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01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第十屆中國花卉博覽會將於
2021年5月21日至7月2日
在崇明舉行
自2018年4月9日
崇明獲得第十屆中國花博會舉辦權之後
這項花卉界的「奧林匹克」盛會
究竟會為崇明帶來哪些變化?
在花博會結束之後的後花博會時代
花博會的影響力又能否延續?
近日
崇明各鄉鎮委局領導暢所欲言
既談實際變化
也「頭腦風暴」
展望後花博時代的美好願景~
一起聽聽
他們怎麼說……
花博會帶來的最直接影響之一,就是崇明花卉產業在這兩年裡實現了「井噴式」的發展。自成功取得2021年第十屆中國花卉博覽會主辦權以來,崇明全力搶抓籌備花博盛會歷史機遇,將花卉產業發展融入到「世界級生態島」和「鄉村振興」等戰略中,努力構建崇明特色現代化花卉產業體系,力爭將崇明打造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花卉產業高地。
區農業農村委主任宋學梅說:目前,崇明花卉產業進入加速發展時期,區委、區政府將花卉產業列入重點發展產業目錄,出臺了《關於以籌辦2021年中國花卉博覽會為契機大力發展現代花卉產業的意見》《關於上海市崇明區打造國際花卉產業高地的若干扶持政策》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同時,通過大力開展全球精準招商,始終堅持招大引強選優,引領帶動花卉產業全面提質增效,截至目前已成功引進優質企業8家,總投資達到25億元,打造花卉產業示範項目。
在後花博時代,區農業農村委還將努力發揮花博溢出效應,堅持全面統籌謀劃、拓展多元價值、促進融合發展,推動花卉產業成為崇明都市現代綠色農業新的增長點,實現由傳統的「種產品」向「種風景」「種幸福」的轉變。圍繞建設「現代花卉生產示範中心」「現代花卉種源研發中心」「國際花卉交易中心」「國家花文化交流中心」四大目標,加快構建崇明特色花卉產業體系,力爭形成集花卉科研、種源、生產、加工、服務、貿易等全產業鏈於一體的發展模式。調優產業結構,持續壯大特色花卉種植業,擴大傳統水仙、黃楊、紅掌花等優勢品種規模。培育種球用、種苗用、種子用花卉等,抓好迭代升級。挖掘傳統「花文化」,打造特色花卉景觀,整合提升建築和環境風貌,促使自然空間和生活空間有機融合。結合全市鄉村振興戰略,深入研究創新崇明發展路徑,將鄉村振興示範村建設同產業發展深度融合,將花卉產業項目列入鄉村振興重點任務,打造長三角中央花園,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區文化旅遊局局長黃海盛說:花博會的舉辦將為崇明文旅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近年來,崇明基礎設施的提升為文旅發展奠定了紮實基礎。美麗鄉村建設讓崇明擁有了最好的鄉村風光。花卉產業的發展豐富了市民遊客的旅遊選擇。在花博會利好影響下,崇明文化旅遊實現飛躍式發展。2020年,崇明成功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酒店、民宿等住宿項目投資熱情高漲,區景點取得爆發式增長,新增4A級景區1家,新增3A級景區10家,A級景區總量達到21家。遊客接待人次達到760萬人次,實現旅遊直接收入16.2億元,均同比增長10%。崇明文旅的品牌知曉率和認知度顯著提升。
後花博時代,區文化旅遊局還將把花卉旅遊作為崇明旅遊的一個新業態培育,逐步開發花卉會展、花卉觀賞、花卉節慶、花卉文創等旅遊產品,加大花卉資源向旅遊資源轉化的力度,進一步豐富和提升崇明旅遊資源的類別和層次。同時,充分利用花博場館開發會展旅遊,打造具有國際、國內影響力的高峰論壇、展會活動,如國際旅遊交易博覽會、大型文體旅綜合項目等,在更深層次、更廣領域放大花博會的延伸效應和溢出效應,繪製後花博時代崇明旅遊發展的美好藍圖。
陳家鎮黨委書記沈忠說:花博會不僅讓崇明的名氣和人氣得到提升,「財氣」也同樣提升——因花博而匯聚了更多的投資項目。陳家鎮作為崇明本島的東部橋頭堡,投資開發的重點地區,自然首當其衝。
在瀛東村地區,我們將推進優尼花匯港項目建設,在556畝區域面積內,建設核心交易區、種植研發區和文化藝術區等功能區塊,實現花卉交易、花卉金融、花卉智慧財產權交易等功能。結合已經併網發電的漁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陳家鎮將圍繞循環經濟、科普示範,開展後續的綜合打造。在生態種養殖系統的構建上,將利用光伏調節水溫,進行刀魚、鰣魚等長江原生魚類和高附加值魚類養殖,在塘埂、岸基進行特色果蔬種植,通過探索養殖廢水多級淨化,實現循環農業發展。在生態科技應用示範上,將打造漁光互補光伏科研、科普基地,首個異質結雙面發電技術示範基地。陳家鎮還將在鴻田村引入「新零售-商業民宿」模式,通過開發商與農戶籤訂房屋租賃協議,再由開發商集中、成片開展民宿策劃打造,以民宿為載體、以會員制為組織方式,開展特色體驗、會展、商品銷售、文創活動和住宿、康養等服務內容,從而提供更具文化魅力、個性追求的民宿體驗。
綠華鎮黨委書記朱曉平說:花博會的舉辦,也為崇明各鄉鎮發揮自身優勢,發展特色產業帶來新的契機。綠華鎮提出了以「四化」氣質,打造鄉村旅遊風情小鎮的設想。一是農業品牌化。以具有科技含量的生產方式、過得硬的產品品質、富有文化創意的包裝和線上線下並舉的營銷,讓綠華的農業成為綠華旅遊的一道獨特風景。二是空間運動化。通過設置指示牌、驛站、燈光、濱水平臺等,讓全鎮的道路、廣場、水域都能成為開展運動、舉辦比賽的空間,讓綠華成為戶外運動的勝地。三是田園藝術化。在鄉村田園建設藝術公園、田園畫廊,讓鄉村田園散發藝術氣息。四是旅遊全域化。全鎮通過「迎花博、治五棚」專項行動和「最美庭院」、「一村一景」專項計劃,全面提升人居環境,讓全鎮處處是景。在綠港村2020年已經被評為3A級景區的基礎上,結合建設市級鄉村振興示範村和西沙鄉村公園在綠港村落地,新建旅遊接待中心、特色民宿群等,全面提升綠港村的旅遊功能和知名度,打造在全國都具有知名度的旅遊村。
來源:丁沈凱
原標題:《你好,花博 | 聽他們說說,後花博時代的崇明~》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