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的重要一環,支付嚴監管持續加壓。《經濟參考報》記者獲悉,近期支付領域罰單明顯增多,洗錢、非法業務結算等成「重災區」,央行年內對支付機構開出的罰單已超兩億元,創歷史新高。據了解,有關部門正在醞釀進一步強化支付領域風險防控,加大涉洗錢、跨境賭博等違法行為懲處力度,完善支付清算業務流程,斬斷黑灰產業資金鍊。
業內指出,當前支付領域的主要風險還是合規風險。隨著黑灰產支付渠道出現新變化,監管部門需要進一步強化治理機制和技術手段,眾多中小支付機構也要尋找更加可持續的商業模式和新的利潤增長點,依法合規發展。
多部門嚴打支付黑灰產
針對洗錢、涉賭涉詐等支付黑灰產,多部門重拳出擊,監管力度持續加大。
中國支付清算協會近日召開防賭反賭研討會,央行、銀保監會、外匯局等多個金融監管部門表示,將進一步加強銀行卡跨境交易管理,完善支付清算業務流程,斬斷涉賭資金鍊。外匯局管理檢查司副司長肖勝指出,外匯局將繼續堅持打擊賭博,各支付清算服務主體也要進一步健全內控機制,提升科技運用水平,有針對性地加強身份識別和對涉賭資金與帳戶的風控。
央行召開的2020年下半年工作電視會議指出,將依法有效開展反洗錢監管、調查與監測分析。此前,央行還召開會議專題研究部署打擊治理跨境賭博資金鍊工作,央行副行長範一飛指出,要強化主體責任,嚴肅問責持牌支付服務主體責任;加強客戶身份識別、大額和可疑交易報告、洗錢監測分析、帳戶取現身份驗證等風險防控工作。
在嚴監管基調下,支付領域罰單明顯增多。據不完全統計,央行年內對支付機構開出的罰單已逾兩億元,超過去年全年的1.66億元,創歷史新高。從受罰領域來看,違反反洗錢規定、為非法交易提供支付結算服務等成為新的「重災區」。
「罰單金額創新高,體現了支付領域的強監管趨勢。」中國人民大學金融科技與網際網路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員車寧說,從2017年開始尤其是去年下半年以來,支付監管的細緻程度和覆蓋面都有較大提升,監管持續加碼,從帳戶開立、資金交易等多環節加大了對支付行業違規業務的打擊力度。
中小型機構頻踩監管紅線
業內人士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犯罪活動的支付渠道出現了新形式新變化,洗錢、涉賭涉詐等支付黑灰產業猖獗,給機構和監管部門風險管理帶來了較大挑戰。
以跨境賭博為例,據銀聯執行副總裁謝群松介紹,當前跨境賭博資金鍊出現一些新特點。從支付渠道來看,涉賭風險由線上風險向社交網站轉移,部分賭博網站利用社交網站紅包功能發起收款,切斷了網站和收款帳戶之間的聯繫,給涉賭風險治理帶來較大挑戰。
易觀金融行業資深分析師王蓬博指出,支付機構要精準識別商戶,才能避免成為賭博、洗錢等資金通道。有些機構的商戶數量可能達到百萬量級,加上犯罪手法不斷翻新,支付公司的風險防範技術和能力頗顯不足。
業內人士指出,隨著監管升級以及行業競爭加劇,市場上眾多中小型支付機構面臨著較大的經營壓力,頻踩監管紅線。
從去年1月開始,支付機構此前存管於商業銀行的備付金全部繳存至央行並受其監管。隨著備付金100%繳存和「斷直連」完成,支付機構利潤空間進一步收窄,中小型支付機構面臨著更大的生存危機。數據顯示,2018年以來,央行註銷了逾30張支付牌照,一些中小型支付機構退出市場。與此同時,支付寶、財付通等幾家頭部企業市場份額佔比合計超過90%,構築了強大的場景和流量壁壘。
車寧表示,隨著近來網際網路金融疲態漸顯,支付等細分市場發展不斷下行,流量越來越貴,長尾客戶忠誠度顯著降低,這些都可能使得一些中小型機構在合規邊緣鋌而走險。
「儘管相關部門對支付領域保持高壓態勢,但相對銀行等金融機構來說,支付行業使用場景更廣泛,用戶背景也更複雜,可能會成為非法交易的天然溫床。」王蓬博說。
強化風控促進行業合規發展
專家表示,當前支付領域主要風險還是合規風險。下一步,監管部門需進一步強化治理機制和技術手段,眾多中小型支付機構也需要找到可持續的商業模式和利潤增長點,依法合規發展。
車寧表示,監管部門應加速完善反洗錢等立法工作,包括部門規章、行業自律規範等制度建設,使整個行業發展以及風險防範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專家指出,應基於前沿技術手段,不斷提升對違法行為的監測和打擊能力。「今年監管部門著重強調增強金融風險技防能力,運用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不斷彌補系統漏洞。隨著支付科技發展加快,一些不法行為的成本也在不斷降低,更需要監管部門強化科技力量提高風險防範能力。」王蓬博說。
《經濟參考報》記者了解到,針對涉賭涉詐等支付黑灰產,監管部門已經著手加大科技手段應用。據央行廣州分行支付清算處副處長吳畏介紹,廣州分行通過運用政務大數據資源和金融科技手段,依託廣東省的備案管理系統,構建了帳戶業務全流程管理機制。在事中監督方面,利用備案管理系統對企業的異常帳戶進行監測,結合自動監測模型和人工篩選機制,共發布4.1萬多條核查指令,確認了523戶為異常帳戶並進行了管控。
王蓬博表示,需要加強相關部門間的信息互通。「對支付機構來說,能夠掌握商戶的更多真實信息,比如工商稅務信息、徵信信息等,有利於更加精準地識別商戶,增強對不法行為的防範能力。」
多位業內專家指出,在監管和市場競爭壓力下,眾多中小型支付機構需要加快業務模式創新和轉型,找到更加可持續的商業模式和新的利潤增長點,依法合規發展。
(責編:李都也(實習生)、李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