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戈:玩網際網路懂了亞文化圈的,都在悶聲發財

2020-12-15 星空下的老妖

現今網際網路是個好東西人人皆知,但絕大部分人就算混跡網絡三年五載仍舊在一片片早已被搜刮乾淨的沙漠拾荒。

新手眼裡網際網路很多時候就是個充滿五顏六色海市蜃樓的荒漠,看似到處都富得流油實則常常蒙圈無從下手,資歷漸長大部分人又會遇到下了手也沒啥收成的尷尬,好不容易混成老鳥項目一做就被同行群蝗入侵收入滑坡秒死。

針對項目蒙圈,歉收,見光死,洒家在上月底的私享會開出了一副藥方——亞文化圈,給了部分有緣人劈開項目藍海的利器。

本著大方向公開,技巧不得不關起門來講的原則,本篇將是誠意十足的外部版。

亞文化圈到底是個什麼玩意兒

俗世的解釋廣義的來講文化是人類所有精神活動和物質產品的總和,洒家看來,人作為萬物的尺度,物質也只有轉化成信息才為人所知為人所享,因此,你可以將文化理解為人類大腦各種信息(包括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總和。

而亞文化即是與主文化相對應的那些非主流的、局部的文化現象,指在主文化或綜合文化的背景下,屬於某一區域或某個集體所特有的觀念和生活方式,一種亞文化不僅包含著與主文化相通的價值與觀念,也有屬於自己的獨特的價值與觀念。

不少老鳥恐怕從概念裡面都能嗅出點誘人氣息,特定亞文化分別對應特定的一群人。從行業角度,隨著網際網路的深度滲透(基礎設施完善程度已經普及程度),各行各業,各個圈層的成員們被前所未有地緊密連接起來,通過網絡工具成員之間可以便捷地進行深入互動,伴隨著內(文)容(化)的沉澱與在線呈現,各行各業甚至社會隨便切個維度都逐漸形成一個一個亞文化圈。

在傳統環境,首先一夥兒就算有無數個共同特質,也很難做到召之即來揮之即去同頻共振,缺乏起碼的「連結」;其次同一個特質的人群可能灑落在世界的各個角落,各自孤獨著不知道彼此的存在。那個時代就算有所謂的亞文化圈也可以說名存實無。

相反有了網際網路,在巨大的網民基數面前,從任何一個維度(生活,文化,軍事,世界觀,經濟……)切進去都是一個亞文化圈,分割再分割,再小眾的領域藉助網際網路背後都能聚集數量不少脾性一致的一群人。

在網際網路背景下,一個網際網路化的亞文化圈可以從0迅速地長出來。

類比社群,洒家來給大夥說說定義亞文化圈的幾個要素——

1,一群人之間起碼有一個共同的特質。

2,成員之間可以較為便捷地建立連接。

3,基於共同特質的內容沉澱,我們把這些東西叫做「文化」,一般情況內容由KOL進行歸納產出並對普通成員進行養料供給,這些內容來源於成員的同時也塑造著他們。

亞文化圈你可以理解為一個大社群,跟一般意義上的社群相比,他大到不可思議,複雜到不可思議,因而具有這個體量才會有的特性,因此才單獨拿個範疇來框定來解讀研究。

一個亞文化圈就像銀河,共性信息化的「文化」是星系的內核,提供向心力,統攝一切,各個體量的kol形成各自的星系,不用的地方在於,各個成員之間圍繞著「轉」的主體並不唯一且不穩定(不管你哪個行業的肯定不止始終關注一個微信公眾號)。

舉些具體的例子——

玩遊戲的有所謂的電競圈,甚至玩具體某個遊戲都能形成一個個亞文化群體,例如英雄聯盟玩家,DOTA玩家,王者榮耀玩家。

從事某個行業的可以形成一個亞文化圈,例如網際網路相關從業人員愛叫自己網際網路人,再細化有產品狗,運營喵,網賺草根,碼農……這都是一個個維度切下去的亞文化圈。

有共同興趣愛好的也能成亞文化圈——例如ACGN的狂熱愛好者御宅族,120邁打底的飆車黨,視寵物為己出的鏟屎官……

甚至生了同一個病的一夥兒都能成一個亞文化圈,尤其那些慢性病(太急人都掛了,還文化?還圈子?),成員們沉澱了各色各樣與病魔抗爭的文化,既有打針吃藥各色偏方的技術款也有不屈不撓誓死與病魔抗爭到底的精神款。

總之,人的任何行為切面背後都是一個亞文化圈,藉助網際網路都能散發強烈的存在感。

亞文化圈憑什麼讓你悶聲發大財

自帶流量——每一個亞文化圈都有龐大的內容庫滲透了線上線下生活的各個角落,其中不乏剛需切面,人們會主動來尋找這些內容,注意力找尋的過程就成了一個流量。

自帶信任——由於文化的加持,對專業的東西信任高。

諸位可以回想一下自己的一些小眾圈子,互相之間是否有天涯茫茫終覓知音的感覺。

某一切面需求明確——具有共同的特質,成員之間對彼此有較為清晰的認知,有很多共同的需求,換句話說就是流量集中而精準。

自帶護城河——圈外的人看不懂,學不來,有一定的門檻。

亞文化圈肥沃的邏輯建立在消費大升級的背景下,可以給消費者對口的「你懂我」式的解決方案,提供的消費場景可以充分貼合他們每一個欲求毛孔。

當佔有一塊有流量,有信任,有需求,還有護城河的黑土地,插根棍子都能開花。

這就是商業的沃土,巨大的藍海!所謂悶聲發大財,就是找到那麼一個有人有錢有需求的亞文化圈子深耕細作。

網絡項目尤其如此,如果領域過度肥沃,甚至可以去網際網路化,主動藏匿業務細節,賺到死。

亞文化圈搶錢行動指南

深入了解某個亞文化圈層,文化洗腦,產品攻城略地掏腰包。

兩條思路,已有長期性項目,例如傳統企業,做好內容輸出,增加文化基因。

亞文化讓鬥魚脫穎而出

沒有長期穩定項目,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長選擇一個有錢景的行業切入,先從大類挑選,大類搞不過人家繼續細分,直到找到一個你能刷出存在感有有一定市場需求的領域。接著設計產品,搭建渠道,推廣引流,轉化成交……

找到屬於你的地盤

聽到這句話大部分人可能大腦袋一拍還是不知道怎麼選行業,俺再戳個點——

「會玩」在網際網路界是一個強大的能力,興趣愛好廣泛是一個性感至極的有點,這些優點會給時刻保持敏銳的你遁入一個亞文化圈以足夠的機緣。

例如基於對經濟,投資的濃烈興趣,你不大可能忽視比特幣的存在,作為合格的網際網路玩家,起個穩賺的盤沒有絲毫難度,諸如做個課程普及比特幣投資常識……

在機遇面前,如果你實在不知道咋搞,先吸粉做個號吧。

不多提~

首發:徐戈博客,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悶聲發財的這些人都不簡單!(深度好文)
    而生活中另有一些高手,他們的發財方式,卻鮮為人知,他們屬於悶聲發財的一類型。而這些悶聲發財的一類型的人,才是發財中的高手,也是的不平凡的人物類型。別人發財都發的人人所見,名聲四揚,而他們發了財卻還像個悶葫蘆似的,不見吱聲。他們把錢早賺到了口袋裡,卻沒有人知道。這些悶聲賺錢的人還真不簡單,他們普遍擁有著下面這些特質。
  • 這些人,屬於「悶聲發財」類型!不簡單!(深受啟發)
    我們大多數人都屬於那種,賺得沒有說得多,口袋裡的錢,沒有花得多。下面,這些屬於「悶聲發財」類型的人,著實不簡單!悶葫蘆型:口小心大悶葫蘆這樣的人,口小心大,內心裝事。而我們平常大多數的人,都是那種口多話多,心簡單的人。
  • 悶聲發財,做而不說,這樣才能減少前進的阻力!
    電影劇組人員都到他的家鄉開始拍電影《許茂和他的女兒們》了,周圍的村民們才大吃一驚!哦!原來他還是個作家! 悶聲發財,做而不說,這樣才能減少前進的阻力!即便做不成也不至於遭別人恥笑!
  • 這4個「生意」:門檻不高,卻「悶聲發財」,有人年入百萬
    然而大家都知道,最近兩年生意不少做,很多行業都遭遇了「關店潮」、「倒閉潮」;雪上加霜的是,今年伊始又碰到了罕見的「黑天鵝事件」,生意人的日子恐怕更不好過了。不過市場上總有一些生意,看似不起眼,收入卻相當驚人——下面4個生意,門檻雖然不高,卻經常跟能夠「悶聲發財」,有人甚至年入百萬。
  • 十二星座的最佳發財時間,雙子座年輕有為,摩羯座悶聲發大財!
    每個人都有一個發財夢,期待有一天成為一個大富翁,實現財務自由,不用每天掙扎著去上不想上的班,那麼你知道十二星座什麼時候最容易發財嗎?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十二星座的最佳發財時間,雙子座年輕有為,摩羯座悶聲發大財!
  • 人生感悟:低調做人,「悶聲發大財」
    讓你內心充滿好奇,他究竟在悶聲做些什麼?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再正常不過。然而成功之路變數太多,誰也無法肯定會在哪一步失敗,與其面對失敗的打擊,在未取得任何成果之前,「悶聲」便是最好的做法。悶聲發財並非自私,凡事保留三分這個社會早已被利慾薰染,人人想發財、人人想成功。
  • 又一「悶聲發財」的農村生意,只比城裡「多一個字」,價格卻……
    而對於城裡人來說,工作越來越忙,對於健康的要求高了起來——這種情況下,又一「悶聲發財」的農村生意出現:很多東西都只比城裡「多一個字」,價格卻高得不得了。大家都知道,如今人們在購買食材等商品時,都喜歡追求「綠色純天然」;而在消費者心裡,很多農村的東西都符合這一點。
  • 有哪些生意看似不起眼,卻能「悶聲發大財」?
    當前大部分人的收入來源都是靠打工,而單純靠打工想要發財可以說很難,除了一些高管等職業經理人才有機會靠打工實現財務自由,比如打工皇帝唐駿,其他工薪階層靠打工只能混個溫飽,真正能實現財務自由的人大多數都還是要靠做生意,也就是創業。
  • 富人定律:真正的有錢人,往往喜歡「悶聲發大財」
    如果你留心觀察,或者你周圍都是那些真正富有的人,不難發現,這些人往往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他們往往喜歡「悶聲發大財」!這不僅是一種隱性的豐富思維,也可以說是一種隱性的賺錢法則,為什麼呢?悶聲發大財首先,我們必須明白,所謂的「悶聲發大財」重點不是賺了一筆,雖然這也是一個值得提倡的低調,但是這句話壓力主要是一個人做事賺錢發財,從不炫耀,不要讓每個人都知道發生了什麼事。
  • 亞朵酒店——網際網路思維上的文化之花
    中觀搭班子,陳軍、芮習寧,兩位都是耶律胤在漢庭的同事,一個擅長工程,一個深研中國文化。一文一武,是他最好的搭檔。定位:用文化賦予一家中端領域以溫度、趣味、舒適、友善、信任的酒店。在酒店的「吃、住、娛、購、行」上突出「住+早餐」。
  • 閱文不是網文的全部,躲在暗處的晉江正在悶聲發財
    但坦白講,將閱文的動蕩上升至整個網文圈的動蕩多少誇張了,從起點到盛大再到騰訊,爸爸的名字換了無數個;從崛起到融資再到IPO,每一次主體的變更都在推高這個網文老大哥的聲量……但閱文變了嗎?並沒有。18年的江湖沉浮,玩的依舊是那十萬種馬文的生意,整合了20多家網文平臺,從起點進化來的閱文,還是只能掀起網文江湖的半壁腥風。
  • 真正聰明的人,都在「悶聲發大財」
    因此,真正聰明的人,懂得「悶聲發大財」。靜悄悄地努力,然後奮力拔尖,當周圍的人還未緩過神來的時候,已經能夠跳出原來的圈子,去往更遠的「遠方」了。所謂「悶聲發大財」,通常是指一個人在爭奪利益時所採取的一種自我保護措施,對於自己的「發財計劃」不聲張、不宣揚,只管默默努力,以儘可能減少競爭對手,並在此前提下,把這項「事業」做到極致,做出成效。小雅媽媽家住在工業園的居民安置區,六層的房子,有三層出租給了在園區創業的人。
  • 王者榮耀悶聲發大財,春節期間創流水新高,過年在家都玩榮耀了!
    #遊戲圈中的春節#王者榮耀悶聲發大財,春節期間創流水新高,過年在家都玩榮耀了!天天在家沒事做,就在所有人的經濟情況都不好的情況下,王者榮耀這款手遊卻是突破了新高,不僅僅是用戶,又或者是消費,都是突破了歷史的最佳紀錄,本來說在家玩,有錢沒地方花,自然是就衝遊戲裡了。而王者榮耀來說,皮膚之類的價格也不便宜,幾個加起來看,自然是玩的人越來越多,消費越來越誇張了。
  • 真正聰明的人,往往懂得「悶聲發大財」
    文|上官青曼現代社會,更注重隱私,文化素質高的富人大多不願外露,寧願低調行事。我認識一個老闆身價十億以上,做布匹生意,在廣州最核心地段買了300多平的房子,卻是簡裝修,水泥地,塑膠凳,很土氣的真皮沙發,很像農村的裝修風格,有幾輛豪車都是兒子開,自己捨不得,怕刮花了車漆也覺得費油,常開的是二十年前的桑塔納。
  • 共享充電寶「悶聲發財」:火鍋店月賺1.5萬,代理年賺20萬!
    共享單車的失敗讓共享行業蒙上了陰影,一時間都對共享行業充滿著質疑,甚至失望,但是有一個共享產品,卻在悶聲發財,那就是共享充電寶。共享充電寶一度不被看好,都被認為會和其他的共享行業一樣,最終走向失敗,但是實踐證明,共享充電寶成功了,並且還活著很好。
  • 老話講:悶聲發大財,扮豬吃老虎
    不知道夥伴們發現一個現象沒有,往往很有實力的大老闆,都是很安靜的,無論是在聚會的時候,在洽談的時候,甚至在酒桌上都是特別安靜的,甚至可以說是一言值千金。悶聲發大財,可以有兩種理解,第一種就是發財有道,但是這個「道」,並不是想讓大家都知道,畢竟大家都知道了那不就成了大家都可以幹得了的事情了嘛,還有什麼「發財」可言。每一個行業,每一種工作肯定有自己的修煉秘籍,這就好比練就一種絕世武功,一定要有秘籍的,然而往往這種秘籍,絕對是保密的。反正一個沒有什麼秘密的行業應該不會是太能撈金的。
  • 做生意,真正低調的人,往往喜歡「悶聲發大財」(深度好文)
    做生意,真正低調的人,往往喜歡「悶聲發大財」,賺錢往往也不難中國人有一句老話,叫「悶聲發大財」,它的意思是說少說話多做事,低調不張揚地賺錢發財,或者也可以理解為,只要能賺錢就好,不需要讓別人知道你是做什麼賺錢或者有多賺錢
  • 「惡狼」打入亞文化圈 扮好友粉絲設套性侵少女
    「惡狼」打入亞文化圈 步步設套性侵少女柔柔是一名年僅13歲的中學生,平時愛玩自拍,且常在短視頻社交平臺上發布視頻。因為面容姣好可愛,柔柔的自拍照一上傳,總能在社交平臺上獲得讚美,粉絲數量不斷上升。群裡的恭維之聲讓柔柔有些飄飄然,她安慰自己,只展示部位而不露出真實面容並沒什麼損失。一位叫「水哥」的網友在竭力引起柔柔注意後,誘騙柔柔與他裸聊。每次裸聊後,「水哥」會給柔柔發200元到300元不等的紅包。
  • 福建最低調的城市,GDP超多七千五百多億,一直在悶聲發財
    泉州位於福建省東南沿海,北依福州、南依廈門、東依臺灣, 這是福建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又大又強,是第一個東亞文化之都,是唯一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城市,決心根據聯合國、我國的「一帶一路」戰略在中國推進區域, 泉州也是中國改革開放的18個典型地區之一, 是中國大陸第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國際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和最高的商業城市之一。
  • 國產劇集《風犬少年的天空》《平凡的榮耀》「悶聲圈粉」
    來源:文匯報國產劇集《風犬少年的天空》《平凡的榮耀》「悶聲圈粉」——「向內突破」的「致青春」,向勇於拼搏的靈魂逼近文匯報記者 張禎希家庭與朋友如何影響一個人的成長?初入職場要面對哪些成人法則?這兩部分別聚焦高中校園生活與初入職場體驗的作品,都憑藉青春洋溢的氛圍與真摯的情感呈現,圈粉大量年輕觀眾。《風犬少年的天空》裡操著一口地道方言的少年們,一邊沒心沒肺地肆意揮灑青春,一邊為成人社會法則惆悵、迷茫;《平凡的榮耀》中初入職場的青年人,滿腔熱情想要一展拳腳,卻得耐心補上課堂裡從未學過的「人情世故」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