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景不長,趕上光伏行業「繁榮期」末班車的天威矽業率先在低谷中倒下。2014年1月2日,保變電氣發布公告,宣布「將以債權人身份申請公司控股子公司天威矽業破產,目前已被法院受理」。值得注意的是,申請破產的兩年前,天威矽業就一直處於停產檢修的狀態。2014年1月,記者在天威矽業廠區調查時也看到,那裡已沒有生產的跡象。
在天威矽業之後,新光矽業與樂電天威也相繼走上停產技改、申請破產的道路。2014年12月,新光矽業大股東川投能源公告了前者正式破產一事。遇冷的多晶矽生產不光讓保變電氣債務纏身,還增加了該公司與其他股東之間的嫌隙:2014年樂山電力因債務問題將保變電氣告上法庭。
不再堅持「雙主業」
實際上,在申請天威矽業破產時,天威集團已經意識到應在新能源領域收手,否則很有可能「賠了夫人又折兵」。
統計顯示,自2013年以來,保變電氣的大股東兵裝集團通過增資、資產置換等多種方式,累計為其注資了120億元,保變電氣也曾計劃豪擲10億元資金幫助天威矽業完成技改。
一再「輸血」下,保變電氣終於在2014年扭虧為盈,交出了6770萬元淨利潤的成績單。不過,記者注意到,保變電氣的「雙主業」戰略已經發生了調整。財報顯示,新能源產品在保變電氣主營收入中的佔比,從2011年的35%下降至2014年的不足0.01%。
「公司上市之初是國內主要的輸變電設備供應商,以生產和銷售變壓器、電抗器、互感器為主。後根據 雙主業、雙支撐 發展戰略,積極拓展新能源業務,逐步形成了輸變電、新能源雙產業模式。」保變電氣在2014年年報中稱,「2013年起,公司結合實際情況,根據聚焦輸變電主業發展思路,保變電氣產業資源不斷向輸變電產業集中。」
天威矽業的破產無疑是主動「斷腕」的表現。此前,保變電氣方面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也直言「此舉有利於公司聚精會神發展輸變電產業,加快清理非主業子公司及虧損子公司步伐。」
2005年9月,保變電氣收購新光矽業35.66%股份
2007年,保變電氣與岷江水電共同成立天威矽業
2007年,天威集團註冊成立天威新能源控股和天威新能源(成都)光伏組件有限公司
2008年1月,保變電氣與樂山電力共同組建了樂電天威
天威新能源之路
2014年1月,天威矽業申請破產
2014年12月,新光矽業正式破產
2015年4月,樂電天威破產