是不是有的小夥伴還有吃不準怎麼讀的地方?沒關係,今天小布要來幫大家正音啦!讓我們趕緊來看看吧↓上海話繞口令《比瓜》東園有隻大西瓜西園有隻大冬瓜等到瓜熟來比瓜勿曉得是東園個西瓜大還是西園個冬瓜大熱心網友朗讀片段
  • 第二屆「聽見你的聲音」---線上朗讀活動開始啦!
    「你有多久沒有朗讀了,很久了吧?因為很多人都覺得朗讀,那是學生時代的事情,或者說它只屬於一小部分人。不,其實它屬於我們每一個人。」 這是董卿在節目《朗讀者》中的開場白。可曾忘卻,兒時教室裡陽光溫暖、書香氤氳,在老師的鼓勵下,在同學的目光中,你讀出人生的第一篇課文,搖頭晃腦,聲音稚嫩、語調浮誇,卻溫暖真誠。
  • 【滬語】用上海話讀古詩原來這麼好聽,你也來試試?
    【滬語】用上海話讀古詩原來這麼好聽,你也來試試?有些小夥伴是不是對其中一些字的讀音還有疑問?沒關係,今天我們就來學一學這首唐詩的上海話的正確讀法吧!趕快來看↓↓上海話讀古詩《回鄉偶書》唐·賀知章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 [圖]志玲的聲音是怎麼「造」出來的?
    【志玲的聲音其實是合成的!】林志玲的聲音是科大訊飛採用目前世界最先進語音合成技術合成出來的!在導航應用中,對如」向左轉彎」、」前方攝像頭」等固定的語句可以採用原聲,而對於地名、距離、速度等文字就不可能讓志玲姐姐逐一錄製了。於是在開始合成之前,請志玲錄了一些音頻。之後的事情就交給我們研究員啦。這些音頻可不是隨意說說就可以的,而是科大訊飛的研究團隊為了志玲特別設計的。
  • 《狐假虎威》教學設計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體會寓意,使學生受到啟發和教育。教學重點:識字、寫字。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教學難點:揭示寓意。教具準備:課文錄音、生字卡、動物頭飾.
  • 滬語版《新聞坊》今晚首播 新鮮嘗試引市民熱議
    感覺很親切」,許多市民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支持,市民朱女士還建議:「才一周一次怎麼夠啊,天天用滬語播報吧!」而部分新上海人則擔心不能完全聽懂,「每天教一句上海話也不錯,因為我還一句也聽不懂」。為了推廣上海話,《新聞坊》全新滬語版除了用滬語播報外,還設有「阿拉嘎三胡」、「閒話上海」、「大家幫儂忙」、「淘點小樂惠」等板塊,每期還有滬語俚語的有獎問答互動活動。
  • "上海味道老靈呃" 滬語版《斷奶》在電視劇頻道開播
    東方網9月6日消息:昨晚,電視劇滬語版《斷奶》在電視劇頻道開播,那熟悉的鄉音飄蕩在上海城市的千家萬戶,給上海觀眾帶來了一絲久違的親切感,也讓許多來滬闖蕩的新上海人在螢屏前更方便地學起上海話來……今天下午,另一部電視劇滬語版《婆婆來了》也在同一頻道開播。隨後,《保姆》《月嫂》等劇的滬語版也將陸續排播。
  • 「熊孩子」滬語朗誦童謠 上海少兒圖書館舉辦多場活動鬧新春-少兒...
    來自三花幼兒園的宋皓程小朋友繪聲繪色地與小夥伴們分享滬語版《來了一隻熊》。今天,一場別開生面的「滬味」新年活動在上海少年兒童圖書館上演,著名兒童作家秦文君、田耘社上海相聲大會創始人趙松濤相繼登臺,在辭舊迎新的歡樂氣氛中引發小讀者們的閱讀熱情。
  • 滬語版「好好切飯」來啦!
    滬語版「好好切飯」來啦!一起跟著小編來看一下滬語版的「好好切飯」吧!看著這些話,眼熟嗎?是不是覺得有人在你耳邊說話。生活在一線大都市,我們習慣了糧食的充足,有時常常忘記一粒米、一個饅頭的分量,但我們要知道,糧食並不是唾手可得、理所當然的。講排場、比闊氣、搞攀比不可取,我們要明白節約糧食不是摳,而是一種氣質。總之,節約糧食,我們要從「切好」每一餐開始。
  • 聽過滬語的阿卡貝拉嗎,這個音樂節唱出「自己的聲音」
    聽過滬語的阿卡貝拉嗎,這個音樂節唱出「自己的聲音」 澎湃新聞記者 楊寶寶 2018-07-31 09:48 來源:澎湃新聞
  • 滬語手機輸入現"雙版爭鋒" "王版"能將普通話譯成上海話
    東方網2月14日消息:據《新聞晨報》報導,昨天,滬語手機輸入法開發者吳煒透露,其安卓版的滬語手機輸入法將在本周四對外發布。不過,有市民反映,目前安卓版滬語手機輸入法已經可以下載。難道滬語手機輸入法的設計遭遇了山寨?記者昨天從著名語言學家、上海語文學會副會長錢乃榮教授處得到證實,觸寶公司的王佳梁今年1月就發布了滬語手機輸入法,並非山寨。
  • 《新聞坊》開播十周年 將首推周六滬語版新聞
    此外,《新聞坊》還將在每周六推出全新的滬語版,主持人將採用上海話來播新聞。節目的版塊設置上也凸顯上海特色和活潑感:「阿拉嘎三胡」,主持人將對市民關注的熱點新聞,用脫口秀的方式討論點評;「閒話上海」版塊,用上海方言介紹坊間新聞;「大家幫儂忙」版塊,輿論監督的同時,強調成功解決問題;同時,滬語版更注重服務功能,增設生活服務信息版塊「淘點小樂惠」,為市民提供養生、飲食、出行等各種生活小常識和小技巧;每期節目最後,還有一個互動版塊「閒話交關」,考考觀眾對上海俚語的理解,答對的觀眾將有機會參加幸運抽獎
  • 「讀」具匠心 「聲」動開學季 雲朗讀活動今日正式啟動
    為了深入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大力培育和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升中小學生閱讀熱情,豐富中小學生課餘文化生活,北京市豐臺區融媒體中心聯合央廣網共同發起了公益性的全國「雲朗讀」線上活動。希望通過朗讀,激發孩子最自信的聲音,讓大家聽到最好聽的語文課本。
  • 「讀」具匠心「聲」動開學季雲朗讀活動今日正式啟動
    為了深入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大力培育和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升中小學生閱讀熱情,豐富中小學生課餘文化生活,北京市豐臺區融媒體中心聯合央廣網共同發起了公益性的全國「雲朗讀」線上活動。希望通過朗讀,激發孩子最自信的聲音,讓大家聽到最好聽的語文課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