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菌要小心!雲南衛健委發布預防野生菌中毒預警公告(附毒蘑菇圖片)

2020-12-15 每日經濟新聞

每經編輯:張楊運

夏季來臨,雲南省到了野生菌採摘上市季節,同時也進入了野生菌中毒高發季節。為防範和減少誤採、誤食有毒野生菌造成的食品安全事故發生,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5月29日,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網站發布《預防野生菌中毒預警公告》(以下簡稱《公告》)。

一、廣大群眾要提高自我健康安全意識,不隨意採摘食用不熟悉、腐爛、幼小不能辨別的野生菌類。

二、食用野生菌應避免多種類混雜,烹飪加工時一定要燒熟煮透,嚴禁生吃涼拌,不宜同時飲酒。

三、食用野生菌如出現頭昏、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煩躁不安、幻覺等症狀,應第一時間到最近的醫療機構就醫,不要耽誤。

四、各級衛生健康部門要做好預防野生菌中毒宣傳、監測報告和應急救治各項準備工作,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報告、早治療。

那麼加工食用野生菌具體應該注意哪些問題?來聽聽雲南省疾控中心專家的建議吧。

1.頭上戴帽(菌蓋)、腰間系裙(菌環)、腳上穿鞋(菌託)的菌子多有毒,儘量不吃!

2.不易識別的菌子不要吃!

亞稀褶紅菇,俗稱「火炭菌",是我省中毒最嚴重的毒菌品種,歷年來已造成多人中毒、多人死亡事件,而外形極為相似的密褶紅菇、稀褶紅菇卻是食用菌,一般人很難區分,需要專業人員結合顯微鏡及分子生物學鑑定手段才能進行準確鑑別,建議這類菌子最好不要食用。

你會聽說有人吃雞樅中毒,雞樅是無毒的,是因為誤食了形態類似雞樅的毒菌,如劇毒的灰花紋鵝膏菌、假褐雲斑鵝膏菌形態和雞樅很相似,因此採食雞樅要特別小心。

3.最好不要吃雜菌!

雜菌不易識別,如果同時誤食幾種毒菌,對身體的危害程度會更大,醫療救治也更困難。

4.不要輕易相信所謂的「民間方法"去分辨菌子是否有毒!

以色彩、有無汁或斷面是否變色、是否生蛆或生蟲來判斷菌子是否有毒的說法都是沒有科學依據的!

5.菌子一定要煮熟炒透!

我們雲南人最愛吃的見手青等牛肝菌未煮熟炒透會中毒,可能出現「小人國"幻覺

6.吃菌子最好不飲酒!

酒精可促進毒素吸收,也可能與菌子發生化學反應產生新的毒素。

7.吃菌子中毒必須立即就醫

凡是在吃過菌子後,有頭昏、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煩躁不安或其他不適者,都應立即就醫。同餐進食者不論症狀輕重,均應立刻到附近的醫院進行觀察診治。

遠離毒菌的「兩個金標準"

第一金標準:

頭上戴帽(菌蓋)、腰間系裙(菌環)、腳上穿鞋(菌託)的菌子多有毒,儘量不要吃!

第二金標準:

自己不熟知的菌子不要吃!只吃熟知的食用菌!

來源:綜合自雲南省衛健委網站

每日經濟新聞

相關焦點

  • 雲南吃野生菌中毒死亡人數超新冠,別再聽信土辦法鑑別有毒蘑菇了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雲南人民對野生菌情有獨鍾,每年為了吃菌,不惜跋山涉水,野生菌更是招待客人的美味佳餚,但美味的背後卻暗藏殺機。 其實2020年上半年,雲南吃菌中毒死亡人數已經超過雲南患上新冠肺炎死亡人數,每年雲南省衛健委發布公告還發送簡訊勸告,還是無法阻擋人們對美食的追求。
  • 又到了一年一度雲南人自己毒自己的時候了,為「看小人跳舞」吃毒...
    每逢菌子季,雲南的各種野生菌便成了必吃的美味,但吃毒菌子中毒的新聞也隨之刷屏。近日,一段「女記者吃菌中毒自己成新聞」的視頻成為熱搜,引發網友熱議。   7月27日早上,雲南昆明日報一名記者因吃菌中毒,向領導請假。這名記者說:對不起領導,我吃菌幹翻了,在救護車上,不能去採訪了。
  • 「毒蘑菇致幻」上熱搜,有人為「看小人跳舞」竟想以身試毒?別學!
    來源標題:「毒蘑菇致幻」上熱搜,有人為「看小人跳舞」竟想以身試毒?別學! 每逢菌子季,雲南的各種野生菌便成了必吃的美味,但吃毒菌子中毒的新聞也隨之刷屏。當地有關部門每年從野生菌上市就要發布各種預警和科普,也是操碎了心。
  • 雲南吃野生菌中毒致死超過新冠,誇大其詞?數據說話:確實如此!
    雲南人愛吃菌是出了名的。雲南多山多林,擁有著獨特的氣候條件,孕育了豐富的野生食用菌資源,以種類多、產量大、分布廣而名揚四海,被稱為「真菌王國」。在雲南生長的野生菌就超過了200種,佔全世界食用菌一半以上,超過了我國的2/3。
  • 雲南野生菌中毒事件屢屢發生!請收好這份波密毒蘑菇圖鑑
    對於生活在波密的人來說,這段時間除了夢幻的風景,自然也離不開野生菌帶來的舌尖和唇齒間的享受—— 作為同樣是野生菌高產之地的雲南,最近屢屢發生食用野生菌中毒事件。據人民網統計,僅2020年,雲南野生菌中毒事件就高達273起,一時間,「雲南野生菌中毒」已上到微博熱搜,閱讀量已高達2億。
  • 雲南女記者吃菌中毒引關注 醫學專家快手直播普及如何正確吃菌
    雲南女記者吃菌中毒引關注 醫學專家快手直播普及如何正確吃菌 每年夏天,關於雲南人吃菌子中毒的熱搜,可能會遲到,但絕不會缺席。
  • 雲南人賭命吃的野生菌有多好吃?別的地方叫蘑菇,在雲南才是吃菌
    吃菌中毒對於雲南人來說真不是玩笑近年來雲南人吃菌子中毒的新聞屢見不鮮,尤其現在雨季到了,又是一年野生菌瘋狂生長的季節,什麼「女子吃野生菌後中毒,躺在醫院的床上手舞足蹈,說自己看到小精靈」,「男子吃菌中毒後在公路上不停地轉圈圈」之類的新聞微博上一搜一大把,還有知乎上常年掛著「雲南人吃菌中毒是什麼樣的體驗?」
  • 為菌「滇狂」,雲南人吃菌欲望究竟有多強?
    一年一度的「試毒」大會又要開始了雲南人吃菌為何能睥睨天下?只要有朋友去雲南汪曾祺也會強烈推薦野生菌《昆明菜·諸菌》中寫道:「有朋友到昆明開會,我告訴他到昆明一定要吃吃菌子。克羅埃西亞薩格勒布大學、臺灣施建大學、雲南大學等多個研究所對此都有過研究,他們檢測了商業蘑菇及野生蘑菇的成分發現:常見可食用野生菌如牛肝菌、雞油菌等,所含的鮮味、甜味胺基酸總量是香菇等人工菌的2-6倍。
  • 雲南今年野生菌中毒已致12死 中毒該怎麼辦
    最近,根據云南省衛生和健康委員發布的最新消息。截止到2020年7月20號,雲南今年野生菌中毒,已經導致12個人死亡,根據了解,我國的面積遼闊,野生蘑菇的資源十分豐富,所以每年都會發生多起食用野生毒蘑菇中毒的事件。
  • 雲南普洱驚現巨型毒蘑菇 野外如何辨別毒菌
    實測周長近1.8米,重達8公斤,是該地區發現的最大尺寸和重量的蘑菇,可謂「菌王」。同時,經初步鑑定,這朵巨型蘑菇具有一定毒性,是不可食用菌種。普洱小熊貓莊園工作人員介紹稱,普洱小熊貓莊園地處熱帶和亞熱帶過渡地區,森林植被茂密,給很多真菌提供了良好的生長環境,該巨型蘑菇就是在莊園的木屋旁發現的,被發現時有一半被樹葉掩蓋。
  • 雲南吃野生菌中毒死亡人數超新冠,有人圖刺激「以身試毒」
    每逢夏季,誤食毒蘑菇中毒事件屢屢發生,甚至有人為尋求刺激專門購買特定種類蘑菇,以求達到致幻目的。中毒防治專家提醒,蘑菇中毒沒有特效解毒劑,購買食用蘑菇時要做到「不確定的不吃、不認識的不吃」。「以身試毒」容易傷人傷己日前,「雲南吃菌中毒死亡人數超過新冠」的話題衝上微博熱搜。根據云南省衛健委發布的數據,從2020年5月至7月20日,雲南省已發生野生菌中毒事件273起,12人死亡。而截至目前,雲南省累計因新冠病毒肺炎死亡的病例僅為2例。
  • 未解之謎之吃菌中毒後看到的小人長啥樣?
    春天來了,整個雲南又到了吃菌的季節,一年一度的「試毒大會」又開始了。網上流傳著各種菌中毒的魔幻經歷,有直接在自家牆上看電視機連續劇的,有進入海洋世界看見水母的,最有名的可能就是看到周圍有小人跳舞了。有的吃瓜群眾在看了這些神奇經歷後,有了體驗一把的危險想法。盲目吃菌要不得!野生菌中毒是非常嚴重的一件事,不要以為菌類中毒後只是產生幻覺就完了。
  • 雲南人吃野生菌中毒後各種「搞笑」症狀合集……
    雲南的野生菌≠蘑菇,全國人工種植的蘑菇品種幾百種,但是呢,我們雲南野生的總能夠幹翻家養的,你非說他倆是一樣的....雲南人不想和你做朋友,你沒覺得蘑菇好吃,那就對啦,因為你沒吃過真正好吃的
  • 急尋毒蘑菇!廣州警方凌晨通報|這種食物兒童食用或快速死亡
    誤食劇毒野生菌一家五口險喪命近日,貴州省職工醫院接診了一家五口食用野生菌中毒的患者,五名病人就診時肝腎功能已出現衰竭,命懸一線。該院血透中心主任易豔紅稱,導致患者中毒的,正是圖片中的這些白色野生菌。經過與貴州省疾控中心發布的貴州省常見毒蘑菇圖譜比對,疑似為劇毒的假淡紅鵝膏菌。
  • 吃毒蘑菇致幻的雲南人,到底看見了啥?
    吃菌千萬朵,安全第一條,別老想著見小精靈我有個朋友是雲南人……是的,你沒猜錯,她吃野生菌中過毒。那天,她一家人吃了一盤炒牛肝菌。晚餐後,她坐在書桌前,看見巨大的紅細胞排著隊一扭一扭得從面前走過。01 野生菌的美味在雲南,蘑菇是相當冒犯和外行的稱呼。什麼平菇香菇杏鮑菇,在雲南人的美食世界觀裡,統一稱為「人工菌」,處於菌菇鄙視鏈的最底端。只有那些長在大山深處,樹根上,巖石下的「野生菌」,才是真正的鮮奇美味。
  • 多人因吃這種蘑菇中毒死亡,千萬別亂吃了!
    「吃野生菌中毒致幻」頻上熱搜 1 雲南曲靖一男子吃菌中毒失憶,他在路上轉圈圈見車就攔、見人就問:「我是誰,家在哪......」
  • 警惕|野生菌的高產季
    但是前段時間,市場上的野生菌種類還是挺少的,然後價格也很高,不少市民表示「吃不起,吃不起」現在,雨季終於開始了。特別是雲南,降雨量大大提升。市場的野生菌終於開始了「爭奇鬥豔」的「宮鬥記」了。價格也有所下降。
  • 致幻蘑菇刷屏!專家:野生蘑菇中毒死亡率高達20%
    每逢夏季,誤食毒蘑菇中毒事件屢屢發生,甚至有人為尋求刺激專門購買特定種類蘑菇,以求達到致幻目的。中毒防治專家提醒,蘑菇中毒沒有特效解毒劑,購買食用蘑菇時要做到「不確定的不吃、不認識的不吃」。「以身試毒」容易傷人傷己日前,「雲南吃菌中毒死亡人數超過新冠」的話題衝上微博熱搜。根據云南省衛健委發布的數據,從2020年5月至7月20日,雲南省已發生野生菌中毒事件273起,12人死亡。而截至目前,雲南省累計因新冠肺炎死亡的病例僅為2例。
  • 專家:「蘑菇中毒無藥可救!」
    每逢菌子季,雲南的各種野生菌便成了必吃的美味,但吃毒菌子中毒的新聞也隨之刷屏。當地有關部門每年從野生菌上市就要發布各種預警和科普,也是操碎了心。據了解,雲南市場的食用蘑菇和我們平時吃的香菇、平菇、金針菇等不太一樣。得益於雲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這裡被稱為「食用菌王國」,當地人稱之為「菌子」。每年野生菌一上市,食用野生菌成為餐桌上美味的同時也會出現很多食用菌子中毒的情況,甚至付出生命的代價。
  • 「致幻蘑菇」竟成網紅商品?——部分網絡平臺銷售帶毒野生菌現象...
    ——部分網絡平臺銷售帶毒野生菌現象調查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顏之宏、林碧鋒  「吃了可以見小人」「見不到小人給差評」……近日,「新華視點」記者在一些網絡平臺上發現,部分賣家藉助網際網路平臺,向消費者兜售有一定毒性的菌菇。在產品介紹和評價中,一些人還宣揚菌類的「致幻」作用。  為何一些消費者對致幻菌菇「趨之若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