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父母為啥愛催婚?不是你年齡大了,而是他們老了

2020-09-03 沛澤媽讀心理



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中國的父母,「焦慮」最適合不過了,從孩子呱呱墜地開始,焦慮便隨之產生,盼著孩子會翻身,會爬,會喊爸爸媽媽,會走路,看到別人家寶貝比咱家寶貝快一步,就開始緊張、焦慮,似乎人生就輸在了起跑線上一樣。

孩子越大,父母的焦慮越嚴重,到了孩子成家立業的年齡,焦慮就達到了頂峰,催婚已經成為一種社會現象,就是最好的佐證。我父親姐弟6人,和我同一輩的一共13人,都是80、90後,除了一個表弟患病,不可能結婚外,最小的表弟也已經28歲了,目前還剩下一個表弟和一個表妹沒有結婚,這兩個人就成了親戚朋友們的重點關注對象。

表弟還好,已經談了一個女朋友,交往一年有餘,兩人感情比較穩定,結婚應該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只是時間問題,但姑姑依然焦慮,因為表弟至今沒有把女孩帶回家,也沒有說什麼時候結婚。

姑姑覺得表弟不小了,女孩的年齡比表弟小3歲,兩人都到了結婚的年齡,該結婚結婚,萬一哪天兩人鬧分手,表弟都快30歲了,哪有時間和精力折騰啊!況且這是表弟的初戀,以後就是沒在一起,也不容易忘記,再談更難。姑姑給表弟下了最後通牒:你就按照明年五一結婚的計劃談戀愛。表弟默不作聲。



表妹今年34歲,至今沒有男朋友,家裡人忙著給表妹介紹對象,但最終都無疾而終,姑姑急得火急火燎,都快神經衰弱了,表妹在北京上班,周末回家,姑姑都免不了嘮叨幾句,「你都34歲了,再不找人嫁了,孩子都快生不出來了。」表妹怒懟:「就因為我年齡大了,我就必須得找人將就?」

父母為啥愛催婚?他們也有年齡恐慌症

可憐天下父母心,孩子不談男(女)朋友著急,談了朋友,不結婚也著急。那麼,父母到底急的是什麼呢?不僅僅是因為孩子年齡大了,更因為是他們自己老了,無力去幫助孩子了,希望孩子能找一個託付終身的人,陪伴他(她)走好餘下的人生路。

成家不僅是孩子的終生大事,也是父母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我經常聽長輩們說這樣一句話:「等兒女都結婚了,我這輩子的大事就完了。「在父母眼中,孩子並不是18歲已經成年,或者已經能自己賺錢養活自己,就真正長大了,僅僅立業還不夠,還要成家,父母的心才能踏實下來。



倘若孩子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卻遲遲不結婚,就會讓父母產生心結,他們認為自己這輩子的大事還沒有操辦完,放心不下孩子,而且自己年齡也大了,這種焦慮、恐慌就會愈發嚴重,擔心哪一天自己不能陪伴兒女了,不能幫襯兒女了,兒女該怎麼辦?

然而,三十歲左右的年輕人是體會不到父母的這種焦慮的,他們認為自己還年輕,不著急結婚,或者認為堅持不婚主義也很瀟灑,但這些思想卻是父母接受不了的。於是,就造成了兩代人的矛盾。

早結婚好,還是晚結婚好

父母當然希望孩子到了年齡,就早點結婚,從而了卻人生大事,但從孩子的角度來說,結婚與年齡無關,而是在合適的時間遇到合適的人。這個人也許你二十歲就遇到了,也許三十歲才遇到。

如果遇到了對的人,我的建議是早點結婚。我和老公戀愛始於大學,我們是同學,我們戀愛了7年才結婚,是因為經濟條件不允許,我們兩家的經濟條件都不好,有時我們還要補貼家裡,大學剛剛畢業那幾年過得很難,工作了四年多,才攢錢付了首付,買房結婚,所有的開銷都需要我們自己承擔,我們從一窮二白走過來,所以結婚的時候,我們都近三十了。



假如有條件,我們雙方的家庭都能幫助我們一些,我想我們應該早就結婚了,早結婚,早生育孩子,在30歲左右的時候還可以在職場上打拼一番,如果三十歲以後生育孩子,再重返職場,可能會遭遇一個尷尬年齡——35歲,會成為被嫌棄的中年人,在就業上不佔據優勢,除非自己創業,然而這談何容易啊?

當然,緣分來得有早有遲,不管怎樣,都不要因為年齡將就婚姻,否則,婚姻真的會成為圍城,你會像當初著急結婚一樣,著急地逃出來,只不過這次你已經滿身傷痕。

總之,關於父母催婚的問題,我們不能完全怪父母,中國太多父母大半輩子圍著孩子轉了,經營好孩子,是他們這輩子最大的事業,當他們看到你過得不好,就不免插手了,誠然,這是父母越了界,卻無法否認他們是真愛我們。


相關焦點

  • 父母催婚的真實原因,實在太扎心啦!
    高亞麟對她的話沒有贊同,也沒有反駁,而是冷靜地說:父母是我們和死神之間的一堵牆。父母在,比如說你今年30,你不會琢磨;你就是60,你都不會想,因為你覺得有一堵牆,擋在你和死神面前,你看不到死神;父母一沒,你直面死神,那個跟你年齡多大沒有關係。
  • 父母催婚催生是自私嗎?被幹預的人生我不想要
    這些都是來自令年輕人煩惱不已,充滿壓力的親朋好友的愛,如果你覺得你結婚了就完了嗎?催婚和催生孩子往往是一起進行的。說到催婚連明星也不例外,最近熱播的綜藝《我家那閨女》和《我家那小子》裡,明星的父母對於子女的婚姻大事,一點不比普通家庭的家長操的心少。而且他們還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儘早生個孩子。
  • 在你心目中,中國式催婚父母自私嗎?專家來說說
    曾有不少女孩抱怨道:「在這個社會上,之所以生活得很累,不是因為工作有多難,而是因為被30歲之前就必須要結婚的傳統觀念,狠狠地勒住了脖子」。在這點上,其實我們應該給予中國的女性以同情。由於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子女的婚姻大多都是由父母包辦的,待到如今的社會很多父母的意識形態裡,仍認為自己應去主導子女的婚姻,但實際上這是一個很錯誤的觀念。畢竟,子女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應該有權利去選擇如何安排自己的人生,「逼婚」「催婚」這種事實際只會給子女帶去壓力和痛苦,並不能使他們幸福。
  • 為何中國父母總喜歡催婚催育?其中暗藏的心機你要懂,很現實
    文\好孕姐「你這麼大了,不結婚可怎麼行?」「你不結婚,我和你爸死了都閉不上眼!」「婚都結了,不生孩子叫什麼事?」很多人誤會「計深遠」就是催婚催育,其實不然,這放到國外,無非就是幫助孩子在事業上發展和夢想實現,在國內被狹隘概括為催婚催育。想知道為什麼,那我們就要先從中國父母的行為模式去了解。
  • 面對父母催婚怎麼辦?小學生的回答號稱無敵,網友抱拳:受教了
    然而對於成年人,尤其是大齡單身男女青年來說,過年卻是一道坎,因為他們完全躲避不了被父母催婚!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如今父母催婚也無需面對面,只要一個手機就可以下達指令:父母催婚第1招:分享雞湯文提醒你這類父母非常具有代表性,他們渴望你趕緊找對象,但又不想把這件事情說得那麼明顯。
  • 別讓催婚毀了你的幸福!
    在咱們中國有一個很奇特的現象:逢年過節,剩男剩女們都會被家裡的長輩或親戚鄰居催婚。似乎是早就說好了的一般,這種默契程度簡直讓人又畏懼又無奈。或許您只是對這種現象一笑置之,但被催婚的剩男剩女們恐怕是沒那麼雲淡風輕了。
  • 中國式催婚,正在變相催命
    這件事暴露了真實又扎心的現實:年輕人最怕的不是結婚,而是催婚。 大到30多,小到不及20歲,被催婚困擾的年輕人,恨不得直接從大街上隨便拉一個人回家交代; 有些乾脆選擇不回家過年,成為「躲年族」; 甚至有些被逼瘋了的年輕人,採取極端手段,如斷絕關係,自殺等。 27歲的女子,就是被父母的逼婚(瘋)下選擇跳樓自殺。
  • 大三寒假遭「催婚」,年輕人的苦惱並不是矯情
    一方面,他們為自己終於能在拼搏一年之後回家與親人團聚而感到開心,另一方面,春節檔「催婚大戲」讓他們心有戚戚。不用問,七大姑八大姨等「群演」已在趕來的路上,父母長輩窮追不捨,任何場合都能「植入」一兩句催婚的話,比廣告公司水平還高。年輕人好不容易回趟家,卻要受這番對待,自然很是苦惱。「催婚」也因此成了近幾年春節裡困擾年輕人的難題。我也有「被催婚」的個人經驗。
  • 為何大多父母都會催婚?尤其對女孩子,這些原因你別不知道
    30左右結婚對於上一輩人來說是晚了很多,所以現在才會湧現大批催婚的父母。不管是在公園的相親角幫孩子徵婚,還是託六大姑八大姨幫忙介紹,反正就是想讓孩子早點成家。關於催婚,目前來看是女孩子被催得更厲害,尤其是到了一定年齡還沒有男朋友或者還沒有結婚的打算,多半逃不了被催婚的命運。
  • 什麼父母會催婚?金莎父親的一席話,說出了萬千父母的心聲
    所以呈現了一種模式,每每逢年過節回家,父母都要催婚,儼然一副比當事人還著急的狀態,而年輕人卻不以為然,甚至想方設法逃避。 父母催婚的理由有很多種,比如有著急抱孫子的,有想著讓兒女養老的,有覺得成家了父母才能安心的,也有認為兒女老大不小的還不結婚會很丟臉的,等等。
  • 30歲沒戀愛過,父母強勢催婚,除了抵抗和逃避你還有第3種選擇
    第二個反應是:哦,貌似父母會在孩子30歲前催婚最厲害,30歲之後,已經催婚好多年的父母可能會意識到一個事實:孩子的婚姻,真的不是可以靠催可以得來的。以下是我寫給這位網友的回覆:看完你的問題,我聞到了一股焦慮的味道。雖然你只問了一個問題,但我還是想把你的問題拆解一下,希望對你有所啟發和幫助。
  • 上學時不允許談戀愛,畢業就催婚‖中國式孩子的無奈
    原以為要解放了,父母擔心談戀愛影響學習專業課,畢業後找不到工作。大齡剩男,剩女越來越多。母胎單身族這個詞由此而生。大學生在一些父母的眼中也是還小,不著急,正是學習的好年齡。大學生戀愛竟也被稱作了&34;。催婚,一個另中國式子女瑟瑟發抖的詞90後最大的已經30歲了,被催婚成了這代人最恐懼的事。
  • 中國式催婚,是如何毀掉第三代的?
    父母很多行為,都令人費解。比如,最典型的催婚。圖片僅供參考你以為父母催婚,僅僅是為了「傳宗接代」嗎?那就大錯特錯了。他們催婚的真正原因,並不在於傳宗接代。而在於以下幾點:「圓滿」強迫症心理的幹擾在父母眼裡,不結婚的孩子。就像廣東餐桌上,沒湯的家宴。
  • 少一些催婚:別用親情綁架別人的人生
    對成年人而言,春節不再僅僅意味著團圓和喜慶,還意味著又老了一歲,又要花一大筆錢,以及又要被瘋狂催婚。 子女沒有成家,沒有一個好的歸宿,永遠是父母的一塊心頭病。 可即便如此,我也希望作做父母的你們,不要太過催婚!
  • 從嚴禁早戀到瘋狂催婚:中國家長的畸形婚戀觀
    因此,我建議有關領導機關,博採各方意見,明確規定戲曲青年演員的結婚年齡。可以說,無論戀愛還是結婚,儼然不是個人行為,而是上升到集體利益、關乎國家前途的重大舉動。有了專家學者的背書,校方和家長的思想工作也更加利落地開展起來。
  • 30歲,催婚的「分水嶺」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彭暖暖催婚在中國是一個普遍現象。只要青年男女到了適婚年齡,尤其是27歲~30歲時,父母急,親友急,就連年輕人自己也慌了,生怕趕不上最後一班「婚姻列車」,不少人因此匆匆登上了一輛。有趣的是,不少30多歲仍沒趕上「未班車」的人,雖然常常被貼上「剩男剩女」標籤,卻呈現出一種寧缺勿濫的心態,其父母催得好似也沒那麼緊了。
  • 反催婚心理學指南:如何一句話噎死催婚的人?
    (含淚) 從前,我有個朋友,在爸媽催婚的時候企圖和他們講道理。 現在,他得了腸炎,因為整個腸子都青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和父母討論催婚問題的時候一定要保持極強的求生欲: 忌講道理、忌企圖說服、忌作死、宜共情。
  • 29歲女兒沒對象,被父母罵「自私」:中國式催婚背後,誰更自私?
    你若有心事,可關注我,告訴我。導讀:父母催婚,催到底可能就會毀了孩子的人生,父母期望的安心,也會成為孩子婚姻的悲劇。01在中國,很多父母都會催婚。可能在父母眼裡,沒結婚的孩子就沒有真正的長大,沒辦法讓他們安心。於是,面對孩子的單身,父母心裡焦急,總喜歡用年齡說事,總追問孩子的感情狀況。而對於父母的催婚,不少多子女都表示很難堅持自己的主見。
  • 催婚引起「春節焦慮症」:別催了,90後真結不了婚
    春節焦慮相親式過年你真的了解嗎1 那些你所不理解的的年輕人,也在努力生活。在外漂泊奮鬥的年輕人回家的機會不多,春節回家一起過年也是當代大多數中國家庭的團圓現狀。其中對於未婚的年輕人來說,無可避免的最大問題就是催婚。老大不小的年紀讓父母無法理解為什麼還不著急結婚,各路親戚神助攻不斷加壓,催婚壓力真的是不容小覷。
  • 從嚴禁早戀到瘋狂催婚:中國家長的婚戀觀有多畸形?
    他們會因為女兒在中學談得好好的戀愛感到羞恥,卻為她二十五六沒有對象自覺低人一等,如果到了二十八九還沒結婚,恨不得她到大街上隨便找一個雄性動物嫁了。他們催婚時愛說:「你要多去試試啊,不試怎麼會知道。」如果你相信就傻了,不是真的給你機會自由戀愛,而是要你速戰速決,去嫁一個他們覺得滿意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