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多少大學城呢?
到目前為止,中國已建成並投入使用的大學城主要有:
1. 1 江蘇省南京有三個,位居榜首:
仙林大學城:985,211,雙一流大學,一本,二本,高級技術院校均有,具體清單如下(截至2013年初)。配套的生活設施齊全,中小學教育資源豐富,商業中心以地鐵站為中心,灑落在仙林各個中心地帶,生活方便快捷,環境優美處處如公園。
江寧大學城:同樣985,211,雙一流,一本,二本,高職都有對應的學校或專業。
江寧大學成其他高校還有:
浦口大學城:又稱江北大學城,浦口大學城位於南京市浦口區,是南京三大大學城之一,是南京最早建設的大學基地,規劃面積4平方公裡,在校生約10萬人。截止2013年底,入駐浦口大學城的學校主要有: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南京工業大學、南京審計大學、南京農業大學、江蘇第二師範學院、南京鐵道職業技術學院、江蘇警官學院、南京大學金陵學院、東南大學成賢學院等。
1.2 江蘇省常州大學城:常州大學城位於武進文教區,進城院校6所,其中本科院校1所,高職院校5所,學生規模5.4萬人。常州大學城按照建設江蘇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基地、實驗區、龍頭和旗幟」的要求,加快形成高等職業教育的品牌特色。
1.3 江蘇連雲港高校教育園區:連雲港大學城(連雲港市科教創業園區) [1] 坐落在連雲港市新海新區花果山大道兩側,毗鄰連雲港市科技創業城。由淮海工學院(原淮海大學)、淮海工學院東港學院、南京醫科大學康達學院、連雲港師範高等專科學校(海州師範學院(籌))、江蘇財會職業學院、連雲港職業技術學院、江蘇自動化研究所(716研究所)等一批教育科研院所組成。
2.1 廣東省廣州大學城:廣州大學城總體規劃建設於2003年1月正式啟動,19個月後一期工程正式完工。2004年9月1日,一期進駐十所高校,分別是: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華南師範大學、廣州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廣州中醫藥大學、廣東藥科大學、廣東工業大學、廣州美術學院、星海音樂學院。廣州大學城二期暨南大學和廣州醫科大學進駐。廣州大學城是華南地區高級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交流的中心,學、研、產一體化發展的國家一流大學園區,中國南部的「信息港」和「智力中心」。
2.2 深圳大學城:位於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東北部(西麗塘朗片區),緊鄰深圳野生動物園,距離深圳市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約10公裡,總體規劃建設面積為10平方公裡,第一期規劃開發建設3.8平方公裡,分東、西兩校區建設。大學城從2002年開始建設,2003年9月基本完成教學基礎設施建設併入駐。至2012年6月1日,共建成教學科研樓40萬平方米,學生公寓6.6萬平方米,圖書館4.6萬平方米。深圳大學城是中國唯一經國家教育部批准,由地方政府聯合著名大學共同創辦、以培養全日制研究生為主的研究生院群,2000年8月開始創建。創辦大學城旨在實現深圳高等教育跨越式發展,提高深圳自主創新的能力和後勁,提高經濟質量、人口素質和文化品位,促進深圳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至2012年,深圳大學城已經取得了顯著成績,逐步成為深圳市高層次人才培養和聚集、高水平科研、高新科技信息和高層次國際交流四個平臺。
2.2 珠海大學園區:1999年,珠海市委、市政府抓住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決定高校擴招的歷史性機遇,摒棄了自辦大學的傳統觀念,決定充分發揮珠海的優勢,以開放的辦學思想和優惠的政策吸引國內一流高校到珠海興辦校區或產學研基地,以實現高校在知識經濟中的帶動優勢和珠海基礎設施優勢、生態環境優勢、區位地緣優勢的結合,為珠海聚集科技創新能力和推動珠海的發展發揮重要的作用。早在1998年8月28日,暨南大學率先與珠海市政府首次籤訂了辦學協議,以此開創了珠海經濟特區歷史上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的先河,成為進入珠海辦學的首個國內著名高校。1999年9月,中山大學與珠海市政府籤訂合作創辦中山大學珠海校區的協議,成為繼暨南大學之後的進入珠海辦學的第二個國內著名高校。
2.3 東莞大學創新城:東莞大學創新城位於東莞市松山湖科技產業園區,東莞理工學院和東莞職業技術學院之間,佔地約500畝,項目總投資額34億元。為了使公共創新平臺更好地發展,東莞已經決定興建東莞大學創新城,今後搭建的公共科技平臺都將放在東莞大學創新城裡,為高校科研機構進駐提供實驗室、實驗設備等公共配套。東莞企業對於科技創新的需求越來越迫切,而高校科研機構的研究成果也有與企業對接,實現產業化的需求,在東莞設立科技創新平臺,可以讓企業與高校科研就夠直接對接。高校科研機構在東莞大學創新城可以根據企業的產品開發的實際需要,進行技術研究。
3.1 北京昌平區沙河高教園區:位於北京市昌平區沙河地區,沙河高教園區,作為北京市委、市政府確定的兩個大學園區之一,是該市為落實「科教興國」戰略重要決策,保證首都高等教育在新世紀可持續發展的重大戰略部署,是北京城市總體規劃中昌平新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個以高等教育為中心,融學習、工作、居住為一體的現代化學園都市。
昌平是北京高教科研院所聚集地之一,匯集了中國政法大學、北京大學分校、北京化工大學、華北電力大學、石油大學、北京農學院、清華大學分校等28所全國重點高等院校以及清華大學核能技術設計研究院等113所科研機構,為昌平經濟的發展儲備了充足的人才資源,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正在建設中的沙河大學城佔地799.72公頃,建築面積455萬平方米,投資規模約100億元人民幣。隨著大學城的開工建設,又將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外交學院、中央財經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北京信息科技大學等七所大學進駐昌平。
3.2 北京房山區良鄉高教園區:位於北京房山區,北京良鄉高教園區,作為北京市委、市政府確定的兩個大學園區之一,是一個以高等教育為中心,融學習、工作、居住為一體的現代化學園都市,位於北京市房山區良鄉新城東區,京廣鐵路以東,總佔地面積10060畝,是良鄉城區向東拓展的核心地帶。園區按照功能定位分為教學生活區、中央設施區、西部配套區、中央綠化景觀區四大區域,現已入駐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北京理工大學、首都師範大學、北京工商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北京交通運輸職業學院等六所高校,預計入駐師生規模達10萬人。
4. 四川成都溫江大學城:溫江大學城(Wenjiang University Town)又名成都大學城,於2001年開始建設。溫江大學城位於成都市溫江區柳臺大道與南燻大道交匯處,大學城地處溫江城西,距成都雙流國際機場20公裡。截至2015年11月,溫江大學城共有區域內有西南財經大學、四川農業大學、成都中醫藥大學、成都師範學院、成都農業科技職業學院、四川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四川電力職業技術學院等13所大中專院校,大學專任教師5000餘人,大學生10萬餘人;此外有科研院所21所;是成都重要的科教中心,科技創新、文化創意基地。、
5. 陝西西安長安大學城:長安大學城位於西安市南郊長安區境內,南依秦嶺終南山,西臨長安科技產業園,是陝西省重點建設項目。該大學城總體規劃25.1平方公裡,總投資85億元人民幣。長安大學城分西區、南區、北區,其中西區位於秦嶺北麓的東大街道、灤鎮街道等境內,規劃面積9.1平方公裡,包括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西北工業大學等四所院校;南區位於神禾塬畔,規劃面積10平方公裡,包括西安財經大學、陝西教育學院、西京學院等九所院校;北區位於西長安街南側,規劃面積6平方公裡,包括西北大學、陝西師範大學、西安郵電大學、西北政法大學、西安外國語大學等五所院校。
6. 河北廊坊東方大學城:東方大學城位於河北省廊坊經濟技術開發區,西隔30公裡與北京相望,東行60公裡與天津及渤海為鄰,處環渤海經濟區發展重心。大學城內擁有學院: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學院,北京北大方正軟體技術學院,廊坊東方職業技術學院,北京城市學院,中國民航管理幹部學院,廊坊職業技術學院,北京東方研修學院,東方藝術專修學院,廊坊衛生職業學院等九餘所大學。
7.3 上海大學城:
松江大學城(松江區)———匯聚了上海外國語大學、華東政法大學、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東華大學、上海工程技術大學、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上海視覺藝術學院7所各具特色的高校,以及松江青浦兩區的上海政法學院、上海農林職業技術學院、上海立達職業技術學院; 軌道交通9號線直達。
楊浦大學園區(楊浦區)———以復旦大學,同濟大學、上海財經大學為核心、集聚了上海理工大學、海軍軍醫大學(第二軍醫大學)、上海電力學院、上海體育學院、南京政治學院上海分院等高校;
閔行大學園區(閔行區)———以上海交通大學、華東師範大學為核心、上海東海學院等在此安營紮寨軌道交通5號線直達。
奉賢大學園區(奉賢區)———華東理工大學、上海師範大學、上海應用技術學院、上海商學院、上海旅遊高等專科學校(與上海師範大學旅遊學院合署)5所高校;
臨港大學園區(浦東新區)———上海海事大學、上海電力大學、上海海洋大學、上海電機學院、上海建橋學院5所高校;
金橋大學園區(浦東新區)——上海第二工業大學、上海金融學院、上海杉達學院、上海杉達學院滬東工學院、上海海事大學海華高等技術學院、上海海事大學東校區、上海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等7所高校;
南匯大學園區(浦東新區)———上海電力大學、上海興偉學院、上海思博職業技術學院、上海工商外國語職業學院、以及周邊上海理工大學基礎學院等6所高校坐落在此;
上海大學園區(寶山區)———以上海大學為核心,上海邦德職業技術學院等在此安營紮寨,軌道交通7號線直達。
張江大學園區(浦東新區)———匯集了中國美術學院張江校區、復旦大學張江校區、上海交通大學信息安全工程學院、上海科技大學、上海中醫藥大學等本科高校;以及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北京大學上海微電子研究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上海研究院、西安交通大學上海研究院等科研機構。軌道交通2號線張江高科、金科路、廣蘭路三個站位於園區內,並且張江高科站與張江有軌電車對接。
8. 山東濟南大學科技園:濟南在山東的影響太小了,外界對於山東的印象都是青島。但山東教育資源卻大部分在濟南,濟南大學科技園,又稱長清大學城,位於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崮雲湖街道,是濟南市西部的一處大學城和科技園。截止到2016年,濟南大學科技園共有12所大學入駐,以本科以及本科以上層次學校為主。
長清大學城規範稱呼為:濟南大學科技園。位於濟南長清區崮雲湖街道(原崮山鎮),是濟南最大的大學城,以本科層次學校為主,目前有12所大學入駐,分別是:山東師範大學,山東中醫藥大學,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山東藝術學院,齊魯工業大學(長清校區,原山東輕工業學院),山東交通學院,山東女子學院,山東管理學院(原山東省工會管理幹部學院),山東勞動職業技術學院,聖翰財貿職業學院,濟南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山東省社會主義學院(加掛「山東中華文化學院」牌子)。
9.1 下沙高教園區:全稱杭州下沙高教園區。2000年8月,浙江省委、省政府決定:建設杭州下沙高教園區。面積10.91平方公裡,現已入駐15所高校,在校師生約20萬人,是浙江省規模最大的高教園區。經過五年的建設,下沙高教園區已全面建成投用。目前,中國計量大學、浙江理工大學、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浙江工商大學、杭州師範大學、浙江財經大學、浙江傳媒學院、浙江水利水電學院等15所高校的師生總數達到30萬人。
9.2 浙江杭州濱江高教園區:濱江高教園區位於杭州市濱江區浦沿鎮。園區用地規模1.73平方公裡,高教園區是浙江最早建成的省級高教園。園內共有浙江中醫藥大學、浙江警察學院、浙江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浙江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浙江藝術職業學院、浙江商業職業技術學院6所高校。
9.3 浙江杭州小和山高教園區:小和山高教園區是浙江省級高教園區位於杭州市西湖區小和山國家森林公園內,,於2001年批准成立,現有浙江外國語學院、浙江工業大學、浙江科技學院等多所高校入駐。
9.4 浙江寧波高教園區:寧波高教園區南區位於寧波鄞州區中心區,毗鄰萬達廣場,交通便利,是寧波實行教育創新的新高地。分為北區和南區:
北區高校有:寧波大學,寧波工程學院,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
南區高校有:
9.5 浙江溫州茶山高教園區:溫州高教園區坐落於甌海區茶山街道,在金麗溫與俑臺高速的出口,交通十分便利,溫州樂園坐落於此,溫州高教園區,包括溫州大學,溫州職業技術學院,溫州醫科大學,是浙江首批六所高教園區之一。
10. 雲南昆明呈貢大學城:呈貢大學城地址在雲南省昆明市呈貢區吳家營街道,坐落於吳家營、朗家營、繆家營三個社區地界內,佔地43.15平方公裡,面積相當於昆明市半個主城區,距離昆明市主城區約24公裡。雲南大學、昆明理工大學、雲南師範大學、雲南民族大學等都已入駐呈貢大學城。
11. 貴州貴陽花溪大學城:花溪大學城位於貴安新區東南部,是貴安新區核心職能聚集區五大新城之一,總規劃面積63.46平方公裡,規劃總人口60萬人,其中學生25萬人。 花溪大學城位於貴安新區東南部,貴陽市西南部,是貴安新區核心職能聚集區五大新城之一,總規劃面積63.46平方公裡,規劃總人口60萬人,其中學生25萬人。高校聚集區北區由貴州大學和貴州民族大學組成。南區有貴州師範,貴州財經等其他高校。
12. 福州大學城:福州大學城位於福建省閩侯縣上街鎮,烏龍江西岸,西鄰京福高速公路,東鄰316國道, 配備了福州大學城汙水處理廠, 是福建省高級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交流的中心,是集教育、文化、生態、生活於一體的多功能園區。目前入駐的有福州大學、福建農林大學、閩江學院、福建工程學院、福建醫科大學、福建中醫藥大學、福建江夏學院等13所高校、中等職業學校、中學。
13. 湖南長沙大學城:分為河東和河西大學城,河東大學城主要以中南林業科技大學為中心,中南大學、湖南大學、國防科學技術大學、中南大學鐵道校區、長沙理工大學、湖南女子學院、長沙民政學院、湖南中醫藥大學、湖南農業大學、湖南廣播電視大學 等構成線性大學城。河西嶽麓山大學城地處湘江新區、長株潭「兩型」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長株潭自主創新示範區三大平臺的核心區域,是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引領湖南省「創新」「創業」的重要引擎。
14. 山西大學城:山西大學城是山西省建設的省級高校新校區,位於太原市與晉中市榆次區交界處,距太原市中心25公裡,緊鄰太原武宿國際機場。大學城一期規劃佔地9900畝,總建築面積360萬平方米,總投資90至100億元。入駐院校包括太原理工大學、山西醫科大學、太原師範學院、晉中學院、山西傳媒學院、山西中醫藥大學、山西能源學院、山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山西建築職業技術學院、山西職工醫學院等10所院校。
15. 天津、河南鄭州、上海楊浦、山西、內蒙古包頭、福建廈門、四川瀘州和雲南玉溪等地都在進行大學城的規劃和建設研究過程。後期會陸續詳細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