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版《爸爸去哪兒》海報
原標題:真人秀電影談不上擾亂市場
剛剛過去的春節長假,電影版《爸爸去哪兒》成為不可忽視的熱門話題,在票房高企之餘,「不能叫做電影」、「擾亂電影市場」等質疑聲也層出不窮。該片監製滕華濤近日接受了採訪,他認為,對於《爸爸去哪兒》是不是電影的質疑可以商榷,但「擾亂電影市場」的罪名有點大。
真人秀節目《爸爸去哪兒》第一季結束後,製作方趁勢拍攝了同名電影版。該片自去年11月底立項,12月初開拍,今年1月31日正式公映,拍攝時間5天,後期製作時間一個多月。影片上映前,「趁熱圈錢、粗製濫造」的質疑之聲已不絕於耳,上映後更成為爭議的重點,一些業內人士質疑:「《爸爸去哪兒》徹底顛覆了電影的定義。」「一部花5天拍攝的綜藝節目升級版居然這麼火,這樣的電影市場讓人覺得悲哀。」
《爸爸去哪兒》照搬電視節目模式,它究竟是不是電影?這成為業界議論的焦點。對此,滕華濤認為這點值得商榷,「從藝術上講,它是否是電影,大家可以慢慢去爭、去討論,但從技術上來說,這是一部電影,因為它是用電影設備拍攝的,後期製作也是按電影程序來走,符合電影技術審查標準。」
「用真人秀形式,大年初一上映」,這兩點是滕華濤的堅持。「我起到最大的作用可能是堅持拍真人秀。他們原來是想拍固定的故事,我聽他們講了一天各種各樣的故事,還有穿越版的。」這些故事都被滕華濤否決了,他解釋說:「一是因為創作一個故事需要時間,天才也不可能在幾天之內湊出一個好劇本,這不符合創作規律。我越聽越覺得,如果我是一個觀眾,為什麼要買票看這麼一個莫名其妙的故事。二是因為我覺得觀眾喜歡《爸爸去哪兒》就是因為它是真人秀,我們可以設計環節和任務,但不能設計他們的反應,小孩們的出乎意料的反應恰恰是最寶貴的,不能丟。」
《爸爸去哪兒》的大賣引起了一些業內人士的擔憂,有人認為這種賺快錢的電影會擾亂中國電影市場,令投機性的電影越來越多。對於這些意見,滕華濤直言:「我覺得他們過度緊張了。也許會出現一些習慣性的跟風和複製,但很難複製成功。首先你要有這麼火的一個節目,還得看是否有搬上大銀幕的可能性。就算有,一年也就拍一部,不可能對整個格局產生改變,大家不用這麼緊張。」
知名評論人韓浩月也表示,雖然他個人並不能像很多觀眾一樣懂得欣賞這部電影的歡樂和笑點,「但從市場行為來看,這是對市場分析透徹、定位準確的一部電影,它對春節檔的觀影需求有一個洞見性。」他認為,《爸爸去哪兒》是在規則之內做了一個成功的遊戲,「我想片方肯定是帶著投機心理,但說它擾亂市場這個罪名有點大了。可能會影響到其他綜藝節目跟風去做幾部這樣的電影,但對整體的電影發展產生不了任何影響。」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責任編輯: 邵希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