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苗
近日,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婦產科梁娟教授等牽頭考察了2012年~2016年間的中國二孩政策對降低剖腹產率、圍產期和妊娠相關死亡率的影響。結果顯示,二孩政策影響中國剖宮產率和圍產期及妊娠相關死亡率中有積極作用。
目前,我國幾乎所有的孕婦均選擇在醫院分娩,許多人在沒有剖宮產指證的前提下仍堅持選擇剖宮產。自2008年,中國29%的分娩採用剖宮產術,到2014年增加到35%;雖然總的剖宮產率在2014年之前繼續上升,但變化速度減緩。全國平均數掩蓋了巨大的地區差異,2014年,吉林省東北部剖宮產率高達62%,而西藏只有4%;在北京,剖宮產率從2009年的60%下降到2014年的43%,上海地區相關數字為67%和52%。
該研究考察了438個醫療中心、680多萬名月齡28周以上以及出生體重超過1000g的新生兒數據,研究的主要終點是相關產科風險。
研究發現,2012~2016年間,剖宮產率呈穩定下降趨勢,2016年所有樣本醫院的總剖宮產率為41.1%。子宮疤痕女性分娩率增加1倍,由9.8%上升至17.7%。頭胎產婦剖宮產率下降顯著,而二胎非子宮疤痕產婦的剖宮產率也顯著下降。2012年產婦死亡率最高的醫院剖宮產率下降最為顯著,圍產期死亡率由先前的每1000新生兒10.1下降至7.2,但妊娠導致的相關死亡風險變化不顯著。
研究者表示,中國是唯一成功扭轉剖宮產率上升趨勢的國家。中國的成功是令人矚目的,也是十分不易的——因為隨著獨生子女政策的放寬,產科風險的變化會導致剖宮產的需求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